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实地调研天津市中心城区的19条一、二级河道的水质情况,对水体的气味、颜色等感官性状进行准确测量、客观描述和等级划分;选择BOD_5、COD_(Mn)、TP、NH_3-N、DO为评价水体黑臭的关键指标,建立一套水体水质及黑臭综合评价体系,筛选出黑臭河流为:陈台子排污河、大沽排污河、北塘排污河和丰产河;对黑臭河流水质评价结果及表观污染情况进行分析,确定DO=2mg/L、COD_(Mn)=15 mg/L、NH_3-N=8 mg/L、TP=0.8 mg/L、BOD_5=8 mg/L为判别河流黑臭的单因子指标阈值,I_(wq)=7.5为判别河流黑臭的综合水质标识指标阈值。研究结果可为天津市河流黑臭预警及治理工作提供理论基础及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淮安市洪泽区黑臭水体污染严重,为改善生态环境,对河道开展水环境综合整治是必要和迫切的。对水体透明度、DO、氧化还原电位及NH_3-N等指标进行了检测,结合河道现场调研情况,对黑臭水体进行了排查识别和分级,并分析了黑臭水体的污染特征及黑臭原因。针对洪泽区黑臭水体的具体情况,提出"污染源削减-水质保持-生态恢复-景观营造"分阶段进行黑臭水体整治的总体方案,根据河道特点制定"一河一策"水体污染整治措施,为洪泽区黑臭水体整治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合流制排水系统溢流污染是黑臭水体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优化浅丘地区城中村的黑臭水体治理,对珠海市界涌村合流制排水系统进行了水量和水质监测。结果表明,该城中村的合流制排水系统具有典型的南方小城镇排水规律特征,有明显的双峰值,排水不均匀性较大,流量时变化系数为1.73,日变化系数为1.27。城中村合流制排水系统的外水侵入情况较严重,外水侵入量占比为40%~50%;对排水系统进行分流制改造可明显提高排水系统中的污染物浓度,但管道存在的问题仍不容忽视。城中村生活污水的COD浓度水平尚属典型的城市污水浓度范围,但TN、NH_3-N和TP浓度较高,比一般城市污水高50%~100%。  相似文献   

4.
苏州市枫桥工业园区非点源污染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苏州市枫桥工业园区湘江路段的14场有效降雨事件径流污染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工业区降雨径流水质较差,COD、SS、NH3-N、TN和TP的事件平均浓度(EMC)中值分别达到了119、188、2.30、6.35、0.80 mg/L,超过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的V类水体标准;COD、SS、NH3-N、TN和TP的污染负荷分别为846、1 337、16、45、6 kg/(hm2·a),是国外工业用地的2~7倍,与我国其他类型用地相比,SS负荷高是其主要特点;该工业区雨水径流的初期效应不明显,且主要污染物指标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可通过减少SS污染源来削减其他污染负荷.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玉溪市东风水库径流区污染负荷的分布特征,对东风水库径流区总氮(TN)、总磷(TP)、氨氮(NH_3-N)、化学耗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_5)等污染物排放负荷多年平均值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入库河流水质超标,需进行综合治理并加强水源涵养和生态保护;造成点源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大量餐饮污水直排入河;造成面源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径流污染严重,沿岸村庄散养畜禽粪便随降雨径流入河,水土流失严重,部分河段淤积严重,生活垃圾较多,影响水质。据此确定了水库径流区污染重点治理的区域及污染治理策略。此研究结果可为国内水库径流区污染防治提供案例依据。  相似文献   

6.
将天津市分为商业区、工业区、居民区和文教区4个功能区,连续3年对不同区域内的路面、屋面及受纳水体水质进行监测。结果表明:天津市降雨径流中主要超标指标为TOC、SS、COD、BOD5、NH3-N、TN、BOD5、Cr6+、TOC、Cd和挥发酚,工业区和商业区污染最为严重;对于屋面径流水质污染程度为:油毡﹥沥青﹥瓦面;初期雨水径流污染严重,SS分别与COD、BOD5、TP、TN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性,去除雨水径流中的SS可显著降低其他污染指标浓度;受纳水体水质受降雨径流影响严重,降雨后水体中COD、BOD5、TN、NH3-N、Cd、Cr6+、LAS浓度超过Ⅴ类地表水标准限值。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中新生态城人工湿地旁路净化景观水体并协同处理雨水径流的多功能集成设计方法、单元设施构成及运行模式,持续跟踪测试了2015年—2016年的工程运行效果。结果表明,非降雨期,人工湿地对景观水体中COD、NH_3-N、TP、叶绿素a的年均去除率分别由2015年的34.3%、24.3%、36.8%、53.3%升高至2016年的44.5%、31.4%、44.3%和58.3%,2016年出水COD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Ⅳ类水质要求,NH_3-N、TP均满足Ⅱ类水质要求,并且各指标去除率在年内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7月份达到最高值。降雨期,人工湿地对雨水径流中SS、COD、NH_3-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3%、69.6%、44.8%和83%。  相似文献   

