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抗青光眼手术后前房延缓形成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光眼术后浅前房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本文对青光眼术后前房延缓形成对例35眼进行治疗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我院于1993年1月~1996年1月住院行青光眼滤过手术185例200眼,术后前房延缓形成30例35眼,其中男8例10眼,女22例25眼,年龄51-75岁,平均年龄63岁。此组病例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7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9例,慢性开角型青光眼3例,继发性青光眼1例。手术方法:青光眼巩膜下咬切术,以角膜缘为基底结膜瓣,再做以角膜缘为基底巩膜瓣,呈长方形,厚度约占巩膜厚度l/3,于角膜灰线内0.smm切开,咬切后唇巩膜成1.SXI.snd大…  相似文献   

2.
四年来,我们采用板层巩膜瓣下环钻术治疗青光眼,收到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供同道们参考。临床资料板层巩膜瓣下环钻术39例48眼男14女25。年龄最小36岁,最大71岁。开角型青光眼3例6眼,闭角型青光眼36例:其中慢闭2例4眼,急性发作期25眼,发作间歇期13眼。39例入院时视力光感~0.9;出院时视力0.1~1.2。入院时眼压20.55~82.64mmHg;出院时2例2眼22.38mmHg,余者均在20mmHg以下。观察时间6个月至4年。1例1眼术后一个月眼压上升29.59mmHg。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巩膜瓣不同缝合法在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于2009-01/2013-05来我院治疗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114例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年龄36~72岁。将11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取传统巩膜瓣缝合法对本组所有患者巩膜瓣进行缝合;对照组采取改良巩膜瓣可拆除缝合法对巩膜瓣进行缝合。 结果:术后1 d;2 wk;1,3 mo观察组患者术后眼压和对照组相比有差异(P〈0.05);术后6mo两组眼压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早期浅前房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6mo滤过泡形成情况比较无差异(P〉0.05)。 结论:改良巩膜瓣可拆除缝合法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是安全有效的,较传统方法更能降低早期浅前房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抗青光眼手术中的虹膜嵌置术、巩膜灼瘘术及巩膜瓣下小梁咬切术,均存在术后前房迟缓形成的问题。如措施不当,往往造成严重后果,作者自79年以来,对54例闭角型青光眼做了巩膜下小梁咬切术,其中有28例于术毕行前房注气,其余26例不注气作为对照组。两者相比前房注气的病例,其前房迟缓形成的发生率大为降低,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28例前房注气组的病例中,男性8例,女性20例,最大年龄71岁,最小年龄43岁。对照组26例中男性7例,女性19例,最大年龄75岁,最小年龄40岁。术后住院天数最短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小范围巩膜破裂伤缝合术后视网膜脱离的原因。方法 32例小范围巩膜皮裂伤术后视网膜脱离行二次玻璃体切除术中发现其原因。结果 引起视网膜脱离的原因有三:一是外伤性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引起的牵引笥视网膜脱离;二是第一次手术失误;三是资源性处理不当。结论 二次玻璃体切除是解决小范围巩膜破裂伤术后视网膜脱离的主要手段。第一次术中巩膜冷凝/电凝对预防视网膜脱离无益。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逐渐被小梁咬切术所代替。作者自1994年6月至1995年6月间对小梁咬切术加以改进,治疗16例18眼青光眼收到良好疗效,报告如下:一般资料:16例18眼青光眼病例中男5例6眼,女11例12眼;年龄50-66岁;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0例10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6例8眼。手术方法:在手术显微镜下作以穹窿部为基底“L”形结膜瓣,再做以角膜缘为基底5x5mm三角形巩膜瓣,厚度为1/3-1/4巩膜厚,巩膜瓣向角膜分离,大约进入角膜透明区0.5mm,取中间1/3厚度5x5mm三角形巩膜瓣分离到角膜缘正中线切除之,在角膜线正中切透前房,口…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深层巩膜切除联合巩膜瓣可调整缝线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效果。方法采用巩膜瓣下深层巩膜切除术联合巩膜瓣可调整缝线对98例(102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35例(56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进行了手术治疗,其中65例(80眼)巩膜瓣下“巩膜小湖”内注透明质酸钠。术后进行了2月~1年的随访。结果术后出院眼压平均11.15mmHg左右。2月复查眼压均在13.43mmHg。6个月至1年眼压均在14~16mmHg。结论深层巩膜切除联合巩膜瓣可调整缝线能有效地降低眼压,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速尿在青光眼滤过手术后前房延缓形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从1995年6月至1997年6月行抗青光眼滤过手术136眼,其中前房延缓形成34眼,其中8眼经50%葡萄糖40ml加速尿40mg静脉推注后,前房才得以形成,取得满意效果。临床资料8例(8眼)中男5例,女3例。右4眼,左4眼。年龄最小46岁,最大70岁,平均58岁。急性闭角型4眼,慢性闭角型2眼,开角型2眼。青光眼术式:小梁切除术5眼,巩膜咬切术2眼,巩膜层间灼滤术1眼。方法与结果所有患者术前均经3-5天的局部及全身降眼压药物治疗,术前眼压维持在2.slkPa~3.25kPa之间。术后每天进行常规裂隙灯及直接检眼镜检查。术后第三天形成前房与形成后数…  相似文献   

