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内镜(ERCP途径)治疗高龄患者胆总管巨大结石的可行性和护理操作配合。方法 40例高龄胆总管巨大结石患者完善术前准备,在密切监护下经十二指肠镜先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发现胆总管结石后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和机械碎石术(EML)取石,视具体情况留置鼻胆管引流。结果 38例取石成功,取石成功率95.0%,有11例行鼻胆管引流。乳头肌切口创面轻度渗血4例,一过性高淀粉酶血症9例,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结论 ERCP途径(EST联合EML)治疗高龄患者胆总管巨大结石安全有效,娴熟的内镜操作技术、专科护士精心的术前准备、准确迅速的术中配合和监护,以及完善的术后护理是保证治疗成功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对疑似胆总管结石(CBDS)患者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前行超声内镜(EUS)检查的必要性。方法取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60例怀疑CBDS患者,以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胆总管取出结石为诊断标准,评价EUS检查对CBDS的诊断价值及ERCP前行EUS检查的必要性。结果 60例患者中46例患者经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取出结石,且46例术前均经EUS诊断为CBDS,阳性率为76.7%。14例经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未发现结石,其中12例EUS检查阴性,2例EUS检查阳性;与胆总管取石比较,EUS诊断CBDS的准确率为96.7%,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85.7%,阳性预测值为95.8%,阴性预测值为100%。结论 EUS诊断CBDS的准确率高,对于疑似CBDS的病例,在行ERCP诊疗前应进行EUS检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及其并发症的预防.方法 回顾性总结EST治疗胆总管结石284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处理及预防措施.结果 284例EST取石成功275例,成功率96.83%;并发急性水肿性胰腺炎5例(1.82%),均经内科保守治疗痊愈;肠穿孔2例(0.73%),分别经外科手术及内科保守治疗治愈;大出血3例(1.09%),内镜下止血及内科保守治疗痊愈.结论 内镜下EST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熟练的内镜操作技巧是完成此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随着胆石病发病率增加,术后胆道残留或复发性结石已屡见不鲜.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EST治疗胆总管结石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我们回顾性分析了自2007年10月~2009年10月经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的164例病例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后乳头括约肌切开(EST)对胆总管结石并发急性胰腺炎治疗的疗效。方法:为14例确诊为胆总管结石并发急性胰腺炎患者行EST治疗并观察治疗效果。结果:经EST治疗后明显降低患者血淀粉酶,缓解症状。结论:EST治疗对胆总管结石并发急性胰腺炎效果良好,创伤小。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早期ERCP,EST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胰胆管疾病的疗效和并发症的防治措施。方法先作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确定病变部位和性质后再行EST或其它各种治疗。结果236例中,胆总管结石165例经EST取石成功164例(99.4%)。胆总管泥沙样结石16例,均经EST切开作塑料内支撑管引流(ERBD)治疗而愈。胆总管狭窄及扩张30例,经EST切开作网石篮或气囊扩张治疗痊愈。化脓性胆管炎4例,急性梗阻性胰腺炎2例,经EST切开引流治疗成功。胆总管癌、胰头癌、壶腹部癌共19例,经EST切开后,作ERBD引流治疗成功18例(94.7%)。结论EST术在治疗胆总管结石中适应范围广,尤其适用于老年患者和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残石患者。对化脓性胰胆管炎和梗阻性胰腺炎的治疗方法简单可靠,可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胆总管结石(CBDS)是临床常见疾病,我国发病率较高,易导致胆管梗阻、继发胆管炎、胰腺炎和梗阻性黄疸,甚至危及生命,一旦确诊需及时治疗。既往CBDS以传统外科手术治疗为主,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内镜下治疗CBDS成为新的趋势。以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为代表的内镜技术已成为临床上治疗CBDS的重要手段。我国内镜技术起步较晚,经过内镜工作者的不懈努力,现已日益成熟和普及。目前,内镜下治疗CBDS主要技术有ERCP、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球囊扩张术、机械性碎石、体外冲击波碎石术、电液碎石术和激光碎石术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对胆总管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9月至2011年9月胆总管结石患者105例,以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Papillotomy,EST)取出结石为诊断标准,评价EUS对胆总管结石的诊断价值。结果 105例患者EUS诊断胆总管结石83例,其中1例经EST未见结石;22例未见结石中,经EST取出高位胆管结石2例;EUS诊断胆总管结石的敏感性为97.6%,特异性为95.2%,准确性为97.1%,阳性预测值为98.8%,阴性预测值为90.9%。结论 EUS诊断胆总管结石可以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相媲美,而且具有更小的侵袭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内镜对胆总管结石合并壶腹周围憩室治疗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该科1989年6月~2008年8月接受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诊治患者6 221例.其中,389例胆总管结石合并壶腹周围憩室的患者接受了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经内镜网篮取石术(ESR)及碎石器机械碎石取石术等治疗,与同时期行同样治疗的400例无壶腹周围憩室的胆总管结石患者相比较.结果 389例胆总管结石合并壶腹周围憩室的患者经内镜治疗后胆总管结石取净率为97.43%(379/389),内镜治疗后无急性重症胰腺炎,无出血和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无1例死亡.结论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及取石和碎石器机械碎石术对胆总管结石合并壶腹周围憩室是一种具有微创、取石成功率高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EST)取石对总胆管结石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42例各类型总胆管结石患者先行ERCP后,再采用EST、机械碎石、取石网篮或/和球囊取石、鼻胆管引流等方法治疗.结果 EST成功率为40例(95.2%),内镜取石总成功率为41例 (97.6%),发生1例并发症.结论 内镜下治疗总胆管结石安全、有效、经济,并发症少,是目前治疗总胆管结石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1.
