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探讨应用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3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就诊的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2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每组61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肝治疗,给予观察组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24~48 w。随访两组24 w。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血清HCV RNA,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生化指标,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 Ⅲ)、透明质酸(HA),常规使用Fibroscan行肝脏硬度检测(LSM)。结果 在治疗结束时,观察组血清HCV RNA水平为(2.0±0.4) lg IU/ml,显著低于对照组【(3.8±1.3)lg IU/ml,P<0.05】;血清AST和ALT水平分别(46.03±24.05) U/L和(36.32±20.1) U/L,显著低于对照组【(78.7±21.1) U/L和(51.2±20.9) U/L,P<0.05);观察组血清LN、PCⅢ和HA水平分别为(126.3±29.0)μg/L、(212.3±43.8)μg/L和(211.4±42.0)μg/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40.3±32.1)μg/L、(267.5±39.8)μg/L和(329.6±68.4)μg/L,P<0.05】;观察组LSM为(13.6±2.4) kPa,显著低于对照组【(17.6±5.2)kPa,P<0.05】;在随访时发现,观察组血清ALT复常率和持续病毒学应答率(SV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93.4%对45.9%和72.1%对9.8%,P<0.05),而疾病进展发生率为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1%(P<0.05)。结论 应用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可显著提高SVR,延缓肝纤维化进展,稳定肝功能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应用恩替卡韦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外周血和肝组织可溶性纤维蛋白原样蛋白2(sFGL2)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016年6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CHB患者112例和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12例,其中CHB患者轻度38例,中度45例,重度29例。给予所有患者恩替卡韦治疗72周。常规行肝活检。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sFGL2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sFGL2表达。结果 CHB患者肝组织sFGL2阳性率为63.4%(71/112),显著低于肝硬化患者的82.1%(92/1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B患者肝组织sFGL2表达随病情程度加重而增强;治疗后,CHB患者血清ALT、AST和sFGL2水平分别(49.8±6.3) U/L、(52.3±7.6) U/L和(84.7±10.3)μg/L,而肝硬化患者则分别为(41.8±4.2) U/L、(42.3±5.4) U/L和(104.9±19.4)μg/L,差异显著(P<0.05);在治疗24 w、48 w和72 w, CHB患者血清sFGL2水平分别为(98.2±10.8) μg/L、(81.6±9.5) μg/L和(69.4±8.7) μg/L,呈依次降低趋势;在治疗72 w末,完全应答65例,部分应答31例,无应答16例,其血清sFGL2水平分别为(74.6±9.1) μg/L、(97.2±11.4) μg/L和(123.6±15.2) μg/L,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CHB患者在抗病毒治疗后外周血和肝组织sFGL2水平降低显著,其与病情合应答反应关系密切,对病情评估和疗效预测可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索磷布韦/达拉他韦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血尿酸(SUA)水平变化及其对疗效的影响。方法 2018年6月~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CHC患者200例,治疗前存在高SUA血症者38例,均接受索磷布韦/达拉他韦治疗24周,随访24周。