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单髁置换(UKA)与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在膝单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4例膝关节单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TKA组与UKA组,每组各37例,分别给予TKA与UKA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手术顺利,UKA组患者无术中转TKA手术者;术后两组患者膝关节疼痛程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膝关节屈曲角度均显著增大(P<0.01),HSS评分均显著增高(P<0.01),术后UKA组患者膝关节屈曲角度显著大于TKA组(P<0.01),但HSS评分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UKA组术后膝关节屈曲至90度所需时间显著短于TKA组(P<0.05)。结论:UKA与TKA在膝关节单间室骨性关节炎的治疗中均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痛苦,改善膝关节功能,疗效相当,但UKA术创伤较小,有利于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2.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8,(4):326-329
目的探讨单间室膝关节置换术(UKA)治疗老年膝关节内侧单间室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6年3月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膝关节内侧单间室骨性关节炎老年患者(≥60岁)120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TKA)组和UKA组,每组60例。TKA组患者给予TKA治疗,UKA组患者给予UKA治疗,记录2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 a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系统评估2组患者膝关节功能,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2组患者的膝关节疼痛情况,并观察2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ROM)。结果 2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KA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TKA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TKA组(P<0.05)。术前2组患者膝关节HSS评分、疼痛VAS评分及膝关节RO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1 a膝关节HSS评分及ROM显著高于术前,疼痛VAS评分显著低于术前(P<0.05);术后1 a,UKA组患者膝关节HSS评分及ROM显著高于TKA组,疼痛VAS评分显著低于TKA组(P<0.05)。UKA组和TKA组患者治疗效果优良率分别为96.67%(58/60)、86.67%(52/60),UKA组患者治疗效果优良率显著高于TKA组(χ~2=3.927,P<0.05)。结论 UKA治疗老年膝关节内侧单间室骨性关节炎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可显著改善患者膝关节ROM,提高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对治疗单间室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膝骨性关节炎患者126例,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61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观察组65例(行单髁置换术),比较2组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后血红蛋白及血细胞比容、VAS评分、膝关节HSS评分、术后膝关节屈曲90°时间、总住院时间、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发病率。结果 对照组手术时间及切口长度长于观察组,术后第1天、第3天HB、HCT值低于观察组(P<0.05);术后3 d VAS评分、膝关节屈曲90°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下肢静脉血栓发病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术前及术后3个月HSS评分、术前HB和HCT、术前及术后1周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KA和TKA治疗内侧单间室KOA均有满意效果,但UKA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单髁置换(UKA)与全膝置换术(TKA)治疗膝关节内侧单间室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随机选择36例膝关节内侧单间室骨性关节炎,分为UKA组16例和TKA组20例,分别给予单髁置换与全膝置换术,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各项指标变化。结果:术后主动屈曲至90°所需时间UKA组明显短于TKA组,UKA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93.75%,明显高于TKA组55.00%,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髁置换与全膝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内侧单间室骨性关节炎具有更好的疗效,对于恢复术后患者关节功能更为有利,且能够缩短恢复时间,减轻患者疼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单髁关节置换术(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 UKA)与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对内侧单间室膝骨关节炎患者围术期指标和膝关节功能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内侧单间室膝骨关节炎患者104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组,有51例患者行单髁置换术归为UKA组,53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为TKA组,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评估并比较两组术前、术后6、12个月的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 ROM),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knee score, HSS)评分,比较两种手术方法治疗前后下肢力线矫正情况、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情况。结果:与TKA组相比,UKA组手术时间、自主屈膝90度所用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3d血红蛋白下降量较少,两组差异明显(P<0.01);手术前两组患者ROM、HSS评分没有明显差异(P>0.05),术后6、12个月ROM、HSS评分...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单髁关节置换术(UKA)与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单间室骨关节炎的近期疗效。方法:单间室骨关节炎患者24例,8例行UKA,16例行TKA。比较2组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关节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HSS)。结果:除TKA组1例患者因膝关节感染行假体取出,关节框置术,随访期间2组均未出现感染、假体松动、关节翻修、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VAS评分及HS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末次随访时,TKA患者术后疼痛缓解VAS评分优于UKA患者(P<0.05),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KA和TKA治疗单间室骨关节炎的近期疗效相当,UKA术后并发症相对较少,TKA术后疼痛缓解则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限制性使用止血带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行单侧TKA术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患者80例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仅在截骨前至骨水泥完全凝固后应用止血带;对照组全程应用止血带。比较两组总失血量、术中及术后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术后疼痛程度及患肢功能恢复情况(HSS量表)。结果:观察组总失血量、术后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和输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失血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周,观察组活动度为60°、90°、120°时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HSS评分均明显升高,且术后1个月,观察组H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限制性使用止血带可以明显减少TKA患者围手术期失血量,有利于减少术后疼痛,促进患肢功能的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meta分析评价单髁置换术(UKA)与全膝置换术(TKA)治疗老年膝单间室骨性关节炎的远期疗效。