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通过荧光光谱法、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阳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测定法、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清除能力测定法、铁离子还原/抗氧化能力法和间接ELISA法探究亲水性的叶酸(folic acid,FA)、疏水性的视黄醇(VA)与β-乳球蛋白(β-lactoglobulin,β-LG)三元复合物的形成机制及复合物的抗氧化性和致敏性变化。结果表明:FA和VA对β-LG具有较强的荧光猝灭,猝灭方式主要为静态猝灭。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及热力学参数表明它们之间主要通过疏水相互作用形成结合常数(Ka)大于10~4 L/mol、物质的量比为1的较稳定的三元复合物。通过比较FA和VA不同添加顺序对β-LG荧光猝灭的程度可知,VA的存在会影响FA对β-LG的亲和性,而FA的存在不会影响VA对β-LG的亲和性。FA和VA单独与β-LG形成二元复合物时,与对照组相比抗氧化性没有显著性差异,当VA和FA共同与β-LG形成三元复合物时,抗氧化能力会高于二元复合物,但不同的结合顺序对复合物的抗氧化性没有显著影响。此外,β-LG-FA-VA致敏性抑制率降低为42.23%,β-LG-VA-FA致敏性抑制率增加为70.32%,由此可知不同的结合顺序会对β-LG的致敏性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以生姜提取物为主要原料,通过二组分优化组合和体外抗自由基活性研究,研制一种对羟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有显著清除作用的二组分天然生姜复合抗氧化剂。结果表明:不同组成生姜复合物清除自由基的能力与其黄酮和酚类物质含量成正相关,且复合物一般强于单一组分,表现出组分间的协同效应;而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最强的二组分天然生姜复合抗氧化剂的组成为生姜提取物+ 茶叶提取物,最佳质量配比为:生姜提取物:茶叶提取物为1.35:1(m/m),该天然生姜复合抗氧化剂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明显强于合成的抗氧化剂BHT 和PG。  相似文献   

3.
研究评估13种常见植物油的极性组分、非极性组分和全油样品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并将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与生育酚、多酚、植物甾醇等微量有益成分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橄榄油、芝麻油、小麦胚芽油和米糠油极性组分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高于其他植物油,均大于200μmol TE/100 g;植物油非极性组分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在10.53~553.20μmol TE/100 g之间,小麦胚芽油和米糠油的清除能力较高;植物油全油的DPPH自由基清除效果比非极性组分的略高;植物油非极性组分、植物油全油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与生育酚含量、β-谷甾醇含量、菜油甾醇含量呈显著相关(P0.01);植物油极性组分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则与多酚含量呈显著相关(P0.05)。  相似文献   

4.
海湾扇贝酶解产物清除自由基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双酶(胰酶0.3%和枯草杆菌中性蛋白酶0.8%)。在50℃、pH值7.0~8.0、料水比1:3的条件下,对海湾扇贝肉酶解4h后制备得到产物.该酶解产物对羟自由基的清除活性IC_(50)为2.01 mg/mL,对超氧阴离子的清除活性IC_(50)为9.54 mg/mL,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活性IC_(50)为5.90 mg/mL。Sephadex G-15(1.6 cm×68 cm)凝胶色谱结果表明,该酶解产物中分子质量分布在1450~288 u,肽链长度在13.2~2.6的组分具有较强的清除羟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活性。  相似文献   

5.
通过微波处理β-乳球蛋白(β-lactoglobulin,β-LG)得到去折叠态β-乳球蛋白(unfolded-β-lactoglobulin,U-β-LG),采用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圆二色光谱的方法研究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与U-β-LG的相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EGCG能与β-LG和U-β-LG相互作用形成复合物。它们相互之间均主要为疏水作用力。在298?K时,EGCG与β-LG和U-β-LG的结合距离分别为3.188?nm和2.875?nm。EGCG的结合使β-LG和U-β-LG的二、三级结构发生变化,表面疏水性降低。与天然β-LG相比,U-β-LG与EGCG具有更大的结合强度,结合后的U-β-LG发生更大的结构变化。  相似文献   