结果 高SUA组和正常SUA组CHC患者体质指数(BMI)为(26.9±3.5)kg/m2和(24.2±2.5)kg/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SUA组血清TG和肝脏脂肪受控衰减参数(CAP)分别为(2.8±0.5)mmol/L和(273.5±15.3)dB/m,显著高于正常SUA组【分别为(1.9±0.6)mmol/L和(236.8±16.1)dB/m,P<0.05】;高SUA组快速病毒学应答(RVR)率和早期病毒学应答(EVR)率分别为78.9%和84.2%,显著低于正常SUA组(分别为96.9%和100.0%,P<0.05),而两组治疗结束病毒学应答(ETVR)率和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率无显著性差异(分别为94.7%对100.0%,和97.4%对100.0...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应用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Peg-IFNα)联合利巴韦林(RBV)治疗基因1/6型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将246例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分为观察组123例和对照组123例,分别接受Peg-IFNα-2b 80 μg或Peg-IFNα-2a 180 μg皮下注射,1次/w,两组均同时口服利巴韦林,治疗48 w,随访24 w。采用罗氏公司COBAS Taqman HCV实时定量PCR试剂检测血清HCV RNA,采用Abbott RealTime HCV Genotype II试剂检测HCV基因型。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基线基因1型感染者分别为104例(84.6%)和108例(87.8%),基因6型感染者分别为19例(15.4%)和15例(12.2%,P>0.05),血清HCV RNA水平分别为(7.17±0.89) lg copies/ml和(7.19±0.88) lg copies/ml,白细胞计数分别为(6.6±1.3)×109/L和(6.6±1.5)×109/L,血小板计数分别为(154.1±21.1)×109/L和(157.2±19.2)×109/L,血清ALT水平分别为(83.4±26.3) U/L和(80.3±29.4)U/L,均无显著性相差(P>0.05);观察组快速病毒学应答率(RVR)、早期病毒学应答率(EVR)、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率(ETVR)和持续病毒学应答率(SVR)分别为45.5%、82.1%、83.7%和85.4%,与对照组的43.1%、78.9%、79.7%和78.0%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停药后复发率分别为14.6%和22.0%,也无显著性相差(P>0.05);在治疗过程中,观察组与对照组发热(58.5%对61.0%)、肌肉酸痛(48.8%对51.2%)、乏力(41.5%对44.7%)、头痛(30.9%对34.1%)、厌食(25.2%对30.1%)、脱发(26.8%对30.9%)、失眠(20.3%对25.2%)、白细胞下降(27.6%对31.7%)、红细胞下降(23.6%对28.5%)、血小板下降(13.8%对17.9%)和血清T3/T4/TSH异常(8.9%对10.6%)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应用Peg-IFNα-2b或Peg-IFNα-2a治疗基因1/6型CHC患者,疗效较好,且两种干扰素治疗效果相当,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慢性丙型肝炎(CHC)和丙型肝炎肝硬化(LC)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淋巴细胞17(Th17)、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及其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方法 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本院收治的CHC患者33例,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27例和健康体检者30例。给予CHC患者α-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PR)方案治疗12 m。采用ELISA法检测白介素-6 (IL-6)、IL-10、IL-17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h17和CD4+CD25+Foxp3+Treg细胞数。结果 LC和CHC患者外周血Th17和Treg细胞比率和Th17/Treg比值分别为(4.6±0.7)%、(2.7±0.5)%和(1.6±0.4),和(5.8±0.9)%、(3.1±0.6)%和(1.9±0.5),均显著高于健康人[(2.3±0.4)%、(1.7±0.4)%和(1.4±0.2),P<0.05],LC患者外周血Th17和Treg细胞比率和Th17/Treg比值显著高于CHC患者 (P<0.05);LC和CHC患者血清IL-6、IL-10、IL-17和TGF-β水平分别为(9.9±2.5)ng/L、(18.0±3.2) ng/L、(15.3±2.8) ng/L和(5.5±0.8) ng/L,和(14.1±3.0) ng/L、(21.4±4.0) ng/L、(23.3±3.9)ng/L和(7.2±1.2)ng/L,显著高于健康人[(6.7±1.1) ng/L、(14.2±2.9) ng/L、(5.3±0.6) ng/L和(4.3±1.0) ng/L,P<0.05],LC患者血清IL-6、IL-10、IL-17和TGF-β水平显著高于CHC患者(P<0.05);CHC患者治疗后外周血Th17和Treg细胞比率及血清TGF-β、IL-10和IL-17水平分别为(3.4±0.6)%、(1.9±0.4)%、(4.7±0.6) ng/L、(15.1±2.5) ng/L和(11.5±2.1) ng/L,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77、t=7.177、t=4.596、t=4.102、t=6.237,P<0.05)。