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我们从1999~2001年连续3年对江津市各级医疗单位进行了消毒效果及1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的监督监测。1对象与方法1 1监测对象:全市市直属医院15家,乡(镇)卫生院316家,村卫生所397家,个体诊所674家。1 2监测方法及项目:根据GB15980—1995《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卫生标准》、GB15982—1995《医院消毒卫生标准》对1次性医疗用品、医护人员手、物体表面、使用中消毒剂、无菌器械保存液、灭菌器械、环境空气7类样品进行无菌试验和需厌氧菌检测,其中1项有菌生长,均为不合格。2结果2 1将四级医疗机构3年的检测合格率进行比较见表1。四级医疗单位检测合…  相似文献   

2.
临床科室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解临床各科室消毒灭菌工作的现状,加强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对35个临床科室的空气,使用中的消毒液、高压蒸汽灭茵效果、医护人员手和物体表面的消毒灭菌质量进行监测。结果:2008年全年空气消毒合格率为92%,消毒液和高压蒸汽灭菌合格率为100%,医护人员手和物体表面消毒合格率分别为97%和85%。结论:制定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加强医院感染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及时发现医院感染的各种隐患,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揭阳市2004年-2008年医院消毒灭菌监测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揭阳市各医院消毒工作状况,为科学指导医院消毒工作、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全市15家医院的各类环境空气、医护人员手、物体表面、使用中消毒剂、无菌器械浸泡液、一次性使用医疗卫生用品、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紫外线灯强度、医疗机构污水按《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消毒与灭菌效果的评价方法与标准》(GB15981-1995)、《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及《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进行相关指标检测及分级评价。结果2004年-2008年对揭阳市各医院进行消毒监测,共监测5109份,总合格数为87.06%。市级、县区医院消毒监测样品合格率分别为90.76%、78.5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类监测样品中一次性使用医疗卫生用品合格率最高(98.86%),医务人员手最低(82.11%),物体表面、紫外线灯强度、空气的合格率也较低,分别为85.06%、85.31%、83.32%。结论县、区医院是今后消毒监测的重点,同时应加强医务人员洗手意识,定期监测紫外线辐照强度,加强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空气消毒工作的落实,提高医疗机构消毒灭菌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管理,规范医疗机构消毒隔离工作,确保医疗安全和医疗服务质量.方法 按照《消毒技术规范》要求进行监测,评价标准依据《医院消毒卫生标准》、《消毒与灭菌效果的评价与标准》、《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卫生标准》.结果 监测173间市区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监测项目11个,检测7367项次,总合格率为88.88%,除Ⅱ类以上房间空气、医务人员手和排放污水合格率低外,其他8个项目合格率较高.结论 多数医疗机构能重视消毒隔离工作,加强医务人员培训教育,完善医院消毒隔离制度,规范医院消毒隔离工作.通过监测,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和暴露了市区医疗单位的消毒卫生状况,发现市区医疗机构消毒工作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和消毒灭菌现状,查找分析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方法对107家基层医疗机构的医院感染和消毒灭菌组织制度及消毒设备设置和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的使用和处理进行调查,并进行消毒质量监测,结果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组织制度不太完善,消毒设施和消毒液的使用不符合要求,消毒质量合格率较低,一次性医疗用品和医疗垃圾的处理不规范。结论加强培训,加大投入,提高认识,加强以小型医疗机构,个体诊所,村卫生所为重点的卫生监督,有效控制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6.
蚌埠市38家基层医疗机构消毒工作质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庆云  张益兰 《淮海医药》2002,20(4):294-295
目的 了解分析蚌埠市基层医疗机构消毒工作质量情况。方法 随机抽取蚌埠市东中西郊四区个体诊所,社区医疗服务站和区乡医疗机构共38家,监测其消毒效果。结果 消毒后的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及灭菌物品的合格率分别为17.93%,55.10%,50.00%,63.64%,紫外线灯监测合格率27.27%。结论 基层医疗机构消毒工作质量 ,亟待改进。  相似文献   

7.