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NKI数据库,获取UKA与TKA治疗老年膝单间室骨性关节炎的随机对照(RCT)和半随机对照研究(CCT)。采用RevMan 5.0.23对术后远期优良率、翻修率及关节活动度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篇文献,RCT 3篇,CCT 3篇。分析结果显示,UKA与TKA术后远期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95%CI)=1.07(0.97~1.18),P=0.19;术后翻修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RR(95%CI)=1.84(0.86~3.91),P=0.11;术后关节活动度UKA优于TKA,RR(95%CI)=0.36(0.26~0.50),P<0.001。结论:UKA治疗老年膝单间室骨性关节炎在术后关节活动度方面优于TKA。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基于快速成型及3D打印技术全膝关节置换(TKA)术与传统术式治疗双膝骨性关节炎的效果。方法:选取双膝骨性关节炎患者80例,按照手术方式差异分为观察组(48例)与对照组(32例)。观察组采用基于快速成型及3D打印技术的TKA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术式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时间、失血量、术后48 h引流量)。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功能(HSS)评分及力线[下肢机械轴夹角(HKA)和冠状位股骨远端机械轴外侧角(mLDFA)]。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48 h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0.05)。术前,两组膝关节活动度、HSS评分、HKA、冠状位mLDF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周,观察组膝关节活动度、HS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HKA与冠状位mLDFA明显小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术式,基于快速成型及3D打印技术TKA术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引流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单髁置换(UKA)和全膝置换(TKA)在治疗单间室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的疗效。方法:选取收治的单间室膝关节骨性关节炎68例临床资料,依据数字表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接受TKA治疗,观察组则接受UKA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膝关节屈曲角度、膝关节功能评分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髁置换与全膝置换手术治疗单间室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均具有较好效果,但相比之下,单髁置换更利于改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以及功能,因此,更利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关节镜探查联合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术后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0例单间室膝骨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观察组接受关节镜探查联合单髁膝关节置换术(UKA)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UKA治疗。采用AKS评分评估手术前后的膝关节功能,采用VAS评分评估患者术后疼痛情况,采用胫股角度和膝关节最大屈曲角度评估膝关节活动度,采用Barthel评分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 术后两组患者的AKS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AK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的胫股角度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膝关节最大屈曲角度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Barthel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关节镜探查联合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能明显降低患者术后疼痛,提高术后的关节活动度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2.
《延边医学院学报》2018,(4):268-272
[目的]分析单髁置换术(UKA)和全膝置换术(TKA)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单髁置换、UKA、全膝置换、TKA为关键词,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中关于UKA和TKA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应用的国内外随机对照研究文献,筛选出符合评价标准的文献,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UKA组术后HSS评分明显优于TKA组[WMD=3.84,95%CI(3.34,4.35),P<0.01],而两组在术后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70, 95%CI(0.42,1.16),P=0.16];UKA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明显少于TKA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TKA组,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明显低于TK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UKA组手术时间和术后功能评分优于TKA组,出血量少于TKA组,在严格掌握适应症的基础上建议优先选择UKA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膝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单间室重度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9年7月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100例膝单间室重度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膝单髁置换术组和全膝关节置换术组,每组50例。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术前及术后6个月,使用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HSS)评分评估2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改善情况,使用关节活动度量角器测定2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2组患者疼痛程度;比较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膝单髁置换术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全膝关节置换术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全膝关节置换术组(P <0.05)。2组患者术前HSS、VAS评分及关节主动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6个月,2组患者HSS评分及关节主动活动度均高于术前(P <0.05),VAS评分低于术前(P <0.05);且膝单髁置换术组患者HSS评分及关节主动活动度均高于全膝关节置换术组(P <0.05),VAS评分低于全膝关节置换术组(P <0.05)。2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并发症。结论膝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单间室重度骨性关节炎能够促进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显著缓解疼痛症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单髁置换术(UKA)与全膝置换术(TKA)治疗黄土高原地区大骨节病膝关节炎的疗效差 异。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8月庆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大骨节病膝关节炎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手 术方式分成UKA组和TKA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膝关节活动度、HSS评分、血红蛋白质量 浓度、C反应蛋白等情况。结果 UKA组患者术前血红蛋白质量浓度、膝关节活动度、HSS评分、C反应蛋白与 TKA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UKA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TKA组患者(P <0.05); 术后引流量少于TKA组患者(P <0.05);UKA组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大于TKA组患者(P <0.05);UKA组患者 HSS评分高于TKA组患者(P <0.05);UKA组患者血红蛋白质量浓度的下降程度低于TKA组患者(P <0.05); UKA组患者C反应蛋白升高程度低于TKA组患者(P <0.05)。