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Schiff碱型羧酸开链冠醚的合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按缩合反应合成了一类端基为羧基的Schiff碱型开链冠醚其中,X=CH2CH2-时,R=CO2H(H2L1);-OCH2CO2H(H2L3);-OCH2CO2C2H5(L8):X=时.R=CO2H(H2L2):-OCH2CO2H(H2L4)测定了配体H2L1和H2L3的酸的离解常数.  相似文献   

2.
合成了4个含四氮杂大环配体和O,O’-二烃基二硫代磷酸根的铜配合物「Cu(hmtade){SSP(OR)2}2」(HMTADE=5,7,7,12,14,14-六甲基-1,4,8,11-四氮杂环十四-4,11-二烯,R=C6H5,2-nphthyl,C6H5CH2CH2,cyclohexy1),用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光谱,电子光谱和差热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配合物均为非电解质,O  相似文献   

3.
用碳酸氢铵沉淀法从包头稀土精矿浓硫酸焙烧水浸液制备了混合碳酸稀土,碳酸稀土分析鉴定结果表明,REO含量54.1%,SO^2-4含理0.45%,符合产品质量标准要求。碳酸盐的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指出,其物相组成为La2(CO3)3.8H2O,Ce2(CO3)3.6H2O,(La,Nd)29CO3)3,8H2O,属晶型结构。  相似文献   

4.
制备了不同取代基的N-取代苯氨基乙酸金属配合物M(R-PhG)n(其中M=Cr^3+,Mn^2+,Co^2+,Ni^2+,Cu^2+;R=-CH3,m-CH3O,p-CH3O,p-Cl,m-Cl,PhG=C6H4NHCH2COO^-)并对它们进了元素分析,差热分析,红外振动光谱和电子吸收光谱分析,以及磁化率的测定。  相似文献   

5.
合成了一种钴(III)配合物[Co(L)(AcOH)(HO)]·(ClO·HO[HL=乙二胺缩__乙氧基水杨醛双席夫碱](1)。利用元素分析仪、红外光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表征了合成产物的组成和结构。结构分析表明,合成的配合物1为三斜晶系,空间群P,晶胞参数为a=1.1235(2)nm,b=1.3091(3)nm,c=2.1972(4)nm,α=98.37(3)°,β=96.25(3)°,γ=112.05(3)°,V=2.9157(10)nm,Z=2,Dc=1.366g/cm,GOOF=0.994,R1=0.0710,wR2=0.2042。标题化合物分子1是由金属钴(III)离子与AcOH配体中1个O原子,水分子中的1个O原子以及配体L2-中的2个O原子和2个N原子配位而成。化合物1通过O—H…O氢键作用形成二聚体,通过C—H…O弱氢键作用形成3_D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6.
将环氧丙烷与磷酸反应,首次合成磷酸三丙基酯,再将其与三氧化二锑反应,得出一种新型锑-磷复合阻燃剂-磷酸三(2-羟基)丙基醌锑;研究了反应体系酸度,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反应产率的影响;制得的产品经化学分析,红外光谱等测试,证明了化合物的结构为CH3CH(OH)CH2OP(O)「OCH2CHO(CH3)」2SbOH。将其添加于氯丁橡胶及环氧树脂中,当该阻燃剂用量达到12.5%时,阻燃制品氧指数分  相似文献   

7.
氯化锂—醇—水体系汽液平衡的推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陆小华等提出的单参九过量自由模型。建立了由电质混合溶剂的稀释热推算汽液平衡的方法。推算了LiCL-ch3oh-h2o;lIcL-c2h5oh-h2o-h2o;LiCl-C3H7OH-H2O及LiCl-(CH3)2CHOH-H2O等体系的汽液平衡。  相似文献   

8.
低温合成活性羟基磷灰石和磷酸三钙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使用Ca(OH)2、H3O4、CaF2为原始原料,根据羟我灰石和磷酸三钙的配比,设计了4个组成。先以溶胶-凝胶法制样,再用民在不同温度不煅烧,使其在低温下(900℃)合万元 定形的、半结晶的、非化学计量的、非化学计量的、活性的羟基磷灰石Ca5(PO4)3OH(HAP)和磷酸三钙β-3AcO.P2O5(β-CP)。以SRD测试所形成的矿相,并对其可能的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锰(Ⅲ)与氨基酸席夫碱多核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次合成了锰(Ⅲ)与氨基酸席夫碱的三种多核配合物:Mn2(Salan)2(OAc)2H2O、Mn3O(Salac)2(OAc)3.2H2O、Mn3O(Vanan)2(OAc)3.2H2O,以元素分析、化合价测定、电子与红外光谱、热重分析、磁化率、电导率等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并提出了配合物的可能结构。  相似文献   

10.
本文合成了含邻香草醛缩邻氨基苯甲酸席夫碱的配合物[Cu(HL).Cl.H2O]2、[Co(HL)Cl.3H2O]、[NiL.H2O]2.2H2O和[ZnL.H2O]2H2O,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光谱、电子光谱、磁比率及势分析等对配合物作了表征,研究了Cu配合物在低温下的多晶粉末和有机溶剂中的ESR波谱,并考察了配合物对O^-2的清除作用。  相似文献   