结论 CHC和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Th17和Treg细胞比率增高,相关细胞因子水平也升高,可能参与了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发病过程,在抗病毒治疗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降低,可能有助于对疗效的观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应用替诺福韦酯(TDF)挽救治疗HBV DNA聚合酶区204位点突变的经治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13年8月~2015年12月我院诊治的CHB患者87例,纳入患者均为曾接受拉米夫定(LAM)或阿德福韦酯(ADV)治疗6个月以上,血清HBV DNA阴转后又复阳,且经检测出现rtl204v耐药者,43例接受恩替卡韦(ETV)治疗,另44例接受TDF治疗,观察疗效,并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常规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Crcl)。结果 在治疗24 w、48 w和72 w时,TDF治疗组血清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63.6%、79.6%和95.5%,显著高于ETV治疗组【分别为35.6%、55.6%和82.2%,P<0.05】,血清ALT复常率分别为84.1%、90.9%和93.2%,而ETV 治疗组则分别为65.1%(P<0.05)、83.7%和90.7%;TDF治疗组外周血CD4+T细胞计数分别为(481.5±232.4)/μl、(536.5±297.5)/μl和(566.5±321.6)/μl,与ETV治疗组比,无显著性差异【分别为(475.3±229.3)/μl、(565.8±255.9)/μl和(565.1±256.5)/μl,P<0.05】;Crcl分别为(101.2±40.1)ml/min、(104.3±26.8) ml/min和(98.7±21.5) ml/min,与ETV治疗组比,无显著性差异【分别为(105.2±42.6) ml/min、(102.5±30.6) ml/min和(99.6±26.8) ml/min,P<0.05】。结论 TDF和ETV挽救治疗对核苷(酸)类治疗耐药的经治CHB患者均有良好的疗效,但似乎TDF起效更快,而ETV用量较大,不应列为首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与普通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并对影响抗病毒疗效的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2010年5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116例,随机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给予对照组患者普通干扰素α-2b 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给予研究组患者聚乙二醇α-2a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CV RNA定量,对两组病毒学应答率以及性别、年龄、体质指数和病毒载量对治疗效果的影响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在治疗12周、24周、48周以及停药后12周和24周,研究组患者血清HCV RNA转阴率分别为51.72%、60.34%、72.41%、68.97%和65.52%,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31.03%、48.27%、55.17%、48.27%和41.38% (P<0.05);研究组患者快速病毒学应答率、早期病毒学应答率、治疗结束病毒学应答率和持续病毒学应答率分别为75.86%、84.48%、86.20%和74.1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1.72%、60.34%、63.79%和55.17%(P<0.05);在治疗4周、12周、24周和48周,研究组患者血清HCV RNA水平分别为(4.72±1.30) IU/ml、(4.09±1.21) IU/ml、(3.79±1.18) IU/ml和(3.26±1.08) IU/ml,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5.27±1.52) IU/ml、(4.68±1.41) IU/ml、(4.15±1.37) IU/ml和(3.99±1.16) IU/ml(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出现发热、失眠、肌肉酸痛、乏力和白细胞下降等不良反应,但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获得SVR患者治疗前血清HCV RNA水平为(3.57±0.45) IU/ml,显著低于未获得SVR患者的(4.92±0.09) IU/ml(P<0.05)。