6.
采用Sephadex-G50 凝胶柱层析分离具有强抗氧化活性的小分子芸豆肽,以VC 为对照,研究3 种肽分离组分的还原能力及对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DPPH 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减小和肽质量浓度的增加,其还原能力及对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DPPH 自由基的清除能力逐渐增大;小分子芸豆肽(C 组分)的还原能力低于VC;对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DPPH 自由基的半清除质量浓度分别为2.301、2.553、1.386mg/mL。该小分子肽组分的相对分子质量主要集中在100~1000,该组分疏水性氨基酸含量为36.78%,其疏水值达到364.73 kcal/mol。说明小分子肽组分的抗氧化活性与其氨基酸种类和组成、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选择6种不同的糖基配体,通过湿热糖基化反应,研究乳清蛋白不同糖基化复合物在不同pH值下的反应特性及抗氧化特性。结果表明:在pH值3~9的条件下,6种乳清蛋白糖基化复合物与乳清蛋白420nm和294nm处的吸光值差异显著(P<0.05);且6种乳清蛋白糖基化复合物的游离氧基酸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除了乳清蛋白-蔗糖复合物外,其他5种乳清蛋白糖基化复合物的还原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O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抗脂质过氧化能力随pH值的升高都有所提高。乳清蛋白-木糖复合物的抗氧化能力提高最大,而且在pH值7~9的反应条件下,具有比V_c更高的还原能力。  相似文献   

8.
复合小浆果果酒中的酚类物质及其抗氧化活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款不同原料配比的复合小浆果果酒为研究对象,研究复合果酒中各酚类物质含量及其保留率和抗氧化能力,并分析各酚类物质含量对ABTS、DPPH和羟基(·OH)这3种自由基清除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加入了红色小浆果(红树莓和红枸杞)的复合果酒相比,全部由黑色小浆果(黑桑葚、黑莓和黑加仑)酿造的复合果酒总酚、总类黄酮、总花色苷及黄酮醇和黄烷-3-醇含量更高,但总酚酸和鞣花单宁含量较低。其中总酚含量与ABTS自由基清除率(r=0. 817)、总酚酸和鞣花单宁含量与DPPH(r=0. 950和r=0. 895)和羟基(·OH)自由基清除率(r=0. 769和r=0. 812)呈强正相关性,这表明黑色小浆果复合果酒的ABTS自由基清除力与有红色小浆果加入的复合果酒DPPH和羟基(·OH)自由基清除力更佳。  相似文献   

9.
将玉米黄粉蛋白(Corn Yellow Protein,CYP)与0.04%的单宁酸(Tannic Acid,TA)复合,利用碱性蛋白酶制得单宁酸-玉米黄粉蛋白(Tannic Acid-Corn Yellow Protein,TA-CYP)多肽,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并做性质表征。结果表明:单宁酸-玉米黄粉蛋白复合物比CYP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提高78%;CYP与TA-CYP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51.37%、63.56%(P0.05),抗氧化性显著提高;最优酶解工艺为:酶浓度2%、底物浓度100 mg/mL、温度40℃、p H8.0、酶解3 h,在此条件下制备TA-CYP复合物抗氧化活性肽,傅里叶红外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构均有明显变化,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OH自由基清除能力、O_2~-·自由基清除能力、还原力和Fe~(2+)螯合能力均保持在较高的状态。  相似文献   

