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磨矿是个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通过改变矿物的表面性质和矿浆性质进而影响矿物的浮选行为。在磨矿过程中,磨矿方式、磨矿介质、磨矿细度以及药剂的添加都会对矿物的浮选行为产生影响。从磨矿过程中的电化学、溶液化学、机械力化学三个主要方面总结了磨矿影响矿物浮选的机理。助磨剂改善了磨矿产品中合格粒级的含量,可显著提高磨矿效率,降低能耗,并对磨矿-浮选体系起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磨矿介质对方铅矿表面性质和浮选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发钰  孙传尧  宋磊 《有色金属》2006,58(3):81-84,98
利用SEM、XPS及浮选试验考察磨矿介质对方铅矿表面性质和浮选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瓷介质与铁介质磨矿时。方铅矿表面形态、表面氧化产物及浮选行为存在明显差异。采用瓷介质磨矿时,方铅矿的浮选效果明显好于采用铁介质磨矿的情形,更有利于方铅矿的浮选回收。采用铁介质磨矿时,方铅矿表面粗糙,腐蚀严重,存在大量的非晶质化亲水性的PbSO4和FeOOH是造成方铅矿表面亲水性增强,浮选回收率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凡口铅锌矿磨矿过程对矿浆电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磨矿作业不仅为选矿作业提供合格的粒度和解离度,而且经过磨矿过程所形成的物料特性对选矿效果也有重要影响。本文较系统地对凡口铅锌矿矿石在磨矿过程中所引起的矿浆电位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探讨了磨矿时间、磨矿浓度、矿浆pH值、助磨剂以及浮选剂加入地点、数量分配等因素对磨矿矿浆电位及浮选前矿浆电位的影响。研究表明,广泛而深入地进行磨矿过程对矿浆物理化学性质影响的研究,为选矿作业提供矿物表面性质和矿浆性质均符合要求的入选物料,对提高浮选指标有着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磨矿作业对矿物浮游性及浮选分离有重要的影响。本研究以分别产自中国和南非的两种不同铜镍矿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磨矿介质种类对铜镍矿石浮选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磨矿介质种类对两种矿石中铜镍矿物浮选回收率、浮游速度和脉石矿物的浮选行为的影响规律并不相同,且与报道中纯矿物体系中磨矿介质的影响规律不完全一致。与铸铁介质磨矿相比,采用不锈钢球介质磨矿后,中国铜镍矿混合浮选硫化铜浮游速度更快,可以获得较高的铜、镍品位,混合精矿中脉石含量显著降低。南非铜镍矿经铁介质磨矿后的铜、镍回收率高于惰性介质磨矿。两种矿石的矿物组成差异可能是磨矿介质对其浮选行为影响规律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通过磨矿和浮选试验研究了低碳钢和不锈钢两种磨矿介质与捕收剂添加方式对某铜镍硫化矿(Nkomati矿)浮选的影响。试验研究使用实验室用圆筒形棒磨机和机械搅拌式挂槽浮选机完成,通过浮选水回收率、精矿产率和有用矿物回收率分析了磨矿介质和捕收剂添加方式对铜镍硫化物浮选行为的影响。研究中对矿浆pH值、氧化还原电位(Eh)和溶解氧(Do)等溶液化学性质进行了测定,以考察磨矿介质及捕收剂添加方式对溶液化学性质的影响。磨矿介质对Nkomati矿的矿浆溶液化学性质和浮选行为具有显著影响,经低碳钢磨矿后,具有较高的铜、镍和磁黄铁矿回收率,EDTA可浸出铁的含量更高,Do值更低。不同磨矿介质磨矿条件下,捕收剂添加方式对铜镍矿浮选的影响规律不同,低碳钢磨矿时,捕收剂添加在浮选槽中的铜回收率较高;不锈钢磨矿时,捕收剂添加在磨机中的铜和镍的回收率较高。   相似文献   

