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通过探讨经伤椎椎弓根单侧置钉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联合对侧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在胸腰段脊柱骨折中的疗效,得出结论:胸腰段脊柱骨折经单侧伤椎椎弓根椎体植骨联合伤椎对侧椎弓根置钉内固定后,可恢复伤椎椎体高度,重建脊柱的稳定性,防止术后远期椎体高度和矫正Cobb角的再丢失以及内固定的松动、断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结合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系统复位固定胸腰椎骨折的同时,对伤椎经椎弓根进行椎体内植骨33例,观察手术前和术后不同时期椎体前缘高度及Cobb角恢复情况。结果本组33例无内固定失败并发症,伤椎高度、Cobb角基本恢复正常,植骨愈合良好,脊柱稳定性恢复,后期随访无丢失。结论后路短节段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可以重建脊柱稳定性,防止术后矫正度丢失,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经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12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方法总结经伤椎椎弓根钉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12例,其中5例单纯行短节段钉棒系统(GSS)内固定,7例行短节段钉棒系统内固定的同时行椎板开窗减压及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结果通过手术治疗,术后随访4。24个月,平均13个月,椎体成角,椎体压缩率明显改善,椎管占位率明显恢复,无一例发生内固定失败,神经症状ASIA评分平均提高1.5级。结论经伤椎椎弓根内固定可增强钉棒系统内固定稳定性,经椎弓根打压植骨可有效增加伤椎的骨量,恢复椎体高度,预防后期椎体高度丢失。在伤椎椎体内打入椎弓根钉的短节段固定是安全有效的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经伤椎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查阅近20年内关于经伤椎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国内外文献,进行分析,对于该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总结,其中尽可能以近10年内的文章作为参考文献.结果 通过对上述文献进行总结分析,使用该手术方式的患者术后复查X线片显示,大多数椎体高度无明显丢失、内固定物无松动、无断钉断棒等并发症.结论 经伤椎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较传统的跨伤椎内固定术式具有明显的临床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结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及护理。方法:采用经椎弓根伤椎内植骨椎管减压,相邻节段椎弓根内固定。对27例患者实施术前评估、术后采用各种护理措施和功能锻炼,促进了骨折愈合,防止了并发症。结果: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明显恢复,伤椎内植骨未引起神经、血管损伤,无术中、术后并发症。随诊8个月椎体内植骨融合良好,伤椎前缘高度恢复。结论:采用经椎弓根伤椎内植骨治疗胸腰段爆裂性骨折可有效恢复伤椎高度,重建稳定前中柱,防止术后伤椎高度丢失,全部病例经完善的护理和治疗后痊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椎体成形并植钉,结合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后路减压,经伤椎椎弓根填充自体骨颗粒,伤椎植入椎弓根钉,结合上下相邻椎体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13例.结果 术后患者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椎体高度恢复好,内固定无松动、断裂.结论 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可恢复伤椎椎体正常的骨小梁结构,恢复伤椎的生物力学强度;伤椎椎弓根钉分散内固定的承载应力,达到脊柱稳定的目的 ;两者联合应用可降低后期内固定松动、断裂及矫正度丢失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曲小雨 《当代医学》2013,(17):96-97
目的研究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老年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30例,进行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比较术前及术后1月、6月患者的椎体前后缘压缩率和脊柱后突Cobb角。结果本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6.7%,无内固定失败案例,术后1月及6月患者脊柱后突Cobb角、椎体前后缘压缩率均显著低于手术前(P<0.05)。结论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段脊柱骨折能较好的恢复椎体良好的生物力学强度,有效复位伤椎,重建伤椎的前柱强度,降低内固定失败率和骨水泥渗漏率,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经椎弓根减压椎体打压植骨椎弓根重建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及与全椎板切除术的疗效对比。方法:把我科收治的胸腰段脊柱骨折30例病例分为2组,分别采取经椎弓根减压椎体打压植骨椎弓根重建术与全椎板切除减压术,均使用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对手术效果及康复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随访发现,经椎弓根减压椎体打压植骨椎弓根重建组在伤椎高度与Cobb角与全椎板切除减压组无明显差异,但前者较后者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椎管占位率低,内固定无断裂松动。结论:经椎弓根减压椎体打压植骨椎弓根重建在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方面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结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方法:2007年1月-2009年8月共收治胸腰椎爆裂性骨折10例,根据AO分型,A2型6例,A3型4例.按ASLA脊髓神经功能障碍分级标准;A级3例,B级3例,C级2例,D级1例,E级1例.采用经椎弓根伤椎内植骨椎管减压,相邻节段椎弓根内固定.结果: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明显恢复,伤椎内植骨未引起神经,血管损伤无术中、术后并发症.随诊8个月椎体内植骨融合良好,伤椎前缘高度恢复.结论:采用经椎弓根伤椎内植骨治疗胸腰段爆裂性骨折可有效恢复伤椎高度,重建稳定前中柱,防止术后伤椎高度丢失.  相似文献   

10.
