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的不断发展,水利工程景观化设计越来越被重视。水利工程结合景观设计,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休闲娱乐、观光度假的良好环境,还促进了水生态与水利经济的共同发展。文章以盐城市蟒蛇河生态景观开发工程为探讨对象,探讨了如何在平原水网地区水利工程建设中打造富有当地特色的水景观,探索水利工程与景观结合的设计对策,对于提高水利工程景观化设计水平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沧州市东光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水的需求越来越多,引黄河水工程、引漳卫河调水工程、修建老化渠道和坑塘等水利设施已经成为今后一个时期解决区域性缺水的重要措施,然而水利工程建设投资巨大,采取何种方式筹集资金是关键问题。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指出,要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多方渠道筹集资金。笔者认为要解决东光县水利工程建设资金的问题,需采取多方面投融资方  相似文献   

3.
<正>2013年4月10日,盐城市政府印发《关于盐城市水利现代化规划(2011—2020)的批复》,同意《规划》提出的总体目标和任务,要求市水利局尽快制定具体实施方案、配套政策、考核办法,明确各级责任和工作分工。《规划》提出,盐城市在2015年要初步建成现代化的防洪除涝减灾、水资源保障、水生态保护、农村水利、水管理服务、水利发展支撑"六大体系",202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其中涉及农业现代化支撑功能的农田水利保障体系要在2018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展现"河海安澜,水韵盐阜"的水利现代化愿景。  相似文献   

4.
都江堰水利工程创建于公元前256年,经过不断建设和发展,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 065万亩。都江堰在我国粮食安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水利遗产保护及水文化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工程使用年限的增加,都江堰水利工程出现了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水资源调控能力明显不足,工程设施不够完善配套、灌溉用水效率与效益不高、灌溉退水产生面源污染加重、信息化自动化建设管理落后、灌区服务水平较低等问题,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现代农业发展、节水型社会及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不相适应。开展都江堰水利工程现代化改造势在必行。本文以正在开展的都江堰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规划编制工作为基础,介绍了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发展及重要作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开展现代化改造的必要性和现代化改造内容。  相似文献   

5.
以阜宁县金沙湖水利风景区为例,探讨城市河湖型水利风景区规划方法,即以景区水利工程为出发点,挖掘景区独具一格的水文化为切入点,将景区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控制工程规划,通过对水工工程安全、水源、水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等问题合理规划,保障水利风景区健康生态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王长云 《河北水利》2012,(12):40-40
水利工程是社会的基础产业,关系到农业、渔业、防汛、排涝、抗旱、人民生命财产等方方面面。一直以来,黄骅市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以"管好工程、服务社会"为目标,采取多方面措施保证水利工程的完整和正常运行,使得涉河建设项目的审批和水行政执法走上了正轨,为全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坚实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相似文献   

7.
随着水利现代化事业的不断深入,盐城市水利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快速发展,工程档案对工程质量评定、工程竣工后的管理和维护以及对新建工程的借鉴等都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针对如何科学有效管理水利档案、整合档案资源、实现信息共享、为水利现代化建设提供快捷查询服务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盐城市盐都区农村水利现代化的主要评价指标体系是:高标准防洪除涝减灾体系、水资源优化配置和有效供给系统、水环境保护体系、水利发展体系和农村水利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实现盐城市盐都区农村水利现代化,现阶段的几个重点工作是做好防洪减灾保障体系规划、建设圩区防洪排涝工程体系、发展电灌节水事业、做好农村河道疏浚工作;落实的几个重点保障措施是坚持科技兴水、多方筹集资金和加强工程管理。  相似文献   

9.
水是城市的血脉,是人民生活的基本需求,是生态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中不可缺少的宝贵资源。随着现代文明程度的提高,传统观念发生了变化,水利设施从满足防御水患和工农业及生活用水外,其作用和意义已扩展到水利工程设施布局与城市规模、城市功能、城市文化、城市人居、城市生态有机地结合起来等方面。水利在整个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滨水城市水利建设规划在城市规划体系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10.
《中国水利》2009,(17):I0004-I0005
江苏省盐城市境内河网交错,水系复杂,有“八横、二纵”流域性河道和110余条区域性骨干河道,素有“洪水走廊”之称。近年,盐城市各级水利部门紧紧围绕“全面奔小康、建设新盐城”大局,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加速推进从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和谐水利,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转变,统筹水利协调发展,以农村水利、城市水利、沿海水利为重点,不断加大工作力度,相继建设了通榆河、淮河入海水道、海堤达标、城市防洪等一批里程碑式的水利重点工程,见证了盐城市治水思路的变化,促进了水利保障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提高了全市水利工程的防洪减灾能力、水资源的优化调配能力、水环境的改善和保护能力、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