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PDCA模式用于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倦怠感缓解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70名手术室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成两组,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管理模式,实验组实施PDCA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护理人员干预前后的职业倦怠感程度与自我倦怠感程度。结果两组护理人员干预前职业与自我倦怠程度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护理人员干预后职业与自我倦怠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与干预前,对比发现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手术室护理人员工作实施PDCA模式可以有效缓解护理人员职业与自我倦怠感,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值得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循环改进管理模式对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倦怠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作为研究阶段,选择手术室护理人员54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职业倦怠影响因素,并实行改进管理模式,分析干预前后对护理人员职业倦怠感的影响。结果年龄、工作年限、文化程度、职称均与职业倦怠有关(P0.05);干预后职业总倦怠率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而且职业倦怠程度普遍低于干预前(P0.05)。结论循环改进管理模式有助于降低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倦怠感,值得进一步在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责任分组管理在提升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中实施的可行性分析。方法对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护理模式管理,对观察组患者采取责任制分组模式管理。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医生满意度、护士满意度及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明显不如实施责任分组管理后的观察组。结论在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中采取责任分组管理,可使得手术室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手术时间得到节省,手术效率得到提高,手术的顺利完成得到保证,手术室专科护理质量、患者及手术医生的满意率得到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有利于建设护理学科。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分析手术室护理人员工作效能感、倦怠感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0年9月至2013年8月的60名手术室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一般自我能效感(general self-efficacy,GSES)量表和工作倦怠(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MBI)量表评估工作效能感、倦怠感,比较不同护龄、文化程度及职称者的评估结果。结果 60名手术室护理人员的GSES量表和MBI量表评估结果较差,其中护龄较短、文化程度及职称均较低者的工作效能感非常高者比例低于护龄较长、文化程度及职称均较高者,重度倦怠感者比例高于护龄较长、文化程度及职称均较高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室护理人员工作效能感相对较低,且工作倦怠感情况较为明显,同时其受护龄、文化程度及职称的影响较大,应给予干预。  相似文献   

5.
江红  江瑛莹 《中外医疗》2012,31(15):156-156
随着社会对护理职业的关注不断提高,由于各种原因产生的职业倦怠感的护理人员不断增多,然职业倦怠感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护理服务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因此如何预防职业倦怠感的产生逐渐被重视。而人性化管理是在一定制度基础上以人文关怀及以人为主的管理理念,恰到好处的遏制倦怠感的产生。因次,人性化管理是预防护理职业倦怠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与循证护理在手术室麻醉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对观察组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及循证护理措施。结果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配合程度及患者满意度明显不如采取预见性护理和循证护理干预措施的观察组。结论结合预见性护理和循证护理对手术室麻醉患者进行治疗,可使得患者的恐惧等不良情绪得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观察细节优化管理理念对神经外科护理人员工作效能感及职业倦怠感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0月兴隆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护理人员40名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管理组)20名和观察组(细节优化管理理念组)20名.对两组护理人员干预前与干预后1、2、3个月时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工作倦怠量表和自我工作积极性评估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①观察组干预后1、2、3个月时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31分者比例分别为45.0%、60.0%和80.0%,工作倦怠量表<3分者比例为55.0%、80.0%和95.0%,自我工作积极性评估较高比例分别为85.0%、90.0%和95.0%.②管理干预后1、2、3个月观察组≥31分比例、工作倦怠量表<3分者比例、自我工作积极性评估较高比例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干预后3个月高于干预前与干预后1、2个月,干预后2个月高于干预前与干预后1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细节优化管理理念可显著改善神经外科护理人员工作效能感及职业倦怠感,对于调整护理人员的工作状态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个性化护理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及并发症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对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个性化护理措施。结果干预后对照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不如采取个性化护理措施的观察组。结论对高血压患者采取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可使得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得到加强,药物依从性得到提高,不良生活习惯得到改善,血压得到控制,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老年骨质疏松症骨折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专科护理措施,对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心理干预、运动护理干预、防跌指导、饮食护理及健康教育等系统性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不如采取整体护理措施的观察组。结论对OP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使得护理人员的临床技能培训、临床知识及临床护理工作得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心理得到缓解、积极情绪得到调动,取得了明显的康复效果,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骨科无菌切口手术在手术室实施护理干预的因素分析。方法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采取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对照组患者的切口感染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明显不如采取护理干预措施的观察组。