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生活,作文的源泉,想象,作文的翅膀,创新,作文的灵魂。学生对生活有了思考,有了自己的思想,就会产生加以具体阐述的欲望,作文时就会用具体事情、生动的形象表现这种思想,这样“文思泉涌”、“妙笔生花”才不会是梦想。有了不断充实自己的个性化“生活百宝箱”,有了不断丰富独具特色的“材料宝库”,到作文时就有源头活水,写作时就可以左右逢源。作文教学不仅需要教师传授写作知识,而且需要教师更新教学观念,采取灵活多样的手段让学生感受生活,丰富体验,激发写作欲望。  相似文献   

2.
邬绍瑜 《科技知识动漫》2009,(13):76-76,100
所谓“自主写作”就是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周围的世界,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周围的世界,然后将自己的观察感受付诸于语言文字。一句话,写作是个人情感、灵性的外化。学生既然是作文的主体,作文教学就应以学生为本,学生的写作活动就应是自主性写作。  相似文献   

3.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活动是促进学生习作的一种方式。能不能给学生提供一些根植于生活土壤的新颖的活动,使学生产生一种全新的感受,用这些感受去生发神采各异的作文?  相似文献   

4.
冯腾飞 《海峡科学》2006,(9):113-114
《新课程标准》中写道:“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由此可见,作文是学生心灵的释放,作文教学是教师用心去开垦每个学生心中的一亩田。这样的作文是个性化作文,这样的作文教学是个性化作文教学。  相似文献   

5.
卢中伏 《科技资讯》2012,(25):200-200
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在大量的阅读中去感知,在读中去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逐步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从而达到"学校—作文—做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创新作文的基本特征,就是立意要深,材料要新,语言要活。指导学生写好创新作文,是作文教学的真谛。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新奇,在思考中寻找新意,在表达中寻找“鲜活”。这是创新作文指导的三种基本方法。一、在生活中寻找新奇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既然如此,那么,我们就要引导学生细心地观察生活,从平凡的生活中去寻找新奇的材料。  相似文献   

7.
正"作文是言语交际中的一种书面表达,这种表达的起因完全是出于一种需要。"生活是学生习作的源泉,《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只有当学生热爱生活,融入到生活中去,懂得观察生活,作文才会有内容,才会生动。传统作文教学过于强调甄别功能,学生在被动的考核压力中不得不抄、背、套,出现了闭门造车、  相似文献   

8.
小学中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还处于发展形成时期,直观的形象的东西,往往易于激发他们的观察、思考与表达的欲望。多媒体运用于作文教学,能充分发挥其信息量大,传递快捷、直观,为学生观察大自然,感悟人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且不受时空限制,易于调动学生的体验,强化形象感受的优势,对于小学生写好想象作文,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材料作文是高中作文写作的重要形式,考察的是学生分析问题和表达观点的能力。为此本文从把握高中语文作文材料观点、多角度分析材料和提高创新能力、深入挖掘材料广度和引发学生思考这三个方面出发,就如何帮助学生对材料性作文进行审题立意。并且从突破作文材料限制写作、引用新颖且具有典型性的材料、增加个人观点的表达比重这三个方面来分析写作技巧,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材料作文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0.
我们班的"材料大王"是吕诚诚。他对大家觉得特别难找的作文材料,从没皱过眉,而且还说":材料嘛,到处都是。我们从小小的窗口望出去,就有不少呢!"他用从窗口观察到的材料写成的作文,不少都发表在报刊上。班里有五位常常找不到作文材料、爱玩电  相似文献   

11.
作文是语文综合素养的体现,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素养的重要领域。新的课程标准对作文教学提出了这样的要求:“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倡导自由表达,真情写作的教学理念。然而作文教学也是语文教学中最具综合性也是难度较大的一项工作。  相似文献   

12.
范晔 《海峡科学》2009,(9):74-75,81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真实地表达内心对外界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会,然而真实未必就是美的,学生在抒写真情实感的作文中出现一些偏激的、消极的、情绪化的“另类”作文,语文教师要予以重视,并以高度的责任感引导学生树立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与作文教学有机结合,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低起点、多动笔、巧指导──培养学生养成积累材料的习惯张开锦材料是文章的血肉。作文材料的形成,来自于生活积累、学习积累,来自于长期的、有计划有指导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而这正是当前作文教学的薄弱环节之一。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积极培养学生养成积累作文...  相似文献   

14.
一、审题。话题作文需要审题,审题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着作文的成败。可以说:“审题不慎,满盘皆输”。一个完整的话题作文,是由材料、提示语、话题及要求组成。同学们在审题时往往脱离材料,只抓话题本身,导致审题出现偏差。正确的审题,是对命题人所提供的材料和话题共同剖析来确定的,除了兼顾题目自身“立意自定,题目白拟,文体不限”的要求外,我们更应该关注到材料本身蕴含的隐性要求,[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李小君 《科技资讯》2006,(16):108-109
真情是文章的生命。学生作文创作是否有发自内心的真情,是衡量创作的一个重要尺度。我认为从感受生活、自由作文、开拓题源三方面入手,能使学生的写作真正成为表达内心、展示成长、舒张性灵的益智活动。  相似文献   

16.
习作教学中确定的作文话题和内容应当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社会时代,宜小不宜大,力求以小见大,让话题都来自儿童的生活范围和视野之中,这是教师在习作指导中首先应重视的问题.教师既需依据小学生作文的性质和标准,又应依据儿童作文心理特征,去改革作文教学的训练方法,从而实现让作文回归儿童,让儿童做儿童作文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7.
吴能文 《海峡科学》2004,(5):61-61,63
新大纲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能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清楚明白地写下来。小学生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源于社会生活。然而,学习环境、生活环境大致相同,智力发展水平也相差不大的小学生,有的写起作文来得心应手,有的却感到无从下笔。追根究底,造成学生无米下炊的原因是他们不善于积累素材。著名教育  相似文献   

18.
中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密不可分。可以这样说,没有一定的阅读积累,就根本不可能写出一将像样的作文来.中学生要写好一篇作文,必须具备两个最起码的条件:一是要懂章法,二是要有材料,缺一不行。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有使学生读和写都共同进步的观念,通过阅读教学和阅读指导使学生在“在章法”的同时积聚作文“材料”,并通过作文教学和作文训练检阅阅读教学的成效,做到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同步。读为了写,写是读的体现。课堂阅读教学和课外阅读指导是写作教学的基础,而写作教学则是课堂阅读教学和课外阅读教学的实践…  相似文献   

19.
李筠 《奇闻怪事》2007,(1):21-22
作文是最富有个性的学习和创造活动。是学生个性自由驰骋、自由发展的天地。每篇作文都是学生对自己生活的真实感悟.是内心世界的真实表白。因此,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我们要倡导个性化,培养学生的写作个性和创新能力。一篇作文的个性,主要在于独特的经验感受、情感的投人、丰富的想象、新颖的构思、独特的语言和与众不同的文风等。  相似文献   

20.
部分学生怕作文,原因种种,其间对作文无兴趣、把作文当着“苦差事”,似乎是重要原因之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激发学生作文兴趣、让学生带着愉快、欢喜和满意的情感去作文,的确是提高作文质量关键的一环。那么怎样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