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细胞固定化条件对紫草细胞生产紫草色素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海藻胶做包埋剂,研究了固化液构成,细胞包埋量和胞龄对紫草色素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固定化细胞合成紫草色素的合适固化液为含有0.1mol/L CaCl2的紫草色素生产培养基,该固化条件比较温和,并可长久保持固定化细胞活性;最适宜的细胞包埋质量分数为10% ̄20%;用于细胞包埋的最佳细胞生长时间为17d。对紫草细胞固定化培养生产紫草色素过程的动力学特征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基质消耗和色素合成的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2.
固定化黑曲霉生产柠檬酸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菌丝体及孢子联合包埋在海藻酸钙凝胶中,用于生产柠檬酸。确定了包埋固定化的最佳条件:海藻酸钠浓度2.0~2.5%,氯化钙浓度5.0~10.0%。确定了固定化微生物摇瓶发酵生产柠檬酸的条件为:蔗糖12%,发酵液初始pH 值3.0,培养温度35℃等。对固定化微生物半连续发酵生产柠檬酸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3.
对壳聚糖-海藻酸钠复凝聚法制备微胶囊的工艺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微胶囊在模拟胃液环境中的控制释放效果.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得出:壳聚糖的浓度对微胶囊的包埋率和载药量影响最大.最佳制备条件:壳聚糖浓度为0.5%、海藻酸钠浓度为1.5%、氯化钙浓度为5%、壳聚糖溶液的pH为5.5。  相似文献   

4.
壳聚糖海藻酸钠微胶囊制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壳聚糖-海藻酸钠复凝聚法制备微胶囊的工艺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微胶囊在模拟胃液环境中的控制释放效果.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得出:壳聚糖的浓度对微胶囊的包埋率和载药量影响最大.最佳制备条件:壳聚糖浓度为0.5%、海藻酸钠浓度为1.5%、氯化钙浓度为5%、壳聚糖溶液的pH为5.5.  相似文献   

5.
蔗糖及一些渗透剂对紫草培养细胞中红色素释放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草悬浮培养细胞在胞内产生并积蓄花青苷(红色素)。通过实验发现用一些渗透剂如甲苯,氯仿,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二甲亚砚,醋酸和乙醇等处理培养细胞,可使细胞内的红色素释放出来。培养的紫草细胞一般在含3%蔗糖浓度的LS培养基中生长,当提高蔗糖浓度至4.-%-4.5%时,细胞生长量及色素的产量均有增加。实验结果表明,蔗糖浓度的提高不仅可以增加碳源,而且更重要的原因还可能是蔗糖渗透压的影响,在高糖浓度也即高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表达黄素单加氧酶(FMO,E.C.1.14.13.8)的重组菌E.coli BL21(pET28a-fmo)转化吲哚的效率,采用包埋法对重组菌进行了固定化研究。采用常规的固定化方法,分别使用卡拉胶、明胶、聚乙烯醇、海藻酸钠对重组大肠杆菌进行包埋并分析各自对吲哚的转化效果,确定了海藻酸钠是较好的固定化载体。随后对海藻酸钠固定化条件进行研究,得到合适的条件是:海藻酸钠浓度为2.0%,CaCl2浓度为2.0%,固定化时间8h,细胞包埋量50g/L。采用该方法制备的固定化细胞靛蓝的转化率为58.6%,固定化后重组E.coli细胞的耐热性明显提高,且具有较好的操作稳定性,重复催化第8次的转化率为第1次的29.5%,说明固定化细胞转化法确实提高了重组细胞的转化吲哚合成靛蓝的效率。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表达黄素单加氧酶(FMO,E.C.1.14.13.8)的重组菌E.coli BL21(pET28a-fmo)转化吲哚的效率,采用包埋法对重组菌进行了固定化研究。采用常规的固定化方法,分别使用卡拉胶、明胶、聚乙烯醇、海藻酸钠对重组大肠杆菌进行包埋并分析各自对吲哚的转化效果,确定了海藻酸钠是较好的固定化载体。随后对海藻酸钠固定化条件进行研究,得到合适的条件是:海藻酸钠浓度为2.0%,CaCl_2浓度为2.0%,固定化时间8h,细胞包埋量50g/L。采用该方法制备的固定化细胞靛蓝的转化率为58.6%,固定化后重组E.coli细胞的耐热性明显提高,且具有较好的操作稳定性,重复催化第8次的转化率为第1次的29.5%,说明固定化细胞转化法确实提高了重组细胞的转化吲哚合成靛蓝的效率。  相似文献   

