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文章针对大凌河锦州段河道冲淤损坏、天然河道污染严重的状况,利用MIKE21软件并根据该河道生态综合整治工程建立了基于非正交网格的二维水动力数值模型,对河流的水面曲线特征和纵向流速利用模型进行模拟并得出了河流河岸与河床边坡落淤和冲刷分布状况;然后基于流域土壤生物工程技术给出了不同的生态治理方案,并对各治理方案的生态效果利用鲤鱼流速适宜指数法进行评价。研究表明:第4种生态治理方案的流速呈现出均匀分布的特征,该方案具有显著的河流生态治理效果,在河流生态治理种生态丁坝发挥着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2.
弯道水流是渠道和河道中常见的一种水流运动现象。山区型河道由于河道纵比降较大,洪峰陡起陡落,弯道水流流速较大,水流流态也较平原区弯道复杂。本文以苏子河羊祭台险工为例采用二维数学模型模拟丁坝建设前后弯道处及其上下游水流流速及流场变化,借以定性分析丁坝建设对山区型河道险工治理以及河道岸坡生态恢复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京杭运河二通道钱塘江出口拟建在七格弯道,该河段受山潮水双向水流作用,水动力强,水体含沙量高,河床冲淤幅度大,沿岸护岸丁坝群及其它涉水建筑物较多,致滩槽冲淤变化复杂。在河床演变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动床模型试验研究各治理方案的效果,进而提出合理的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4.
岸坡崩塌条件下弯道环流与水流剪切力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岸崩塌(又称为崩岸或塌岸)是水动力作用下岸坡失稳的一种主要形式,属于一种典型的水力与重力的复合侵蚀。本文采用黄河上游宁蒙河段的磴口黏性河岸沙为实验用沙,通过实施8组弯道水槽实验模拟塌岸过程与河道冲淤演变过程,重点观测并分析崩塌近岸水位、流速、颗粒粒径及河床冲淤形态等水力-泥沙-河床三方面因子变化特点,揭示黏性岸坡崩塌过程水流剪切力分布特征及其对河道冲淤形态影响机制,结果显示崩塌体头尾部的剪切力突增,形成较大剪切力区,尾部剪切力大于头部剪切力,尾部形成涡流,流速分布混乱,加快崩塌体的分解和崩塌进程。实验进一步揭示了崩塌过程河床形态对水流剪切力的响应关系,为建立崩塌河段泥沙输移模型提供了基础依据,并可供河道整治工程规划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5.
针对插板透水丁坝透水孔孔数和布置方式对丁坝作用区水流特性和冲淤变化影响的问题,采用CCHE2D水沙数学模型对塔里木河干流其满河段实体模型水槽插板透水丁坝区进行二维水流数值模拟,分析不同透水孔数和不同布置方式对河槽断面流速分布、水位及河床切应力的影响规律,寻求插板透水丁坝透水孔优化方案。结果表明:在来流量、透空率等因素不变条件下,插板透水丁坝透水孔数越多,流速均匀性越好,丁坝下游河床切应力呈减小趋势。当透水孔数达到4孔时,丁坝上游、下游水位、流速和河床切应力变化趋势均趋于稳定,为最佳的透水孔优化方案。研究成果为进一步研究插板透水丁坝区水流特性与缓流促淤效果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为了防止丁坝在湍急水流的冲刷下受到侵蚀,避免丁坝出现水毁破坏,模拟丁坝水流冲刷试验,在恒流条件下,对丁坝的水流特征和冲淤形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恒流条件下,丁坝阻挡水流时水位上升,水流从坝头绕过后水位逐渐降低;随着水流持续运动,离坝轴线越远,水流流速减小,泥沙沉积越多;在恒流条件下,离坝头越近,水流流速越快,冲刷深度越大。研究成果可为河道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奔牛水利枢纽导流河弯道对水流流动影响复杂,须从水流流态、流速分布、冲淤计算分析弯道对水流流动影响。京杭运河与新孟河流量分配不同分流比工况下,导流河流态较为平顺,局部出现较大回流区但不影响整体通航条件;导流河纵向流速分布规律较为符合休克莱弯道水槽实验成果,表明该计算方法、边界条件设置合理,计算成果较为符合实际状况;导流河转弯半径设置合理,内侧最大流速分布范围小且小于下游河床不冲流速,抗冲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8.
通过在常曲率U型弯道水槽试验中采集的流速和水深过程数据,研究了弯道内水流结构及泥沙冲淤形态,分析了水流与床面之间的相互影响。试验发现:(1)弯道水流结构水面线发生扭曲,水流动力轴线及三个方向的垂线平均流速随流程和横向分布均有变化;(2)由于弯道特有的几何特征,使弯道中水流产生特有的弯道环流运动,弯道环流运动引起弯道泥沙的横向输移,形成弯道凹岸冲刷、凸岸淤积的冲淤特性,反之,床面形态的变化也使水流结构发生改变。研究所得结果可为河流泥沙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2017年10月,渭河下游出现了一次近年来较大的秋淋洪水过程,这次洪水具有水位较高、洪峰流量沿程增加、流速较慢传播时间较长的特性,文章从洪水特性和河道冲淤、河势变化方面分析了本次洪水对河道的影响,阐述了多泥沙冲淤性河流"小水座湾"特性,提出了当多泥沙冲淤性河流的弯道发展到一定阶段,弯道对水流顺畅下泄产生的负面影响达到一定程度时,合适的小流量洪水也能对水流走向的改变起到较大作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丁坝有调整河道流势的作用,是常见的水工构筑物。文章通过实验分析河道丁坝布设位置对弯道水流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丁坝的布设离弯道入口越近,处于坝前的水流流速越小,处于坝头的水流流速越大;短丁坝设置在弯道45°位置和90°位置时,左岸水流流速呈先减小再增大趋势,右岸水流流速呈先增大再减小趋势。以上研究可为丁坝建设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大坝对鱼类栖息地的影响及评价方法述评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总结了大坝建设造成水流状态、水温、水质、底质和地形等因素的变化对鱼类栖息地造成的影响,并归纳了目前国内外对栖息地预测评价的主要方法,对每一种评价方法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可采取的生态补偿措施进行了介绍。本文得到的结论为,大坝建设对鱼类的影响很大,但可以通过补偿措施加以恢复。  相似文献   