6.
磨矿方式对黄铜矿表面性质及浮选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不同磨矿方式对黄铜矿表面性质以及后续浮选的影响。结果表明,干式磨矿的黄铜矿浮游性较湿式磨矿的黄铜矿浮游性好;瓷介质磨矿的黄铜矿浮游性较铁介质磨矿的黄铜矿浮游性好;黄铜矿氧化形成的缺金属富硫表面将大大提高其浮选回收率和浮游速度。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钢球和氧化锆球两种磨矿介质对方解石表面性质及方解石在十二胺浮选体系中的回收率的影响。浮选试验结果表明,在十二胺浮选体系中,采用氧化锆球磨矿,其方解石磨矿产品的浮选回收率高于用钢球磨矿时的浮选回收率。溶液检测和表面分析表明,钢球磨矿过程中产生了铁离子,并进一步氧化成铁的氧化物吸附在方解石表面,使方解石表面负电性降低,从而对方解石产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采用钢球和氧化锆球两种球介质,研究了磨矿介质对菱锌矿和菱镁矿表面性质及油酸钠浮选体系中浮选回收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油酸钠浮选体系中,采用氧化锆球介质磨矿,其磨矿产品的浮选回收率大于钢球介质磨矿的浮选回收率。pH试验结果表明,pH=9时,此时两种矿物浮选回收率最高,氧化锆球介质湿磨菱锌矿和菱镁矿的浮选回收率分别为90.19%和89.66%,而两种矿物钢球介质湿磨的浮选回收率分别为73.89%和69.64%。随着浮选槽中油酸钠浓度的增加,两种矿物浮选回收率逐渐增加,油酸钠用量为9×10-5mol/L时,菱锌矿和菱镁矿氧化锆球介质湿磨浮选回收率分别为98.15%和96.94%,而钢球介质湿磨的浮选回收率分别为97.82%和84.66%。  相似文献   

9.
针对方铅矿单矿物,分别使用瓷罐瓷球与瓷罐铁球磨矿并进行浮选,考察磨矿时间、矿浆溶液的酸碱度、捕收剂的用量与方铅矿浮选效果的关系。结果表明,瓷介质磨矿比铁介质磨矿更有利于方铅矿的浮选;高碱环境有利于方铅矿的浮选;捕收剂用量越高越有利于方铅矿的浮选;采用铁介质磨矿时,磨矿时间延长,方铅矿浮选回收率降低,而采用瓷介质磨矿,磨矿时间对其影响不大;采用铁介质磨矿,铁介质氧化生成羟基氧化铁覆盖在方铅矿表面,改变了方铅矿表面组成,增加了方铅矿亲水性,对方铅矿的浮选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用与恒定电位计相连的Magotteaux磨矿系统对斑铜矿进行磨矿,在磨矿过程中通过测量矿物Eh、可溶氧含量、矿物的静电位和极化曲线研究了磨矿介质与斑铜矿之间的电化学作用和矿浆化学.研究了低碳钢磨矿介质和含铬钢(铬含量为15%、21%和30%)磨矿介质对通过斑铜矿的伽筏尼电流和斑铜矿可浮选性的影响.随着磨矿介质的电化学活性和矿浆中氧含量的提高,斑铜矿与磨矿介质之间的伽筏尼作用强度增大.磨矿过程中的伽筏尼作用使得磨矿介质氧化,矿浆中产生的氧化铁组分数量增多,斑铜矿的可浮性降低.应用电化学活性低的磨矿介质,有利于细粒(<10μm)斑铜矿的浮选回收.  相似文献   

11.
鞍山地区红铁矿选矿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按矿物组成、结构构造、矿物嵌布粒度、原矿品位对鞍山地区东鞍山铁矿石、齐大山铁矿石的资源特点进行了分析。介绍了鞍山地区过去应用和现在改进的连续磨矿、单一碱性正浮选工艺,阶段磨矿、重选-磁选-酸性正浮选工艺,焙烧-磁选工艺,连续磨矿、弱磁-强磁-阴离子反浮选工艺,阶段磨矿、粗细分级、重选-磁选-阴离子反浮选工艺,并分析了上述各个工艺流程的特点,对鞍山地区红铁矿下-步选矿技术进步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磨矿方式对闪锌矿和黄铁矿浮选行为的影响,通过 6 种浮选动力学模型,分别考察了干磨、湿磨及磨矿时间下 2 种矿物的粒度组成及动力学参数。 结果表明,6 种动力学模型均表现出了良好的拟合效果。 氧化速率、磨矿方式、粒度组成共同决定了闪锌矿和黄铁矿的浮选表现。其中,黄铁矿较闪锌矿具更高的氧化速率及更低的浮选回收率。 湿磨产品较干磨更细,所有试验中-0.015 mm 微细粒级的产率最高,这有利于新生表面的暴露,并导致黄铁矿的快速富集,但同时释放更多 Fe3+,降低了闪锌矿的浮选速率。干磨产品粒度组成更粗且颗粒表面粗糙度更高,这促使闪锌矿和黄铁矿干磨后的 ε 值较湿磨更高。  相似文献   

