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新生儿先天性膈疝(congenital diaphragmatic hernia, CDH)的微创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胸腔镜下新生儿CDH修补术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产前是否明确诊断、手术时机、手术时间、是否合并疝囊、术后呼吸机支持时间、术后复发情况等资料。结果全组30例患儿,左侧膈疝21例,右侧膈疝9例,产前检查发现CDH 8例,产前诊断率26.67%(8/30);30例均完成胸腔镜下膈疝修补术,其中9例合并疝囊;手术时间65~150 min,平均(100.8±25.8)min;术后需呼吸机辅助支持时间6~141 h,平均(44.8±36.2)h;30例手术患儿中,术后复发4例,复发率13.33%(4/30),其中3例再手术治愈,1例放弃治疗自动出院后死亡;术后院内死亡2例,总病死率为10%(3/30);一次手术治愈率为80%(24/30),总治愈率90%(27/30)。随访时间为术后10个月至6年,目前27例生长发育良好,无复发。结论胸腔镜下治疗新生儿膈疝安全、可行,重视产前评估,掌握微创技巧,可以提高患儿治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胸腔镜手术治疗新生儿先天性膈疝的围手术期处理经验,以期提高先天性膈疝患儿的治愈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7年6月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收治的47例接受胸腔镜手术治疗先天性膈疝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先天性膈疝患儿的入院年龄、胎龄、出生体质量、是否有产前诊断、膈疝位置、临床表现、手术时机、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等资料。结果: 47例患儿中,左侧膈疝42例,右侧膈疝5例,产前检查发现先天性膈疝13例。45例患儿顺利完成胸腔镜手术,手术时间为42~150 min,平均为(63±13)min;术中出血量为1.0~9.0 mL,平均为(3.0±1.7)mL;术后需呼吸机支持天数为2.0~11.0 d,平均为(3.9±1.4)d。2例患儿中转开放手术。47例患儿中,术后死亡2例,放弃治疗3例,其余患儿均治愈出院,治愈率为89.4%(42/47)。结论: 胸腔镜手术治疗新生儿膈疝疗效确切,可以作为治疗新生儿膈疝的首选方式。  相似文献   

3.
对比分析胸腔镜膈疝修补术和传统开放性手术在新生儿先天性膈疝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 年6 月-2015 年5 月在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进行治疗的86 例新生儿先天性膈疝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行胸腔镜膈疝修补术患儿纳入观察组,行传统开放性手术患儿纳入对照组,各43 例。观察两组患儿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等手术指标以及生存率、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进食时间观察组数据均优于对照组患儿(p <0.05),术后胸腔积液及24 h血氧饱和度(PCO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33%低于对照组13.9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两组复发率及生存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胸腔镜膈疝修补术相比传统开放性手术在新生儿先天性膈疝中效果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胸腔镜辅助下膈疝修补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指导胸腔镜临床应用的广泛开展。方法:回顾性分析收住我科并行胸腔镜辅助下膈疝修补术的患者37例,其中食管裂孔疝9例,胸腹裂孔疝6例,创伤性膈疝14例,新生儿先天性膈疝8例,同时对比未采用胸腔镜辅助下手术治疗的膈疝患者33例,分析胸腔镜辅助下手术治疗的效果,评估安全性及临床应用价值,对比其与传统开放式手术的疗效差异。结果:胸腔镜辅助下膈疝修补术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术中出血量均小于开放式手术患者(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置管时间短,平均住院时间短,并发生发生率、膈疝复发率及先天性膈疝患儿的手术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腔镜辅助下的膈疝修补术应用广泛,安全性较高,创伤小、并发症少,但是应用于严重创伤导致的膈疝患者有一定的局限性,在符合临床适应证的情况下,应尽量选择胸腔镜治疗,但不能盲目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先天性膈疝的诊治经验及不同手术方式的技巧、优缺点,提高先天性膈疝的存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新生儿外科收治的26例先天性膈疝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26例先天性膈疝中左侧24例,右侧2例,常规手术14例,胸腔镜手术3例,产时子宫外处理手术2例,手术平均时间(76.47±27.33) min,手术平均出血量(5.00±2.52) mL;膈肌平均损缺面积(12.16±7.30) cm2;术后存活16例,术后死亡3例,术后死亡原因均为肺发育不良和肺动脉高压,放弃手术并死亡7例。结论新生儿先天性膈疝死亡率高,各种手术方式均有优缺点,需根据实际情况,个性化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吸气肌训练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膈肌运动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02例脑卒中患者,分为2组,分别进行吸气肌训练联合常规康复训练(联合训练组)、常规康复训练(常规训练组),各51例。训练前和训练4周后测定膈肌运动功能[膈肌移动度(DD)、膈肌增厚率(DTF)、膈肌收缩速度],肺功能[肺用力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呼气流量峰值(PEF)],呼吸力学参数(呼吸压力、气道阻力、气道峰压),血气分析指标[动脉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训练2周、4周、训练完成后4周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情况。结果:训练后,联合训练组DD、DTF、膈肌收缩速度、FVC、FEV1、PEF、PaO2及SpO2改善程度均大于常规训练组(P<0.05);气道峰压、呼吸压力、气道阻力及PaCO2降低幅度亦大于常规训练组(P<0.05);训练2周、4周及训练完成后4周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常规训...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近年来新生儿先天性膈疝(congenital diaphragmatic hernia,CDH)微创治疗及围手术期处理的经验,进一步改善CDH患儿的预后,提高治愈率。方法以72例CDH患儿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2例患儿中,左侧膈疝59例(81.9%),右侧膈疝13例(18.1%),产前检查发现58例(80.6%);入院年龄为1 h至11 d,出生体重为1 630~4 100 g,65例为足月儿(90.3%),7例早产儿(9.7%)。其中68例患儿顺利完成胸腔镜手术,4例患儿中转开腹。合并疝囊27例(37.5%);膈肌缺损3 cm×2 cm~6 cm×6 cm,术中使用补片5例;手术时间为45~124 min,平均为(55±19)min;手术平均出血量(4.1±0.9)mL。术后需呼吸机支持时间为0~15 d,平均为(2.5±2)d,术后住院时间平均(13±6)d。术后2例出现气胸,3例出现胸腔积液,均经保守治疗治愈。本组病例中,5例患儿存在严重的肺发育不良和重度肺动脉高压,其中3例放弃治疗,2例术后死亡,其余67例均治愈,治愈率93.5%。随访1~40个月,复发3例,2例经胸腔镜再次修补治愈,1例经腹膈肌修补治愈。结论胸腔镜手术治疗新生儿先天性膈疝疗效确切,是治疗新生儿膈疝的首选方式;合并肺动脉高压及肺发育不良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术前有效呼吸支持,改善氧合,术后机械通气早期撤机和严格的液体管理可以改善预后,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8.
