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水泥固化体中Cs+浸出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25、40、70、90℃下碱矿渣 黏土复合胶凝材料(AASCM)和普通硅酸盐水泥(OPC)固化体中Cs+的浸出行为,并对浸出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25、40、70、90℃下,AASCM固化体和OPC固化体浸出行为不同,OPC固化体中Cs+的累积浸出分数在4个温度下趋于同一数值,而AASCM固化体中Cs+的累积浸出分数则随温度升高而增大。AASCM固化体中Cs+的存在状态为溶解态、吸附态及固溶态并存,而OPC固化体中则主要为溶解态和固溶态。AASCM固化体中处于吸附态和固溶态的Cs+接近90%,处于溶解态的约为10%;而OPC固化体中处于固溶态的约为40%,处于溶解态的约为60%。  相似文献   

2.
酿酒酵母对放射性核素铯的生物吸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验研究金属Cs+在酿酒酵母上的生物吸附特性,包括生物吸附动力学、吸附平衡、吸附等温线以及菌体吸附Cs+前后红外光谱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Cs+在酿酒酵母上的生物吸附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物理吸附,在20min内达到平衡。Cs+在酵母上的吸附过程可很好地用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来描述(R2=0.989),平衡吸附量qe为7.18mg/g,动力学参数k2为3.56×10-3g/(mg•min)。Cs+在酿酒酵母上的生物吸附可用Langmuir和Freundlich方程来描述,最大吸附量qmax为10.13mg/g。酿酒酵母吸附Cs+后,红外光谱峰形基本保持不变。可见,吸附过程未破坏吸附剂的结构,但某些吸收峰发生了漂移。  相似文献   

3.
采用间歇法研究了相同摩尔浓度Sr2+、Cs+溶液中,矿物材料对核素Sr2+、Cs+的竞争吸附性能,用XRD对吸附Cs+、Sr2+后的矿物材料进行了表征和分析。实验表明:NF、ZF、CA对Cs+、Sr2+的平衡吸附时间分别约为7、3和14d。ZF对Cs+、Sr2+的平衡吸附量最大,其次是NF,最后是CA。NF对Cs+的吸附具有明显的选择性,CA的选择性较差,ZF最差。ZF对Sr2+的去除率基本达100%,对Cs+的去除率达72%;NF对Cs+的去除率达66%,而对Sr2+的去除率仅为15%;CA对Sr2+的去除率达29%,而对Cs+的去除率仅为16%。矿物材料吸附Sr2+、Cs+后晶胞体积均变小,晶胞参数c亦变小,其它晶胞参数a、b、β变化不规则。  相似文献   

4.
水泥固化Cs、U(Ⅵ)的浸出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碱矿渣-粘土复合胶凝材料(AASCM)和普通硅酸盐水泥(OPC)固化模拟放射性泥浆,对固化体中Cs+、U(Ⅵ)的浸出性能进行了研究。根据Fick第二定律建立并优化了预测核素浸出行为的二维衰变浸出模型。通过MATLAB软件编程计算,以非恒定表观扩散系数的二维衰变模型对Cs+、U(Ⅵ)的浸出行为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AASCM固化Cs+、U(Ⅵ)的能力大于OPC,浸出28d后,AASCM中Cs+、U(Ⅵ)的累积浸出分数分别低于OPC的1/5和1/2;Cs+、U(Ⅵ)浸出的表观扩散系数呈衰减趋势,当考虑表观扩散系数衰减时,二维衰变浸出模型对OPC固化Cs+、U(Ⅵ)及AASCM固化U(Ⅵ)的浸出行为预测较好,但对离子交换吸附作用较强的AASCM固化体中Cs+浸出行为预测较差。  相似文献   

