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考虑地区生产技术异质性前提下,将能源和碳排放纳入全要素生产率框架,利用共同前沿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考察中国区域物流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并结合"技术差距比率"衡量三大区域物流生产技术与全国潜在最优水平的差距,最后运用核密度估计和面板模型分析物流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演进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物流技术效率总体偏低,东部实现全国最优生产技术,中西部差距较大,传统测度低估中西部物流技术发展潜力;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依赖纯技术进步,而非纯技术效率及规模效率变化;动态分析显示,区域和省际物流生产率水平分化明显,中西部表现出明显的"双峰"状态;政府支出、FDI、交通设施、研发、产业结构、市场需求、能源结构七个因素的研究发现,各因素对物流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均不相同,应当实施差异化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运用随机前沿C-D生产函数,通过对全国和三大区域分别建模,对我国各地区的生产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实证结果表明:生产效率区域格局为:东部大于中部大于西部;生产效率变化率的区域特征为:中部大于西部大于东部,中西部与东部生产效率差距逐步缩小;各模型一致表明,对外开放程度与基础设施的实际有效利用对生产效率变化具有普遍积极的作用;产业结构优化对东西部生产效率的边际效应最为显著;对中部而言,科技创新投入的作用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3.
选择中国31个省市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前沿分析对31个省市组成的非平衡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研究表明中国各区域创新绩效差距较大,全国区域平均创新绩效为0.362258,这说明中国普遍存在着非效率现象.同时,发现系统开放程度、技术市场成熟度、系统协作水平、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市场化程度等对区域创新绩效具有正向的促进影响.另一方面,由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企业科技投入强度和政府投入强度对于区域创新绩效呈现出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SFA模型及其在我国技术效率测算中的应用   总被引:60,自引:0,他引:60  
在对数型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基础上,运用随机前沿分析(StochasticFrontierAnalysis)模型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20年间的技术效率变迁进行了测算.分析结果表明,整体来看,我国平均技术效率水平在20年中呈现出稳步上升趋势;从区域的角度来看,东部沿海地区的平均技术效率水平要高出中部地区约15%,或高出西部地区约33%.  相似文献   

5.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协同创新更是推进我国各省产业转型升级的内生动力,以2002~2012年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分别应用DEA模型和四阶段DEA模型实证研究中国各省域协同创新效率。研究表明:在两种模型的测评结果中,中国省域协同创新效率均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和周期波动。其中,东部省域协同创新效率最高,西部省域协同创新效率最低;全国省域协同创新效率波动较为平稳,西部上升较快;市场化结构和对外开放程度是提高协同创新效率的有利环境因素,而政府支持力度则为不利的环境因素,对协同创新效率没显著影响的则是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结构这两个因素;全国的协同效率值在受到控制环境的影响后会有所下降,其原因是规模效率下降效应大于技术效率上升效应,中西部表现为较大的技术效率和较小的规模效率,而东部两个指标正好相反。  相似文献   

6.
通过随机前沿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测度了31个省市2002~2017年农业技术效率水平,结果发现各个省市的农业技术效率均存在一定程度的损失,西部地区农业平均技术效率水平最低.进一步结合全国及各地区财政支农等面板数据,通过构建面板数据计量经济模型,结果表明财政支农对农业技术效率的作用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性,东部、西部及东北地区财...  相似文献   

7.
应用DEA方法对我国省际区域创新效率进行了实证测评.主要结论有:1998~2005年,我国区域创新效率总体显现出增长的态势,但期间也有所波动;2000年后,东部创新效率明显低于中、西部地区,主要是由于东部地区纯技术效率较低所致;相对于规模效率,全国及各地区纯技术效率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提高纯技术效率对创新型国家建设意义重大;全国范围内,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均呈显著收敛的趋势,落后地区的追赶效应明显.  相似文献   

8.
通过构建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共同前沿面模型,利用中国37个工业行业的统计数据,实现对中国工业行业技术创新效率整体及分组实证测度,并且对传统的效率评价方法进行了改进,提出了对不同类型行业进行分组测度的评价办法。研究发现:中国工业行业技术创新效率呈现出整体不高且多数行业技术创新活动处于规模报酬递减的态势,不同技术密集程度的行业技术创新效率呈现出不同特征。  相似文献   

9.
以1991~2007年中国大陆29个省级地区的面板数据为基础,应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模型,分析了各地区物流业TFP增长情况。研究发现:考察期间中国物流业TFP逐年增长,但近年增幅有所下降;技术进步是TFP增长的动力,技术效率持续下降,阻碍了TFP的增长;东部地区TFP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收敛检验表明:中国物流业TFP存在明显发散趋势,严重的技术扩散壁垒加剧了体制转轨过程中的马太效应。中国物流业的发展模式面临转型。  相似文献   

10.
使用时变的成本效率前沿模型,研究了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在2000~2008年间的成本效率演进与趋势。总体判断,我国城商行的成本效率有随时间而提高的趋势,且其特别适用于资产规模小于300亿元的城商行类群,而对资产规模大于300亿元的城商行而言,其成本效率却有随时间而降低的倾向,似乎城市城商行在做大的同时,并未发挥其应有的规模经济优势和成本节约目标,这与监管当局鼓励或推动城商行跨区域经营,乃至"做大做强"的愿景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1.
针对工业企业的创新过程构建了两阶段投入产出指标体系,运用DEA-Malmquist方法,深入剖析2000~2009年间我国内资工业企业的科技创新效率和产品创新效率。研究结果表明,在样本期内,尽管科技创新的资源配置效率不断提高,但是科技创新技术的大幅退步使科技创新效率表现出显著的下降趋势;产品创新的资源配置效率大幅提升,则使产品创新效率表现出良好的上升态势,但是资源配置效率可改善的空间非常有限。内资工业企业应大力推动科技创新技术和产品创新技术的进步,并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资源配置的规模效率,从根本上改善企业的创新效率。  相似文献   

