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宁政  陈楷  简昊天  钱江  朱朋  沈瑞琪 《含能材料》2024,32(1):102-115
综述了爆炸网络多点起爆技术和直列式多点起爆技术的发展,介绍了爆炸网络多点起爆技术的多点同步爆炸网络和多点逻辑爆炸网络的应用现状,分析了两者的优势及不足;对比了直列式多点起爆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讨论了多点起爆点数、起爆方位参数对多点起爆系统性能的影响,指出多点起爆技术未来研究方向为:多点起爆精确控制方法研究,多点起爆装置模块化与集成化研究,低成本多点起爆技术研究,复杂环境下多点起爆系统安全性与可靠性研究。  相似文献   

2.
针对3 维点云模型特征线提取存在断裂、不完整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近邻点重加权的点云特征线提取算 法。算法分为提取特征点和特征点连接成线2 个环节,在特征点提取环节,引入近邻重加权局部质心算子获取特征 点集,通过欧式最小生成树构建特征线。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近邻重加权局部质心算法进行特征点提取,跟传统基 于曲率的算法相比其结果更加准确和稳健,能有效提取点云模型的几何特征。  相似文献   

3.
逆向工程中点云数据去噪算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曲率变化的曲线分段去噪法,先读入数据,将点云数据按扫描线顺序存储到数组A.再对除首末点外位于同一扫描线上的点,计算各点曲率.接着计算数组A中,等间距两点的曲率差,放到数组B,提取数组B中大于给定阈值的n个点.然后拟合曲线,计算各点到曲线的距离,并删除距离超差的点,直到处理完n 1段点云,由此处理完所有扫描线.  相似文献   

4.
王浩  黄明  邵志坚 《弹道学报》2000,12(2):92-96
介绍了在激光多点点火技术领域所开展的研究工作 .这些工作包括 :激光多点点火系统光纤网络设计、激光感光点火点材料选择和设计、光纤 -金属密封封接技术研究 ;以及在透明点传火试验装置上进行的激光多点点火试验研究 .研究结果充分地说明了激光多点点火技术的可行性和可靠性以及良好的弹道性能 ,可见 ,激光多点点火技术是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高新技术  相似文献   

5.
采用有限元程序AUTODYN软件分别进行了冲击片雷管三点、四点、六点、八点同步起爆爆轰波压力值的数值模拟。分析了影响多点同步起爆爆轰波压力的因素。采用锰铜测压方法测试了多点冲击片雷管的同步起爆爆轰波压力。使用高速摄影系统拍摄了四点冲击片雷管的作用过程。结果表明,四点冲击片雷管的爆轰波压力平均值相比三点、六点、八点高。在中心距为4 mm并且装药量均为180 mg时,四个起爆点产生的爆轰波发生相互碰撞,爆轰波叠加形成超压爆轰,并能可靠起爆钝感炸药TATB。在中心距为8 mm并且装药量均为180 mg时,由于中心距较远,爆轰波衰减较快,相邻两点爆轰波发生的碰撞较少,产生的超压值也随之降低。  相似文献   

6.
一种战场图像目标角点提取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种基于MIC的战场图像快速角点提取方法,先对低分辨率图像进行运算并提取出候选角点,在恢复图像的高分辨率后,对候选角点周围相关像素点进行进一步计算,将遗漏的角点也列入候选角点,减少原MIC算法由低分辨率到高分辨率的变化过程中角点的漏检概率,然后用梯度的概念对候选角点作进一步的筛选,以减少角点虚报的概率。在VC++6.0环境下,经编程实现验证该方法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7.
大口径长药室平衡炮发射装药多点点火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大口径长药室平衡炮内药量大,轴向点传火距离长,点传火条件复杂等问题,对设计的多点点传火结构建立了两相流计算模型。控制点火位置发火的数目,得到了几种传火管内的火药流动过程和燃气释放规律。对同一规格的传火管在相同装药量下,分别采用单点点火、两点点火及多点点火三种方式点火,对所得到的点传火时间、点传火压力及空隙率等反应点传火特性的特征量进行了对比。结合大口径平衡炮多点点火试验结果,验证了多点点火技术的计算结果。结果表明,单点点火和两点点火在3.3 ms左右仍有火药仍未点燃并出现明显堆积现象,而多点点火在2.43 ms时火药已经接近全部燃完,且各特征量分布较为均匀。为此,在大口径长药室平衡炮以及其它一些装药量大的大口径火炮中采用多点点火技术可以有效改善传火时间,增加点传火安全性,抑制火药堆积。  相似文献   

8.
<正> 关于过冷奥氏体的三种转变产物(珠光体、贝茵体和马氏体)形成的上限温度问题,学术界多有争议。珠光体形成的理论上限温度是Ac_1点,实际上限温度是Ar_1点,这已为人所共知。马氏体形成的理论上限温度为M_o(T_o)点而实际上限温度是M_s点,已大量见诸文献。但是,对于贝茵体形成的理论上限温度B_o点和实际上限温度B_s点,却研究很少。 研究B_o点及B_s点,不仅对确定贝茵体形成的热力学条件,建立正确的贝茵体型转变  相似文献   

