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和知识分子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大学是知识分子聚集的场所,大学的变化必然引起知识分子的变化。大学从中世纪的学者的社团组织,发展成现代社会的大型而复杂的科层组织,在这种科层化的影响下,知识分子的角色在现代社会发生诸多转化:从体制外到体制内,从通才型到专家型,从单一性到多样性,从精英型到大众型,从批判到认同,从"为知识而知识"到"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2.
博大是大学应有的一种文化意象与境界追求.大学博大的主要意蕴是:理想远大的学人之城,以博为基的育人圣地,学者大师的精神家园,自由宽容的竞争环境.现代大学走向博大,需要大学人有大学为公的价值情怀,有自我立法的能动精神,有深沉寂寞的治学心态.  相似文献   

3.
1980年,《拜杜法案》颁布后,教师学术创业成为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基本运作形式并持续至今。教师参与学术创业后,其角色从学者转变为学术型企业家,原有的学者角色与企业家角色产生了角色冲突。究其原因,主要有学术文化与创业文化不兼容、默顿规范与企业家规范冲突、学者角色与企业家角色的认知差异。角色冲突主要表现在角色认同冲突、整合冲突以及投入冲突三方面。面对教师学术创业中的角色冲突,美国研究型大学通过赋能中介组织以缓冲角色矛盾,鼓励跨界协作以增进角色理解,创建角色层次结构以优化角色比重。  相似文献   

4.
作为学者的行会,中世纪的大学为学者及其教学、研究工作提供了自由和合法性.但由于大学依附于教会,使学者的身份独立和学术自由受到限制.作为两种文化传统的继承者,大学学者企图用理性论证信仰,将两者综合起来.信仰与理性的最后分手,表明这种综合走向失败.然而大学学者发展出的理性主义传统、文化的融合、作为现代知识分子的先驱等遗产,却为后世所继承.  相似文献   

5.
论大学教师修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教师修养是大学教师主体自主自觉长期不断地进行理想人格自我建构的社会实践活动,大学教师理想人格范型为具有德高、学高、情智高、事功高特征的人文与科学大师,是科学(学术)大师,教学大师和思想大师三者的统一体。大学教师修养过程是大学教师主体内化与外化交互作用的过程,也是大学教师主体不断超越现实我、趋向理想我的终身实践过程。进行科学(学术)研究活动、教书育人活动和社会文化批判活动是大学教师修养的根本途径和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国际比较和大学在国家创新机制中的地位着手,通过大量实证数据,分析了悉尼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墨尔本大学以及西澳大学这四所著名大学科研成果转化的内部管理策略.文章认为澳失利亚作为发达国家之一,其高校在"追求卓越"目标的指引下,形成了各自独特的科研成果转化机制,由此,文章从组织理念、激励与评价以及信息融通等方面对澳大利亚高等学校特别是一流大学科研成果转化的经验进行总结与概括.  相似文献   

7.
谈谈大学之所以为大--兼谈争创一流大学的基本方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阐述大学之所以为大的四个方面,也是争创世界一流大学的基本方向:推崇学术研究,实行思想自由,培养学术大师,注重通识教育。本文反对单纯从数量、形式上追求大学之大。  相似文献   

8.
大学院长角色的性质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教学活动在学院外的公共学校进行时,学院是为贫寒学生提供免费寄宿的慈善会馆,院长的主要职责是为学生提供食宿方面的便利,提供道德和物质上的庇护,充当学生的监护人角色,同时也兼任某种辅助性、补充性的教师角色.随着教学中心向学院内部转移,并最终确立学院在大学中的教学中心地位后,院长被赋予教育者和管理者双重身份,其角色体现出一个由简单到多元化的变化,其性质也经历从学生的监护人到首席学术管理人员的变化轨迹.  相似文献   

9.
我们的课堂出了什么问题?——大学课堂调查启示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调查发现大学课堂存在问题:大学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着必须尽快改变的痼疾———满堂灌、学生自主性丧失、能力培养被弱化等问题。如果继续因袭教师课堂一人独讲到底的教学方法,将使大学教育简单化、低效化,也根本无法满足信息时代新一代大学生的成长要求,更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教学作风。教育者必须要思考教师的角色、学生在大学应享有的选择权利以及教师、大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院长是现代大学中连接管理系统与学术系统的桥梁和纽带,既是大学核心管理层权力的延伸,也是教师群体的代表。自1933年至今,国外学者对大学院长的研究已有80年的历史。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只有数量有限的经验性研究成果,并且主要是美国学者关于美国大学院长的研究。之后,有关院长的研究成果大量涌现,管理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开始被应用。宏观层次的研究认为,高等教育系统的治理变革使传统的学者-院长转变为管理者-院长;中观的院校层次的研究既关注院长职务的产生和发展,也关注与院长职务相关的领导管理,还研究了其与教师、系主任、大学核心管理层以及其他院长之间的关系等;微观层次的角色冲突或角色模糊及角色压力等因其对院长角色行为的有力解释而占据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