韩丹  何志勇  罗季阳  李轩   《中国医学工程》2011,(11):91-91,95
目的探讨经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1例胸腰段脊柱骨折行经后路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观察术后恢复情况。结果经术后6-18个月回访,21例均取得良好效果,术前伤椎椎体前缘平均高度47.3%对比术后2d伤椎椎体前缘平均高度91.3%有明显改善(P〈0.05);术后6个月伤椎椎体前缘平均高度89.7%对比术后2d伤椎椎体前缘平均高度91.3%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经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可达到良好复位、固定效果。  相似文献   

11.
黄南翔  刘清毅  林宏  李伟 《西部医学》2012,24(4):667-668,671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60例,受伤节段为T11~L2,术后及随访期间摄X片测量伤椎椎体成角、上下终板成角、伤椎前缘高度与正常椎体高度的比值,了解有无复位丢失以及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结果全部病例随访12~25个月,平均16.3个月。术中未发生置钉失败及损伤神经、血管等并发症;术后伤椎椎体成角、上下终板成角、伤椎前缘高度与正常椎体高度的比值较术前有明显改善;随访与术后相比无明显变化,未出现内固定失败。结论选择好适应证,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结合内固定是治疗胸腰段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余建清 《当代医学》2011,17(28):71-72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植骨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诊断为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37例,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经椎弓根植骨结合短节段内固定治疗,所有患者于术前、术后及随访时均行X线片、CT等检查,且其影像学资料均完整。结果患者伤椎前缘压缩率、后缘压缩率、椎管狭窄程度、脊柱后凸Cobb角、椎体成角、上下终板成角均比术前各指标小,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可以看出术后随访1年后37例患者恢复状态佳,各观察指标与术后指标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椎弓根植骨结合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临床效果佳,稳定性好,可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李小军  王文礼  刘海波 《四川医学》2012,33(9):1597-1599
目的椎弓根钉系统固定结合经椎弓根自体骨移植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分析。方法选择35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病例,采用椎弓根钉系统固定结合经椎弓根自体骨移植治疗,术后卧床2~3周后,在支具保护下可下地活动,3~4个月后去支具活动,骨折愈合后取出内固定,随访30个月。结果术后3d及至随访结束时,伤椎前、后缘与正常的高度比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d与随访结束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d及随访结束时Cobb后凸角的矫正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椎弓根钉系统固定可在骨折早期起支撑及固定作用,脊柱的长期稳定有赖于椎体自身的生物力学稳定的建立;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进行植骨选择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可达到恢复正常脊柱序列和重建脊柱稳定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刘道德  钟睿 《西部医学》2012,24(8):1474-1475,1478
目的探讨经前路病椎次全切除加钛网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3例胸腰椎脊柱结核,患者均行前路病椎次全切除、钛网植骨内固定手术治疗,采用Frankel分级结合X线片判断疗效。结果所有病例作半年以上随访,每3个月复查X片,术后神经功能障碍者均恢复到Frankel E级,13例植骨完全融合,后凸畸形基本矫正,内固定无松动及断裂,无结核复发。结论经前路病椎次全切除、钛网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具有术野清晰、病灶清除彻底、植骨融合可靠、内固定稳定、畸形矫正满意、植骨融合率和治愈率高的特点,是目前脊柱外科治疗胸腰椎脊柱结核的有效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椎板后外侧植骨与经伤椎椎弓根植骨联合后外侧植骨治疗胸腰椎爆破型骨折的临床远期疗效。方法 2014年1月至2016年11月行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板后外侧植骨融合25例(A组);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联合椎板后外侧植骨融合19例(B组)。所有患者均于术前、术后1周,取内固定前及之后1年行胸腰椎X线及CT检查。结果 术前、术后1周及取内固定前伤椎椎体前缘压缩率及Cobb角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取内固定后1年2组间比较椎体前缘压缩率及Cobb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经伤椎椎弓根植骨联合椎板后外侧植骨是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医手法复位联合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对脊柱胸腰段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00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9例)以及治疗组(51例),于治疗组患者,先行中医手法复位,再行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对于对照组患者则直接采用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临床疗效、cobb’s