12.
开放经济不仅为我国工业企业绿色创新能力提升带来了良好发展机遇,也为我国工业企业应对资源环境约束问题带来了巨大挑战。本文利用系统动力学模型,从绿色创新的技术推动力、市场拉动力和环境管制推动力三个方面,构建了开放经济下工业企业绿色创新动力传导机制,从而探讨外商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进出口贸易对工业企业绿色创新动力的影响;然后运用中国2005~2015年工业企业的数据检验了模型适用性,采用Vensim PLE预测了系统中关键要素2016~2025年的变化趋势,并对外商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进出口贸易三个政策变量进行调控,揭示了开放经济下我国工业企业绿色创新动力传导机制的动态变化。仿真结果表明:开放经济下工业企业绿色创新动力传导机制存在复杂动态变化特性,外商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进出口贸易对我国工业企业绿色创新的技术推动力、市场拉动力和环境管制推动力都具有积极地促进作用。最后,根据仿真模拟结果,提出继续扩大对外开放格局是当前我国政府应坚持的发展政策,也是开拓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创新"路径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3.
"双一流"建设对我国发展教育强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观察2008~2016年38所农林类院校科研的投入和产出数据,使用EBM、Global-Malmquist和Metafrontier-Malmquist模型测算和比较了科研技术效率、全要素生产率及组间差异。研究发现:农林类高校科研资源的配置和管理水平整体在改善,平均技术效率逐步提高到0.902,其中"一流学科"高校提高幅度更大;整体科研全要素生产率累积提高了48.7%,且"一流学科"高校高于普通高校37.26%,整体上技术效率提高的贡献大于科技进步的贡献,两类高校比较来看,技术效率改善的差异较小、科技进步的差距较大;技术落差改变率方面,"一流学科"建设院校在追赶前沿科研绩效上占全面优势,而其它高校与前沿的差距则还在扩大。  相似文献   

14.
基于全国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1997~2013年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分别对全国和中、东、西部地区股票市场的发展模式、资源配置效率和空间溢出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尽管东部和中部的股票市场呈现出俱乐部收敛,但全域性的β收敛趋势并不存在,并且股票市场仅仅体现了政府指导下的资源配置效率,未能充分发挥市场竞价条件下的基础性配置作用;进一步的分析发现东部和西部股票市场的发展分别促进和抑制了本地区经济的增长,但其空间溢出效应并不显著,而中部地区股票市场在促进邻域省份经济发展的同时,对本地区经济的贡献十分有限。其政策寓意在于:中西部地区应主动破冰资本流动壁垒,在"新三板"框架下重新审视和规划资本市场发展路径,发挥区域联动作用,共同推动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和中国经济改革转型。  相似文献   

15.
基于产业集聚对工业企业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机理,利用2005~2016年中国地级市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和制造业集聚对工业企业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显示,中国工业企业绿色创新效率本身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在长期和短期内均显著提升了本市工业企业绿色创新效率;制造业集聚在长期和短期内对本市工业企业绿色创新效率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相邻城市工业企业绿色创新效率存在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最后,针对研究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综合考虑能源和环境因素的条件下,采用基于方向性距离函数的DEA模型对中国各地区1985~2010年的环境技术效率进行了测算,同时利用协整技术检验了各地区环境技术效率的随机收敛性。结果发现:自1990年以来中国各地区平均环境技术效率呈下降趋势;总体上看,中国中西部地区的环境技术效率水平较低,处于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失衡状态,而东部地区则实现了经济的协调发展;研究还发现,我国东部和东北地区的环境技术效率在长期存在收敛趋势,而在中西部地区内部和全国范围内则不存在收敛趋势。最后,针对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不对称双寡头企业半合作创新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不对称性(初始成本、创新率、溢出水平)对半合作创新模式下企业间的研发投入、产量、利润对比以及社会福利水平造成的影响.建立了该创新模式下的不对称双寡头博弈模型,运用数值模拟对模型的均衡解进行比较分析后发现; 具有初始成本优势的企业研发投入、产量、利润较高;具有创新率优势的企业研发投入、产量较高, 但利润的相对大小与溢出水平有关; 溢出不对称情况下, 溢出小的企业研发投入较低,产量、利润较高; 当初始成本差距越小、创新率差距越小、企业溢出都非常低或非常高时, 社会福利较高.  相似文献   

18.
沿用Battese和Coelli关于无效丰项设定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利用"泛珠三角"2000~2005年间的面板数据,分析了2004年"泛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化对于各省区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化使各省区的前沿技术进步均得到明显的提高,但各省区相对前沿的技术效率的提高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中国商业银行收入结构与收入效率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随机前沿法和数据包络法,分别评价了中国14家主要商业银行1998—2003年间的利息收入效率、非利息收入效率和总收入综合效率,并利用回归方程分析了利息收入效率,非利息收入效率,非利息收入占总收入比重与总收入综合效率间的关系.研究表明:中国商业银行各类收入的技术效率状况不佳;股份制银行的各类收入效率水平均高于国有银行;单项收入效率对中国商业银行的总收入综合效率具有正向影响;非利息收入占总收入比重对国有银行的总收入综合效率具有负向影响.揭示了利息收入效率、非利息收入效率及收入结构对总收入综合效率的影响关系,验证了非利息收入对中国商业银行业总收入综合技术效率存在正向影响的论断,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应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对我国区域创新生产率变动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主要结论有:总体来说.1999-2005年间我国区域创新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出增长的态势,且动力来源主要是技术进步;东、中、西部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存在差异,变化原因也各不相同;全国范围内技术效率存在收敛趋势,后进区域的追赶效应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