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黄皮果皮挥发油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黄皮果皮挥发油成分及其相对含量。方法水蒸气蒸馏法从黄皮果皮中提取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并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其化学成分进行鉴定,气相色谱法测定各化合物在挥发油中的相对含量。结果分离并鉴定了95个成分,占挥发油成分的88%以上。结论黄皮果皮挥发油含量较高的主要成分为β-水芹烯、1R-α-蒎烯、α-水芹烯、-αbisabolol、6-(对-甲苯基)-2-甲基-2-环己烯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北沙参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北沙参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鉴定其化学成分,并应用面积归一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水蒸气蒸馏提取物得率为0.063%,通过计算机检索、图谱分析鉴定出21个化合物,占总油量的90%以上。北沙参主要挥发油成分为α-蒎烯(36.51%)、β-蒎烯(15.21%),其次是1-甲基-2-异丙基-苯酚(4.01%)、3-蒈烯(5.89%)、D-柠檬烯(3.87%)、(Z)-9-十八烯酸甲酯(3.37%)等。结论:本实验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北沙参药用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石家庄野生黄连木果柄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方法用水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结果鉴定出6种挥发油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83.8%。结论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香桧烯(44.1%)、松油烯-4-醇(22.0%)、Г-松油烯(7.0%)和1R-α-蒎烯(6.8%)。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苗药土一枝蒿中的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固相微萃取法提取苗药土一枝蒿中的挥发性成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鉴定出72种化学成分,相对含量占总挥发性组分峰面积的97.24%,其中主要化学成分是β-倍半水芹烯(40.227%)、(Z, E)-α-大根叶烯(12.853%)、E -β-法尼烯(11.205%)等。结论:土一枝蒿的挥发性成分主要是萜烯类。  相似文献   

5.
目的:测定不同产地五味子藤茎中挥发性成分含量并进行分析。方法:通过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采用GC法测定五味子藤茎中α-蒎烯、β-蒎烯、月桂烯与柠檬烯4种挥发性成分的含量。结果:五味子藤茎样品中4种挥发性成分含量差异较大,β-蒎烯>月桂烯>α-蒎烯>柠檬烯。结论:该实验方法简便、稳定、可靠、重现性好,为五味子藤茎质量评价及控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气相层相-质谱分析法分析北五味子藤茎挥发油成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北五味子藤茎挥发油成分.方法运用气相层相-质谱分析技术分析了北五味子藤茎挥发油成分.结果及结论分离出132个峰,鉴定了37个成分,占挥发油总含量的57.199%.结果表明北五味子藤茎挥发油主要成分为2-十三酮(2-Tridecanone(5.476%)),[ ]-桥-二环倍半水芹烯([ ]-Epi-bicyclosesquiphellandrenel(15.307%)),[S-(Z)]-3,7,11-三甲基-1,6,10-十二三烯-3-醇(1,6,10-Dodecatrien-3-ol,3,7,11-trimethyl-[S-(Z)]-(14.410%).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云南产藜蒿(Artemisia selengensis)茎和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进行成分分析。结果:藜蒿叶挥发油含41种成分,主要成分为1,8-桉树脑(17.17%)、β-崖柏烯(10.84%)、(1S)-(-)-樟脑(9.62%)、檀紫三烯(8.45%)、龙脑(8.37%)、α-蒎烯(4.24%)、8-石竹烯(1.22%)等。藜蒿茎挥发油含46种成分,主要成分为:1-(2-氨基苯)吡咯(14.51%)、檀紫三烯(8.16%)、α-蒎烯(6.62%)、B-崖柏烯(3.9%)、β-石竹烯(1.08%)等。结论:云南产藜蒿茎、叶挥发油的成分及含量有较大差异,本研究为藜蒿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定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水蜈蚣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湖南省长沙县产的水蜈蚣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分析。方法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版)一部规定的方法,从水蜈蚣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质谱-计算机联用仪(GC—MS—COMP)进行分离鉴定化合物,用峰面积归一法计算总油中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从26个峰中检出19种化学成分,占83.82%。并从中鉴定出具有抗癌活性的β-榄烯。结论水蜈蚣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β-蒎烯和β-榄烯。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和鉴定贵州木姜子叶的挥发油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贵州木姜子叶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 GC-MS)分离并鉴定化学成分,各组分的相对含量采用峰面积归一法计算。结果贵州木姜子叶挥发油分离出27种成分,共鉴定出21种成分,相对含量占总量的96.9356%,其中α-蒎烯(7.5723),桧烯(19.480),1,8-桉叶素(42.0786),4-萜烯醇(12.0751)等为主要成分。结论明确木姜子果实及叶挥发性成分存在差异性,为木姜子叶药理作用的开发提供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石菖蒲挥发油化学成分,探讨石菖蒲质量.[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35份石菖蒲挥发油,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以共有成分相对含量为指标进行聚类.[结果]共鉴定出石菖蒲挥发油中的38个化学成分,共有成分为龙脑、α-萜品醇、β-石竹烯、顺式甲基异丁香酚、反式甲基异丁香酚、β-细辛醚、α-细辛醚;35份石菖蒲挥发油可分为6类.[结论]石菖蒲挥发油质量差异较大,有必要对质量标准作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地桃花茎和叶的挥发性化学成分。[方法]采用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法从地桃花的茎和叶中提取挥发油,对得到的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法进行分析鉴定,以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其中挥发性成分相对含量。[结果]从地桃花的茎和叶挥发油中分别分离出18个和23个色谱峰,通过NIST08谱库分别鉴定了其中15种和19种化合物。地桃花叶的主要挥发性成分是正十七烷、β-蒎烯、1,3,3-三甲基三环[2.2.1.0(2,6)]庚烷等;地桃花茎的主要挥发性成分是β-蒎烯、反式石竹烯、2-(7-十七炔)-四氢化-2H-吡喃等。[结论]地桃花茎和叶的挥发性成分主要是萜类衍生物,且地桃花不同部位的挥发性成分及含量都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海桐科植物海桐挥发油化学成分组成。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共分离出55个峰,并且确认了其中45个化合物。其中含量较多的有大根香叶烯D(29.36%)、2-异丙烯-1,3,5-三甲苯(16.54%)及β-蒎烯(5.81%)。结论: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海桐挥发油的化学组分,为海桐的进一步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黔产川黄柏(Phellodendron chinense Schneid.)果实中挥发油化学成分。方法:采用《中国药典》方法提取黔产川黄柏果实中挥发性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连用法进行分离、鉴定和用峰面积法计算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从黔产川黄柏果实中检出35色谱峰,鉴定出29个化学成分。结论:黔产川黄柏果实中主要成分有柠檬烯、右旋大根香叶烯、β-榄香烯、β-月桂烯、α-蛇床烯和β-石竹烯。  相似文献   

