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试论消费主导型经济增长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投资与消费比例失调、消费需求不足,既是短期问题也是长期问题,调整现有的经济增长方式、努力提高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和最终消费率,已成为我国扩大内需和宏观经济调控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必须重新认识消费对经济的重要作用,尽快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投资拉动型向消费主导型的重大转变.消费主导型经济增长模式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原动力,是当代经济增长的一般模式,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深入准确把握当前制约消费需求扩大的主要因素是制定刺激需求政策的前提基础.  相似文献   

2.
中国经济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但我们也的的确确面临着一个大问题,中国经济必须可持续发展下去.要实现这种可持续性,中国经济必须实现三大转型:从经济增长向经济发展转型,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发展转型,由外需主导型向内需主导型转变.有什么样的经济就有什么样的市场,在三大转型的背景下,中国市场势必出现五大演变趋势.基于此,开发中国中西部市场,营销策略多元化,加速产品开发、有效满足居民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充分利用现代媒体、注重广告宣传的艺术性,适应现代消费新潮流等中国市场营销策略应是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消费力是一种链.消费力链是购买力、使用力、安全力三个主要节点的统一.消费力使消费需要成为消费需求.消费需要是消费需求的内在根据,消费需求是消费需要的外在表现.不断提升消费者的购买力、使用力和安全力,是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消费需求上升规律和消费需求不足规律是扩大消费的理论根据.提高消费主体的消费力,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必须实现收入分配公平,促进共同富裕.一要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购买力;二要进行消费教育,提高居民对消费品的使用力;三要使个人、企业和政府形成合力,提高居民消费安全力.  相似文献   

4.
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及投资消费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的消费率偏低与中国经济发展阶段有密切联系。要提高消费率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一是要提高居民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二是要提高政府和企业的消费。要改变当前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拉动的局面,应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经济工作的着力点,逐步提高城乡居民消费能力,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实现投资与消费双拉动。  相似文献   

5.
西部欠发达山区县域经济增长点的培育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部欠发达山区县域还处在以吃穿用为主要消费对象的再生产循环带动经济增长的阶段,产业结构单一,产业发展水平不高,农业仍占据主导地位,对农副产品的加工处在初级阶段;产品交换存在供需矛盾,供给的时间、数量与质量和需求不一致,要素市场与产品市场不发达,交易规则不公平;空间结构发展局限,难以发挥集聚资源的优势。西部山区县的经济增长重点要逐步过渡到以信息产品和服务为主要消费对象的再生产循环中。  相似文献   

6.
消费需求在经历了长期的疲软之后,今年开始大幅攀升.中国经济逐步由"投资拉动型"向"消费拉动型"转变.文章试图从消费的两大方面农民消费、非农业居民消费着手,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并最终得出结论由于农民消费和非农业居民消费的巨大发展,中国经济将迈入新一轮经济增长的起点.  相似文献   

7.
消费主导型经济的特征及其理论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对于生产主导型经济、消费主导型经济的特征包括消费者主权表现明显、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加强、经济结构轻型化、买方市场形成、消费结构升级加快、消费方式呈现多样化等。它同时对经济决策提出了新要求。消费需求主导型经济学理论,从分析消费需求开始,根据消费需求决定消费品生产的生产资料生产的数量、结构,再分析流通和分配过程,最后回到消费、需求及其满足程度的提高是贯穿整个过程的主线。  相似文献   

8.
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协整理论对我国1978-2006年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存在由经济增长到能源消费的单向Granger因.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的增长也是单向的能源消费的Granger因,但第二、第三产业与能源消费之间不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分析结果还表明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上述结论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即节能政策在中国是可行的,在长期内不会影响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罗利丽 《理论界》2006,(4):68-70
本文通过对经济转型期我国消费者行为的分析,指出经济转型期我国消费者行为已发生了明显的变异,成为制约我国消费需求增长的重要因素。其变异的具体表现为:消费倾向迅速下降,最终消费率偏低;居民消费急剧分化,消费结构出现断层;短视消费明显,消费平滑性有限;消费行为表现出过度敏感性,消费需求波动大。因此,已有的消费理论难以对其作出合理的解释,消费问题的研究应从经济转型这一特定前提出发,寻找其内在规律性。  相似文献   

10.
一、拉动经济增长,必须要使增加投资与扩大消费双向启动 现代经济学基本原理告诉我们,经济要适度增长,必须使社会总需求保持在合理的水平上。社会总需求不旺,经济则难以保持适度增长。社会总需求是由投资和消费构成的国内需求与商品出口形成的国外需求两部分组成的。它们都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但是,在不同条件下,国内需求和国外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是不同的。从目前国内国际经济走势看,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国外需求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在减弱,国内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将起着重要的拉动作用。从国外经济来看,…  相似文献   