10.
基于天然绿色棉色素含有多酚类物质以及其结构的不稳定性,采用清除1,1?二苯基?2?苦基肼( DPPH)自由基法,探讨温度、光辐射、酸碱条件对绿色棉色素的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碱条件对绿色棉色素的抗氧化影响较大。经pH值为13的碱溶液处理后,色素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下降至2?97%,调回中性后,自由基清除能力恢复至原先的81?38%,说明碱性条件导致抗氧化性的消失大部分可以恢复。结合紫外光谱可以看出,碱性条件下色素主体结构不变,但部分组分结构发生了不可逆的破坏。光辐照对天然绿色棉色素的抗氧化活性有明显的影响,日晒5 d后,绿色棉色素自由基清除能力下降57?10%。高温150℃处理1 h对绿色棉色素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1.
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法、β-胡萝卜素漂白法和清除一氧化氮自由基(NO)法来测定不同极性铁苋菜萃取物的抗氧化活性;通过微孔比浊法比较铁苋菜萃取物对3种革兰氏阴性细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幽门螺杆菌)和4种革兰氏阳性细菌(表皮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藤黄微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铁苋菜不同极性萃取物均有较好的清除DPPH、NO自由基和抑制β-胡萝卜素漂白的效果,浓度为2.0mg/mL时,正丁醇萃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和抑制β-胡萝卜素漂白能力最佳,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94.60%,β-胡萝卜素抑制率为83.15%,乙酸乙酯萃取物清除NO自由基能力最强,清除率为82.72%。抑菌试验结果显示,铁苋菜各萃取物均有较好抑菌效果,对革兰氏阳性菌抑菌效果优于革兰氏阴性菌,其中石油醚萃取物对大肠杆菌、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作用最佳,MIC值分别为0.625,0.315,1.250mg/mL。铁苋菜萃取物具有较好的抗氧化及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12.
采用5种酶解方式酶解美洲帘蛤,并对5种酶解液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及风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复合蛋白酶和风味蛋白酶双酶酶解组合的自由基清除能力最高,风味最好,其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84.53±2.81)%和(78.19±3.11)%。在此基础上,将其冻干,进一步研究其浓度与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关系,结果表明,自由基清除能力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其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EC50分别为24mg/mL和12mg/mL;最后,对其酶解工艺条件进一步优化,最优酶解条件为pH6.5、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4h、底物浓度1:2、加酶量0.8%,在此酶解条件下,蛤酶解液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86.6±3.72)%。  相似文献   

13.
通过比较金针菇提取物不同组分(石油醚相、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及水相)的总酚含量和抗氧化活性(还原力、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明确高的抗氧化活性组分群。结果表明,其中乙酸乙酯相的总酚含量(15.8 mg/g)、还原力(15.70%)、DPPH自由基清除率(28.30%)、羟自由基清除率(33.53%)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33.20%)均为最高,为金针菇的有效组分。金针菇提取物中的总酚含量与抗氧化活性具有极显著正相关性(p0.05);因此,酚类物质是金针菇具有抗氧化能力的物质基础,乙酸乙酯可作为金针菇提取物的萃取剂。  相似文献   

