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网络安全态势评估是目前网络安全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对国内外已有的网络安全态势评估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比较,提出一种融合多源数据的网络安全态势定量评估模型。同时考虑主机和链路对网络安全态势的影响,将网络安全态势指标归纳为主机安全指标和链路安全指标。采用改进D-S证据理论融合日志记录、告警信息和其他探针数据,得到精简的主机安全事件集合和链路安全事件集合。依据相应的服务信息分别计算主机安全态势和链路安全态势,实现网络安全态势定量评估。通过网络仿真软件构建网络实例,对所提出的网络安全态势评估模型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准确地对网络安全态势进行定量评估,评估结果能够客观地反映网络安全态势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2.
网络安全事件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使得传统方法难以对网络安全态势作出实时动态的评估。鉴于此,提出一种面向网络实时业务的网络安全态势评估方法。尝试以网络实时业务为切入点来降低评估复杂度,实时动态地评估网络安全态势。基本思路是采用层次化方法建立实时业务风险模型,采用攻击树方法建立攻击威胁模型,将这两个模型作为评估的数据支撑;对D-S证据理论合成公式进行改进;利用改进后的D-S证据理论实现上述两个模型的关联,进而得出实时的评估结果。最后通过一个测试实验对评估方法进行验证与分析。  相似文献   

3.
基于信息融合的网络安全态势评估模型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安全态势评估是近年来国内外在网络安全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对已有的安全态势评估方法进行了详细分析和比较,针对网络安全中多数据源的特点,提出基于信息融合的网络安全态势评估模型,引入改进的D-S证据理论将多数据源信息进行融合,利用漏洞信息和服务信息,经过态势要素融合和节点态势融合计算网络安全态势,绘制安全态势曲线图,同时对态势计算结果进行时间序列分析,从而实现网络安全趋势的预测.最后利用网络实例数据,对所提出的网络安全态势评估模型和算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比已有成果更加有效和准确.  相似文献   

4.
文章提出一种基于多源数据分析的网络安全整体态势评估技术,并通过仿真实验验证其应用效果。将日志、漏洞数据和节点服务信息作为数据来源,选取威胁性、脆弱性和资产3类态势指标从源数据中提取要素分析所用的数据,经过隐Markov模型和PageRank算法的处理后,使用D-S证据理论评估网络安全整体态势。从仿真结果来看,该网络处于P4安全状态下的概率最高,此时网络面临一定的安全威胁,需要采取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5.
基于模糊模式识别和D-S证据理论的安全态势估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了网络安全态势估计问题的本质特征,构造了网络安全态势推理评估的求解模型。采用模糊模式识别和D-S证据理论相结合的不确定性推理方法,能较好地解决多样本识别的不一致问题,有效地对识别结果进行融合,从而得到较高的正确识别率。通过实例说明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D-S证据理论是不确定推理的一种重要方法,在许多方面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针对D-S证据理论在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的数据融合过程中的应用,就多源数据的证据组合结果与直觉相悖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该方案通过支持度的思想对冲突证据源进行修正以达到解决证据冲突的目的。最后,以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环境为背景进行数值算例,证明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信息融合的动态网络安全态势评估方法。此方法采用信息融合系统的三层结构,数据层用粗糙集理论确定有用属性及权值,定时收集多源数据并标准化,特征层采用模糊聚类分析进行信息预分类,决策层用模糊识别和D-S证据理论组合的识别方法得到最终结果。  相似文献   

8.
网络安全态势感知中态势评估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了一种安全态势评估模型。利用反正切函数和修正函数来设计证据理论中的经验函数,将证据理论引入到安全态势评估中,对部署在网络中的多种传感器设备提供的安全数据进行关联、融合,绘制安全态势曲线,给出当前网络的安全态势。对所提出的安全态势评估模型和算法进行了测试、验证。结果表明证据理论的应用很好地解决了网络安全态势评估问题。介绍了如何将这种评估模型应用到大规模网络安全态势评估中去。  相似文献   

9.
网络安全态势评估对于提高网络安全的应急响应能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网络安全中多源信息的特点,建立了基于信息融合的层次化网络安全态势评估模型。分别对该模型中的要素提取、态势评估和态势预测模块进行了分析,给出了态势评估的步骤,提出了相应的算法,设计了层次化网络安全态势评估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0.
文章首先提出安全态势评估模型,实现网络安全趋势的预测,使传感器采集的数据信息的完整性和机密性得到保证。然后采用数据融合与数据挖掘相结合的方法,对水质监控传感器采集的数据信息进行融合并依据D-S证据结构进行决策,提出一种用于监测水质的D-S证据决策方法。该方法分析水质环境的变化,克服了对每个传感器采集的信息分别进行处理时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实验表明,该方法有效。  相似文献   

