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吴欢  龙孝 《矿产勘查》2019,(1):136-139
韶山市地质环境条件较复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易发、频发。文章基于野外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和室内研究,以"7.1"云源村泥石流为典型案例,分析了韶山市坡面型泥石流的形成机理及演化过程。研究表明:韶山市坡面型泥石流的发育与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和降雨条件等密切相关,其演化过程可划分为6个阶段。通过对坡面型泥石流的研究分析,一方面可以为该地区的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监测工作提供参考,另一方面也为该地区的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
王璐 《矿产勘查》2023,14(12):2492-2501
广东省曲江区2022年度斜坡类地质灾害高发,对周边居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如何治理、预防斜坡类地质灾害是社会发展进步亟待解决的问题,当前的地质监测预警体系不能满足当地地质灾害防治的需求。本文基于GIS构建地质灾害预警模型,利用三维GIS空间信息系统获取坡度、地形起伏度、坡形、岩土体类型、地质构造、土地利用类型、植被覆盖率7个影响因子构建易发性评价体系,基于信息量模型法确定各影响因子的信息量值,同时叠加曲江区内地质灾害隐患点情况,划分易发分区,为该地区地质灾害的预测及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18)
本文针对滑坡、泥石流等给我国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损失的地质灾害问题,基于物联网技术设计了一个地质灾害预警系统。系统通过各类物联网终端设备采集被监测区域的地质灾害相关数据;通过2G/4G/NB-Io T将终端采集到的数据上传到One NET平台;然后再上传到灾害预警平台并在平台进行大数据分析和阈值判断并进行短信预警。可以实现对监控区域进行地灾实时平台预警和短信预警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聂肖虎  谢璐瑶  杨冬  刘新  刘青 《矿产勘查》2022,13(6):825-835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越来越大,而石油作为我国能源结构中最重要的一环,其安全传输及运行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我国地域辽阔、地质条件复杂,长输管道常需穿越西部山区等地质环境脆弱的区域,这些区域地质条件差,是地质灾害事件的高发区域。而在地质灾害的发生过程中,降雨往往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诱发因素,为了深入了解降雨与滑坡地质灾害之间的关系,本文归纳总结了国内外对于降雨诱发滑坡等地质灾害的机理,为降雨导致的滑坡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提供理论依据,并对现有的长输管道地质灾害提出合适的预警方法,最后总结了降雨诱发滑坡等地质灾害研究中尚存在的问题,对今后的研究重点和突破点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14)
兰州是甘肃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但滑坡地质灾害较严重。本文根据3S技术在滑坡地质灾害监测中可起到的不同作用,结合滑坡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所需要的其他信息,将3S技术融入数据获取与提取、空间数据库管理、空间分析、动态监测等方面,构建出滑坡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为兰州地区的滑坡地质灾害防治提供数字支持,是监测预警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更好地为防治工作服务。  相似文献   

6.
刘润胜  郭有金 《矿产勘查》2024,15(1):150-160
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是地质灾害排查、风险性调查评价及预警预报工作的基础,其成果可以作为建设工程是否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依据。因此,进行区域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城固县为研究区,以气象水文类、地形地貌类、基础地质类、植被覆盖类共4类12种诱发因素为评价指标。分别采用K-means算法、FCM算法、层次聚类算法、DBSCAN密度算法对区内126处地质灾害样本数据进行分析提纯,剔除13处样本噪声点。利用提纯后的113处样本点建立IOE-IV耦合模型,并对城固县地质灾害易发性进行分区评价,评价结果表明:(1)地质灾害极高—高易发区、中易发区、极低—低易发区的占比分别为92.04%、4.42%与3.54%,预测结果较合理准确;(2)地质灾害发育主要受高程、水系的控制,在高程412~500 m、距水系小于500 m范围内主要为极高—高易发区,地质灾害呈线状发育。研究成果可以为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样本优化、模型选择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皖南山区山高坡陡,是安徽省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多发、频发、易发地区,也是安徽省地质灾害危害最严重的地区。研究结果表明,皖南山区脆弱的地质环境为其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的发育提供了基础,人类剧烈的工程活动以及强降雨是滑坡、崩塌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8.
马建伟  白玫 《城市建筑》2014,(12):396-396
滑坡作为一种严重的地质灾害一旦发生既有可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如果可以对其进行监测和预警,那么将会降低滑坡给人们生活来带来的影响,完善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对滑坡的监测会起到巨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王伟  王旭  李丹  莫德科 《矿产勘查》2021,12(9):1971-1978
德保县是广西地区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县(市)之一,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不稳定斜坡等。为了查明德保县地质灾害发育的地质环境条件和地质灾害类型,分析灾害的形成条件及影响因素,在德保县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踏勘,共核查了全县现有各类地质灾害396处。分析研究表明,该区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主要与该区的地形地貌、岩土体类型、地质构造、降雨、地下水、人类活动等息息相关,而降雨和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则是形成地质灾害的重要影响因素。开展广西德保地区各类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与影响因素研究,对该地区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和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降雨强度越大诱发地质灾害的频率越大,大中型水库作为集雨中心,其周围地灾环境的风险性更值得深入探讨,研究区陆浑水库属于大I型水库,其上游地区的降雨强度和地灾风险密切相关,至今相关研究尚且薄弱。因此,本研究选取地貌、高程、与水系距离、植被覆盖率等9个评价指标因子,利用ArcGIS对陆浑水库上游地区开展地质灾害综合评价。结合不同降雨频率,以10 m×10 m栅格采用统计模型方法开展危险性评价。最终与综合易损性叠加进行矩阵计算分析,得到研究区域在4种不同降雨工况条件下的风险分区,研究结果显示,在50年一遇的降雨条件下,研究区高危险区面积占比8%,发育地灾点占研究区域的18%,中、低危险区面积占比92%,发育地灾点占研究区域的82%;高风险区面积占比8%,发育地灾点占研究区域的36%,中、低风险区面积占比92%,发育地灾点占研究区域的64%。研究成果可为陆浑水库上游地区日后的地灾预警与防护工作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读"与"展"     
《建筑知识》2008,28(4)
展览中心是一个城市甚至国家对外交流的平台之一,某种意义上说,展览中心以及展会的层次能体现当地经济发展的水平和地位。图书馆是精神世界的乐土,它的意义在于体现民众对文化知识的重视程度,体现对国民的精神层面的满足。展览中心和图书馆,乍看之下,两者并无多大瓜葛,但在2008年这个特殊时期的北京,随着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二期工程和中国国家图书馆二期工程的相继竣工并投入使用,这两者的并置,从中似也能读出些许意味。  相似文献   