14.
以火龙果果皮为原料,采用乙醇为提取剂对火龙果皮色素进行提取,利用正交设计实验优化其提取工艺,并采用体外模型从羟自由基(·OH)的清除能力,DPPH自由基(DPPH·)的清除能力和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三个角度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色素提取液清除DPPH自由基的最优工艺条件是:选用90%的乙醇作提取溶剂,提取时间为180min,料液比为1∶16(g/mL),温度为25℃,此条件下的DPPH·清除率可达到94.68%;火龙果果皮色素清除50%DPPH·、·OH与O2-·的有效浓度(IC50)分别为2.09、46.0、2.44mg/mL.火龙果皮色素提取液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在一定的范围内呈对数递增;对超氧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和羟基自由基的清除作用与其浓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利用紫外-可见光光谱、荧光光谱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研究桑叶内源酚类物质白藜芦醇和绿原酸与桑叶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并研究了形成的复合物的体外消化和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白藜芦醇和绿原酸均对桑叶蛋白有荧光猝灭作用且均为静态猝灭,相互作用的结合常数为104 L/mol左右,结合位点数(n)的值为1左右,作用力主要为范德华力和氢键。桑叶蛋白与2种酚类物质相互作用后形成了新的复合物,导致桑叶蛋白构象发生变化。此外,桑叶蛋白与2种酚类化合物复合后的水解度较桑叶蛋白本身有所降低,复合物不易被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等消化酶水解;2种复合物清除DPPH自由基和ABTS阳离子自由基的能力均较酚类物质本身有所降低,但较桑叶蛋白有所提高。白藜芦醇与绿原酸均与桑叶蛋白产生不同程度的结合,并影响其体外消化和抗氧化能力。研究结果为桑叶功能产品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为了考察海洋胶原低聚肽中抗氧化肽的活性和结构,本文以三文鱼皮为原料,采用两步酶解法制备出海洋胶原低聚肽(MCOP),在对其分子量分布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以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为指标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海洋胶原低聚肽中分子量小于1000 u的组分高达90.79%,主要分布在132~576 u范围内,其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的IC_(50)值约为8.0 mg/m L。然后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对海洋胶原低聚肽进行分离纯化,收集11个组分峰,对其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1个组分的活性均比海洋胶原低聚肽高。最后利用Q-TOF质谱仪对收集的11个组分进行了结构鉴定,并测定了15个肽段的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结果表明,15个肽段均有一定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其中Gly-Arg(GR)、Arg-Glu-Arg(RER)、Ala-Pro(AP)的清除率比海洋胶原低聚肽高,是具有较高抗氧化活性的肽段。本研究为海洋胶原低聚肽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从菠菜叶中以硫酸铵沉降方式提取色素蛋白复合物,分析复合物中的主要功能成分,并以VC、BHT为对照,以总抗氧化能力和DPPH、·OH及O2-·等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及亚油酸体系的抗氧化作用为指标,研究色素蛋白复合物的抗氧化能力及色素蛋白复合物与VC或BHT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在水相体系中复合物的总抗氧化能力为12.83 μ/mg复合物,与BHT相当,明显低于VC,当复合物浓度在10 μg/mL~500μg/mL时,对DPPH、·OH及O2-·等自由基的最大清除能力强于VC和BHT,分别为81.97%,88.14%和83.36%;以不同比例对复合物与VC或BHT进行复配,总浓度为100 μg/mL,与相同浓度色素蛋白复合物、VC或BHT单独作用时清除能力相比,发现VC与复合物之间存在协同增效作用,BHT无此效果.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异维生素C、柠檬酸、六偏磷酸钠对火龙果色素热稳定性的影响及热处理后火龙果色素清除羟基自由基能力的变化。研究发现异维生素C和柠檬酸对保护火龙果色素在热处理时的色素损失方面作用有限,而六偏磷酸钠能有效的抑制热处理造成的色素损失。pH 3~6时,β-花青素(Betacyanins)清除羟基自由基的能力比较稳定,而pH 2时下降。90℃热处理10 min使色素清除羟基自由基能力下降50%以上,且pH越低,清除羟基自由基的能力越弱。β-花青素的稳定性与其清除羟基自由基能力之间有直接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针对天然提取物单独使用时其抗氧化活性不及人工合成抗氧化物强的问题,以氯化锌、葡萄糖酸锌、乙酸锌为原料与65%乙醇为溶剂超声波法提取的枸杞提取物进行络合反应,制备成复合物,采用油脂氧化法、β-胡萝卜素漂白法、清除DPPH自由基以及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 ·)4种方法评价复合物和枸杞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通过比较其抗氧化性,考察金属元素锌存在下对枸杞提取物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由于抗氧化机理的不同,锌离子的存在对枸杞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均有一定影响,其中乙酸锌与枸杞提取物络合产物(LZn2-AR)清除DPPH自由基、O2- ·的能力最强,当络合物质量浓度为800mg/L时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可达85%,对O2- ·清除率可达20%;葡萄糖酸锌与枸杞提取物络合物(LZn3-AR)的抗油脂氧化能力最强;氯化锌与枸杞提取物络合物具(LZn1-AR)有抗β-胡萝卜素氧化的能力;利用可见-紫外光谱分析可知,氯化锌、葡萄糖酸锌、乙酸锌与枸杞提取物制备成的络合物均出现新的吸收峰,表明均形成新物质。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究番茄细胞壁中不同类型果胶和半纤维素的抗氧化活性,利用水、EDTA、Na2CO3、4% KOH和24% KOH溶液分步提取,得到水溶性果胶(WSP)、离子结合型果胶(CSP)、共价结合型果胶(SSP)、松散结合型半纤维素(LH)和紧密结合型半纤维素(TH)五种组分,对各组分进行了氧自由基吸收能力(ORAC)、DPPH自由基(DPPH·)清除能力、ABTS自由基(ABTS+·)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能力(FRAP)的分析。结果表明,番茄WSP含量显著高于CSP和SSP,为1.05 mg GalUA/g FW,TH含量显著高于LH(p<0.05),为0.09 mg Glu/g FW。番茄不同类型果胶和半纤维素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其中,CSP的ORAC、DPPH·清除能力和ABTS+·清除能力较强,综合抗氧化活性较高。在5 mg/mL时,CSP的ORAC值相当于76.4 μmol/L Trolox,DPPH·和ABTS+·的清除率分别达到61.0%和99.8%。而SSP、LH和TH具有较强的FRAP。相关性分析表明各组分与抗氧化活性密切相关。研究结果为番茄的综合加工利用和作为功能性食品添加成分的开发提供了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