周萍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2):1883-1884
我院自2003年1月开始对产房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的细菌数及消毒液的消毒效果、高压蒸汽灭菌效果以及一次性医疗用品进行规范监测,并对效果进行了有效利用,对防止产妇感染发挥了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8.
2005—2008年医院感染细菌学监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医院感染细菌学监测结果分析了解和预防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为医院控制感染提供科学的依据并了解不同消毒方法对空气的灭菌效果。方法消毒后用琼脂平板和增菌肉汤对医院需监测感染环境的空气、物表、手表、碘伏、酒精实施例行监测。结果监测空气标本3216个,检测到菌落1643个,均为杂菌,合格率为92.7%;检测物表标本912个,检测到菌落356个,合格率为95.3%;检测医护人员手表912例,检测到菌落399个,合格率为96.4%,均未检测到致病菌;碘伏和酒精未检测到菌落,合格率为100.0%。结论通过分析2005—2008年医院感染细菌学监测结果,表明消毒灭菌技术合格,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9.
尚春桃  尚勤华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22):3533-3533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及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需要,供应室已从过去的辅助科室转变成了把好无菌物品质量关的重要科室。而无菌物品是医院无菌手术,诊疗穿刺,无菌技术操作必不可少的物品,它直接用于病人,与病人生命息息相关,所以无菌物品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医院的感染问题。 1 加强学习.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为保证无菌物品的消毒灭菌质量,我们组织全科室人员认真学习《医院消毒供应室验收标准》、《医院消毒技术规范》、《消毒供应窒医院感染管理》等,以提高大家控制医院感染的意识。并根据供应室工作特点及供应室工作制度和操作规程的要求,制定了一整套完善的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如消毒供应窒工作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灭菌效果监测制度、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制度等.这些规范和制度是供应室消毒、灭菌、无菌物品监测及控制院内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医院消毒方法,对消毒观念的改革提出合理性建议。方法对医院空气消毒实用效果、医护人员手、物体的表面、浸泡液、医疗器械样品检测。消毒液使用中比较浪费、效果差;其他物品的监测发现有不同程度的污染。结论医院花费大量资金用于空气与环境的常规消毒,本文认为实际效果不明显。而与患者直接接触的高危医疗物品如换药、和医务人员手的消毒灭菌不够严密,必须改变观念,把有限的卫生资源用在最关键的地方,如多安装洗手设备、逐步实行空气净化、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这样必将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该院消毒灭菌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10-2012年消毒灭菌及环境卫生学监测资料.结果 采集样本5707份,合格5433份,合格率95.20%.样本量与其合格率整体呈上升趋势,空气合格率由86.76%升至97.48%;物体表面合格率由87.77%升至96.90%;医务人员手合格率由87.18%升至91.67%;使用中消毒液浓度合格率由91.89%升至95.45%;使用中灭菌剂浓度合格率由83.33%升至97.87%;紫外线灯合格率由83.85%升至98.38%;消毒物品合格率由85.71%升至94.44%(P<0.01).灭菌物品、灭菌剂、透析水及透析液在每年的生物监测中,合格率均为100.00%.结论 该院消毒灭菌工作质量及环境卫生质量得到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新生儿科空气净化层流病房投入使用后的微生物监控情况。方法系统回顾本院新生儿科空气净化层流病房投入使用前后病房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的细菌菌落总数及合格率资料。结果新生儿层流病房使用前空气细菌菌落总数监测的合格率为93.99%,使用后为97.74%,使用前后空气细菌菌落总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物体表面及医护人员手的细菌菌落总数及合格率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层流病房能起到清除细菌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同时还应加强消毒灭菌及护理管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滤除白细胞全血一次性成浆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0袋滤除白细胞一次性成浆全血设为观察组,再选取同期200袋滤除白细胞非一次性成浆全血设为对照组.分析滤除白细胞全血一次性成浆的影响因素.结果 观察组血液存放时间<12 h、血液规格为300 ml/袋、空气排出方式为留存约8 ml、采血季节为冬季、严格遵守制备流...  相似文献   

14.