9.
例1 女16岁住院号492。因右眼角膜粘连性白斑、继发性青光眼入院。眼压34.52mmHg。入院后行巩膜下层间咬切术,术后发现结膜瓣下移,12点处创口裂开5mm,萤光素试验(+),在局部麻下将结膜裂口连续缝合。次日,创口重新哚开,再用褥式间断缝合也未成功。后将巩膜瓣缝合,再连续缝合结膜,一周后,创口愈合。由于巩膜瓣缝合外引流消失而使眼压升高。出院时眼压为24.38mmHg。例2 女67岁住院号714。左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眼压50.62mmHg。眼压控制后,在局麻下行巩膜下层间咬切术。术后7天拆线,鼻侧结膜瓣裂开4mm。用上述同样方法缝合结膜二次均失败。最后改用上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青光眼滤过性手术的成功率,减少手术并发症,作者对万例青光眼采用巩膜分层切除的手术方法,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一般资料:青光眼巩膜分层切除组对例青光眼均系我科1995年8月-1996年8月的住院病例。其中男14例,女23例;年龄47-78岁,平均58.8岁;急性闭角型青光眼21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16例;病史6月-14年。术前眼压405-10.65kPa(1kPa=7.5mmHg)。同一时期完成青光眼小梁切除术42例,做为对照组进行了观察比较。其中男17例、女25例;年龄44-79岁、平均61岁;急性闭角型青光眼24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18例;病史…  相似文献   

11.
青光眼术后浅前房的治疗措施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我院十年来行青光眼巩膜板层下咬切术及小梁切除术共5 98例 6 0 6眼 ,本文对其中发生术后浅前房并发症的 2 0例 2 0眼进行了分析。一、临床资料 :本组共发生浅前房 2 0例 2 0眼占抗青光眼手术总眼数的 3.3% ,男性 15例 ,女性 5例。年龄 5 0~ 78岁 ,巩膜板层下咬切术 46 4眼中浅前房 14眼 (占 3.0 2 % ) ,小梁切除术 142眼中浅前房 6眼 (占 4.2 3% )。病例概况见附表。  附表 2 0眼浅前房病例概况浅前房原因诊断术式浅前房级别眼数 浅前房恢复时间 (天 )虹膜晶体膈前移慢闭巩膜板层下咬 17开青切小梁切除 110结膜漏口急闭巩膜板层下咬…  相似文献   

12.
报告12例用针修正术治疗失败的滤过泡。其中包括以前滤过术失败眼压升高和眼压在正常范围但可能损害视神经者。年龄25~87岁。7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2例眼压正常、2例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1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最后一次针修正术前,8例只作过1次手术,4例作过2~4次手术。包括小梁切除术,全厚层滤过术;白内障摘出术,巩膜环扎;其中5例作过针修正术。所有患者都经最大耐受剂量的抗青光眼药物和眼内激光治  相似文献   

13.
我院自1983年1月至1988年12月,采用深层巩膜咬切术治疗各型青光眼112例,现将随访观察2~5年的59例68眼的远期疗效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本组59例68眼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29例30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13例18眼,慢性单纯性青光眼12例15眼,继发性青光眼5例5眼。男性19例,女性40例。年龄23~75岁,平均55.8岁。术前平均眼压(x±s):急性闭角型青光眼6.98±3.14kpa(1kpa=7.5mmHg),慢性闭角型青光眼5.38±3.07kpa,慢性单纯性青光眼4.80±1.37kpa,继发性青光眼5.46±1.72kpa。  相似文献   