5.
UO22+在Ca型石灰性土壤上的吸附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静态批式法对UO22+在Ca型石灰性土壤上的吸附行为进行了研究,考察了接触时间、固液比、pH和富里酸(FA)对UO22+在Ca型石灰性土壤上吸附和解吸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UO22+在Ca型石灰性土壤上的吸附在约5h内可达吸附平衡,且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UO22+在Ca型石灰性土壤上的吸附为不可逆过程;但当FA浓度增至10mg/L时,UO22+在土壤表面的解吸作用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6.
注入Nb+的蓝宝石晶体退火前后的光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Nb+ 在不同条件下注入不同晶向的蓝宝石晶体,然后,在还原性气氛下退火,并对退火前后的蓝宝石晶体进行光学分析。分析结果表明,Nb+ 注入蓝宝石晶体产生的色心缺陷主要集中在紫外和可见光的高能区。通过对光吸收谱进行高斯拟合及荧光谱分析确认,引起吸收的点缺陷主要是F、F+、F2、F+2、F2+2心等阴离子空位。退火可使这些色心点缺陷减少。退火温度越高,色心点缺陷减少越多,且减少的程度与注入温度有关。此外,700nm处的荧光峰随激发光波长变化而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7.
杨洋  刘永娟  张华北 《同位素》2011,23(3):158-165
为研制新型99Tcm(CO)3+标记的黄酮类Aβ显像剂,设计合成了同型Re/99Tcm(CO)3+黄酮类衍生物,用荧光法研究了Re(CO)3+黄酮类衍生物在体外与Aβ斑块的结合特性,并初步观察了其在昆明小鼠体内的生物分布。结果表明,Re(CO)3+黄酮类衍生物的亲和常数(Kd=5.43 nmol/L)比放射性碘标记的黄酮类衍生物高。正常小鼠的动物分布结果表明,2 min内脑初始摄取较高(0.46±0.23 %ID/g),且清除较快(120 min时为0.13±0.04 %ID/g)。以上结果表明,99Tcm(CO)3+黄酮类衍生物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含异腈基团的多肽偶联物(CNRGD),并用[99Tcm(CO)3(H2O)3+标记,得到具有与整合素αvβ3受体多结合位点的99Tcm(CO)3-CNRGD,并对其进行了体内外生物学评价。结果表明,在优化的标记条件下,99Tcm(CO)3-CNRGD的标记率达到77%,纯化后,标记物放射化学纯度大于96%。体外稳定性实验显示其具有很高的稳定性;脂水分配系数显示其具有较好的脂溶性。正常小鼠体内分布显示,99Tcm(CO)3-CNRGD在血液中清除较快,主要通过肝肾代谢。荷MCF-7人乳腺癌裸鼠体内分布显示,注射1、4h后,标记物在肿瘤部位的摄取值达(2.38±0.37)%ID/g和(1.57±0.21)%ID/g,瘤/血比分别达0.71±0.09、1.15±0.15,表明该标记物在肿瘤细胞中有一定的摄取和较长的滞留时间。  相似文献   

9.
为实现从质子回旋加速器辐照后的Ni靶中提取64Cu,建立了使用阴离子交换法从Ni靶溶解液中实施64Cu与基体Ni及伴生Co放化分离的工艺。测定了Ni2+、Co2+ 和Cu2+在阴离子交换树脂AG1-X8与盐酸介质之间的静态分配系数Kd。确定了使用阴离子交换树脂柱分离提取64Cu的工艺:首先用6 mol/L盐酸穿透Ni,再用4 mol/L 盐酸洗脱57Co,最后用1 mol/L 盐酸解吸64Cu。64Cu放化回收率为87.5%±3.0%。以丰度99.07%的富集64Ni为靶材,质子轰击后,使用本工艺分离得到的64Cu放射性核纯度大于99.0%,化学杂质Ni、Co和Fe的浓度均小于0.05mg/L。  相似文献   