14.
鼠尾香薷挥发油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法从鼠尾香薷挥发油中分离并鉴定了含以1,8-桉叶素(1,8-cineole),γ-松油烯(γ-terpiene)、β-蒎烯(β-pinene)、α-蒎烯(α-pinene)等为主的72个成分  相似文献   

15.
陕西凤县大红袍花椒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陕西凤县大红袍花椒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陕西凤县大红袍花椒挥发油,经GC/MS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其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用色谱峰面积归一法确定各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从其挥发油中分离出33个色谱峰,鉴定出25种化合物。挥发油主要成分和含量分别为:β-水芹烯(42.285%)、β-月桂烯(10.268%)、3-甲基-6-(1-甲基乙基)-2-环己烯-1-醇(6.834%)、α-蒎烯(5.616%)、α-松油醇(5.034%),其中还含有抗癌活性组分β-榄香烯。结论:从鉴定出的化学成分可知,凤县大红袍花椒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GC-MS分析北柴胡地上部分的挥发油化学成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北柴胡地上部分的挥发油化学成分.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北柴胡地上部分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鉴定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结果首次提取了北柴胡地上部分挥发油,由分离出的51个峰中鉴定出39个化合物.结论北柴胡地上部分挥发油含量为0.08 %,其化学成分以反-石竹烯氧化物等为主,反-石竹烯氧化物等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发现.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民族药飞龙掌血中挥发性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的方法提取飞龙掌血中挥发油成分,通过正交设计法优选了提取飞龙掌血挥发油的工艺条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对飞龙掌血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鉴定。结果:最佳提取条件为药材粉碎40目,用10倍量水浸泡过夜,连续提取12h,在最佳工艺条件下,飞龙掌血挥发油得率为0.12%,经GC-MS分析,从飞龙掌血挥发油中共鉴定出26个化学成分,鉴定率为97.4%,其主要化学成分为α-杜松醇、斯巴醇、α-紫穗槐烯等。结论:飞龙掌血根和叶挥发油成分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分析不同生长条件下宁前胡中挥发油成分,研究野生和栽培宁前胡挥发油成分含量及种类的区别。方法 以安徽省宁国市中溪镇野生和栽培宁前胡、宁国市万家乡镇栽培宁前胡、宁国市栽培宁前胡(统货)为样品,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甲法提取挥发油,GC-MS分析挥发油化学成分,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 宁国市中溪镇野生宁前胡总挥发油含量为98.58%,栽培宁前胡总挥发油含量为93.48%;万家乡栽培宁前胡总挥发油含量为99.50%;宁国市栽培宁前胡(统货)总挥发油含量为95.89%。宁前胡挥发油中共鉴定出78个成分,烯烃类为主要化学成分,不同生长条件下宁前胡中烯烃类含量分别为野生宁前胡65.26%,中溪镇栽培宁前胡89.88%,万家乡栽培宁前胡62.08%,栽培宁前胡(统货)66.11%;所有烯烃类成分中,α-蒎烯的含量均最高。结论 野生和栽培宁前胡中挥发油成分差异较大,可以通过闻“气”辨别野生前胡与栽培前胡。  相似文献   

19.
短柄五加叶挥发油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短柄五加叶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对精油进行分析鉴定,并利用柱色谱法对挥发油中部分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辅助鉴定精油化学成分。结果从挥发油中共确定出55种化合物,其中石竹烯相对含量16.26%,氧化石竹烯相对含量13.52%,α-石竹烯相对含量8.64%,为其主要化学成分。结论将短柄五加叶中所含挥发油成分与其根茎挥发油成分对比,发现有部分成分相同,如正二十二烷、亚油酸棕榈酸、氧化石竹烯、菲等。  相似文献   

20.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小飞蓬新鲜叶子中的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和峰面积归一化法分离分析其化学成分和相对含量。结果表明,小飞蓬新鲜叶子挥发油得率为0.74%,共可分离30种化合物,鉴定出其中的26种,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96.12%。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有金合欢烯(18.13%)、β-毕澄茄烯(15.02%)、橙花叔醇(12.04%)、环己醇(9.28%)和榄香烯(8.4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