14.
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致巩膜组织损伤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星  张风 《眼科新进展》2011,31(10):985-986
目的探讨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对人体巩膜组织造成的损伤。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北京同仁眼科中心行睫状体光凝术的822例(830眼)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共4例5眼术后并发巩膜穿孔,发病率为6.02‰,1眼为真性小眼球、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4眼为继发性青光眼,其中1眼为视网膜脱离术后硅油存留;发病时间为光凝术后3d~4个月。2例(2眼)为二次光凝术后,1例(1眼)为二次玻璃体切割术后及一次光凝术后,1例(2眼)为一次小梁切除术后及一次光凝术后。巩膜穿孔部位均位于进行光凝的巩膜范围内,均为角膜缘后2mm左右。5眼均行异体巩膜移植术治疗,术后巩膜无渗漏,眼压稳定。结论经巩膜睫状体光凝可以导致巩膜溶解及穿孔。应严格掌握睫状体光凝的适应证,尽可能采用最低有效能量,避免在同一点上过多重复光凝,从而减少对巩膜的损伤。一旦发生巩膜穿孔及时行异体巩膜移植术,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在青光眼滤过手术中,现多数采用小梁切除术或深层巩膜咬切术。前者切孔较大,操作较复杂,一般须用手术显微镜,后者切孔较小,操作较简单。这两种方法效果有何差别?此问题颇有实际意义,但有关报导不多(?),为此本文对两种手术患者进行远期随访,并分层匹配作一回顾性的分析比较。对象与方法两组均为82年7月~90年8月住院患者,均为闭角型青光眼。深层巩膜咬切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42~80岁,平均58.2岁,共45眼,慢闭25眼,急闭20眼,术后随访8月~9年,平均2.2年。小梁切除组30例,男12例,女18例,年龄46~71岁,平均58.5岁,40眼中慢闭19眼,急闭21眼,随访时间8月~9年,平均2.25年。  相似文献   

16.
滤过性手术仍是目前治疗青光眼的重要手段,但术后二年内失败率则达15—25%,其主要原因之一是滤过泡疤痕形成.本术式是改进结膜瓣与巩膜瓣切口的部位,从而减少术后创面的粘连及疤痕形成,达到保持滤过道的通畅。提高手术的成功率,经随访观察45例,效果良好.现报导如下。一、临床资料在45例54只眼中,单眼36例,双眼9例。其中男性18例24只眼,女性27例30只眼.年龄34—79岁,平均62.2岁.急性闭角型青光眼24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12例,开角型青光眼9例。二、手术方法:l常规局部麻醉及上直肌牵引缝线.2.以右眼为例,于10点方位角巩…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应用可拆除巩膜瓣缝线的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87只眼)闭角型青光眼在小梁切除术中应用可拆除巩膜缝线,术后观察前房、滤过泡形成情况,测量眼压、视力。结果术后Ⅰ度浅前房4只眼,Ⅱ度浅前房1只眼,其发生率是5.75%;术后随访3~16个月,眼压的控制率是97. 70%。结论术后加用可拆除巩膜缝线的小梁切除术可降低术后前浅房的发生,可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8.
作者对15例用药物和激光治疗无效的虹膜粘连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用campbell法行房角粘连分离术,收到满意疗效。15例患者中引起房角关闭的原因为人工晶体和无晶体性瞳孔闭锁5例;巩膜扣带术后4例;晶体性青光眼2例;视网膜广泛脱离、白内障术后房水错向流动、角巩膜裂伤修复术后以及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各1例。房角关闭的病程:13例为1~17个月(平均3±2个月),2例时间不详。周边虹膜前粘连堵塞小梁的范围为240°~360°,其中12例(80%)为全周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巩膜隧道加非缝合巩膜瓣的滤过手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01/2007-12收治于我院的46例46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临床资料,比较手术前后视力、眼压、视野、并发症等。结果:所收4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随访4~8(平均5.21±4.12)mo,术后1mo平均眼压15.3±4.87mmHg,术后5mo平均眼压16.8±4.77mmHg,经统计学处理,手术前后眼压有统计学差异(P<0.01)。术后1wk前房稳定,8例有较轻的葡萄膜炎反应,术后5mo视力较术前无下降,视野复查未见明显改变。结论:巩膜隧道加非缝合巩膜瓣的滤过手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可以有效降低眼压,手术并发症少,是一种有效的滤过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0.
1979年陈松洁[1]报告用巩膜咬切术治疗各型青光眼,成功率为892%。我们自1983年开始用改良巩膜咬切术治疗各型青光眼82眼,成功率为920%。现将随访观察6~10年的46例50眼其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46例50眼中男20例,女26例。年龄19~68岁,20岁以下者1例,20~30岁6例,31~40岁10例,41~50岁12例,51~60岁10例,61岁以上7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9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12眼,慢性单纯性青光眼14眼,房角后退型青光眼1眼,先天性青光眼2眼,继发性青光眼2眼。手术方法:术前常规消毒铺无菌巾,2%奴夫卡因肾上腺素液局麻。缝线开睑,上直肌缝线固定,以角膜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