结论对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使得患者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得到降低,具有重要意义,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与分析PDCA循环管理法对手术室护理人员成就感与自我防护意识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的手术室护理人员40名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名。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则以PDCA循环管理法为指导进行管理,比较两组管理前后的工作成就感评分、自我防护意识及对管理的满意度情况。结果:管理前两组职业发展、工作内容、薪酬福利及员工关系4个方面的工作成就感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两组各项工作成就感评分较管理前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前两组自我防护意识较高、中等及较低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371,P=0.710);管理后观察组的自我防护意识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07,P=0.035)。观察组对管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80,P=0.038)。结论:PDCA循环管理法对手术室护理人员成就感与自我防护意识的影响更好,在手术室护理人员中的应用价值相对更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肠镜下息肉电切治疗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胃肠镜下高频电切除肠息肉手术对患者进行治疗,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对观察组患者采取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明显不如采取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的观察组。结论对行针对肠镜下息肉电切术患者采取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可使得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得到降低,患者满意度得到有效提高,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现代医院精细优质化护理管理的实施与方针。方法对对照组护理单元采取常规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对观察组护理单元采取精细优质化护理管理措施。结果对照组护理单元的护理差错发生率、护患纠纷率及患者满意度明显不如采取精细化护理管理措施的观察组。结论现代医院采取精细优质化护理管理措施,使护理人员对待工作更为认真负责,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得到有效提高,明显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服务质量,出现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得到降低,提升了医院软实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急性创伤患者并发应激障碍的护理措施分析。方法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对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心理干预措施。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焦虑程度和抑郁程度明显不如采取心理干预措施的观察组。结论护理人员对患者采取结合现代实践和心理护理的整体护理干预措施,可使得急性创伤患者的心理和生理痛苦得到减轻,控制了创伤后急性心因性反应的发生,患者能恢复到较好的状况。  相似文献   

15.
手术室护士职业倦怠与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平  白晓霞 《四川医学》2011,32(10):1650-1652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倦怠及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采用一般健康问卷和Maslach工作疲溃感量表对本院手术室98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手术室护士的工作倦怠主要表现在个人成就感丧失,而情感枯竭和去人格化维度倦怠程度较轻;心理状况不佳者占19.3%。结论手术室护士职业倦怠水平较高,心理状况较差,应重视对职业倦怠及心理健康的管理,从管理者和个人角度去减少或消除压力源,减轻工作倦怠,促进护士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安全预防接种护理干预在儿童预防接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对照组接种儿童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对观察组接种儿童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安全预防接种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对照组接种儿童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接种儿童家属满意度情况明显不如经过护理干预后的观察组接种儿童。结论:对接种疫苗的儿童采取安全预防接种护理干预措施,可使得接种后不良事件的发生得到有效减少,护患纠纷得到减少,接种儿童家属满意度得到有效提高,护理人员主动为儿童服务的自我保护意识得到提高,服务态度得到改善,护理质量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全新舒适护理干预模式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148例手术患者分为观察组75例和对照组73例,观察组患者采取系统化的综合舒适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常规护理方法护理,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和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通过舒适护理干预后,患者的焦虑、恐惧、悲观程度明显降低,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明显上升,观察组患者对手术的配合程度和术前、术中、术后的舒适程度有明显的提高。结论:运用舒适护理有利于缓解患者的心理、生理的反应,并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阐述职业倦怠的定义、测量、国内护士职业倦怠现象研究的现状及引起护士职业性倦怠的五大相关因素:专业地位、医患关系、专业知识、组织氛围与工作负荷,旨在引起护理行政决策层和各管理层的重视,积极采取干预措施,尽量减少护理人员职业倦怠的发生率,维护广大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9.
李晶  方承媛 《西部医学》2015,27(1):142-144
目的分析手术室护士心理压力的形成因素,并探寻有效的改善措施。方法将手术室50名在职护理人员作为观察组,调查分析其压力源,采用手术室心理压力问卷对护士心理状态进行调查。另选取50例正常成人作为对照组,对其心理压力问卷调查。对观察组护士给予干预治疗,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干预前后的效果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护士的心理压力源中手术室工作的特殊性所占比例最大,为96%,其余依次为工作负荷过重、害怕发生差错事故、患者不理解、自身业务能力不强;观察组护士干预前焦虑、抑郁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护士焦虑、抑郁评分与对照组较为相近,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干预前各因子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干预后各因子评分均较干预前发生显著下降(P<0.05);干预后各因子评分与对照组较为接近,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手术室护士心理压力的来源较多,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可明显减轻其心理压力,提高护士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压力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未采取压力管理模式时在职的手术室临床护理人员中抽取30例,设为常规组。从2016年7月到2017年7月我院采取压力管理模式时在职的手术室临床护理人员中抽取30例,设为管理组。对比2组护士不同护理模式下护理质量以及职业倦怠情况的差异性。结果管理组护理质量评分为(89.24±2.18),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管理组护士职业倦怠评分为(4.12±0.15)分,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压力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提高护理质量,减轻职业倦怠感,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