11.
应用XRD、TPR和催化活性评价手段,考察了CH_4与CO_2重整制合成气的负载型Ni催化剂的阈值效应.实验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750℃和空速为2 500 h~(-1),NiO载量为14.0%NiO/γ-Al_2_O3(相当于0.163 g NiO/gγy-Al_2O_3或0.077 g NiO/100m~2γ-Al_2O_3)催化剂具有最佳的催化性能,NiO在γ-Al_2O_3表面上分散阈值为0.238 g NiO/gγ-Al_2O_3(相当于0.112 g NiO/100m~2γ-Al_2O_3),能明显体现负载型Ni催化剂在重整反应中的阈值效应.  相似文献   

12.
合成出SmI39H2O和(CH2)6N4HI,并测定了0℃时SmI3-(CH2)6N4HI-H2O体系的相平衡数据,作出该体系的相图,发现了新的配合物SmI3[(CH2)6N4HI]14H2O。  相似文献   

13.
以鸟漂呤为原料经酰化得N(2)-乙酰鸟嘌呤(Ⅰ),再与AcOCH2CH2OCH2OAc缩合,采用低压液相层析和低压干柱层析法分离缩合物得N(2)-乙酰基-9-(2-乙酰氧乙氧甲基)鸟嘌呤(Ⅱ)和N(2)-乙酰基-7-(2-乙酰氧乙氧甲基)鸟嘌呤(Ⅲ),(Ⅱ)最后氨解得到阿昔洛韦(Ⅳ),总收率率为57.6%,(Ⅰ)、(Ⅱ)、(Ⅲ)和(Ⅳ)的结构均经UV、NMR和MS证实。  相似文献   

14.
合成了辣根过氧化物酶的5种荧光底物,它们分别是:N,N′—二氰甲基邻苯二胺(DCM-OPA),3,4—二氧喹喔啉-2(1H)-酮(DHQ),3-甲基-3,4-二氢喹喔啉-2(1H)-酮(MDHQ),3,4-二氢喹喔啉-2(1H)-酮-6-羧酸(DHQ-6-A)及3-甲基-3,4-二氢喹喔啉-2(1H)-酮-6-羧酸(MDHQ-6-A)。其中荧光底物DCM-OPA,DHQ和MDHQ都可以很容易地进行大量纯品的制备。我们用流动注射分析法对合成底物和已有的最佳荧光底物在HRP及其模拟酶氯化血红素催化体系中的性能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DCM-OPA和MDHQ是合成的5种底物中最好的两个,而对羟基苯丙酸(p-HPPA)和对羟基苯乙酸(p-HPA)优于高香草酸(HVA)和酪氨。底物p-HPPA和p-HPA与合成底物DCM-OPA和MDHQ体系在对过氧化氢的分析方法性能相当,最低检测限都在1~10nmol/L之间。对酶的检测,DCM-OPA是所有研究的底物中最灵敏的,上述两种合成底物保存在4℃的冰箱中都可以稳定一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15.
合成了氯化铜与α-丙氨酸的两种配合物:Dy(Ala)Cl3·6H2O和Dy(Ala)Cl3·3H2O。用化学分析,IR,DV,X-射线及TG—DTG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测定了30℃时K2SO4-(NH4)2SO4-CH3OH-H2O四元体系的共饱和度,分析了CH3OH含量对K2SO4及(NH4)2SO4共饱和度的影响,得出了以CH3OH为盐析剂,从K2SO4和(NH4)2SO4的水溶液中晶析K2SO4的规律,为K2SO4和(NH4)2SO4的分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采用电热爆-加压法(ETE-P)和燃烧合成制粉+加压法(SHS+HP)制备了致密的Al2O3陶瓷.研究表明,SHSAl2O3-TiC陶瓷的力学性能和切削性能均优于采用传统热压方法所制备的Al2O3+TiC陶瓷刀具,并对SHSAl2O3+TiC的的显微结构及致密化机制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Ni(naph)2-Al(i—Bu)3—BF3·OEt2+n—C8H17OH(简称Ni—Al—B十ROH)和Ni(naph)2-Al(i—Bu)3-BF3·OE12十CH3COOC4H9(简称Ni-Al—B+BA)两体系在加氢汽油中引发丁二烯聚合的分子量控制方法,并与Ni-Al—B体系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催化剂用量相同时,Ni—Al—B+ROH和Ni-Al—B+BA两体系所得聚合物的分子量均比Ni—Al—B体系的高;Ni/Bd、Al/Ni比的变化对聚合物的分子量及其分布影响不显著,Al/B比才是影响聚合物分子量的关键因素;聚合温度升高,分子量降低,而分子量分布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9.
Ni,Cu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CO加氢反应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采用XRD,TPR,TPD-MS,TPSR-MS和IR技术,研究了负载于SiO2担体上的Ni,Cu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所引起的CO加氢反应性能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双金属Ni和Cu之间可以很好地形成合金,Cu的4s电子迁入Ni的3d轨道的电子效应,使双金属催化剂对H2和CO的吸附能力有别于单金属Ni,Cu催化剂;CO加氢在Ni中心上按“表面碳”机理生成烃类,在Cu中心上通过HCO(a)活性中间物生  相似文献   

20.
Sb2O3—ZnSn(OH)6—ZnNH4PO4阻燃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在聚氯乙烯(PVC)中,Sb2O2-ZnSn(OH)6,Sb2O3-ZnNH4PO4,ZnSn(OH)6-ZnNH4PO4二元体系的协同阻燃性能,以及Sb2O3-ZnSn(OH)6-ZnNH4PO4三元系的阻燃性能。采用混料回归实验设计,导出了三元系氧指数与阻燃剂含量关系的数学模型,经计算机计算并绘制出了氧指数等值图。该体系中Sb2O3-ZnSn(OH)6,Sb2O3-ZnNH4PO4复配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