电视胸腔镜手术微创治疗创伤性膈疝23例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微创手术在创伤性膈疝诊断治疗中的安全性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6年8月至2010年8月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23例创伤性膈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3例病例中1例因病情严重术中死亡,其余22例术后均恢复顺利,好转或痊愈出院。6例中转开胸,其余16例均在电视胸腔镜下完成手术,中转率约27%。结论电视胸腔镜下微创手术治疗创伤性膈疝尽管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安全有效、创伤小、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以胸腔镜为代表的微创手术,在新生儿先天性膈疝(congenital diaphragmatic hernia, CDH)中的应用日益增多。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在微创外科时代,新生儿CDH的病死率及其相关因素。  方法  收集2016年1月—2019年12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行手术治疗的所有新生儿先天性膈疝病例,分析术后30 d内病死率。根据入组患儿术后30 d内是否存活,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2组一般资料,术前、术中和术后可能预测因素的差异。  结果  研究期间共有50例CDH新生儿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其中32例(64.0%)在胸腔镜下完成手术,术后30 d内死亡15例(病死率为30.0%)。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孕25周产前诊断(P=0.006)、低出生体重(<2 500 g,P=0.029)、合并简单先天性心脏病(P=0.037)、术前使用高频震荡通气(HFOV,P < 0.001)、术前氧合指数(OI,P=0.007)、美国麻醉医师体格分级(ASA分级,P=0.014)、手术时年龄(P=0.045)、开腹手术(P < 0.001)和术毕OI(P < 0.001)共9项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在微创外科时代,新生儿先天性膈疝的术后30 d病死率为30.0%,主要与患儿自身病情危重程度有关;微创手术在改善新生儿膈疝转归中的价值仍需要进行更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印真香   《中国医学工程》2015,(1):104+108
目的探讨分析先天性膈疝患儿应用胸腔镜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总结护理要点。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4例先天性膈疝患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采用胸腔镜手术治疗,在围术期配合精心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所有患儿的临床效果。结果 54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并无1例中转开放手术治疗。术后复发1例,经再次修补手术成功,所有患儿均痊愈出院,术后经1~2个月随访,结果显示膈肌正常生长、发育。结论先天性膈疝患儿应用胸腔镜修补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加强围术期护理干预,有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尽早康复,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保留自主呼吸喉罩全麻在胸腔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6月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行胸腔镜手术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行保留自主呼吸喉罩全麻,对照组行双腔气管插管全麻。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插管前后平均动脉压差值、插管前后心率差值、术中全麻药用量、最低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最高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术野暴露评分、纵隔摆动及呛咳发生率;比较两组麻醉前(T0)、开胸后30 min(T1)、关胸后30 min(T2)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比较两组术后拔管时间、麻醉恢复室停留时间、首次下床时间、胸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术后麻醉相关并发症及肺部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未见纵隔摆动发生。观察组插管前后平均动脉压差值、心率差值低于对照组,术中瑞芬太尼、舒芬太尼用量少于对照组,最高PetCO2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VATS在膈疝外科治疗中的应用与疗效。方法收集2005年12月—2007年12月确诊为膈疝并行VATS膈疝回纳 膈肌修补术治疗的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手术入路、切口选择、手术时间、术中失血、术后引流时间和引流量等情况。结果体位、入路同常规VATS手术,在患侧锁骨中线处行一2 cm小切口,另于患侧腋前线第6肋、第7肋间各行一2 cm小切口进行手术。全组手术时间为(45~120)min,平均74.7min;切口为1.0~4.0 cm,平均2.15 cm;术中失血5~20 ml,平均10.9 ml;术后均放置胸管1条,引流1~3天,平均1.47天;总引流量15~170 ml,平均107.17 ml;术中术后未见明显并发症。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为1~5天,平均2.47天。结论膈疝的VATS外科治疗是可行的、安全的、有效的、微创的,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还需要更多病例的进一步评估。  相似文献   

13.
