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王刚  王子凡 《包装工程》2022,43(18):65-71
目的 分析智能电视界面交互设计的合理性,以及眼动追踪在电视界面可用性评估中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主客观结合的可用性评估研究方法,对智能电视界面设计进行评估与优化。以TCL-V7300智能电视为实验对象,使用Tobii X120眼动仪对45名被试进行眼动测试,分为自由浏览界面和用户任务测试两个测试阶段。客观可用性评估采用基于眼动追踪得到的眼动指标(热点图、AOI首次注视时间、AOI注视率、注视轨迹)和行为指标(任务完成时间、任务成功率)进行客观结果分析;主观可用性评估通过用户访谈,获取被试对测试点的理解和使用感受。最终针对智能电视界面的可用性问题,进行了界面优化设计及效果评估。结论 主客观可用性评估测试符合眼动追踪实验设计原理,是具有普适性的智能电视界面可用性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2.
李淑江  孔鹏宇  窦如宏  张育辉 《包装工程》2020,40(24):91-97, 117
目的 为建立眼动数据和感性意象评价之间的数学关系,提出一种基于眼动参数的造型评价方法。方法 以游艇为研究对象,通过SMIRED500型眼动仪设备的应用,结合语义差分法进行主观评价,通过眼动追踪记录受试者在观看不同造型风格游艇时的眼动数据,对采集的眼动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保留瞳孔直径大小、总注视时间、眼跳到该区域次数及首视点持续时间四项有效眼动数据,并结合主观问卷探讨不同游艇的视觉认知规律,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程进行数据建模,明确各项眼动数据对感性评价的影响权重,研究了被视者的眼动追踪数据与主观评价之间的关联关系。结论 建立眼动数据与感性评价之间的数学关系模型,并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对产品造型方案评选及产品设计方案改进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提高瓦斯监测系统作业人员的搜索效率和可靠性。方法本文以瓦斯监测系统为研究对象,对比监控界面中、英文两种参数呈现方式的眼动行为特征,借助眼动实验以中、英文字符为刺激材料设计了两种视觉搜索任务。结果单目标搜索实验中英文字符的注视时间和注视点数较中文字符少;多目标搜索实验中、英文字符的注视时间和注视点数无差异;被试在搜索过程中主要有两种搜索方式,即系统搜索和自由搜索;且单目标实验中采用系统搜索的注视时间明显短于自由搜索;干扰字符的复杂程度会影响被试对目标字符的搜索效率。结论本研究结果揭示了人在两种不同实验材料中的视觉搜索规律和认知过程,为人—机交互界面的呈现方式提供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4.
基于眼运动追踪技术的测谎方法具有较高信度与效度。本文对以往基于眼动技术的测谎相关研究进行了评述。以往研究表明,诸如瞳孔直径、首视点与首视时间、注视时间与注视次数、眼跳距离、注视中断与注视方向及眼动轨迹指标等眼动指标较具有测谎价值,可用于测谎。在测谎模式上,可以采取原有CQT与GKT模式,但存在一些限制。眼动测谎研究亟待不断充实,未来研究仍需进一步强化眼动测谎的指标研究,探索适合视觉刺激的眼动测谎特有测试模式,建立可用于测谎应用实践的有效评估标准,并且眼动测谎研究需要与其它技术方法相结合,不断提高其测试信度与效度。  相似文献   

5.