8.
聚氧化乙烯作为固定化细胞包埋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聚氧化乙烯(PEG)为包埋剂,探索其制备固定化细胞小块的工艺过程,着重从小球颗粒的机械强度,传质性能,降解放率等三个方面来选择其最适宜的包埋条件,由正交实验确定最佳工艺组合为:包埋剂PEG的浓度为20%,PEG和海藻酸钠为1:4,菌胶比为1:2,交联时间为32h,其中,PEG的浓度是主要影响因素,PEG和海藻酸钠的体积比为次要因素,最后还对固定化细胞降解染料的适宜温度及固定化细胞的保存进行了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9.
以聚氧化乙烯(PEG)为包埋剂,探索其制备固定化细胞小球的工艺过程,着重从小球颗粒的机械强度、传质性能、降解效率等三个方面来选择其最适宜的包埋条件.由正交实验确定最佳工艺组合为包埋剂PEG的浓度为20%,PEG和海藻酸钠比为1∶4,菌胶比为1∶2,交联时间为32*!h,其中,PEG的浓度是主要影响因素,PEG和海藻酸钠的体积比为次要因素.最后还对固定化细胞降解染料的适宜温度及固定化细胞的保存进行了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0.
复合载体固定化硝化细菌去除水体中氨氮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壳聚糖和海藻酸钠作为载体,包埋固定化硝化细菌,制备固定化小球,处理养殖水体中的氨氮,寻找了固定化硝化细菌小球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当壳聚糖的质量分数为1.5%~1.7%,海藻酸钠的质量分数为3%,氯化钙的质量分数为4.6%~5%,戊二醛的质量分数为1.1%~1.3%,包菌量为5~5.3 mL时,氨氮去除率达到94%以上.  相似文献   

11.
研究硫酸盐还原菌(SRB)固定化小球还原性能的影响因素.采用海藻酸钙包埋法来固定硫酸盐还原菌株,分析不同因素对固定化SRB小球还原硫酸盐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SRB固定化最佳时间是菌株增殖64h;最佳包埋条件为:海藻酸钠4%、菌液浓度30%、CaCl2溶液浓度4%;小球在氯化钙溶液中的最佳凝胶化时间为4 h;小球的最佳颗粒粒径为1 mm;最佳环境因素是:温度35℃、pH6.5~7.0、球液配比量1∶10.不同因素下固定化SRB小球对硫酸盐的还原效率最高可达98.76%.  相似文献   

12.
产物释放促进剂对固定化紫草细胞生产紫草色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多种产物释放促进剂对海藻胶包埋的紫草细胞生产紫草色素的效果。结果表明,在色素生产培养基中加入合适的产物释放促进剂可显著地刺激紫草色素的分泌及合成,且该种处理方式的作用效果明显优于细胞透性预处理方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以活性炭、海藻酸钠、聚乙烯醇为包埋载体,氯化钙、硼酸为交联剂,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固定化方案,制备由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Pseudomonas indoloxydans LJ9、Pseudomonas mendocina YG8、Paracoccus versutus LJ2组成的复合菌剂,验证固定化复合菌剂的脱氮效果。结果表明:包埋载体最佳组合为聚乙烯醇10%,海藻酸钠3%,活性炭1%;交联剂最佳配比为硼酸3%,氯化钙1%,交联剂总体积为100 m L;固定化异养硝化菌剂96 h时NH4+-N去除率、总氮(TN)去除率分别为97.84%,93.12%;固定化好氧反硝化菌剂在72 h NO3--N去除率、TN去除率分别为100%,85.67%。  相似文献   