10.
利用真空灌注技术合成了萃淋树脂B4DC6/P120,并利用扫描电镜(SEM)和红外光谱(FTIR)等手段对材料进行了表征。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接触时间、HNO3浓度、温度和共存离子对B4DC6/P120吸附Cs+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动态吸附实验研究B4DC6/P120对Cs+的穿透曲线。结果表明:B4DC6/P120对Cs+的吸附平衡时间约为24 h,吸附过程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方程;吸附性能随着酸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升温有利于吸附;该吸附剂对Cs+具有较高的吸附性能和选择性,对大部分离子分离因子大于10。B4DC6/P120对Cs+的动态去除结果表明,其对Cs+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可用于去除放射性废水中Cs+。  相似文献   

11.
几种矿物材料对Cs+吸附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几种矿物材料对Cs 吸附性能的研究,采用间歇法对优选出的合成沸石(ZF)研究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浓度、温度、pH、模拟地下水)对Cs 的吸附性能,为评价中低放核废物处置效果提供一些参考数据。结果表明,ZF对Cs 的平衡吸附容量随Cs 溶液浓度的升高而增大,平衡吸附比随Cs 溶液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平衡吸附容量、平衡吸附比随水相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在pH=5~9范围内,pH值对其吸附性能影响不大,但当pH=11时,ZF的吸附性能发生了明显的下降;在不同模拟地下水中,ZF的吸附性能随模拟地下水中化学组成不同而不同;其吸附平衡时间大约在10~15 d。  相似文献   

12.
通过自制装置制备了交联海藻酸-亚铁氰化镍钾复合离子吸附剂(ALG-KNi FC),用扫描电镜、傅里叶红外光谱、EDS能谱等对吸附剂进行了表征。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吸附时间、pH值、Cs~+初始浓度、共存离子等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吸附过程在3 h左右达到平衡,吸附剂的饱和吸附容量为190 mg/g,ALG-KNiFC对Cs~+的吸附能力在强酸性和强碱性环境下有所降低;含高浓度的共存金属离子溶液中,NH_4~+对吸附的抑制效果最明显,使ALG-KNiFC对Cs~+的去除率降低了20%左右,其他离子对去除率的影响均控制在10%以内。吸附热力学等模型对吸附机理的分析表明,AlG-KNiFC对Cs~+的吸附属于单分子层化学吸附,吸附速率同时受膜扩散速率和颗粒内扩散速率的控制。  相似文献   

13.
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接触时间、溶液pH值、共存离子、Cs+初始浓度等对聚丙烯腈-钛硅酸钠(PAN-NaTS)吸附Cs+性能的影响,从动力学、吸附机理和热力学方面对吸附过程进行了分析,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衍射(XRD)对吸附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PAN-NaTS对Cs+的吸附平衡时间约为20 h;最佳pH值为3.90~10.87;溶液中含K+、Na+、NH+4、Ca2+或Mg2+时会抑制PAN-NaTS对Cs+的吸附。PAN-NaTS对Cs+的吸附动力学数据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方程,且颗粒内扩散和膜扩散共同控制吸附速率,颗粒内扩散是决定吸附速率的关键。PAN-NaTS对Cs+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吸附过程为单分子层吸附;PAN-NaTS对Cs+的饱和吸附容量可达219-298 mg/g。  相似文献   

14.
含137Cs的放射性废水处理在核能及核技术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以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钾和十二烷基磺酸钠为模版,合成了一维结构的普鲁士蓝并将其附着在硅藻土表面,制备成一维普鲁士蓝/硅藻土复合材料;在不同的温度、吸附时间、pH值下,分别探究了一维普鲁士蓝/硅藻土复合材料对Cs+的吸附性能,并研究了溶液中其他阳离子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一维普鲁士蓝/硅藻土对Cs+的吸附能力随温度(293~318 K)的升高而增加(从42.4 mg/L到61.6 mg/L),其吸附行为符合Langmuir等温线和准二级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15.
采用磷酸镁水泥(Magnesium phosphate cement,MPC)对核素Sr2+、Cs+进行固化,对固化体中Sr2+、Cs+的浸出性能进行了研究,并根据Fick第二定律建立了适用于磷酸镁体系的Sr2+、Cs+迁移模型,对核素Sr2+、Cs+在磷酸镁水泥固化体中的迁移进行预测。结果表明,磷酸镁水泥可以有效固化Sr和Cs,使核素Sr2+、Cs+在磷酸镁水泥固化体中浸出率较低;建立的一维衰变浸出模型可以有效地预测核素Sr2+、Cs+在磷酸镁水泥固化体中的迁移规律。  相似文献   