眼动行为是心理认知活动的外在表现,一些眼动特征能很好地表征被试的注意分配、情景意识及工作负荷状况,眼动追踪技术的发展将使得民航安全领域的一些研究变得更直观。本文从飞行、空管和机场安检三个方面深入探讨了眼动追踪技术在民航安全领域中的研究现状,发现了其在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展望了眼动追踪技术未来新的研究方向,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目的 为了提高传统陶瓷产品造型设计评价的有效性,提出一种基于眼动追踪的陶瓷产品造型评价模型.方法 为了将用户对陶瓷产品造型的评价量化为数据,使用Tobii Glasses 2眼动仪和其配套软件Tobii Pro Lab,收集二十名被试对四件陶瓷产品造型评价活动中的多项眼动指标数据,并获取被试打分值;以注视总时间、首次注视持续时间、注视点数目、瞳孔直径等指标数据为输入,采用SVM算法,建立以眼动数据为输入,评价值为输出的造型设计评价模型,并使用测试集数据验证及分析模型.结论 基于眼动追踪的评价模型具有合理性,有利于充分发挥陶瓷造型设计评价环节的重要作用,为陶瓷产品造型评价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出一种基于眼动追踪的老龄陪伴机器人的外观形态评价方法。方法首先借助眼动实验,获得老年人观看陪伴机器人时的眼动特征,提取眼动指标、心率指标与被试变量,利用SPSS23.0软件平台对变量信息进行描述统计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其次根据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的特殊性将老龄陪伴机器人的外观形态评价定义为二分类问题,以影响显著性最强的几个因子作为判别因子建立Fisher判别函数模型,并进行实验验证。结果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心率指标均对陪伴机器人外观关注度无显著影响;总注视时间对其产生显著负向影响,平均注视时间、注视次数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判别模型预测样本与实际样本相比准确度为91.0%。结论 Logistic-Fisher方法准确度较高,为构建老龄陪伴机器人的外观形态设计评价体系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8.
木质民居是苗侗族传统建筑文化,个性化定制乃是当今木质民居建筑设计的潮流。为快速配置木质民居个性化定制构件,使得其造型意象真正满足消费者隐性需求,提出一种基于眼动模式的个性化定制构件配置方法。首先,研究了木质民居的组成和人们对构件配置的认知。其次,依据蚁群优化算法思想,建立木质民居个性化定制构件配置过程图解模型;将木质民居个性化定制构件库系统中的构件区域划分为兴趣区域(area of interest,AOI)和注视区域(area of fixation,AOF);以眼动模式中热点图数据为基础,建立眼动数据可视化模型,并以围栏为例,提取注视区域(AOF)的灰度直方图、注视点数目、注视时间及平均注视时间等。再次,计算木质民居个性化定制构件系统中兴趣区域内设计特征的选择概率,以此构建定制构件的适应度函数,寻求配置方案的最优解。最后,以木质民居个性化定制项目为例,论述该方法的配置过程;结合七等级Likert量表实验对眼动实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T检验结果验证了该个性化定制构件配置方法的可行性,能在符合用户隐性需求的基础上进行高效配置,为产品个性化定制模块配置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姬鸣  解旭东  邱燕 《包装工程》2021,42(18):84-93
目的 结合飞行人机交互设计和视觉认知特征,提出了基于眼动追踪技术的人因设计与评估方法,使驾驶舱仪表显示设计更符合人的认知需求,提高人机工效.方法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研究和分析,总结归纳了飞行仪表布局的认知交互机制、界面设计评估机理及人因设计构思的生成机制,分析了眼动追踪技术在航空仪表设计认知和创新技术上的变化及未来发展趋势.结论 系统探讨了眼动追踪技术在飞行座舱仪表设计认知与创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思路,分析了适应飞行员视觉认知特征的座舱仪表显示方式,以及采用眼动追踪技术评估触控交互仪表设计的方法体系.同时,在眼动技术运用过程中融合多感觉通道信息参数,提升了设计师的主观认知和不确定性的定量建模方法,为驾驶舱仪表的人因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李娜  张智彬  杨阳  沙书红  翁仲铭 《包装工程》2022,43(16):101-108
目的 比较有形用户界面(TUI)和多点触控界面(MTI)对学龄前儿童学习的影响。方法 开发“NUMBERS”学前数学游戏,通过对比实验分析学龄前儿童使用TUI和MTI完成任务时的任务绩效、眼动追踪数据、情绪问卷和访谈结果,以比较2种界面在认知、注意力、情绪等方面的影响。结果 当使用TUI版本时,参与者进行了更多的探索;使用TUI版本的参与者在操作卡片时注视时间较短;使用TUI版本的参与者的注意力主要在屏幕上的出题区域和答题区域之间转移;参与者对TUI版本的情绪问卷评分更高。结论 TUI相较于MTI来说,能够激发探索欲、降低认知负荷、促进注意力集中、提高愉悦度,进而对学龄前儿童的学习产生长远的积极影响。这些发现为TUI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同时也为眼动追踪法在这一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1.
