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宾  戴伟鹏  冯炯 《新中医》2021,53(21):96-100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辅助常规西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 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AIS 患者60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辅助治疗,均连续治疗28 d。比较2 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 评分、肢体运动功能评测法(FMA) 评分、改良Barthel 指数(MBI) 评定量表评分和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和超敏-C 反应蛋白(hs-CRP)]水平,并评估2 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中医证候积分、NIHSS 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NIHS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 组FMA 评分、MBI 评分高于治疗前,观察组FMA 评分、MBI 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 组hs-CRP、IL-6、TNF-α 水平低于治疗前,观察组hs-CRP、IL-6、TNF-α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辅助常规西药治疗AIS 疗效显著,可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肢体活动能力,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减轻机体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清热化瘀方联合西药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92例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予西医基础治疗+清热化瘀方颗粒剂;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吡拉西坦片,28 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积分(NIHSS)、运动功能积分(FMA)、生活质量积分(QLI)、中医证候积分和血清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4%,对照组为83.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FMA、QLI评分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FMA、QL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1β、TNF-α含量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血清IL-1β、TNF-α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热化瘀方联合西药治疗缺血性中风患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黄芪赤风汤合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2 例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51 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西药治疗,联合组接受黄芪赤风汤合独活寄生汤加减及常规西药治疗。比较2 组临床疗效,比较2 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全血高切黏度、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及简化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 评分法(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ADL) 评分。结果:联合组临床总有效率92.16%,高于对照组70.59%(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 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TNF-α、IL-6、hs-CRP 水平及全血高切黏度、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均降低(P<0.05),FMA、ADL 评分均升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联合组治疗后各项中医证候积分,TNF-α、IL-6、hs-CRP 水平及全血高切黏度、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均较低(P<0.05),FMA、ADL 评分均较高(P<0.05)。结论:黄芪赤风汤合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缓解临床症状,降低血清TNF-α、IL-6、hs-CRP 水平,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对提高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析补阳还五汤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5月本院中医科收治的94例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补阳还五汤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NIHSS、FMA、Barhtel指数、中医症状评分、血清IL-6、IL-1β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5.92%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2组患者治疗前NIHSS、FMA、Barhtel指数、中医症状评分、血清IL-6、IL-1β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NIHSS、中医症状评分、血清IL-6、IL-1β指标水平评分均显著下降,FMA评分、Barhtel指数均显著提高,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FMA、Barhtel指数、中医症状评分、血清IL-6、IL-1β指标水平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后遗症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减轻症状以及炎性反应,促进康复,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联合强化康复治疗对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血清hs-CRP、血脂水平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医院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2例予强化康复训练。研究组42例予强化康复训练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前后比较血清IL-6、IL-1β、hs-CRP水平,测定生活能力、综合康复能力及运动、感觉恢复状况,对比临床疗效。结果:在临床疗效及运动感觉恢复上,研究组有效率(92.86%、90.48%、90.48%)均优于对照组(78.57%、66.67%、69.04%),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血清CRP、IL-6及IL-1β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后综合康复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均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脂无变化。结论:采用参麦注射液联合强化康复训练能降低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hsCRP水平,对血脂无影响,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党兴  张铎安 《新中医》2024,56(5):117-122
目的:观察关节克痹丸联合西药治疗膝骨关节炎(KOA) 寒湿痹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 90 例KOA 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45 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 基础上加用关节克痹丸治疗。比较2 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2 组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 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关节液Wntβ-catenin 信号通路相关 指标(Wnt-5a mRNA、β-catenin mRNA 表达量)、中医证候积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美国特种外 科医院(HSS) 评分的变化。结果:研究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7.78%,2 组比较,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IL-6、IL-1β 及TNF-α 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研究组上 述3 项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 组Wnt-5a mRNA、β-catenin mRNA 指标值均较治疗前下 降(P<0.05),研究组上述2 项指标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 组中医证候积分及VAS 评分均较 治疗前下降(P<0.05),HSS 评分均较治疗前上升(P<0.05);研究组中医证候积分及VAS 评分均低于对照 组(P<0.05),HSS 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11.11%,2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克痹丸联合西药治疗KOA 能 提升治疗有效率,改善临床症状,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柴建峰  陈巧红  邹礼梁 《新中医》2023,55(18):26-31