角、椎体前缘及后缘高度、椎间盘退变程度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率为6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5.1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x2=9.053);两组患者治疗后Cobb’s角、椎体前缘及后缘高度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治疗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椎间盘退变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中医手法复位联合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疗效肯定,可促进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及椎间盘恢复,疗效优于单用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联合应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及经伤椎椎弓根羟基磷灰石植骨治疗胸腰段爆散骨折的临床及影像学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3月~2010年3月在延边大学附属医院骨科因胸腰段爆散骨折接受手术治疗患者36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A、B两组,A组20例采用单纯内固定,B组16例在单纯内固定基础上联用经椎弓根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椎体内植骨。术后12个月取出内固定。比较两组术前、术后3、12、24个月的伤椎楔变角、局部后凸角、椎体前缘压缩比、Denis疼痛与功能状态评分。结果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及内固定断裂。术前、术后3个月两组伤椎楔变角、后凸角、椎体前缘压缩比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取内固定前A组伤椎楔变角[(11.2±1.7)°]、后凸角[(11.2±2.0)°]、椎体前缘压缩比[(0.79±0.15)]与B组[(9.5±2.2)°、(9.7±2.1)°、(0.87±0.1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24个月A组伤椎楔变角[(12.2±2.6)°]、后凸角[(12.3±2.6)°]、椎体前缘压缩比[(0.78±0.13)]与B组[(10.1±2.7)°、(10.3±2.7)°、(0.85±0.1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在Danis疼痛评分和功能状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椎弓根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植骨可以有效的协助术后矫形度数的维持,维持脊柱的矢状序列,防止内固定失效,但是其对患者术后疼痛及功能状态的影像有待长期随访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联合椎板问植骨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来我院骨科进行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116例,按照治疗的不同方法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n=58),分别实施经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治疗、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联合椎板间植骨治疗。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术后1d、2d、3d及7d的VAS疼痛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明显较低(P〈0.05)。两组治疗后的前缘高度、后缘高度均明显升高,研究组改善更为明显,脊髓神经功能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联合椎板间植骨具有显著的远期临床效果,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经椎弓根植骨AF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18例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植骨AF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18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患者行经椎弓根植骨AF内固定术,术前、术后及随访时测量椎体高度、后凸角,了解神经功能改变及腰背疼痛变化。结果随访6~36个月,无断钉及内固定物松动,椎体高度和后凸角无明显再丢失,神经功能及腰背疼痛明显改善。结论经椎弓根植骨AF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可重建脊柱前中柱的稳定性,防止后期矫正角度及椎体高度的再丢失。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伤椎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2007年8—2014年5月,采用后路减压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伤椎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49例,比较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脊髓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椎体前缘高度比及Cobb角。结果经过10个月~23个月,平均(12.5±2.2)个月的随访,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至末次随访时,脊髓损伤Frankel分级:A级3例,B级8例,C级10例,D级11例,E级17例。骨折椎体前缘高度比及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减压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伤椎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合并脊髓损伤可获得良好的脊柱稳定性,明显改善损伤脊髓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