12.
三月,春风送暖,人们沉浸在“两会”召开的喜悦中。当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国工业总体规模已经不小,但产业层次和技术水平不高,促进工业由大变强是一项紧迫任务”的时候,我坐在会场,心情异常激动。它说明,早在13年前国家建材局提出的中国建材工业要走“由大变强,靠新出强”的道路,是正确的。这也勾起我对一段往事的回想……  相似文献   

13.
"大"和"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速度和效率是大工业化时代的标志."大"和"快"是当代中国建筑师普遍面临的问题:在席卷全国的建设大潮中,无论是建筑规模还是建设速度都是史无前例的.建筑师们所承担的工作,与膨胀的建设规模相对应的往往是被大大压缩的设计周期.但是,对发展指标和速度的追求却驱赶着中国建筑师们不得不"大"干"快"上!  相似文献   

14.
"传统"与"现代"之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对人们思想观念中关于“传统”和“现代”的种种误区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对“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传统文化的含义以及现代化的本质等问题予以深入的论述,进而针对当代中国城市和建筑发展中如何正确理解“传统”和“现代”,如何正确思考和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等问题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15.
"趣城",尝试在城市公共空间中带来新的微型趣味空间,解决城市问题并提升公共空间品质.从字面意思来说,"趣城"首先就是"趣",方案要有趣,这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高大上"项目,而是对城市公共空间的另外一种解读,是一种轻型的空间提案,也是一个自下而上的空间策略.另外一个就是"城","趣城"项目针对是城市公共空间,尽管它的尺度很小,但是所有的出发点均基于城市角度,又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城市策略.因此,我们认为"趣城"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城市空间实践项目,它尝试从中间往上下探索,是一种结合了极大尺度与极小尺度创新的实验.因此,有趣(Fun)且有效(Effective),这是我们开始思考"趣城"项目的最原始的出发点,每一个提案都要至少满足这两个最基本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十几年前,商品楼盘多喜欢称"花园"、"广场",那时还引出不少讥评,说你那不过是些楼房,怎么能这样叫呢?其实那称谓是从GARDEN和PLAZA译转过来的,一度在香港非常流行.  相似文献   

17.
境物之间     
“即境即物,即物即境”,这是大舍为他们在北京哥伦比亚大学建筑研究中心举办的X-微展所起的名字.“即”意为接近,境是指“一个空间及其氛围的存在”,而物是指“建筑的实体”.[1]从题目中不难读出,大含将自己的建筑历程定义为对“境”与“物”这两个建筑本体主要构成元素的探寻.它像一个不断接近的过程,却因为目标与路径的迷惑而产生曲折与跌宕.这种情节也暗藏在这个命名中:“即境即物,即物即境”,词序的转换在这里有着特别的含义,它用一种简单而分明的方式体现出大舍在“境物”之间的权衡与选择.如果说,大舍早先的设计策略更倾向于“境”的营造,那么,他们近期作品中的一个新动向是“物”的构筑开始占据更重要的位置.这种变化戏剧性地体现在龙美术馆与大舍之前作品的强烈差异之上,在设计策略与建筑语汇背后,所隐含的是建筑师对于建筑本源价值与实现手段的不同思考.  相似文献   

18.
《中国住宅设施》2009,(8):32-32
8点15分,方太的上班时间,展厅接待主管谷陶已经在忙忙碌碌的做接待准备。今天的来宾是中国五金制品协会油烟机分会一行,共四十人,几乎网罗了全国的厨电知名企业精英人员,更不乏国内排得上名的厨电巨头。谷陶介绍,今天总共要接待五批客人,这是今天的第一批。  相似文献   

19.
高技派建筑在20世纪50年代,其注意力主要集中在高新技术的采用与构件的装配化、标准化方面;20世纪70年代则以强调和表现现代工业技术为主要特征;20世纪90年代,在现代信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下开始蜕变,转向改变自身以适应信息时代高技术与高情感相融合的要求,以及更加注重建筑与自然环境、城市文脉、生态环保及人类的感情需要等高情感环节上,而成为建筑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20.
从"普通城市"到"大"--库哈斯建筑理论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璐 《山西建筑》2004,30(16):19-20
从库哈斯的两个典型观点“普通城市”与“大”出发,分析库哈斯作品背后的创作理念,系统地解读了库哈斯的建筑与城市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