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62例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朱贤康 《右江医学》2007,35(3):278-279
目的总结椎间盘镜下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体会,探讨其手术适应证、术中技术操作要点和并发症。方法采用后路椎间盘镜系统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施行椎间盘摘除术,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本组26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优213例,良35例,差14例,优良率94.65%,术中发生硬脊膜撕裂4例,神经根损伤1例,神经根激惹2例。结论椎间盘后路镜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高效、微创、安全可靠、并发症少、恢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中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与腰椎管狭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介绍中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与腰椎管狭窄的手术效果。方法:对4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管狭窄症采用中后路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并椎管减压术治疗。结果:随访4~12个月,按Nakai标准评定,优良率达93%。46例中硬脊膜囊破裂2例,间盘残留复发1例。全部病例无神经损伤和椎间隙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中后路椎间盘镜下可完成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管狭窄的治疗。但巨大中央型突出合并钙化者不适合内窥镜下操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盘镜(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优点、手术适应证及评估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该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5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手术经后入路进行,采用椎间盘镜完成椎管开窗、椎间盘摘除术等减压步骤。【结果】术中平均出血量50mL,平均手术时间1h。术后随访3~36个月,依据Macnab标准:优91例、良51例、可8例、差3例,优良率达92.8%。【结论】采用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痛苦轻、疗效好、恢复快及并发症小等优点,适用于大部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符合椎间盘手术微创化趋势。  相似文献   

4.
《右江医学》2017,(6):664-667
目的探讨使用后路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1月~2015年8月住院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6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83例,女243例,年龄18~75岁,平均47.3岁,对病变节段均行后路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随访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且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个月~6年,平均3年5个月。根据Nakai标准评定,优447例,良129例,可37例,差13例,优良率92%。结论在具有熟练的操作技能及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经后路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陕西医学杂志》2015,(8):963-965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效果。方法 :对解放军第十医院2012年6月至2014年1月之间的1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组,分别给予后路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和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对其手术效果、不良反应、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进行研究和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平均术后可下床活动天数为3.5±4.5d,平均术后住院天数为6.5±11d,平均手术时间为45±20min,平均出血量在60±20ml,均明显优于传统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实验组Macnab评分优良率为92.9%,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术后优于术前。结论:后路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面,有在临床上进一步使用和推广的价值及前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盘镜治疗多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方法:总结采用德国鲁道夫公司生产后路椎间盘镜治疗多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43例的手术方式及手术效果。结果:手术优良率88%。结论:后路椎间盘镜治疗多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也具有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临床疗效是肯定的,是治疗多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自2000年12月至2004年12月我院采用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老年(〉60岁)患者38例,其中17例合并神经根管狭窄。平均随访18个月,优良率为89.5%。后路椎间盘镜手术具有损伤小、术后卧床时间短、恢复快等优点。镜下可以进行神经根管减压,只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在治疗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方面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施云东 《吉林医学》2004,25(4):76-76
目的介绍中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效果。方法对2000年3月2003年1月期间的4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中后路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对其中合并椎管狭窄的同时行椎管减压术。结果随访45例7~18个月,按Nakai标准评定,优良率达95%,48例中,硬脊膜囊破裂1例,间盘残留复发1例。全部病例无神经损伤和椎间隙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中后路椎间盘镜下可完成腰椎间盘突出症及合并腰椎管狭窄的治疗。巨大中央型突出合并钙化者不宜镜下操作。  相似文献   

9.