讨论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有效且安全,治疗前患者病毒载量低将预示疗效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采用泛基因型与特异基因型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方案精准治疗基因1b型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的疗效。方法 2018年1月~2020年6月我院诊治的基因1b型CHC患者75例,其中34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泛基因型DAAs治疗,即19例接受索非布韦/维帕他韦口袋,15例口服索磷布韦/达拉他韦;41例研究组接受特异基因型DAAs治疗,即23例口服艾尔巴韦/格拉瑞韦,18例口服奥比帕利/达塞布韦。两组均持续治疗12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CV RNA。比较两组超快速病毒学应答(SRVR)、快速病毒学应答(RVR)、早期病毒学应答(EVR)和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结果 在治疗12周末,研究组血清ALT和AST水平分别为(31.9±4.1)U/L和(32.5±4.1)U/L,与对照组[分别为(32.7±4.2)U/L和(31.9±3.7)U/L,P>0.05]比,无显著性差异;研究组SRVR、RVR、EVR和SVR分别为87.8%、97.6%、100.0%和100.0%,与对照组(分别为88.2%、94.1%、100.0%和100.0%)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索非布韦/维帕他韦治疗患者SRVR、RVR、EVR和SVR分别为84.2%、100.0%、100.0%和100.0%,索磷布韦/达拉他韦治疗患者分别为86.7%、93.3%、100.0%和100.0%,艾尔巴韦/格拉瑞韦治疗患者分别为91.3%、100.0%、100.0%和100.0%,奥比帕利/达塞布韦治疗患者分别为88.9%、94.4%、100.0%和100.0%,四组所有病毒学应答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8%对1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当前应用的无论是泛基因型还是特异基因型DAAs方案治疗基因1b型CHC患者均具有良好的疗效,且安全性良好。是否可以不区分感染病毒基因型选择药物治疗,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血清T淋巴细胞因子和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144例CHB患者依纳入顺序单双号被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2例。给予对照组患者阿德福韦酯,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24 w,观察两组抗病毒疗效以及血清T淋巴细胞因子白介素(IL)-2、IL-6、IL-10、γ-干扰素(INF-γ)以及血清肝纤维化指标Ⅲ型前胶原肽(PⅢP)、层粘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Ⅳ-C)的变化。结果在治疗24 w末,观察组患者血清HBV 转阴率、HBeAg转阴率、HBeAg血清转换率分别为72.22%、58.33%和41.67%,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55.56%、22.22%和20.83%,P<0.05);观察组血清IL-2和INF-γ水平分别为(2.18±1.26) pg/ml和(99.65±11.03) pg/ml,较对照组显著升高【(1.71±1.05) pg/ml和(85.70±11.82) pg/ml,P<0.05】,而IL-6和IL-10分别为(4.53±2.15) pg/ml和(15.42±9.39) pg/ml,较对照组显著降低【(5.47±2.25) pg/ml和(20.07±13.08)pg/ml,P<0.05】;观察组HA、LN、Ⅳ-C、PⅢP分别为(127.28±59.60) μg/L、(110.52±37.39) μg/L、(116.56±28.61) μg/L和(163.65±64.38) μg/L,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261.35±81.46) μg/L、(162.32±38.82)μg/L、(174.13±43.05) μg/L和(212.43±64.25) μg/L,P<0.05】。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阿德福韦酯抗病毒疗效及改善HBeAg阳性CHB患者血清T淋巴细胞因子失衡,降低肝纤维化指标的作用优于单用阿德福韦酯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真实世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并探讨应用索磷布韦/维帕他韦治疗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病毒学应答情况。方法 2017年9月~2019年9月行血清抗-HCV检测的3966例住院和门诊患者,应用索磷布韦/维帕他韦治疗CHC患者12 w。