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盐藻生物柴油的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并对3种海水微藻生物柴油的理化性质进行了分析。试验利用溶剂浸渍法制备了K_2O/Al_2O_3固体碱催化剂,采用超声波空化作用代替机械搅拌进行了盐藻生物柴油固体碱催化酯交换制备研究,最佳制备工艺为:在超声波功率450 W、反应温度65℃和醇油摩尔比12:1条件下,用2.5%固体碱为催化剂催化盐藻油酯交换反应2.5 h,获得酯交换率为57.78%;对3种微藻生物柴油理化性质分析的结果表明,3种微藻生物柴油的密度、酸价、过氧化值和水分含量等均符合国标规定,热值比0#柴油略低,碳氢元素的总量低于0#柴油,但3种微藻生物柴油具有更高的碳氢比;3种微藻生物柴油的黏度均略高于国标规定,在实际应用中,微藻生物柴油可与石化柴油按一定比例掺混使用。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研究了超声波处理、挤压膨化、反复冻融、高压均质四种破壁方式对微藻油脂提取率及油脂中脂肪酸的影响,探寻最佳破壁方法。研究表明:采用混合溶剂正己烷∶乙醇=10∶3提取微藻油脂,超声辅助破壁、高压均质破壁、挤压膨化破壁、反复冻融破壁后提油的油脂得率分别26.19%±0.25%、22.46%±0.17%、25.56%±0.12%、24.89%±0.35%,挤压膨化破壁和超声辅助破壁的提油效果较好;利用气相色谱仪检测分析了微藻油脂中脂肪酸成分,比较发现微藻油脂中棕榈酸和棕榈油酸含量十分丰富,必需脂肪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也在10%左右,其中含有50%的饱和脂肪酸、40%以上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和10%左右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偶数碳脂肪酸含量占到80%以上。  相似文献   

3.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4,(12):165-168
微藻油脂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生物能源,微藻产油能力及油脂含量变化的快速分析在能源微藻的产业化过程中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文中以实验室分离的1株栅藻为研究对象,以有机溶剂提取法作为参照,利用磷酸香草醛反应法监测了在不同的糖浓度、氮浓度和磷浓度下栅藻油脂含量的变化。同时,对其他微藻,如小球藻、小环藻、脆杆藻等应用磷酸香草醛反应法进行总脂量分析。结果表明,磷酸香草醛反应法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微藻油脂的含量。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从大豆水化油脚中提取制备生物柴油原料的方法和相应的生物柴油制备方法。其主要过程是对油脚进行酸化脱水,选用有机溶剂充分萃取其中的油脂,再用减压装置回收溶剂,油脂则作为酸催化酯交换法制备生物柴油的原料。结果表明,油脂的萃取率达95%以上,萃取剂的回收率达98%;酸法酯交换法制备生物柴油的反应条件为:反应时间4h,反应温度65℃,催化剂的加入量1.5%,醇油的摩尔比约6∶1。  相似文献   

5.
微绿球藻油脂提取方法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微藻油脂的提取率,以微绿球藻藻粉为原料,比较了不同提取剂、破壁方法、提取时间以及提取温度等因素对微藻油脂提取率的影响。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所用提取剂中工业酒精的提取率最高;破壁方法中反复冻融破壁提取率最高,超声波次之;提取率随着提取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当提取时间大于2 h后,提取率无明显差异;提取率随着提取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当提取温度大于55℃后,提取率增大的幅度减小。正交实验优化的微藻油脂提取最佳工艺条件为:以工业酒精为提取剂,反复冻融法破壁,在65℃水浴中提取2 h,可获得较高的提取率,提取率为34.62%。  相似文献   

6.
《粮食与油脂》2013,(6):7-10
微藻具有光合作用效率高、含油量高、生长周期短、油脂面积产率高等特点,微藻生物能源已成为近年国内外生物能源及CO2减排领域研究热点,被誉为最具发展潜力"第三代"生物能源。超临界流体技术是一种新型高效绿色分离技术,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和化工等领域。该文综述超临界流体技术在微藻生物能源技术方面应用,主要包括利用超临界流体提取微藻油脂、不饱和脂肪酸、色素和其它活性物质,及在超临界流体中液化微藻生物质等。  相似文献   