12.
冯兴中  石广斌 《西北水电》2003,(3):17-19,30
以李家峡坝后背管为依托,借助具有强大结构分析功能的有限元软件ANSYS分析坝后背管结构应力状态。经分析单元尺度对坝后背管混凝土、钢筋的应力影响小于对钢管的影响;坝体与背管混凝土接缝面的力学效应对背管混凝土、钢筋、钢衬的应力影响很小;计算所得的应力大小规律与类似工程模型试验所得的应力分布规律完全一致,其计算值与规范中用弹性中心法所得的应力值基本接近。  相似文献   

13.
基于可变模糊集理论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地质灾害影响因素的不确定性、随机性和模糊性的特点,建立了基于可变模糊集理论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模型。通过确定评价单元指标对各级指标标准区间的相对差异函数和相对隶属度,得到各评价单元的地质灾害危险性等级。最后,通过工程实例验证该评价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基于振动的混凝土坝损伤检测的可行性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混凝土坝在服役期间很容易出现各种损伤,其中裂缝是最常见的一种损伤形式。裂缝开始的时候一般出现在坝的局部,如果在出现损伤的范围内没设观测点,现有的观测手段很难监测到损伤。而基于振动的方法则有可能克服这一困难。为了研究这种方法,在大坝的不同位置模拟了不同条数和张开程度的裂缝,并给出了相应的振动频率和振型,在考虑了测试噪声的情况下,用统计神经网络进行了损伤识别。这种基于振动的混凝土坝损伤检测方法还会受到水位、温度变化的干扰以及环境噪声、仪器精度等的限制,还需作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基于AutoCAD的二维建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杂地质体的二维建模,一般采用自下而上依次建立点、线、面的方法,其中面的定义需要手工完成,费时费力,针对ADINA二维建模的不足,用VC编写了AutoCAD To Adina平面建模程序,实现了点、线、面的自动定义,大大缩短了ADINA二维建模的周期,节省了体力,通过实例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渡槽是一种重要的水工结构。将渡槽设计与Visual Basic编程理论结合,通过应用计算机编程可实现对渡槽结构进行各部位验算与校核。文章阐述了该软件系统的开发思想和实现过程,同时对总体框架的设计、模块的划分、具体环节的实现作了详细论述。依据各部位的关键技术参数,对渡槽设计相关的水力计算、槽身、刚架和基础结构计算作了论述,并给出了计算机软件设计的流程图,以期为工程设计人员采用计算机程序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李孝振  陈雷 《中国水利》2012,(14):32-34
EPC(设计—采购—施工)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是20世纪80年代国际上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工程承包和管理模式。介绍了EPC工程管理模式的背景和国内外开展EPC总承包管理模式发展现状,总结了EPC总承包管理模式的特点。从水利工程角度出发,阐述了水利行业推行EPC总承包管理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文章系统回顾了流域管理的发展历程和成功经验,着重分析流域管理发展的现状与问题,指出应以流域管理法规为依据,以流域管理机构为依托,以水资源管理、河道管理、河砂管理为主要内容对流域进行综合管理。  相似文献   

19.
大坝原型观测数据本身包含了丰富的信息,内在反映了监测项目之间的某种客观关系,基于此,应用PCA法及PPA法建立了确定大坝安全评价信息权重的正分析模型,一方面能够对数据进行降维处理,另一方面能挖掘数据内在信息,提取指标的相对重要性;并基于最优化准则,建立了信息赋权整合模型,解决了多种数学方法计算结果不一致性问题,最大限度地保持原始信息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20.
基于KPCA-PSO-SVM的径流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径流预测模型的准确性与稳定性,对KPCA-PSO-SVM的径流预测方法进行了研究。在分析径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利用核主成分分析(KPCA)法对径流影响因子进行非线性特征提取,获得主成分作为支持向量机(SVM)的输入变量,建立了径流预测SVM模型,其中模型参数通过粒子群算法(PSO)进行优化。模型建立后,以新疆伊犁河雅马渡站中长期径流预测为例进行分析。预测分析结果表明,在拟合和检验阶段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0.77%和7.64%,与其他预测模型比较,基于KPCA-PSO-SVM方法建立的径流预测模型有较好的预测和泛化能力,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中长期径流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