结果 在3966例患者中,检出血清抗-HCV阳性80例(2.0%);在80例抗-HCV阳性者中,同期进行了血清HCV RNA检测者42例,结果40例(95.2%)血清HCV RNA阳性;在40例CHC患者中,12例无明显症状和体征,18例有腹胀、乏力、纳差,10例有蜘蛛痣、肝病面容、肝掌、脾肿大;35例血清AST>90 U/L,4例AST轻度异常,1例AST正常;3例存在HBV/HCV混合感染;B超检查14例正常,26例提示肝内光点增粗;40例CHC患者接受索磷布韦/维帕他韦治疗,结果RVR、EVR、ETVR、SVR、NR和复发率分别为75.0%、80.0%、82.5%、72.5%、10.0%和10.0%;在治疗12 w末,血清TBIL水平为(30.7±4.3)μmol/L,显著低于治疗前【(80.4±15.6)μmol/L,P<0.05】,血清AST水平为(72.5±18.6)U/L,显著低于治疗前【(247.7±110.4) U/L,P<0.05】,血清ALB水平为(49.2±11.5)g/L,显著高于治疗前【(35.9±9.2)g/L,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5%。结论 真实世界丙型肝炎发病率较高,对患者进行HCV感染筛查很有必要。应用索磷布韦/维帕他韦治疗CHC患者疗效显著,血清病毒学应答率高,能显著改善肝功能,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外周血Treg和Th17细胞比率检测在评估HCV感染患者发生肝硬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2017年3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35例、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31例和同期接受健康体检者66名,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IL-17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reg和Th17细胞比率。绘制ROC曲线观察各指标预测肝硬化的发生。结果 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IL-6、IL-17和TGF-β水平分别为(8.08±2.71) ng/L、(17.01±4.55) ng/L和(5.20±1.35) ng/L,显著高于健康人[分别为(6.64±2.33) ng/L、(12.76±3.46) ng/L和(4.19±1.07) ng/L,P<0.05]或CHC 患者[分别为(7.20±2.49) ng/L、(14.12±3.87) ng/L和(4.41±1.20) ng/L,P<0.05],血清高水平的TGF-β能预测肝硬化的发生(AUC=0.963,P=0.000);肝硬化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比率为(6.27±1.02)%,显著高于CHC患者或健康人[分别为(5.75±0.84) %和(5.37±0.99) %,P<0.05],而Th17/Treg比值为(0.19±0.05),显著低于CHC患者或健康人[分别为(0.23±0.06)和(0.22±0.05),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外周血Treg细胞比率或Th17/Treg细胞比值可有效预测肝硬化[AUC=0.820和AUC=0.607,P=0.000,P=0.041],而TH17细胞对肝硬化无预测价值。结论 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TGF-β水平和外周血Treg细胞比率有明显的变化,监测它们的变化可能有助于在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中早期发现肝硬化,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对改善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因不当停止核苷(酸)类似物(NAs)引起的撤药性肝炎(WH)患者对阻止病情进展的作用。方法 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我科收治的因停用NAs导致的WH且符合肝衰竭前期患者23例,其中11例接受恩替卡韦抗病毒和内科综合治疗,另12例在前述治疗的基础上接受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静脉滴注治疗,观察8周。结果 在观察8周结束时,皮质激素治疗组因病情进展至肝衰竭死亡1例,常规治疗组死亡3例;皮质激素治疗组病情控制时间为(22.4±9.4) d,显著短于常规治疗组[(36.7±13.1) d,P<0.05]; 治疗前,两组血清TBIL、ALB、PTA和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MELD)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治疗8周时,皮质激素治疗组分别为(20.8±11.6)μmol /L、(38.3±5.2)g/L、(68.9±11.2)%和(4.8±2.2),与常规治疗组的【(56.7±81.4)μmol /L、(34.7±23.1)g/L、(55.5±34.8)%和(10.9±2.6),P<0.05】比,差异显著。结论 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处于肝衰竭前期的WH患者能快速阻断病情进展,大多预后良好,且无严重的并发症发生,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国产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b(peg-IFN-α-2b)治疗血清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效果。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12月纳入血清HBeAg阳性的CHB患者500例,被分为A组150例,给予国产peg-IFN-α-2b治疗,和B组350例,给予peg-IFN-α-2a治疗。两组均治疗24~48 w。