刘延玲 《中国医药科学》2014,(12):160-162,184
目的分析采血车内消毒效果并加强管理。方法收集我站2012年3月~2013年2月流动采血车消毒后的空气菌落,计算其菌群数量,消毒方法为次氯酸钠溶液合并紫外线照射消毒。结果6、7月份有菌群数量超标现象,且发现霉菌。结论流动采血车的消毒效果与环境、季节、工作人员操作等有关,临床应该针对性的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15.
安徽省2007年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萍  汪海孙 《安徽医药》2008,12(9):867-869
目的通过对安徽省2007年全省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的基本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为开展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用描述性方法,使用Excel软件和表格对2007年收集到的1427份报告进行统计分析,对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措施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结果安徽省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主要来源于医疗机构,橡皮膏、宫内节育器和一次性使用输液器等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结论应加强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的培训,提升报表质量,使之成为公众用械安全的有效信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消毒供应中心感染管理的科学、有效的方法,以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和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方法对消毒供应中心的建筑布局,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器械和一次性无菌物品的质量管理,做好灭菌效果监测及工作人员管理。结果消毒供应中心感染管理质量规范、效果显著,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结论消毒供应中心实施科学化管理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确定一次性抑菌隐私帘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以及用一次性抑菌隐私帘替代传统棉质隐私帘的成本。方法选择儿童内科收治同样病种的东西2个病区,分别采用一次性抑菌隐私帘和棉质隐私帘。采集两种隐私帘悬挂后第1周、第1个月末、第2个月末、第3个月末的25个样本,对其菌落数进行检测;两种隐私帘更换前后各采集样本15个,对其菌落数进行检测。比较两种隐私帘不同采样时间的采样结果;隐私帘更换前后菌落数;2018年造价及清洗费成本。结果两种隐私帘上的菌落数均采样200次,结果显示:悬挂隐私帘后第1周、第1个月末、第2个月末、第3个月末,一次性抑菌隐私帘的菌落数均明显低于棉质隐私隔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更换不同隐私帘前及过程中对空气中浮游病原微生物分别进行15次采样分析。隐私帘更换前,两种隐私帘所在空气中浮游病原微生物菌落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隐私帘更换后,一次性抑菌隐私帘所在空气中浮游病原微生物菌落数146 cfu/cm^2少于棉质隐私隔帘的341 cfu/cm^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8年儿童内科病房中,每个棉质隐私帘的造价为98400.0元,每副隐私帘的有效使用期限为10年,因此每年9840.0元,清洗费为1488.0元,更换隐私帘人力费用750.0元,总计12078.0元;一次性抑菌隐私帘的造价为12784.0元,每副隐私帘的有效使用期限为1年,清洗费为0元,更换隐私帘人力费用187.5元,总计12971.5元。结论一次性抑菌隐私帘即使在活跃的临床环境中长期使用,也能有效减少微生物污染,除了能提高患者安全之外,在与更换和清洗隐私帘有关的经济与人力耗损成本上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8.
聂素梅 《淮海医药》2008,26(6):473-475
目的 了解基层医疗机构一次性医疗废弃物处置现状,并提出改进措施。方法 采用统一的问卷调查查看方式和现场监测,对119家基层医疗机构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后毁形、消毒和终末处置等进行调查,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基层医疗机构的一次性医疗废物的毁形、消毒率分别为72.27%、61.34%,浸泡一次性医疗废弃物的“84”消毒液浓度合格率为44.44%;我市医疗废物终末处置均是自行处置,处在无序状态。结论 提高认识,强化培训,履行职责,加大投入,推动加快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步伐,建立、健全医疗废物管理体制,加大卫生监督和处置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