8.
构建了由雨水塘、微型水景以及大坡度道路径流控制滤池组成的组合湿地系统,研究了该组合系统对重庆市园博园江南园集水区内不同降雨量下径流污染的去除效果。在8次降雨事件中,该组合湿地系统对COD、TN、NH_3-N、NO_3~--N、TP和TSS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7%、83%、53%、65%、40%和54%,且去除率与径流水质密切相关。经组合湿地系统处理后出水COD、TN、NH_3-N和TP浓度均达到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的Ⅲ类水质标准,有助于龙景湖保持Ⅳ类水质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MBBR在岔河黑臭水体微污染点源治理的应用情况,MBBR设备具有灵活、可靠及高效的污染物去除功能,可保证出水COD、NH_4~+-N稳定达到地表Ⅳ类水标准,实现经济、安全和高效地消除水体黑臭。MBBR的污泥产率系数低,可大幅降低污泥产量,克服常规污水处理设备剩余污泥量大的缺点。  相似文献   

10.
平原河网地区水体黑臭预测评价关键指标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水体黑臭判断标准尤其是关键指标的选取,是水体黑臭预测、评价和修复的依据.在综合考虑水体黑臭的产生机理、现有国内外研究成果以及上海中心城区中、小河道水质现状的基础上,选取造成平原河网地区水体黑臭的关键指标DO、CODMn、BOD5、NH3-N和TP构建水体黑臭预测评价指标体系.在结合单因子评价和综合指数评价两种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预测和评价水体黑臭关键指标的控制要求:DO≥2 mg/L,CODMn≤15 mg/L,BOD5≤20 mg/L,NH3-N≤8 mg/L,TP≤0.8 mg/L.  相似文献   

11.
通过2000年统计资料,分析了重庆三峡库区农村生活污水、固体废弃物、化肥流失、农药流失、畜禽养殖、水土流失、城市径流等污染源对非点源污染物COD、NH3-N、TN、TP的贡献。运用RUSLE模拟计算颗粒态污染负荷并结合溶解态污染负荷,估算入库非点源污染总负荷。得出库区颗粒态N负荷(占TN的50.1%)与溶解态N负荷(占TN的49.9%)相当;颗粒态P负荷(占TP的58.0%)略大于溶解态P负荷(占TP的42.0%)。该方法给湖泊、水库等水体底质再悬浮与释放溶解态N、P的迁移研究提供了计算颗粒态污染负荷和溶解态污染负荷的简洁方法。  相似文献   

12.
岳阳市蛇皮套泵站及调蓄池改造工程是典型的合流制溢流污染控制工程,设计通过科学的管网水力模型与系统的水文建模分析,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在排口末端采用调蓄池与生态滤池组合工艺处理溢流水,达到精准治污的效果,并将处理设施结合景观设施进行设计,将黑臭水体改造为海绵公园。介绍了项目的基本情况以及泵站、调蓄池、生态滤池的设计规模和运行工况,并对设计方案进行长历时水文模型验证。模拟结果表明,在经济允许的情况下,采用该工艺措施可使受纳水体的溢流污染得到一定的控制,单位硬化面积的溢流COD污染负荷低于250 kg/(hm^2·a),生态滤池出水COD平均值为10.2 mg/L,生态滤池溢流频次为12.2次/年,调蓄池截流的COD污染负荷为2 343 t/a,生态滤池去除的COD污染负荷为105 t/a,分别占COD污染总量的48.2%和2.2%,而溢流污染量仅占2.3%,达到了一定的面源污染控制要求,生态环保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3.
考察了陶粒BAF在旅游服务型小城镇水质、水量冲击负荷下的运行情况,并研究了冲击负荷解除后BAF的恢复情况。结果表明,在两倍水力冲击负荷条件下,当滤速达到5.1 m/h、停留时间为24 min、COD容积负荷≤6.04 kg COD/(m~3·d)、氨氮容积负荷0.75 kg NH_3-N/(m~3·d)时,出水COD、NH_3-N浓度可以达到一级A标准;在三倍水力冲击负荷条件下,当滤速达到7.6 m/h、停留时间为15.7 min、COD容积负荷为5.70~9.81 kg COD/(m~3·d)、氨氮容积负荷1.08 kg NH_3-N/(m~3·d)时,出水COD、NH_3-N浓度可以达到一级A标准。BAF对TP的去除效果有限,需增加其他措施辅助除磷。水力冲击负荷解除时,BAF出水水质可恢复至冲击前的水平。  相似文献   