陈灏龙  何人可 《包装工程》2020,41(20):145-150
目的 提出一种兼具主观测量和生理数据验证的机器人语音交互认知负荷的评价方案。方法 设计实验使受试者对不同的机器人语音交互系统进行体验,完成相应的任务并接受主观认知负荷测量,同时加以生理电信号测量。主观测量部分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对传统的NASA-TLX量表进行改进,使得测量更加客观与细致;并利用生理信号测量的结果验证主观评价的可靠程度与实际意义。结果 得出不同语音交互系统认知负荷的主观评价数据与生理测量数据,两者相互印证,从而得到可靠的认知负荷评价结果,并进一步证明了评价系统本身的有效性。结论 基于AHP的基本原理,改进了NASA-TLX量表,并建立起了一套包含四个准则十四个指标的语音交互认知负荷评价体系,利用心率与皮肤电信号测量进行了辅助验证,提出了一种研究机器人语音交互用户体验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2.
谷梦恩  范伟  吴阳  刘勇奇 《包装工程》2023,44(18):258-264
目的 为保护和传承湘西苗族非遗资源,提升当地文化产业经济价值,提出基于数字化手段的湘西苗绣图形创新方案,从而促进湘西苗绣传统技艺的产业转型,以适应当今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消费者需求的转变。方法 分析湘西苗绣的典型图案,提取其核心元素特征,运用形状语法和风格迁移算法分别进行图形推演设计研究。结果 将数字化手段与湘西苗绣图案的创作相结合,可以快速衍生出既符合当代审美需求又继承传统民族文化特征的创新纹理图形。结论 将数字化技术手段与湘西苗绣图案的创新再设计有机结合,既保证了苗绣图案的自我更新,又提高了图案设计的创作效率。从而拓展湘西苗绣文化的传播途径和媒介,提高当地苗绣文创产品的文化与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3.
杨勇波  顾彦力 《包装工程》2018,39(24):323-327
目的 了解苗绣的历史渊源、图案内容、文化意蕴及艺术价值,重点掌握苗绣图案在婚庆用品上的运用方法。方法 首先从苗绣的历史源流、文化内涵、艺术特征和艺术价值4个方面概述了苗族刺绣艺术,接着研究了苗族的婚嫁习俗及主要的婚庆用品,并从神、形、意3方面总结了婚庆苗绣图案的特点并重点阐述了其在婚庆用品中的具体运用方法。结论 苗族婚嫁刺绣图案题材广泛、色彩艳丽、寓意吉祥,显现出了特有的活力和异质美,表达了苗族儿女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尤其在婚庆产品的图案设计中,精选最具代表性的苗族婚嫁刺绣中的符号元素,传达了人们对新婚的美好祝福,使婚庆用品更具时尚性和民族性。通过研究苗绣艺术在婚庆用品的具体运用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同时也可以为非遗技艺的传承与创新应用工作贡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14.
韩璐 《包装工程》2023,44(22):309-321
目的 基于莫里斯符号学三分法,分析黔东南苗族辫绣图案的符号特征,旨在探索少数民族刺绣图案在现代文创设计中的应用方法与转化路径,从符号学视域为黔东南苗族辫绣图案的阐释和研究提供更多的思路和借鉴。方法 通过在黔东南苗族地区使用田野调研、文献资料收集、设计实践等方法,对黔东南苗族辫绣图案的工艺、纹饰、色彩等方面的代表性符号特征进行探讨分析,运用莫里斯符号学三分法从语构学、语用学、语义学等层面解读黔东南苗族辫绣图案之间的符号关系,以现代设计实践为方法,从代表性符号元素中提取设计因子,并以文创产品为载体进行设计转化。结论 黔东南苗族辫绣图案的艺术特征鲜明,具有一定的地域特征和审美风尚,从语构、语用与语义等维度对其工艺、纹饰和色彩的符号学要素进行提取衍生,探求黔东南苗族辫绣图案元素设计转化与创新应用的多种可能性,不仅能够使现代设计产品蕴含民族文化特色,而且有助于黔东南苗族辫绣图案自身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苗族刺绣图案中蕴含的中国传统艺术辩证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苗延荣  高洁 《包装工程》2012,33(14):135-138
结合刺绣作品予以研究,通过对苗绣作品的图案形象、构图、色彩及表达的内容涵义的探析,提出了苗绣艺术中运用动与静、形与神、虚与实这3组具有辩证关系的美学表现手法营造出具有动感与张力的和谐之美,揭示出中国传统艺术辩证法的运用对苗族刺绣装饰效果的积极影响;中国传统艺术中蕴含的辩证思想及表现手法可应用、转化为符合现代环境的设计语言、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6.