施云东 《吉林医学》2004,25(2):76-76
目的介绍中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效果.方法对2000年3月-2003年1月期间的4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中后路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对其中合并椎管狭窄的同时行椎管减压术.结果随访45例7~18个月,按Nakai标准评定,优良率达95%,48例中,硬脊膜囊破裂1例,间盘残留复发1例.全部病例无神经损伤和椎间隙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中后路椎间盘镜下可完成腰椎间盘突出症及合并腰椎管狭窄的治疗.巨大中央型突出合并钙化者不宜镜下操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标准程序化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自2011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8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采用腰椎后路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标准程序化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优56例,良22例,总优良率为93.9%。结论:腰椎后路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标准程序化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显著,围术期的标准程序化有助于正确掌握及应用治疗技术,实现临床治疗的常规化,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应用、要点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应用后路椎间盘镜行腰椎间盘摘除术122例(137个间隙),结果:平均随访6.3个月,手术优良率97%(Macnab’s标准),结论: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手术效果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后路显微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经椎板间隙入路,通过特制的工作通道在内窥镜系统辅助下,实施开窗减压,摘除突出髓核,探查神经根管。结果:完成手术625例,获得随访380例,优良率93%。结论:后路显微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具有手术创伤小、减压彻底、术后恢复快并保持了腰椎生物力学稳定性等特点,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蒲小兵  代飞  周强  谢肇  何清义  许建中 《重庆医学》2007,36(11):1016-1018
目的 探讨标准程序化腰椎后路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制定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前及术后标准化的治疗与康复程序和后路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的标准化操作程序.应用这一标准化治疗程序,我院在2003年1月~2005年1月期间共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85例,男187例,女98例,平均年龄38.5岁.结果 208例获随访, 术后随访平均12个月,其中疗效为优者190例(91.4%),疗效为良者13例(6.2%),疗效为可者3例(1.4%),差2例(0.96),优良率达97.6%.结论 应用腰椎后路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标准程序化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的优良率高而疗效稳定.术前、术中及术后操作、治疗和康复的标准程序化,利于治疗的标准化和技术的准确掌握及正确应用,便于临床推广应用和常规化,以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整体手术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14.
张开  王琦  经贵鑫 《中外医疗》2008,27(15):55-55
目的 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后路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治疗的优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1月~2007年3月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16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腰椎间盘突出症后路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费用与开放手术相当.结论 掌握腰椎间盘镜手术适应证,行腰椎间盘镜手术组织创伤小,恢复快,越来越受到医患双方的青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方法对我院59例后路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分析。结果按照Macnab标准:优37例,良16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89%。结论该方法适用于椎间盘突出症及腰椎管狭窄患者,本术式达到了减压目的,而且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保证了脊柱的稳定性。在发挥其优势的前提下,适应证的选择十分重要,预防手术并发症亦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8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38例),观察组采用MED治疗,对照组采用开放式髓核摘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及预后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卧床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12个月,观察组总有效率和JOA改善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后路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疗效满意、并发症少、安全可靠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罗宇  杨有猛  谭家昌 《右江医学》2011,39(2):165-168
目的总结椎间盘镜(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探讨其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术中技术操作体会,分析其并发症。方法采用后路椎间盘镜系统对诊断明确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78例(186个椎间盘)施行椎间盘摘除术,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178例均能顺利完成手术,随访10~56个月(平均18个月),按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优136例,良29例,可8例,差5例,优良率为92.7%。有2例定位错误,4例转开放性手术,2例出现神经根损伤,2例术后出现硬膜囊破裂,3例术后出现椎间隙感染,无大血管损伤等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后路椎间盘镜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对脊柱后柱损伤轻微、术后并发症少、疗效可靠等优点,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的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对22例后路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进行回顾。结果后路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的主要原因是定位错误、操作不熟练、残留的椎间盘再次突出、破裂的纤维环未取出、硬膜外组织纤维化与神经根粘连,多间隙突出仅手术一个间隙,合并椎管或侧隐窝狭窄未处理。结论后路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原因很多,大部分为医源性,术前认真体检和读片,术中操作细致,熟练掌握后路镜操作程序,彻底减压,正确的术后康复指导是避免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行后路椎间盘镜手术(MED)的体会.方法 通过对11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进行临床观察.结果 118例获得1~8年的随访,采用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优89例,良23例,可4例,差2例,手术优良率94.9%.结论 只要掌握好手术适应证,应用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术野清晰、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脊椎稳定性好等优点,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9例。观察组给予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近期、远期疗效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腰部疼痛评分量表(JOA)评分均较术前提高(P<0.01),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显著,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