目的:观察银杏内酯注射液联合吡拉西坦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 法:选取90 例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 例。2 组均给予常 规治疗及康复训练,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吡拉西坦注射液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银杏内酯注射液 治疗,2 组均治疗2 周。比较2 组临床疗效,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 表(NIHSS)、改良Barthel 指数(MBI) 评分,以及神经功能指标[血清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神经 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炎症指标[血清同 型半胱氨酸(Hcy)、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液流变 学指标[红细胞比容(HCT)、全血低切黏度(LSV)、全血高切黏度(HSV)、血浆黏度(PSV)]水平,记录不 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86.67%,高于对照组68.89% (P<0.05)。2 组 MMSE、MBI 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组MMSE、MBI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2 组NIHSS 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2 组血清GFAP、NSE、Hcy、 IL-6、IL-8、TNF-α 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血清GFAP、NSE、Hcy、IL-6、IL-8、TNF-α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2 组血清BDNF、VEGF 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组血清BDNF、 VEGF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2 组HCT、PSV、LSV、HSV 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 HCT、PSV、LSV、HSV 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67%,与对照组 11.1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内酯注射液联合吡拉西坦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气 虚血瘀证,可减轻机体炎症反应,改善血液流变学、神经功能及认知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疗效显著且 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8.
王华强  李迪  凌军  周立峰 《新中医》2021,53(19):69-73
目的:观察祛风通络方辅助治疗风痰阻络型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风痰阻络型急性脑梗死患者80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祛风通络方治疗。比较2 组临床疗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 评分、改良Rankin 量表(mRS) 积分、中医证候积分、Fugl-Meyer 运动功能量表(FMA) 评分,检测血清神经细胞因子、炎性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75.0%,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 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 组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IGF-1)、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 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血清ICAM-1、hs-CRP、IL-6 及TNF-α 水平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ICAM-1、hs-CRP、IL-6 及TNF-α 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2 组血清IGF-1 及VEGF 水平高于治疗前,观察组IGF-1 及VEGF 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 组NIHSS、mRS 及FMA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NIHSS 评分及mRS 评分较治疗前降低,FMA 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NIHSS 评分及mRS 评分低于对照组,FMA 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祛风通络方辅助治疗风痰阻络型急性梗死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调节血清神经细胞因子及炎性因子水平,改善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 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 例AIS 患者,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 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2 组均治疗2 周。比较2 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2 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认知功能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8.00%,优于对照组的72.00% (P<0.05)。治疗后,2 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 评分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 (IL-6)、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 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 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研究组NIHSS 评分及血清IL-6、TNF-α、hs-CRP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MoCA 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0%,2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AIS 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认知功能,减轻炎性反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柔肝通络汤联合针刺跷脉治疗中风后下肢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4 例中风后下肢痉挛性瘫痪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7 例,对照组采取抗血小板聚集、降压、降脂、康复治疗等现代医学常规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口服柔肝通络汤联合针刺跷脉治疗。2 组均以2 周为1 个疗程,治疗2 个疗程后比较2 组临床疗效,比较2 组治疗前后肌张力、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 评定法(FMA)]、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 评分、平衡功能[Berg 平衡量表(BBS)]评分的变化。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4.59%,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75.68%,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肌张力分级情况均优于治疗前,观察组肌张力分级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 组FMA、BBS 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NIHSS 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MA、BBS 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柔肝通络汤联合针刺跷脉治疗中风后下肢痉挛性瘫痪疗效较好,可有效改善肌张力和神经缺损严重程度,提升下肢肢体运动功能及平衡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