14.
采用100 m~3/d的A/O-MBBR-BAF一体化设备处理昆山市中乐河黑臭水体,运行结果表明,系统进水COD、NH_3-N、TP的平均浓度分别为66.18、5.90、0.64 mg/L,出水相应指标平均浓度分别下降到26.98、1.81、0.30 mg/L,全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的Ⅴ类水标准。该一体化设备采用集装箱设计,占地面积小,出水水质好,实现了本地智能化和远程网络化运行。  相似文献   

15.
珠海市一直重视排洪渠(河涌)的水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先后开展过包括各片区排洪渠的截污整治工程,通过清污分流、集中截流、涌边截流和局部排水改造等方式收集污水,但是截污效果不甚理想。对已实施的各种截污方式进行实地调查后发现,清污分流渠在南屏东排洪渠黑臭水体整治方面效果显著,能够充分实现合流制区域晴天污水全收集、全处理,雨天有效控制溢流污染的目标,同时避免引发内涝。通过对污染源的控制,后期辅以微生物修复、生态模拟、纳米曝气、水质提升等手段,共同对河道水体进行生态修复,基本实现了河涌水体的净化。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珠海市的黑臭水体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城中村合流制溢流污染问题成为城市水环境进一步改善的难点,迫切需要对其控制策略进行深入研究。为此,采用管道实时水质水量监测和暴雨洪水管理模型(SWMM)模拟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了通过理论截流倍数判别,低影响开发(LID)源头管控与截流-调蓄相结合的城中村合流制溢流污染控制策略,并精准确定相关设计参数,旨在为珠海市城中村合流制排水系统的改造和优化运行,以及黑臭水体治理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7.
河道黑臭严重影响居民生活和城市形象。治理城市黑臭水体已成为当前城市水环境治理的焦点问题。黑臭水体成因复杂,影响因素众多,单一的治理技术通常无法实现稳定高效、低成本治理。以某黑臭水体治理项目为例,在河道综合整治及雨污分流管网等工程未完全发挥作用前,应用超磁分离与曝气生物滤池组合技术对黑臭水体进行快速处理,实践证明该组合工艺能有效去除水中污染物,主要水质指标CODcr、 TP、 NH3-N和SS等达到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中一级A标准,河道水质明显改善。该组合工艺单位水量投资1 300元/m~3,运行成本0.58元/m~3。该工艺在黑臭水体治理中具有良好的应用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8.
通过模拟上海高架道路降雨径流水质,基于生物滞留设施的原理设计小试和中试反应器,对比了以陶粒和沸石为介质的生物滞留设施对高架道路雨水径流的处理条件及效果,初步讨论了介质层结构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质强化生物滞留设施的水力负荷应不大于1m~3/(m~2·d);沸石基质对COD、TP和NH_3-N的去除效果好于陶粒,其相应去除率分别为74%、87%和71%,装置运行期间出水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Ⅲ类标准;沸石基质适应水力负荷范围较大,更适于处理水力负荷变化较大的雨水径流;添加沸石层后单位时间内污染物去除效率提高40%左右。  相似文献   

19.
以重庆主城某大学校园为例,对路面、屋面和绿地等3种典型的城市下垫面径流水质进行了监测,指标包括pH、悬浮固体(SS)、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3-N)、总磷(TP)等.研究结果表明:除TP外主要污染物质的平均浓度均超过地表水环境V类标准,降雨径流SS的平均浓度可高达1.73×103mg/L,COD和NH3-N平...  相似文献   

20.
采用表面流人工湿地-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处理巴公河受污染的河水,详细地介绍了工艺流程和设计参数,并对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进行了分析。连续6个月的试运行结果表明,整个处理系统运行稳定,对COD、NH_3-N、TP去除率均达到60%~70%,出水水质稳定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 18921—2002)标准;表面流湿地、潜流湿地处理单元对污染物的去除率存在明显差异,但均有良好的处理效果;表面流湿地对COD、NH_3-N、TP去除率分别为35%~40%、20%~30%、20%~25%;垂直流湿地对COD、NH_3-N、TP去除率分别为45%~50%、60%~65%、55%~6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