内镜下治疗胆总管结石包括经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内镜下Oddi括约肌切开术(EST)+取石术,我院2008年经内镜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90例,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对胆总管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2009年9月至2011年9月胆总管结石患者105例,以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Papillotomy,EST)取出结石为诊断标准,评价EUS对胆总管结石的诊断价值.结果 105例患者EUS诊断胆总管结石83例,其中1例经EST未见结石;22例未见结石中,经EST取出高位胆管结石2例;EUS诊断胆总管结石的敏感性为97.6%,特异性为95.2%,准确性为97.1%,阳性预测值为98.8%,阴性预测值为90.9%.结论 EUS诊断胆总管结石可以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相媲美,而且具有更小的侵袭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和十二指肠镜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14例肝外胆管结石合并(或不合并)胆囊结石经内镜联合腹腔镜的临床资料.结果 ERCP全部成功,EST操作成功112例(98.2%),8 例(7.1%)EST后并发急性胰腺炎,41例(36.6%)术后-过性血淀粉酶升高,20例(17.8%)EST后胆红素较术前轻度升高,均经保守治疗痊愈.EST术后LC成功28例,术中胆道镜取石12例,1例中转开腹无严重并发症,1例患者EST术中出现十二指肠穿孔.EST联合LC、胆道镜治疗结石成功率96.4%(110/114).结论 LC联合EST、胆道镜能成功治疗肝外胆管结石,具有微创、效果好、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EST)和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联合应用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前的应用价值.方法: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27例先行ERCP证实胆总管结石后行EST,用取石囊、取石篮、碎石器等器械取出胆总管结石,并留置ENBD管.1~3 d后行LC术.结果:有25例患者共取出胆总管结石45枚,取石成功率93%,另2例未成功,其中1例胆总管狭窄段大于2 cm,另一例结石嵌顿,导丝无法通过.1例EST后合并轻度急性胰腺炎,经积极治疗后仍行LC术,LC成功率100%,25例患者平均住院时间(8±3)d.结论:LC术前联合应用EST,ENBD微创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1988年12月14日至17日在香港召开第三届国际消化治疗内窥镜研讨会,来自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人出席了会议。现将主要内容综述如下: 一.经内窥镜(内镜)胆管结石的处理:胆总管结石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后,50~60%左右可自行排出,其余20~30%可用取石篮取出,EST总的排石率达85~90%左右。对巨大结石,经EST后排石失败者,采用欧林派司碎石器通过纤维十二指肠镜  相似文献   

16.
随着消化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经内镜十二指肠括约肌切开取石(EST)治疗胆总管结石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由于老年人存在各器官生理功能减退,开腹手术易引起严重并发症。而EST具有创伤小、病人痛苦少、恢复快及疗效满意等优点,越来越被病人接受。2003年6月—2008年3月,我院收治209例高龄胆石症病人,经EST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对30例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65~72岁) ,先经内镜行胰胆管造影(ERCP) ,确定胆结石的位置和大小后行EST。EST成功2 3例(76.7%) ,失败5例。有4例(1 3.3%)发生并发症。我们认为,EST对高原胆总管结石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本组30例中,男1 2例,女1 8例,年龄65~72岁,平均6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内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和价值。方法:对82例各种类型胆管结石患者先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 pancreatography,ERCP),根据乳头的形态、位置及结石大小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内镜下气囊扩张术(endoscopic papillary balloon dilatation,EPBD)、机械碎石、取石网篮或球囊取石,术后部分患者行ERBD治疗。结果:EST一次性取石成功71例,2次取石成功6例,EPBD后取石成功5例;EST术后发生中等量消化道出血3例,胰腺炎1例,急性胆管炎2例,网篮和结石同时嵌顿转外科手术1例,并发症发生率8.54%。结论:内镜是治疗原发性或继发性胆总管结石和胆道术后胆总管残留或复发结石的理想方法,具有微创、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达到不开刀微创治疗胆石症,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病人,伴有或可疑伴有胆总管结石,在LC术前或术后,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和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取石。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病人治疗经过。结果:LC术前组ERCP发现胆总管结石40例,EST清除结石36例,清除率90%;术后组ERCP发现胆总管残留结石5例,EST清除结石5例。结论:ERCP、EST配合LC治疗伴有胆总管结石的胆囊结石病人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好方法,明显减少了LC的并发症和胆总管结石开腹手术的比9例,不开刀微创,痛苦小。  相似文献   

20.
内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经验体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对内镜治疗胆总管结石方法的探讨。方法 应用十二指肠镜在X光机下通过监视系统完成胰胆管造影 (ERCP)检查及十二指肠乳头切开 (EST)取石。结果 内镜治疗胆总管结石 6 5例 ,经ERCP检查全部确诊为胆总管结石 ,成功行ESPT者 6 4例 ,采用网篮加气囊一次排净结石 6 3例 ,占 96 .92 %。结论  (1)ERCP对于胆总管结石病是重要的诊断方法之一 ;(2 )内镜对于肝外胆管结石及胆囊切除或胆总管探查术后残余结石均能治疗 ;(3)内镜治疗损伤小 ,住院时间短 ,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