7.
微藻生物柴油是当前生物能源中最具发展潜力的一种新型能源,为更好地开发微藻生物柴油,筛选出适合制备生物柴油的富油微藻,以10种热带富油微藻为研究对象,对其生物量、总脂含量及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通过甲醇-氯仿(体积比为2∶1)称量法测定10种热带富油微藻中的总脂含量,将从微藻提取的油脂经过甲酯化反应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油脂中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结果表明,10种热带富油微藻中Chlorella vulgaris CJ15和Desmodesmus sp.WC08更适合制备生物柴油。  相似文献   

8.
乙酸甲酯萃取菜籽油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乙酸甲酯作为溶剂萃取菜籽粉中的油脂,然后利用脂肪酶催化菜籽毛油与萃取剂乙酸甲酯进行酯交换反应进行生物柴油的制备。先对乙酸甲酯萃取油脂条件进行优化,以溶剂用量、提油时间和提油温度为因素,提油率和磷脂含量为考察指标,按L9(34)设计正交实验。在最适的提油条件下,乙酸甲酯一次性提油率为51%,萃取毛油里磷脂含量为0.038%,提油效果与常规抽提溶剂正己烷相当,而影响脂肪酶活性的磷脂含量却大幅度降低。除去部分萃取剂后,直接利用脂肪酶催化菜籽毛油与乙酸甲酯进行酯交换反应,反应12 h,生物柴油得率高达92%。  相似文献   

9.
利用微藻生产生物柴油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世界能源危机的影响下,生物质能源由于可再生、低污染等优势,被认为是在未来一个较短时期内最有潜力缓解能源危机的石油替代品。而微藻由于具有生物量大、光合效率高、生长周期短、油脂含量高和环境友好等优点,有望破解后石油时代的能源危机。重点阐述了产油微藻的种类,提高微藻油脂含量的策略,微藻细胞的采收技术,微藻油脂的提取和转酯化反应等内容;分析了微藻生物柴油产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0.
微藻油脂为全细胞提取脂溶性物质,通常包含大量光合色素。高含量的色素影响微藻油脂的分析及转酯化制备的生物柴油品质。基于石墨化碳材料特殊的微观表面六边形结构对具有环状共轭平面结构的色素强烈的吸附作用,利用石墨化碳柱对微藻油脂样品及微藻生物柴油粗品进行色素脱除处理。结果表明:对于4种微藻油脂样品的脱色处理,叶绿素及类胡萝卜素脱除率均可达到96%和93%以上;而对于色素含量高达30%的微藻生物柴油粗品,在色素脱除率约为60%时,石墨化碳可吸附色素质量达填料的76%;石墨化碳处理的高色素含量生物柴油的量为活性炭的5倍;石墨化碳脱色前后微藻油脂及微藻生物柴油组成未发生改变。石墨化碳的高色素吸附能力非常适于高色素含量的微藻油脂及微藻生物柴油的脱色。  相似文献   

11.
为筛选适宜的海藻油高效复合抗氧化剂,以过氧化值(POV)和酸价(AV)为指标,通过L9(34)正交实验,从鼠尾草酸、天然维生素E、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中优选海藻油复合抗氧化剂;采用加速氧化实验比较优化组和对照组海藻油的氧化稳定性。结果表明,抗氧化剂鼠尾草酸、天然维生素E、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能明显增强海藻油的氧化稳定性,影响顺序为: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鼠尾草酸>天然维生素E,最佳抗氧化剂组合为0.7‰鼠尾草酸+0.3‰天然维生素E+0.2‰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稳定性实验结果显示,优化抗氧化剂组合处理的海藻油样品的稳定度明显比对照组高,达到21~22d,相当于常温下21~22个月的保质期,而对照组在常温下的保质期仅为10~11个月;利用外推法计算常温(20℃)下海藻油的氧化诱导时间,优化组样品为49980h,而对照组样品仅为9850h。  相似文献   

