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药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子钰  刘素香  陈常青 《中草药》2017,48(4):803-807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消化系统最为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疾病之一,该病发病率高,并有逐年增加趋势,已经成为一种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重要疾病,该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西医治疗小儿FD主要采取对症治疗,但目前尚未得到满意的疗效,且有诸多的毒副作用,长期服用化学药,会产生一定不良反应。中药治疗FD疗效确切,且能有效改善病人的机体状态,同时副作用也较少,在治疗该病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对中药单体、单味中药、中药复方、中西医结合治疗FD进行综述,并分析探讨治疗小儿FD的中药开发前景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功能性消化不良(FD)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但该病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了,影响其临床疗效。通过探讨FD中医病因病机,以期对该病的中医治疗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fiolml dyspepsia,FD)属消化内科常见综合征,是小儿消化系统常见疾病。治疗FD的方法有很多,中医西医均有一定效果。总结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药物治疗进展,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陈龙  胡锡元 《时珍国医国药》2006,17(8):1585-1586
功能性消化不良(简称FD),是最常见的消化内科疾病。该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至今尚未清楚,西医无特效药,多采取对症治疗,而中医治疗FD获得了满意的疗效。近年来,中医药作用机理的研究也不断深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FD的中医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辨证分型及论治FD属中医胃脘痛、  相似文献   

5.
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儿科常见病,以小儿食欲不振、腹胀腹痛、恶心呕吐、大便不调等为主要临床表现,该病虽为良性疾病,但病程较长,易反复,严重影响小儿健康成长发育。数据统计我国儿童FD患者超过40%,且随着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使该病呈逐年上升趋势[1]。西药对FD多采用促胃动力药治疗,虽有一定效果,但常反复发作[2]。中医传统疗法推拿治疗FD因效果确切、简便易行、无副作用等特点在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中备受欢迎[3],四磨汤口服液治疗FD具有疗效显著,安全性好、服用方便等优势,在儿童FD治疗中应用日益广泛[4]。本文将笔者临床应用四磨汤联合推拿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功能性消化不良(FD)发病机制复杂,至今未完全阐明.研究显示.部分FD患者存在以抑郁、焦虑和躯体化为主的多种情志障碍[1].该病目前尚无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我们在导师的指导下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FD,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祝德 《光明中医》2014,29(2):304-305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发病率高,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西医治疗该病易复发,副作用多,未能达到满意效果.本文通过中医辨证施治,应用丁萸理中汤为基本方治疗FD的临床研究,取得较好疗效,显示中医药治疗FD的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8.
功能性消化不良(FD)又称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是一组常见的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其发病机制未完全阐明。临床表现为上腹隐痛、早饱、腹胀、恶心、嗳气、厌食等消化不良症状。该病目前尚无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笔者采用香砂六君汤加减治疗FD,取得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临床上常见病和多发病,目前无特效药物,临床主要采用对症治疗。近年来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该病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的发病与人们的精神社会因素密切相关,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压力不断增加,致使该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占普通人群的19%~41%,已成为困扰人们生活及工作的一大问题[2]。祖国医学把FD归属于"痞满"范畴,临床以寒热错杂证居多。笔者采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方治疗FD寒热错杂证65例,疗效显著,并与单用西药治疗53例  相似文献   

11.
《河北中医》2021,43(2)
功能性消化不良(FD)系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症状繁杂,迁延难愈。刘启泉教授认为,FD病位主在脾胃,与肝、肺二脏亦紧密相关,故治疗该病不拘泥于常法,善从肝肺论治,治以散肝宣肺、柔肝培金、清肝润肺之法,临床收效颇佳。  相似文献   

12.
朱师从中西医结合角度通过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发病原因及机制的深入研究,提出FD主要是由于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引起肠道的敏感性升高,肠腑动力下降而致消化不良.提出从肝论治,调达肝气,健脾助运治疗该病,并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3.
<正>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消化内科常见的一种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性疾病,该病发病无明显器质性病因,具有反复、慢性持续发作特点。自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我们应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味辅助治疗40例脾胃虚弱型FD患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观察对象为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我院诊治的80例FD患者,中医辨证均为脾胃虚弱型。其中  相似文献   