通过研究苗族背带的历史文化、绣片内容、审美价值,来探索苗族背带文化对婴童产品设计的启示及设计原则。调查研究苗族背带的历史渊源、文化习俗,从工艺、纹样、色彩、构图方面探讨背带绣片的艺术价值;从政策倾向与市场需求方面分析婴童产品设计与背带文化之间的联系;从设计的角度,探索背带文化对婴童产品纹样、造型、色彩的设计启示;通过综合分析总结出基于背带文化的婴童产品创新设计的原则。研究发现苗族背带的艺术形式从图案、造型、色彩为婴童产品设计提供了良好的设计思路,是设计创新的源泉。  相似文献   

17.
张宁  杨勤  王建伟  陈洋  张晋 《包装工程》2020,41(10):248-254
目的为了解决文创产品设计过程中设计元素提取的模糊性和主观性,更好地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提出一套基于眼动分析的设计元素提取方法。方法收集筛选出具有贵州苗族刺绣文化代表性的样本,运用眼动技术将人对苗族刺绣文化特征的感性认识量化,通过眼动数据和主观评价相结合,得出文化样本的提取对象,从形状、色彩、寓意三个方面提取设计元素并建立元素图谱,接着通过形状文法,对设计元素进行重组、演绎等再造表达,并将之运用到文创产品的设计中。结果通过眼动数据分析,从贵州苗族刺绣中提取出该文化的设计元素,并用具体的设计案例验证了该设计方法的可行性。结论设计元素彰显民族地域特色,为产品赋予附加价值,提升产品的文化意蕴,同时为贵州文化的传承保护及文创产品的创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苗族作为我国人数较多的少数民族之一,其刺绣工艺风格多变,具有较高的工艺技术及艺术鉴赏价值,而苗族挑花头巾作为其中最重要的工艺之一,具有鲜明的民族意识是当地审美文化与民俗感情的结晶。本研究通过分析富美帽饰博物馆馆藏 85件实物为例,选取代表性样本,经过科学测绘及文献考据分析苗族挑花头巾纹样的构图与形态,展现苗族的审美特征及对美和吉祥的深刻追求,从可持续的角度探析苗族挑花头巾纹样的多层丰富的艺术价值,探讨苗族挑花头巾纹样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9.
李安娜  梁燕 《包装工程》2023,44(24):357-366, 397
目的 以可量化和可视化的方式对黔东南苗绣中鸟图案的色彩特征和搭配关系进行探究和呈现,为苗族图案设计创新提供色彩规律借鉴,同时为民族色彩数据库的建立做准备。方法 运用中值滤波算法以及自适应纹理滤波算法对212张样本进行去噪平滑处理后,用K-Means聚类算法提取图像色彩,采用自动获取k值的方式确定色彩提取数量,以主色优先方式构建色彩网络模型。借助HSV色彩空间模型,以频数统计的方式从色相、饱和度、明度三个维度对不同绣法的色彩特征进行归纳。结论 研究结果以数据和图表形式表现苗绣中鸟纹的色彩搭配及规律情况,能够较为客观、准确地反映出苗绣鸟纹刺绣图案的色彩特征,研究结果可为设计师提供大量色彩搭配方案参考,提高设计师工作效率,对民族图案的再设计应用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再创新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宋艳辉  丁晨 《包装工程》2016,37(18):185-189
目的研究湘西苗族服饰文化内蕴及在现代服饰中的"穿"承设计。方法引入苗族服饰的纹样、款式、工艺特征以及苗族服饰元素的"穿"承设计技法,对"穿"承设计技法的应用进行理论分析。结论在"穿"承设计技法中关注消费者的审美需求,如何提高传统服饰的服用舒适度,建立湘西苗族服饰自主品牌;分析刺绣、扎染、蜡染、剪纸等传统服饰工艺瑰宝,追寻本土设计师的设计理念,提高人们对苗族服饰的审美情趣,生产符合都市人审美需求的现代服饰,使越来越多的人愿意继续穿着和欣赏苗族服饰,从而使湘西苗族服饰代代"穿"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