12.
酒精工厂改良湿法与半干法玉米处理工艺的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酒精生产过程中几种玉米处理工艺,重点从工艺、设备、公用工程消耗、提胚效率和经济效益等方面对改良湿法和半干法进行了对比,得出改良湿法是综合效益最优的玉米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3.
采用湿法造纸方法,以聚烯烃纤维(聚乙烯和聚丙烯纤维)和亲水化处理过的聚烯烃纤维为原料,抄造出电池隔膜纸,研究了原料的洗涤、配比、疏解方法、分散剂种类、干燥热压等因素对纸张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纤维的分散浓度应在1%以下,并加入分散剂和消泡剂,在标准浆料疏解器中以旋转速率3000 r/min分散和在热压温度135℃可得到吸碱性能良好的电池隔膜纸。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结合生产实践经验,系统地阐述了变性淀粉湿法生产工艺。并对工艺环节中影响产品质量稳定的重要因素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5.
湿阻法测试织物各向异性导湿性能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织物润湿后电阻的变化,以金属探针作为传感器,自制了1台织物各向异性导湿性能测试仪,该仪器可同时测试液态水沿织物经向、纬向及45°方向的导湿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液态水沿织物扩散速率除了与织物品种、组织结构有关外,还和织物厚度、扩散方向等因素有关;液态水沿织物各向扩散位移的平方与扩散时间基本成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6.
对单程留着率的快速测定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通过浊度测定来推算其单程留着率的方法(浊度法 )是一种适用范围较广、快速、准确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对近几年来湿部化学参数测量及控制技术的新进展进行了综合介绍.着重介绍了BTG脱水分析仪,白水浓度,电荷以及铝离子的最近在线测量仪器及方法.并介绍了两种重要的湿部化学参数控制系统WIC以及Kajaani湿部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18.
Food and fuel production are intricately interconnected. In a carbon-smart society, it is imperative to produce both food and fuel sustainably. Integration of the emerging biorefinery concept with other industries can bring many environmental deliverables while mitigating several sustainability-related issues with respect to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fossil fuel usage, land use change for fuel production and future food insufficiency. A new biorefinery-based integrated industrial ecology encompasses the different value chain of products, coproducts, and services from the biorefinery industries. This paper discusses a framework to integrate the algal biofuel-based biorefinery, a booming biofuel sector, with other industries such as livestock, lignocellulosic and aquaculture. Using the USA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lso illustrates the benefits associated with sustainable production of fuel and food. Policy and regulatory initiatives for synergistic development of the algal biofuel sector with other industries can bring many sustainable solutions for the future existence of mankind.  相似文献   

19.
该研究采用胶体磨湿法粉碎法、超声波辅助酸法、纤维素酶法3种方法处理甘薯渣不溶性膳食纤维(insoluble dietary fiber,IDF),比较改性前后IDF粒径分布、微观形态,并测定分析其理化性质。结果表明,与未改性甘薯渣IDF相比,3种改性方法改性之后,甘薯渣IDF的粒径、分散指数显著降低(P<0.01),持油力、持水力存在显著差异(P<0.01),吸附亚硝酸盐及胆固醇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整体而言,这3种改性方法对甘薯渣IDF改性都有效果,并且胶体磨湿法粉碎法改性对甘薯渣IDF的持油力、持水力、吸附亚硝酸盐及胆固醇能力效果最好。甘薯渣改性的IDF可作为功能性成分应用于多种食品。  相似文献   

20.
动态滤水实验滤液的细小组分浓度测定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动态滤水实验滤液中细小组分浓度的测定方法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通过测定滤液的浊度来推算滤液中细小组分浓度的方法(浊度法)是一种适用范围广、快速、准确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