在治疗结束后,随访24 w。结果 治疗前,A组血清HBV DNA定量为(6.1±0.7) lg cps/ml、谷丙转氨酶(ALT)为(81.1±29.8)u/l、体质指数为(22.1±2.9)、血清HBeAg定量为(3.1±0.6) lg s/co和HBsA定量为(4.4±0.6) IU/ml,与B组的(6.2±0.67) lg cps/ml、(80.7±27.9) U/L、(21.9±2.9)、(3.1±0.1) lg s/co和(4.4±0.5) IU/ml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随访24 w结束时,A组血清ALT复常率为64.0%,血清HBV DNA阴转率为60.0%,与B组的66.9%和62.9%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无显著性相差(P>0.05)。结论 应用国产peg-IFN-α-2b治疗血清HBeAg阳性的CHB患者能获得与peg-IFN-α-2a治疗相似的疗效,但价格便宜,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西藏地区慢性乙型肝炎(CHB)和乙型肝炎肝硬化(LC)患者肝脏硬度检测(LSM)值的变化与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7年1月~2018年3月在西藏自治区藏医院门诊就诊的CHB患者70例,LC患者30例,使用肝脏瞬时弹性探测仪检测LSM,常规行彩超检查和血生化指标检测,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建立多元逐步回归方程行多因素分析影响LSM的因素。结果 CHB患者LSM为(7.17±12.19) kPa,显著低于LC患者【(14.92±14.01)kPa,P<0.05】, CAP值为(210.70±66.22) db/m,与LC患者的(212.00±69.20) db/m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APTT、AST、ALP、GGT、GLOB、TBIL和TBA与LSM呈正相关(P<0.05),WBC、PLT、HGB、PTA、FIB、ALB、GFR和LDL-C与LSM呈负相关(P<0.05),而体质量、ALT、UREA、CREA、UA、TG、HDL-C、GLU、AMY和CAP值与LSM无显著性相关(P>0.05);肝脏表面光滑情况、肝脏实质回声情况、肝脏血管走形清晰情况、脾脏大小情况等因素与LSM显著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P=0.003)、肝脏回声增强(P=0.020)、肝脏回声结节(P=0.000)、凝血酶原时间(P=0.007)和总胆汁酸(P=0.004)是影响LSM值的独立因素。结论 了解影响慢性HBV感染患者接受Fibroscan检测的LSM值的因素将有助于帮助临床医生尽早对病情作出正确的判断,给予合适的处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应用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peg-IFNα)治疗丙性肝炎病毒(HCV)基因I型和非HCV I型感染的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 2013年10月~2016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108例CHC患者,其中HCV I型感染者58例,非HCV I型感染者50例,均接受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48周,停药后随访24周。采用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血清HCV RNA,采用一步法聚合酶链式反应结合TaqMan技术和HCV分型特异性引物进行HCV基因分型。结果 治疗前,两组基线年龄、性别比例、体质指数(BMI)、血清ALT和HCV RNA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非HCV I型感染者快速病毒学应答(RVR)、早期病毒学应答(EVR)、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ETVR)和持续病毒学应答率(SVR)分别为74.0%、82.0%、88.0%和86.0%,均显著高于HCV I型感染者(分别为51.7%、60.3%、63.8%和58.6%,P<0.05);67例获得RVR患者SVR发生率为100.00%,显著高于41例未获得RVR患者的25.6%(P<0.05),76例获得EVR患者SVR发生率为94.7%,也显著高于32例未获得EVR患者的15.6%(P<0.05);在血清HCV RNA≤4×105 IU/ml被认为系低病毒载量组,HCV I型与非HCV I型感染者各病毒学应答率无显著性相差(P>0.05),而在血清HCV RNA>4×105 IU/ml被认为系高病毒载量组,39例非HCV I型感染者RVR、EVR、ETVR和SVR分别为71.8%、79.5%、87.2%和84.6%,均显著高于44例HCV I型感染者(分别为50.0%、59.1%、63.6%和74.4%,P<0.05);治疗24周、48周和随访24周时,非HCV I型感染者生化学应答率分别为70.0%、80.0%和84.0%,显著高于HCV I型感染者的50.0%、60.3%和69.0%(P<0.05)。结论 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联合利巴韦林治疗非HCV I型CHC患者效果较好,获得RVR和EVR的患者将获得SVR,应坚定治疗,而对HCV I型感染者、血清病毒载量较高和未获得RVR和EVR的患者,则应今早作出更改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