14.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yspepsia,FD)又称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约占消化系统疾病的20%~40%,该病具有病程长、反复发作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自2002年以来,应用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FD患者41例,取得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一般资  相似文献   

15.
正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一种常见的无器质性改变的以上腹胀、早饱、嗳气等为主要表现的疾病~([1])。该病特点表现为长期、慢性、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学习、工作和生活。流行病学调查显示,FD占消化内科门诊的30%~40%~([2]),归属中医学"痞满""胃脘痛"范畴,中医药对于FD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治疗经验,且因其毒副作用小,疗效显著更能为患者接受。周正华主任医师从事中西医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工作20年余,临证用药,每起沉疴,  相似文献   

16.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目前临床常见疾病。为明确FD发病机制,需制备合适的动物模型。FD属于中医学"痞满"、"胃脘痛"、"嘈杂"范畴,是非器质性疾病,该病动物模型尚无统一标准。目前通常用脾虚证模型作为FD模型,但两者并不完全等同。笔者总结了目前常见的造模方法,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疾病,患病率高达20%-40%,其发病机制较复杂,目前尚未完全明确,但普遍认为发病机制可能与胃肠动力障碍、幽门螺杆菌感染、精神心理障碍以及胃肠激素异常、内脏感觉过敏等多种因素有关.目前西医对FD的治疗尚无特异的手段,多使用促胃动力药[1]对症处理,目的在于缓解或消除消化不良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2].针灸治疗FD近年来报道较多,且有其独特的优势,现就该病的发病机理及针灸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正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指以餐后饱胀、早饱、上腹痛、嗳气、食欲下降、恶心、呕吐等为临床表现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经血、生化以及内镜等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据统计该病在全球的发病率为10%~30%,我国为18%~45%~([1-2])。目前,F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多样,西医尚缺乏治疗FD的特效药物,临床上主要采用促胃肠动力、内脏感觉调节、抑酸药物、抗焦虑和抑郁等药物对症  相似文献   

19.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临床上常见的胃肠道疾病。该病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给社会造成了较大的经济负担。目前,西医主要用对症治疗,效果不甚满意,且有一定的副作用。其相比较而言,中医对于FD的辨证治疗效果显著,尤其是近年来针灸推拿法以成本低、有效避免口服西药及药物不良反应、易操作、治疗方法多样化等优势对FD的治疗方面效果显著。为进一步探究最适宜于临床开展且经济可行的新型中医外治治疗的方法,本文将通过文献回顾的方式,从针灸治疗、推拿疗法和联合疗法等方面对FD的针灸推拿治疗最新进展做以下综述。针灸治疗方法有针法、灸法、穴位埋线、穴位注射和穴位贴敷。其中,针法主要治疗方法有毫针疗法、电针疗法和腹针疗法,针法能改善FD临床症状,但依存性较差。灸法治疗方法有热敏灸、温和灸和天灸,灸法可有效提高依存性,作用温和且无创,但相关临床研究较少。推拿疗法主要有脊柱推拿、腹部推拿和捏脊。就推拿治疗方面,文中列举了王晓伟、纪晓松和杨显清的对照试验。在捏脊方面,本文介绍了韩志瑾的捏脊联合药物治疗的对照试验。联合疗法有穴位贴敷配合艾灸、中药足浴与穴位敷贴和温和灸配合穴位敷贴。在联合治疗方面,文中介绍了陈丽荣、王凤丹和金国栋利用联合疗法成功治疗FD的临床试验。  相似文献   

20.
郭龙 《广西中医药》2005,28(1):30-31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指有消化不良症状而找不到溃疡,肿瘤等病变,并除外食管,肝胆,胰腺疾患者,为十分常见的临床问题。根据FD的临床表现,应属中医的“痞满”,“胃脘痛”范畴,多以上腹部痞胀,伴有上腹痛,得食加重,嗳气或矢气后减轻。笔者从1999年至2004年以来应用自拟术芍连防汤治疗该病取得较好的疗效,并与西药普瑞博思治疗组(以下简称对照组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