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华  陈光林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2):112-113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小儿麻醉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至12月收治的手术患儿68例,根据患儿手术类型的不同,采取相应的麻醉方法。结果在本组高原地区患儿的麻醉处理中,除硬膜外麻醉3例,臂丛神经阻滞2例,腰麻1例的麻醉效果不理想外,其余病例的手术麻醉效果均较为理想。病例效果均满意。采用硬膜外复合全麻的5例患儿中,术中及术后患儿的生命体征基本平稳,术后苏醒较快,不良反应较少。结论高原地区小儿手术过程中,应注重麻醉方法的合理选用,以保证手术操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
Sommerlad腭帆提肌重建修复腭裂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如何成功配合一种具有良好腭咽功能、对上颚生长发育影响小的不完全性腭裂修复术的新方法。方法采用Sommerlad腭帆提肌重建术,对12例不完全性腭裂进行手术修复,术后随访。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一期愈合。2例没有做松弛切口,10例行两侧约5-10mm松弛切口。4例术后6个月复诊,其语音度、高鼻音以及鼻漏气都得到明显改善。结论Sommerlad腭帆提肌重建术可有效恢复腭帆提肌正常的解剖结构和位置,重建提腭吊带,获得良好的腭咽闭合;并可尽量不做松弛切口,避免了硬腭裸露骨面造成对上颚生长发育的影响,较好地解决了传统术式所遗留的问题,是一种值得推荐应用的功能性腭裂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3.
腭裂为颌面部常见的先天性畸形 ,对饮食、呼吸和发音等生理功能都有严重影响 ,适时的手术治疗 ,使生理功能及早恢复 ,腭裂手术创面大 ,吞咽动作使软腭不断活动 ,加之硬软交界处组织紧张 ,造成缝合张力过大 ,口腔的湿度和温度适宜细菌生长繁殖 ,鼻腔侧创面裸露 ,极易导致术后感染 ,创面裂开和穿孔 ,因此对腭裂整复患儿的观察尤显重要 ,我院几年来收治腭裂整复患儿 2 16例 ,术后均痊愈出院 ,现将临床体会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男 137例 ,女 79例 ,年龄 3~ 16岁 ,麻醉方式均为全麻 ,住院平均日为 2 2d。2 术前护理2 .1 心理准备 患儿一般…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腭裂术后病人实施整体护理,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 回顾我院行腭裂整复术后病人的护理经验.结果 本组124例病人,均在全麻行下腭裂整复术,术后给予相应护理,住院期间无因护理不当而引起并发症.结论 加强对腭裂整复术后病人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检测患儿血清C反应蛋白(CRP)、心肌肌钙蛋白玉(cTnI)、S100B蛋白水平及儿童麻醉苏醒期躁动评分(PAED),评价帕瑞昔布钠预防腭裂修补术患儿麻醉苏醒期躁动的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于我院进行气管插管七氟烷全身麻醉下腭裂修补术的患儿共12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两组患儿基础麻醉方法及手术方法相同,观察组患儿在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预防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对照组患儿注射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观察记录两组患儿的术中指标,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PAED,血清CRP、cTnI、S100B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拔管时间、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停留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及PAED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术前两组患儿血清CRP、cTnI和S100B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应用帕瑞昔布钠可安全有效地预防患儿七氟烷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改善预后,可能与帕瑞昔布钠可调节CRP、cTnI和S100B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6.
我科 1 996年 1月至 1 999年 1 2月收治因口腔颌面部外伤、手术麻醉插管等导致呼吸道阻塞性窒息病人 4例。现将急救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例 1 ,男 ,5岁。行唇腭裂Ⅰ期修补。患儿在行腭裂整复时 ,麻醉及手术顺利。在腭裂修补完毕进行唇裂修复时 ,由于麻醉过浅 ,致患儿始终保持躁动和吞咽状态 ,因气管导管反复磨擦喉部 ,导致喉头水肿。患儿清醒后由麻醉医师在手术室拔管 ,即出现严重紫绀 ,自主呼吸消失。即行紧急插管 ,但因严重水肿 ,插管失败。随即行紧急气管切开术 ,采用胸外按摩后自主呼吸恢复。例 2 ,女 ,3岁。玩耍时筷子放在嘴里 ,…  相似文献   