13.
以硫含量差别较大的3种含硫的铁矿石和纯黄铁矿为试样,研究了乙基黄药和丁基黄药在矿石浮选过程中,磨矿细度、磨矿介质及后续的浮选充气对药剂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钢棒介质磨矿,矿石表面的黄药分布率低,不利于黄药在其表面的吸附,而采用瓷球介质磨矿,矿石表面的黄药分布率高,有利于黄药在其表面的吸附;充气有利于矿石吸附黄药,可以提高矿石表面的黄药分布率,但采用瓷球介质磨矿后,充气对矿石吸附黄药的影响较小;磨矿介质对于纯黄铁矿吸附黄药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4.
根据勐糯铅锌矿矿石中目的矿物呈微细粒不均匀嵌布、共生关系密切且含有易泥化黏土矿物的特点,结合选矿工艺参数和技术指标,对选矿工艺进行了全面分析,得出矿石选别不理想的难点在于:过磨导致微细粒级含量高、浮选设备及药剂制度不能适应矿物分选的要求、超载运行的浓缩过滤工艺造成回水利用对浮选系统的干扰,以及缺乏必要的自动检测与控制技术。站在选矿技术发展进步的角度,针对性地提出:选择合理的磨矿介质、采用高频振动细筛分级、阶段磨矿等降低磨矿过粉碎;优化药剂制度、采用细粒级浮选设备等强化微细粒浮选;采用适合的消泡剂、絮凝剂、压滤机等提高微细粒脱水效率;采用自动检测与控制技术稳定选矿工艺流程等,以促进选矿技术指标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针对四川某锂辉石矿,在浮选入料粒度为-0.075 mm粒级占70%的前提下,系统研究了磨矿浓度、磨矿时间、介质充填率、钢球配比、药剂作用及磨矿介质类型等参数对锂辉石最佳浮选粒级(-0.106+0.038 mm)分布及品位的影响。实验室试验结果表明,通过调整磨矿浓度、介质充填率和钢球配比等参数,可有效提高-0.106+0.038 mm粒级含量和磨矿技术效率。在此基础上,添加碳酸钠可改善磨矿过程中矿浆的流变性,碳酸钠用量为800 g/t时,能进一步提高-0.106+0.038 mm粒级产率。在-0.075 mm粒级占70%条件下,球磨和棒磨获得的-0.106+0.038 mm粒级含量相近,但球磨产品中该粒级Li2O品位更高,选择性磨矿作用更好。优化球磨参数后,锂辉石回收率可达95.92%,精矿品位为4.84%。  相似文献   

16.
磨矿过程硫化矿物表面电化学性质及其对浮选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根据浮选电化学理论分析讨论了丁黄药和乙硫氮在方铅矿、闪锌矿及黄铁矿三种硫化矿物表面的电化学作用过程,分析了磨矿环境具有低电位还原气氛产生的原因。腐蚀电偶测定结果表明,磨球介质与硫化矿物之间、方铅矿与黄铁矿之间的原电池相互作用减弱了黄铁矿表面的捕收剂作用过程,有利于方铅矿与黄铁矿的浮选分离。浮选试验结果表明利用磨矿过程进行浮选的工艺有较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7.
针对冬瓜山入浮颗粒粒度较粗且粒度组成分布不合理问题,基于磨矿产品的粒度分布及矿石力学性质对磨矿介质配比进行调整以优化入浮颗粒的粒度组成,结果表明:冬瓜山一段磨矿介质尺寸方案为m(φ60):m(φ40):m(φ30):m(φ25)=40:10:30:20,采用推荐方案可提高磨矿产品中-0.1+0.01 mm颗粒产率2.28%。推荐方案与现场方案磨矿产品经一粗两精两扫的浮选闭路对比试验,推荐方案铜精矿回收率90.11%,较现场方案提高1.34%,精矿品位提高了0.94%。对浮选尾矿筛分并检测分析可知推荐方案磨矿产品在-0.1+0.01 mm颗粒中铜的回收效果优于现场方案,利用推荐的介质配比方案优化磨矿产品粒度组成,有效提高了冬瓜山选铜浮选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