11.
针对系统内评估信息来源单一、准确度偏差过大与异构数据提取融合不充分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可扩展攻击行为的多源异构网络安全数据融合框架。首先,建立以攻击模式为核心的安全事件分析模型,进一步精简安全数据;其次,针对决策层数据特征提取不足的问题,建立了基于攻击行为的1D-CNN (1D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1D-CNN)模型,对警务安全数据进行特征学习和重构;为了进一步提高警务云安全数据的分类能力,模型改进了D-S证据理论并结合多源安全数据的可信度进行数据融合。实验分析表明,基于1D-CNN的改进D-S证据理论模型进一步提高了警务云中安全事件的报警识别率,与其他相关技术相比,该模型具有较好的分析能力,对警务云的安全入侵检测和漏洞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基于D-S证据理论的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模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风险评估问题,提出了基于D-S证据理论的风险评估模型。证据理论是一种处理不确定性的推理方法。首先用“折扣率”对Dempster合成法则进行了改进,然后使用改进后的Dempser合成法则对网络中存在的各种风险因素进行合成,减少了风险因素中的不确定性,并以实例验证了该模型在网络安全风险评估中的应用,仿真结果证明了该算法的正确性。最后,通过与模糊综合评判法进行比较验证了证据理论具有更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数据链路层安全风险的大小和发生的概率决定了整个数据链路层的安全。有效的安全风险评估有助于检测系统的安全防护,降低数据链路层的安全风险,并提高检测系统的抵御安全风险的能力。在贝叶斯网络和D-S证据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这两种方法,对数据链路层影响因素进行了量化,得到数据链路层的风险值。然后构建了系统的节点模型和进程模型。最后,应用OPNET网络仿真工具对数据链路层进行了仿真实验,并利用评估方法得到最终评价结果。结果表明,应用贝叶斯网络和D-S证据理论结合的方法,可以有效评估影响数据链路层各因素的权重,并通过相关的方案对其进行改进和完善,提高了数据链路层的安全。  相似文献   

14.
社会物联网技术迅速发展,安全问题日益严重,对简便易用的物联网安全态势感知方法进行了研究.针对当前物联网安全态势感知系统缺乏通用性、过分依赖专家知识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D-S证据理论的物联网安全态势感知方法.利用模糊高斯隶属函数计算漏洞信息隶属度矩阵,归一化后作为证据分布矩阵;利用改进Topsis方法衡量证据可信度...  相似文献   

15.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网络安全态势便在此基础上产生并逐渐成为研究者研究的重点,D-S论据理论的网络安全态势预测方法是为了获取网络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安全态势状况,构建D-S论据理论的网络安全态势预测模型能够将原有的理论和当前网络安全态势相融合,从而进一步降低网络信息的风险性,从而提高网络的监控能力,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信息安全保障。本文将主要研究基于D-S论据理论的网络安全态势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16.
针对基于单点网络数据很难准确地检测网络恶意活动且无法有效地分析网络状况的问题,本文通过引入多源异构数据融合策略,借鉴层次化网络分析思想,构建出包含流量探测模块、属性提炼模块、决策引擎模块、多源融合模块、态势评估模块等五大模块的网络安全态势评估体系。评估体系以BP神经网络为决策引擎分析各数据源的数据,使用指数加权D-S证据理论融合各决策引擎的输出结果,并基于层次化网络威胁评估方法评估网络威胁状况。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探测器探测到的数据对于识别不同类型攻击的优势不同;多源融合技术进一步将识别攻击类型的准确率提升到88.7%;层次化网络威胁评估方法能够有效地评估网络威胁状况。  相似文献   

17.
在完全开放的P2P网络环境中,资源共享是用户的自愿行为,用户不愿为自身的行为负担责任,因而要建立节点之间的信任关系。在已有的基于推荐的信任机制中,基于D-S证据理论方法可以很好地解决信任的不确定性问题,但是目前在这一领域地研究还没有注意到证据空间呈现大规模无知前提下证据的合理融合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对现有的D-S证据理论加以改进,使其符合P2P网络的安全性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