7.
腭裂整复术均须在全麻插管下完成,选择最适宜的药物维持全麻,做好完善监护,维持全麻期间各项生理指标及内环境稳定。腭裂整复术后苏醒延迟偶有发生,与低血糖相关的苏醒延迟报道甚少,我院近五年来完成腭裂整复术500多例,观察到2例因低血糖引起苏醒延迟,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例1,女,1312岁,体重10kg,全麻插管下行腭裂整复术。术前给阿托品02mg,肌注氯胺酮50mg入睡,开放静脉推注安定3mg,氯胺酮30mg,喷喉后顺利插管,吸入少量异氟醚,追加少量氯胺酮维持麻醉,术中SpO2>98%,心率130~160次/分,手术历时1小时40分钟,失血100ml,输入乳…  相似文献   

8.
小儿唇腭裂整复术主要是唇裂整复术和腭裂整复术,虽为短小手术,约40min左右,但麻醉要求较高,既要保证麻醉平稳,肌肉松弛良好,又要求快速苏醒和呼吸循环稳定,即要求麻醉诱导迅速,术中镇痛充分,术毕清醒迅速,无躁动和呼吸抑制,并保留保护性反射。舒芬太尼是新型阿  相似文献   

9.
臂丛神经阻滞在婴幼儿上肢整形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廷凤 《淮海医药》2010,28(5):411-412
目的观察婴幼儿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方法选择30例ASAⅠ-Ⅱ级婴幼儿上肢手术患者,在肌间沟行臂丛神经阻滞,阻滞成功后注入0.25%左布比卡因,用量按0.5-0.6 ml/kg给药。30例患儿均采用飞利浦多参数监护仪连续监测ECG、HR、SpO2。结果30例患儿均取得良好阻滞效果,术中患儿患肢松弛,对手术刺激及止血带耐受良好。结论婴幼儿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具有操作简便、阻滞完善。可减少术中全麻药用量,使患儿及时苏醒,降低围术期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0.
王颖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0):1549-1549
Robin综合征是腭裂—颌小畸形—舌下垂综合征[1]。主要表现小儿生下后即具有下颌过小畸形,舌后退,腭裂及吸气性气道阻塞。腭裂的治疗目的是通过手术方法关闭裂隙,尽可能延长软腭,缩小咽腔,重建良好的腭咽闭合功能。而Robin综合征患儿腭裂修复术后裂隙的闭合,咽腔的缩小,造成患儿呼吸困难加重。结合Robin综合征的临床特点,通过护理实践,总结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容量血液稀释(HHD)对腭裂患儿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60例年龄6~12个月行腭裂整复术的患儿。麻醉诱导后通过输血输液控制Hct。按随机法将病例分为A组(Hct 20%~25%),B组(Hct 25%~30%),C组(Hct>30%)。记录手术中输血量、出血量及量化SIRS评分指标。结果 A组的失血量、输血量与B、C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8.79、14.21、3.43,P值均<0.05)。3组小儿SIRS评分没有明显区别。结论 HHD可以明显减少小儿患者手术中的输血量,对小儿手术后的恢复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2.
1991—2005年,成批收治唇腭裂患儿800例,其中单纯唇裂241例,腭裂349例,唇裂伴腭裂210例。经术前预备后,均行手术整复,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800例,男性510例,女性290例,年龄6个月~30岁,单侧唇裂手术339例,双侧唇裂手术112例,腭裂手术559例。1.2方法1.2.1入院筛  相似文献   