11.
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长期的、基本的立足点,进一步扩大出口是经济发展的有力保障。税收作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经济杠杆,对需求的扩大和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有一定的影响。我们有必要把完善税制和扩大需求结合起来,从消费、投资、出口三方面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12.
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与消费需求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消费的增长依赖于收入的增长,目前,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对消费需求产生了多方面的负面影响,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扩大消费需求,以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基于我国居民收入差距过大的现实,文章从多角度剖析了我国居民收入差距过大的成因,对我国收入差距过大对居民消费的影响进行了分析,阐述了过大的居民收入差距对居民消费需求扩张的制约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缩小收入差距,提高居民消费水平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3.
农村居民消费所占比重持续走低、消费结构不合理以及消费升级相对缓慢,是河南省农村消费需求的主要问题。其制约因素主要是城镇化水平较低、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农村居民增收难度大、消费观念陈旧以及居民对未来收入支出预期的不确定因素增加等。应加快小城镇的建设和发展,创造条件促进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优化和消费水平提升,加快服务业发展以及建立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以扩大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14.
作为消费品和投资品的高等教育发展是影响居民消费和储蓄变化的重要因素。1999年我国开始了以扩大招生规模和收取学杂费为主要内容的高等教育改革,结构突变检验表明,1999年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发生了结构性突变,同时高等教育招生人数与居民年消费量以及高等教育招生人数与居民年终储蓄余额的协整关系也发生了变化。进一步的实证分析表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对居民消费及储蓄的影响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956—1965年挤出消费并拉动储蓄,1970—1998年拉动消费并挤出储蓄,1999—2010年挤出消费并拉动储蓄。由于高等教育学杂费增长超过收入增长、人们对于接受高等教育的渴望以及高等教育资源地域分布的不均衡,目前的高等教育改革不会在短期内扩大内需。必须在提高居民整体收入水平的基础上,才能通过高等教育的发展来有效扩大内需;同时,政府还应加大对高校的财政支持,减少高校收费,并加大对低收入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的扶持力度。  相似文献   

15.
投资与消费的关系,是国民经济中的一个基本的、重大的问题。投资的目的在于扩大消费。缺乏消费拉动的投资,便成为无源之水,也失去了投资的意义和目的。从经济上看,没有消费支持的投资,注定将成为无效的投资,并因此遭受重大经济损失;当然,过度奢侈的消费能使一个富裕国家破产,消费率过高也会最终限制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应提高就业和居民收入水平,扩大民生导向的公共支出,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相似文献   

16.
从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到注重需求侧管理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协同,是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重要部署。该文在解读需求侧管理的提出背景和历史依据的基础上,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分析需求侧管理的内涵与逻辑,指出如何通过需求侧管理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化解有效供给不足矛盾,如何理顺分配结构、从整体上提升有效需求力,如何优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方式、打通和补齐市场流通中的堵点和短板,如何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培育完整内需体系,从而全面畅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四个环节,阐明需求侧管理如何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从而推动人民美好生活的进一步实现。  相似文献   

17.
城乡收入分配对总消费的影响,受制于城镇化水平的高低。建立考虑人口因素的城乡收入分配影响总消费模型,分析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占总收入比重以及城镇化率与总消费的关系,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居民收入比重的扩大和城镇化率的提高都有助于扩大我国居民总消费,但城镇化率超过一定水平时不利于城乡收入分配调节。因此,基于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大且农村收入比重下降的情况,我国扩大内需的战略选择应是:先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增加农村居民收入比重,提高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从而提高总体消费水平;再在此基础上提高城镇化率,进一步增加总消费。  相似文献   

18.
消费长效机制,是国家依法规制调控消费需求的一种协调持续平衡运行的动态法律机制。它具有强烈的居民、突出的消费者、鲜明的消费政策、多元因素融合的系统等属性。它有基本核心制度和相关配套制度两大类型内容,急需从居民基本收入及其社会保障、消费者核心地位及其权益保障、消费政策调控等方面,构建我国消费长效机制的主要法律制度。应从制定居民收入分配持续增长保障法、居民个人资料保护法,修订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民事诉讼法相关条款,打造消费者核心地位,专设消费纠纷诉讼制度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9.
目前消费需求是影响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扩大消费需求应主要从两方面着手,首先要根据当前居民生活消费特点,选择适当的消费策略;其次要发展消费信贷,通过新消费策略推动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国所采用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在特定背景下带动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但它并不是一个适合中国长期采用和坚持的模式,特别是在目前依赖国际市场遭到的阻力不断升级、国内市场开辟又很棘手的情况下,这种经济发展模式对经济的长远发展所具有的促进作用已大打折扣。开辟国内市场、转变发展方式以适应新的国际国内环境已成为中国经济的新的走向,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由"出口导向型"转向"消费内驱型"已是必然。"消费内驱型"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是居民有效需求的增长,其运行的前提是相应制度和机制的建立和完善,这对更好地实现由"国富"到"民富"的转变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