9.
针对某高膛压坦克炮穿甲弹装药点传火研究的需要,进行了多点电子点火技术的试验研究。该工作包括电点火的选取,多点点火管的结构设计、多点点火管的单项试验和上炮射击试验。火炮射击结果说明,多点点火管的研制是成功的,多点点火技术在高炮口动能的坦克炮装药中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基于分组数据的可靠性变点分析模型,利用最小二乘法研究基于分组数据的可靠性变点问题,并对变点是否存在及变点的位置进行估计.并建立目标函数,通过求导得到参数的最小二乘估计,最后判断产品的可靠性变点是否存在及估计其位置.数值模拟表明最小二乘法变点分析结果具有较高准确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激光多点均匀点传火技术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大功率Nd:YAG激光器产生激光,通过光学玻璃窗和光纤能量传到金属点火器中点燃点火药,从而达到在点火管内实现多点同时点火的作用。实验用激光成功的点燃了点火药,并且把激光单点点火,不同直径光纤多点激光点火实验结果与普通的电点火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发现使用激光确定能实现多点同时点火达到  相似文献   

12.
针对二次雷达系统中天线旁瓣使目标在雷达显示器上形成多点应答现象,提出了4种多点应答问题解决办法:在询问机通过和波束发射询问信号的同时通过另一天线发射抑制波束实现发射旁瓣抑制:通过比较询问机和差波束接收信号幅度实现接收旁瓣抑制;通过调节发射机功率开关控制询问机功率实现功率控制旁瓣抑制;通过控制接收机灵敏度实现灵敏度控制旁瓣抑制.  相似文献   

13.
无线电引信近场目标特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潘曦  崔占忠 《兵工学报》2008,29(3):277-281
阻无线电引信近炸、碰炸的自适应控制为应用背景,建立了目标近场散射特性模型,旨在得出引信处于目标电磁散射近区时,近炸和碰炸情况下的多普勒信号及其频谱的变化规律。针对连续波多普勒体制引信,讨论了点目标情况多普勒信号以及频谱的变化规律,进而研究多点目标,给出了多点目标回波信号以及多普勒频率的仿真结果。采用物理光学法和物理绕射法建立体目标的散射特性模型,并给出了多普勒频谱特性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4.
基于电液比例技术的快速自动调平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射车4点支撑式车体快速自动调平系统用一双轴液体摆作为水平度敏感元件,以4组单杆活塞液压缸和电液比例流量阀为核心的液压系统作为调平执行机构,用计算机对调平过程进行控制。采用基于4点支撑的位置误差控制调平方法,多点同时调节,调平速度快,稳定性好。通过计算机控制逻辑,控制电液比例流量阀控制电流大小,实现对流量的精确调节,调平过程平稳。  相似文献   

15.
激光点火可以改善密实药床的点传火性能,避免局部点火,但是,在激光点火过程中,药粒直径,激光能量,激光直径,脉冲宽度等参量都是随机变化的,这些随机因素会影响激光多点点火的同时性和一致性。本文主要研究这些随机因素对火药颗粒点火过程的点火一致性和同时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多点激振系统的模态试验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合论述了多点激振系统的硬件,软件的组成与配置,以及模态试验技术的理论依据和基本算法,利用该系统进行了一系列试验(从典型件到若干个实际型号的大规模的地面模态试验),已经取得了工程上可用的满意的结果,经讨论说明了该系统的技术水平是先进的,而且是可持续发展的。  相似文献   

17.
伪码调相PD引信体目标模拟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采用多点合成方法实现引信体目标模拟模型建立及系统设计的方法。针对伪码调相PD引信的特点,利用发射相干载波信号提取技术,保证引信发射相干载频信号的提取及相位编码的相关性,实现多普勒频率模拟和距离延时模拟  相似文献   

18.
采用简化的目标多点散射模型生成引信接收的多普勒信号,叙述了几种现代防空导弹多普勒体制近炸引信的信号数字处理方法,并进行数字仿真,按仿真结果给出了目标多普勒信号波形、频谱和主频随时间的变化,比较了几种多普勒主频率的提取方法的优缺点及其适用范围,提出了用于引信获取最佳启动区信号处理方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郁涛 《制导与引信》2012,33(1):16-18,32
应用角度变化率的概念,通过对多普勒频移方程施加微分变换,给出了仅基于频差测量的多普勒变化率近似计算式。随后,基于连续多点探测的方式,利用相邻探测节点间多普勒变化率和切向速度的比值关系,由速度恒等式即可获得多普勒实时测距公式,随后再次利用多普勒变化率方程式即能直接解得目标的相对方位。  相似文献   

20.
CAN总线是指用于现场仪表与控制系统和控制室之间的一种全分散、全数字化的智能双向、多变量、多点、多站的通信系统。基于CAN总线的虚拟仪器既可利用CAN总线的优点,实现测量仪器的自动化、智能化,又可利用虚拟仪器的优点实现可视化编程环境,建立通用的图形化软面板。基于CAN总线的虚拟仪器,由于可通过总线采集数据,可省去大量的硬件资源,因此具有经济、高效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