13.
小儿腭裂修补术的麻醉既有小儿外科麻醉常识,又有口腔外科的特点,腭裂患儿多因营养不良而发育欠佳,而且手术区域在上呼吸道,手术出血较多且不易止血,麻醉师常需远距离监测呼吸,呼吸道管理有一定难度。自2000年1月~2004年1月,我院共施行了154例小儿腭裂修补术,现对麻醉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舒芬太尼和芬太尼在小儿腹腔镜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本院2O13年1-1O 月实施小儿腹腔镜手术患儿58例,其中29例采用静脉注射芬太尼麻醉为对照组;另外29例采用静脉注射舒芬太尼麻醉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儿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镇痛效果和肌松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O. O5)。观察组患儿插管后 HR、SBP 及 DBP 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 O5)。结论舒芬太尼用于小儿腹腔镜手术麻醉可取得良好的麻醉、镇痛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去除面部皱纹及治疗凹陷性瘢痕新的手术方法。方法在局麻下应用金属软组织美容线对13例患者行面颈部除皱术,4例患者行凹陷性瘢痕整复术,通过金属线切割皮肤支持韧带,切断额肌、皱眉肌、降眉肌及皮下粘连组织以达到祛除皱纹和治疗凹陷性瘢痕的作用。结果术后1例出现血肿,2例出现皮下瘀血,术后2月随访,17例患者中手术满意率达82.4%,疗效较好,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金属软组织美容线面颈部除皱术及瘢痕整复术是去除面部皱纹和凹陷性瘢痕的较佳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6.
腭裂修补术是口腔颌面外科较常见的手术,但由于婴幼儿期腭裂手术出血多,呼吸道不易管理,手术及麻醉风险较大,术后护理也有较大难度。我院2001年1月~2004年8月为79例腭裂婴幼儿进行了气管插管全麻手术,经过严密的术后护理,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79例,男57例,女22例;年龄10~36个月,平均21.6个月;平均手术时间82.56min。其中不完全腭裂31例(39.2%),单侧完全腭裂25例(31.7%),双侧完全腭裂23例(29.1%)。本组79例患儿中4例(5.1%)在0.5~2h内发生并发症:1例(1.3%)发生喉痉挛,3例(3.8%)出现舌后坠及呼吸道梗阻,经处理后均顺利康复…  相似文献   

17.
现代腭裂修复的目的不仅在于修补裂隙,重要的是恢复腭裂的生理功能,达到正常的腭咽闭合以获得良好的语音效果,同时要尽量减少对上颌骨生长发育的影响。传统的腭裂修复术很难将恢复腭咽闭合功能及手术对上颌骨生长发育的影响统一。我院2008年6—10月采用Sommerlad腭帆提肌重建术治疗54例腭裂患者,获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带蒂肌皮瓣移植在口腔颌面部手术缺损整复中的围手术期管理特点。方法2001年-2008年63例患者均为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术后缺损,分别采用额瓣、胸大肌肌皮瓣、腭瓣、胸锁乳突肌肌皮瓣、斜方肌肌皮瓣等进行即刻整复,共制取66例肌皮瓣。结果严格选择手术适应症,选择合适整复方式,术中保护血管蒂肌肉蒂,术后加强监护,密切随访及进行综合治疗。66例肌皮瓣完全成活59例,大部分成活伴边缘部分坏死5例,完全坏死2例,移植成功率为89.4%(59/66)。成功病例颌面部外形恢复良好,口腔功能明显改善。结论带蒂肌皮瓣是口腔颌面部术后缺损整复的重要手段,加强围手术期管理,可明显降低手术并发症,并可提高手术治疗的成功率和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反向双“Z”成形术在腭裂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反向双“Z”成形术 ,将腭裂患儿异位的腭帆提肌恢复到正常的解剖位置 ,并使软腭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延长。结果  19例随访患儿中 ,无一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其中 16例 ( 84 2 %)患儿发音基本正常或明显改善 ,3例 ( 15 8%)发音无改善。结论 反向双“Z”成形术是目前最理想的功能性腭裂修复方法 ,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分析静吸复合瑞芬太尼、七氟烷麻醉,用于腭裂患儿手术的临床效果评定。方法 160例ASAI-Ⅱ级腭裂手术患儿,年龄(2.65±0.83)岁,随机分为两组。A组给予氯胺酮6~8mg/kg肌内注射+丙泊酚2mg/kg静注诱导插管,术中静脉泵注丙泊酚4-10mg(/kg h),维持麻醉。B组给予8%七氟烷面罩吸入+瑞芬太尼0.5μg/kg缓慢静注诱导,术中应用瑞芬太尼0.10~0.25μg/(kg.min)+七氟烷1-1.5MAC维持。根据术中血流动力学状况和手术刺激程度,适当调控麻醉深度。结果两组诱导插管均顺利。A组诱导后较前心率增快、血压升高,气管插管及手术分离腭瓣时心率再次加快。B组在诱导后心率、血压下降,气管插管和分离腭瓣时心率、血压保持平稳。术后B组自主睁眼和拔管时间显著早于A组,B组发生躁动病例多于A组。结论小儿腭裂手术时采用静吸复合瑞芬太尼七氟烷麻醉风险系数较低,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