14.
多糖对紫草细胞生产紫草色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紫草色素生产培养基中添加琼脂糖、人参多糖、海藻多糖、黄原胶、卡拉胶和淀粉等6种多糖类物质,接入紫草细胞后置于25℃黑暗条件下振荡培养20d,结果表明:试验中所选用的6种多糖类物质对紫草色素的产生均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其中以0.05%琼脂糖的作用效果为最佳,紫养液中蔗糖浓度变化以及PH值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摘要:选用海藻酸钠作为包埋剂,4%CaCl2作为交联剂.通过正交试验和单因素实验,研究了包菌量,海藻酸钠(SA)质量分数,交联时间和小球直径4个因素对海藻酸钠包埋菌株的脱氮性能的影响,以氨氮去除率和总氮去除率为指标,优选包埋条件.在实验范围内的最佳包埋条件下,包埋的脱氮菌株的脱氮性能与其游离状态下的脱氮性能相当.  相似文献   

16.
两种红豆杉属植物细胞悬浮培养生产紫杉醇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进行了不同培养条件对东北红豆杉悬浮细胞生长影响的研究,比较了东北红豆杉(T.cuspidata)和曼地亚红豆杉(T.media)悬浮细胞体系中紫杉醇的生产量。结果表明,东北红豆杉细胞悬浮培养适宜的接种量是2g/瓶、培养基为B5基本培养基、蔗糖质量浓度20~30g/L时悬浮培养细胞的生长较好。东北红豆杉悬浮细胞在B5培养基中质量浓度为0.127mg/L,曼地亚红豆杉悬浮细胞在B5培养基中质量浓度为0.487mg/L。  相似文献   

17.
海藻酸钠、卡拉胶联合固定化α-淀粉酶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海藻酸钠、卡拉胶共混包埋制备固定化α-淀粉酶,并对α-淀粉酶固定化条件和固定化酶性能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在海藻酸钠浓度3.0%、卡拉胶浓度1.0%、酶浓度18g/L、氯化钙浓度0.8%条件下,可以获得最佳的固定化效果,固定化酶活力为139.66U/g.min,活力回收率为55.70%;与游离酶相比,制备固定化酶的最适酶促反应pH值由7.0降至6.0,最适酶促反应温度由60℃升至70℃,其作用温度范围、pH值范围均比游离酶范围宽;固定化酶在连续操作5次后仍显示出良好的活性,固定化酶的耐热性也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8.
硝化细菌固定化细胞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主要研究了以海藻酸钠和聚乙醇(简称PVA)为包埋剂,固定硝化细菌测定硝化作用活性。结果表明:在适宜包埋条件下,固定化硝化细菌保持较好的耠化活性,并具有一定的热稳定性及耐酸碱性。提示了硝化细菌的细胞固定化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19.
用海藻酸钠对大豆分离蛋白进行了改性,对一些环境因素如温度、pH值、离子浓度等对反应的影响作了研究。研究表明,海藻酸钠能显著提高大豆分离蛋白的粘度,在0.5%海藻酸钠和0.01mol/L氯化钙作用下,大豆分离蛋白的粘度能提高1000多倍。确定了海藻酸钠与大豆蛋白的最佳浓度比,其数学模型为y=7.3410-4.4021x。  相似文献   

20.
大豆分离蛋白改性的研究(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海藻酸钠对大豆分离蛋白进行了改性,对一些环境因素如温度、PH值、离子浓度等对反应的影响作了研究。研究表明,海藻酸钠能显提高大豆分离蛋白的粘度,在0.5%海藻酸钠和0.01mol/L氯化钙作用下,大豆分离蛋白的粘度能提高1000多倍。确定海内与大豆蛋白的最佳浓度比。春数学模型为y=7.3410-4.4021x。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