胸腔镜辅助迟发性膈疝手术2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覃洪斌 《微创医学》2006,1(5):409-410
自1997年以来,我们使用胸腔镜辅助手术诊治21例迟发性膈疝患者,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性14例,女性7例,年龄8~61岁,平均41岁。21例患者均有胸腹外伤史,伤后时间为2天至6个月,16例在伤后以胸腔积液行胸腔镜探查,9例腹痛疑为膈疝而手术,2例为反复脓胸而行胸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小儿先天性膈疝修补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28例小儿先天性膈疝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13例)和对照组(15例),观察组给予腹腔镜下小儿膈疝修补术,对照组给予开腹小儿膈疝修补术,观察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进食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及复发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患儿手术均获得成功,术后未见死亡病例,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及术后进食时间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小儿先天性膈疝修补术具有修补效果好、损伤小、恢复快等优点,是目前治疗小儿先天性膈疝的一种较佳手术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右侧闭合性创伤性膈疝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笔者遇到的2例右侧闭合性创伤性膈疝的诊治经过,总结诊断过程中的具体途径,分析治疗的方法。结果2例术前均获明确诊断,术后恢复良好,顺利治愈。结论“B”超、X线检查、人工气腹与胸腔镜是明确诊断的可靠方法,尽早手术修补膈肌裂口,术后持续胃肠减压,及时、正确地处理合并脏器伤是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新生儿先天性右侧膈疝的产前诊断情况,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先天性右侧膈疝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诊断的时间点分为产前诊断组(12例)和出生后诊断组(11例),统计两组出生胎龄、出生体重、生后机械通气率、需体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率、手术例数、手术日龄、补片应用率、胸腔镜应用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肺部结节带钩金属导丝(Hookwire)定位下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外周型肺局灶性磨玻璃影(GGO)病变疗效及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行单孔胸腔镜手术肺GGO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定位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Hookwire定位;对照组患者采用阅读CT结合术中器械触诊定位。比较两组患者定位成功率、开胸手术率、术中出血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前和术后的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分压(PaO2)、pH值、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IL-10、CD3+、CD4+、NK细胞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定位成功率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率、住院时间、开胸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1 d,两组患者PaCO2、PaO2、pH值、CRP、IL-6、IL-10、 CD3+、CD4+、N...  相似文献   

18.
背景/目的:开胸复位术的并发症、高碳酸血症及小肠损伤对新生儿先天性膈疝(CDH)修复术的影响已经很小。为了更安全地使用最低限度的侵入性技术对新生儿的CDH进行修复,作者明确制定了术前患者人选标准和手术方式,这样能够增强胸腔镜下膈疝修复的成功率,而又不出现术后并发症。方法:在2003年1月至2004年10月间,使用解剖学和生理学标准入选准备接受胸腔镜下CDH修复的新生儿。解剖学标准,要求所有患者的X线检查显示胃体已进入腹腔。生理学标准,要求所有的患者需要小型呼吸机的支持,术前吸气压峰值〈20mmHg。手术时所有患者不能出现肺动脉高压的临床表现。胸腔镜下CDH修复需要使用3个套针(3mm和5mm),对疝内容物使用5mmHg压力吹入法,使其复位进入腹腔,主要使用间断的3—0 Ethibond简单缝合法修复膈肌(EehiconInc,Piscataway,NJ)。将后外侧膈肌围绕后外侧肋骨缝合,进行体外打结。结果:本次研究期问,来自波士顿儿童医院和Vanderbih儿童医院的30例CDH新生儿被纳入研究。8例患者(27%)符合入选标准,其中7例接受腹腔镜下的CDH修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张力性膈疝的临床特点及发生机理.方法 回顾分析1985年以来收治的89例创伤性膈疝中5例张力性气胸样表现的膈疝.结果 5例患者经过积极的手术治疗全部治愈.结论 张力性膈疝是在创伤性膈疝基础上,以张力性气胸样表现为特点的膈疝,及时手术治疗能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分析28例创伤性膈疝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28例创伤性膈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2例,女6例,急性27例,迟发型1例?28例全部手术,其中开胸切口26例,胸腹两切口1例,胸腔镜手术1例;膈肌直接缝合23例,补片修补5例?结果:术前确诊21例(1例胸片确诊,其余均CT确诊),术中确诊7例?误诊6例?手术时间50~180 min?治愈27例,死亡1例?结论:创伤性膈疝治疗的关键是早期诊断,CT三维重建是有效检查手段,手术是唯一治愈方法,术中根据缺损情况选择直接修补或补片修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