16.
采用单级亚铁氰化铜(CuFC)吸附-微滤工艺去除实验模拟废水中的~(137)Cs,研究废水中~(137)Cs初始活度浓度(C0)、吸附时间、pH值、竞争离子以及CuFC投加量对去污因子的影响。分别用去离子水、地表水和海水配制模拟废水,当模拟废水中~(137)Cs的初始活度浓度分别为4.24×10~5、2.84×10~5、2.84×10~5 Bq/L,吸附时间为90min,pH值为7,CuFC投加量为80 mg/L,不投加竞争离子时,本工艺的去污因子分别达到2.06×10~4、1.62×10~4和9.36×10~1,说明CuFC吸附-微滤工艺是一种高效的含~(137)Cs废水处理工艺,且具有可观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付婧  马宁  张蓉  罗田  刘德军 《原子能科学技术》2017,51(11):1936-1941
利用一步水热法合成了钛酸钠纳米吸附材料。透射电镜和X射线衍射研究结果表明,水热反应条件为100~150℃、48h时,合成的材料为层间距为0.91nm的多层纳米管(TNT)结构;水热反应条件为180℃、48h时,合成的材料为层间距为0.84nm的多层纳米片(TNS)结构。静态吸附实验结果表明,层间距为0.91nm的TNT结构对Cs~+的最大吸附容量可达263.85mg/g;而层间距为0.84nm的TNS结构对Cs~+的最大吸附容量为241.67mg/g。同时还分别对pH值对吸附的影响及吸附动力学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以电厂粉煤灰为原料水热制备粉煤灰基沸石,利用粉煤灰基沸石对模拟放射性废液中Sr~(2+)、Cs~+进行分离富集,在碱激发剂的作用下,以粉煤灰、粉煤灰基沸石制备地聚合物固化体,测试了所得固化体的抗压强度和抗浸出性能,并采用X射线衍射法(XRD)和扫描电镜(SEM)技术对浸出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不同沸石掺量对固化体的抗压强度和抗浸出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当沸石掺量(质量分数)为20%~30%时,其抗压性能达到国家标准,浸出率和累积浸出分数均远低于国家标准限值。同时,固化体对Sr~(2+)、Cs~+阻滞效果不同,其中对Sr~(2+)的固化效果更加优异,42d浸出率最低为1.87×10~(-6)cm/d,累积浸出分数为3.3×10~(-4)cm。实验得出,粉煤灰基沸石固化体对Sr~(2+)、Cs~+具有较优异的固化效果。  相似文献   

19.
以铝皂石胶体为原料,用静态吸附的方法,通过计算吸附量和吸附率,探讨铝皂石胶体吸附Cs+时,吸附时间、胶体溶液pH值、溶液中的离子浓度、腐殖酸(HA)的投加量以及吸附时的温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 mL 300 μg/mL的Cs+溶液加入9 mL饱和铝皂石胶体溶液,吸附时间为20 min、溶液pH值为7,腐殖酸(HA)的投加量为3 mg,温度为45 ℃时,铝皂石胶体对Cs+的吸附效果最好。溶液中阴阳离子对吸附的抑制作用顺序分别为:CO32->HCO3->NO3->SO42-,Ca2+>Mg2+>K+。铝皂石胶体对Cs+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和Langmuir热力学模型,是一个自发吸热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