结论 UKA与TKA对大骨节病膝关节炎具有良好 的治疗效果,相比TKA,UKA优势明显,因此UKA更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与单髁置换术(UKA)对膝关节前内侧骨关节炎患者肢体功能和并发症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32例膝关节前内侧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UKA、TKA将治疗者纳入观察组(n=60)、对照组(n=72),分析不同手术方式对患者肢体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膝关节自主屈曲至90°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膝关节活动度、生活质量评分(QOL)评分高于对照组,疼痛评分(VAS)、白细胞介素-6(IL-6)、IL-17、肿瘤坏死因子(TNF-α)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胫骨机械轴夹角(HKA)、胫骨后倾角(PTSA)、股骨远端外侧角及股骨远端外侧角(MPTA)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膝关节前内侧骨关节炎患者临床治疗中,UKA相较TKA具有创伤小、膝关节功能恢复更佳优点,应用安全,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及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的相关因素及临床影响。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11年12月于我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患者26例,为THA组,同期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25例,为TKA组,分别对两组患者隐性失血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统计结果显示,THA组患者隐性失血量为(477.30±76.66)ml明显低于TKA组隐性失血量(756.09±124.65)ml,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血清蛋白、纤维蛋白原术前、术后含量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血小板含量术前、术后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间实验室指标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HA和TKA患者术后隐性失血是由多因素造成,对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及时积极治疗对患者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郑伟 《黑龙江医学》2019,43(6):598-599
目的探讨单髁置换术与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单间室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南阳南石医院收治的64例膝单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措施不同平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用全膝关节置换术,观察组用单髁置换术,对比两种方案实施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膝关节屈曲度、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膝关节屈曲度恢复至90°所需时间低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髁置换术与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单间室骨性关节炎均有一定效果,单髁置换术的应用价值更高,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3D打印技术辅助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与常规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2023年2月在我院接受单侧膝关节置换术的9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对照组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研究组行3D打印技术辅助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筛选两组患者,分析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置换前、置换后2周膝关节活动范围、股骨与下肢力线恢复情况及置换前、置换2月时膝关节功能。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两组患者膝关节活动范围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2周时,两组患者膝关节活动范围均有提升(P<0.05),两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手术前,两组患者股骨与股骨机械轴夹角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2周时,两组患者股骨与股骨机械轴夹角均有下降(P<0.05),两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手术前,两组患者牛津膝关节评分量表(0xford knee score,OKS)各维度评分及总评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深入探讨微创单髁置换术作用于膝关节单间室骨性关节炎的整体效果。方法以我院2013年11月至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40例膝关节单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4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n=20)和对照组(n=20);对照组患者行传统膝关节置换术,观察组患者行微创单髁置换术治疗。结果统计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膝关节功能评分及关节活动度上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统计学差异显著。结论在膝关节单间室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治疗中,微创单髁置换术的整体效果较好,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20.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9,(3):254-257
目的:比较腓骨高位截骨术、胫骨高位截骨术及单髁置换术在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治疗中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研究2015年1月~2018年1月于我院骨一科因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行手术治疗的90例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成3组,即腓骨高位截骨术组(HFO组,30例),胫骨高位截骨术组(HTO组,30例),单髁置换术组(UKA组,30例)。观察3组患者手术时间、总失血量、住院时间、总费用、术后切口愈合情况、HSS评分及WOMAC评分。结果:UKA组和HTO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长于HFO组(P<0.05),而UKA组和HTO组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KA组和HTO组总失血量均多于HFO组(P<0.05),HTO组总失血量多于UKA组(P<0.05);UKA组和HTO组总费用均高于HFO组(P<0.05),UKA组总费用高于HTO组(P<0.05)。3组患者HSS评分和WOMAC评分与不同时间点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HFO组术后1个月至末次随访HSS评分均高于术前(P<0.05),WOMAC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HFO组术后1个月至末次随访间HSS评分和WOMAC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TO组术后1个月至末次随访HSS评分均高于术前(P<0.05),HTO组术后3个月至末次随访HSS评分均高于术后1个月(P<0.05),HTO组术后末次随访HSS评分均高于术后3个月(P<0.05),而HTO组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术后6个月和末次随访间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KA组术后1个月至末次随访HSS评分高于术前(P<0.05);UKA组术后3个月至末次随访HSS评分高于术后1个月(P<0.05);UKA组术后3个月至末次随访间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TO组和UKA组术后1个月至末次随访WOMAC评分均分别低于术前(P<0.05),HTO组和UKA组术后3个月至末次随访WOMAC评分均分别低于术后1个月(P<0.05),HTO组和UKA组术后3个月至末次随访间WOMAC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间HSS评分和WOMAC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FO、HTO及UKA均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与HFO比较,UKA和HTO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早期疗效更确切,但费用更高、出血更多、住院时间更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