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煤直接液化中铁系催化剂的表面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力  陈鹏 《煤炭学报》1999,24(4):420-423
煤系黄铁矿可作为煤直接液化过程中一种廉价、有效的可弃性催化剂.运用X光电子能谱分析测试了煤系黄铁矿催化剂的表面元素组成与形态分布,研究了煤系黄铁矿表面不同形态硫、碳的分布特征,并应用电视显微电泳仪测得煤系黄铁矿样品的零电点(PZC)在pH=46左右.  相似文献   

2.
为脱除煤中的黄铁矿,分析煤系黄铁矿中碳质的存在形式及其与可浮性的关系机理具有重要的意义。以中国典型矿区的矿系黄铁矿和煤系黄铁矿为研究对象,采用先进仪器分析手段,对矿系黄铁矿和煤系黄铁矿的元素组成、矿物构成及表面性质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发现煤系黄铁矿表面存在碳元素掺杂。在此基础上,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平面波赝势方法模拟了碳元素对煤系黄铁矿表面性质的影响规律,并进行了接触角的测量及浮选试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含碳掺杂缺陷的煤系黄铁矿表面亲水性减弱、可浮性增强,在煤泥浮选过程中更易上浮,接触角的测量及浮选试验结果与模拟结果吻合。从量子化学的角度揭示了煤系黄铁矿晶格缺陷与可浮性关系的机理。  相似文献   

3.
煤及黄铁矿磁化率的研究及煤中矿物质按磁化率的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煤进行高梯度磁选脱硫的过程中,用牛津产“超导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对不同煤种、煤岩成份、煤系及矿物黄铁矿及煤中矿物质共计近50个样品的质量磁化率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研究表明:不同宏观晶形的矿物及煤系黄铁矿的质量磁化率有一定差别;煤系黄铁矿质量磁化率比矿物黄铁物高近半个数量级;烟煤磁化率为负,无烟煤和丝碳为正;相同煤种的不同煤岩组分磁化率相差不大;煤纱矿物质按磁化率之正负可分为I、Ⅱ两大系列。该  相似文献   

4.
本发明能够脱除煤中黄铁矿硫和有机硫的目的。磨碎的煤中的黄铁矿硫和有机硫与所加的碱金属和减土化合物之间的热化学反应,靠用电磁能幅射煤、碱金属或碱上化合物的混合物引起。在煤中硫富集区优先吸收电磁能,引起局部的热化学反应,产生水溶的或其它可被分离的硫化物。然后洗选,以脱除大部分产生的硫化物。产生的其它硫化物在煤的燃烧过程中不能转化为氧化硫。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白音乌拉煤田勘探的煤芯煤样测试数据的统计分析,初步探讨了煤中砷的含量特征、赋存状态以及成因,结果表明:白音乌拉煤田煤中砷含量平均值达到了36.59μg/g,是中国煤中砷含量平均值的9.65倍,高度富集,属于四级含砷煤;煤中砷的含量与煤中无机的硫化物及黄铁矿关系密切,表明砷元素可能与煤中硫化物及黄铁矿结合的形式存在,另外与有机质结合也可能是煤中砷的重要赋存形式;目前的脱除技术对无机状态赋存的砷效果较好,而对与有机质结合的砷元素脱除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6.
吴文忠  朱莉 《山西煤炭》2010,30(7):73-76
燃煤过程中释放出的硫化物等,会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如何控制硫化物污染是洁净煤技术的核心问题。作者分析总结煤中硫的赋存状态、地质成因煤层中H2S成因的基础上,把二者的成因模式结合起来,认为;低硫煤、特低硫煤中黄铁矿的形成是生物降解作用的结果,而与硫酸盐关系不大;我国煤中全硫含量及噻吩硫在煤中的比例.随变质程度的增高而增高。导致这种现象的一个原因可能是:煤的变质过程中,由不稳定的有机硫和黄铁矿等降解产生的硫化氢与有机质再次反应生成噻吩硫,而噻吩硫比较稳定,不易分解。  相似文献   

7.
选择性絮凝过程中添加煤系黄铁矿抑制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选择性絮凝是分选细粒煤很有前途的方法之一,用该方法脱除细粒煤中的黄铁矿硫已取得了一定成果,而在浮选过程中添加煤系黄铁矿抑制剂是近年来研究较多的一种煤炭脱硫方法。将两种方法结合是一种新的尝试,通过实验证明:两种方法的有机结合,可以增强选择性絮凝脱硫效果。  相似文献   

8.
选择性絮凝过程中添加煤系黄铁矿抑制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选择性絮凝是分选细粒煤很有前任的方法之一,用该方法脱除细粒煤中的黄铁矿硫,已取得了一定成果,而在浮选过程中添加煤系黄铁矿抑制剂是近年来研究较多的一种煤炭脱硫方法,将两种方法结合是一种新的尝试,通过实验证明,两种方法的有机结合可以增强选择性絮凝脱硫效果。  相似文献   

9.
煤中的硫     
所有的煤都或多或少地含有硫,少的在百分之零点几,多的可达百分之十左右,煤中的硫一般以有机硫和无机硫两种形式存在。有机硫与有机质结合紧密,分布均匀,通过洗选等方法也难以除去,但这种硫的含量不太高,一般在百分之零点几以下。无机硫主要以硫化物和硫酸盐的形式出现。煤中的硫化物主要是黄铁矿和白铁矿,这种物质在煤中呈草莓状或结核状。呈草莓状分布的黄铁矿通常较小,只有在显微镜下才  相似文献   

10.
郗朋  刘文礼  杨宗义  陈军 《煤炭学报》2017,42(5):1290-1296
与黄铁矿硫共生的碳质提高了煤系黄铁矿在煤泥浮选过程中的可浮性,为了降低煤系黄铁矿的可浮性及脱除精煤中的黄铁矿,分析煤系黄铁矿碳质中碳元素的存在形式及其与疏水性关系的机理具有重要的意义。采用微量热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比较了中国典型矿区的矿系黄铁矿和煤系黄铁矿的润湿热及表面碳质中碳元素含量差异,试验结果表明:与矿系黄铁矿相比,各煤系黄铁矿的润湿热绝对值均较小,碳质中碳元素含量较高,导致疏水性可能因表面吸附碳原子而较强。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和平面波赝势的方法模拟了水分子在理想黄铁矿表面及含碳原子吸附的黄铁矿表面的吸附过程并计算了水分子的吸附能、键Mulliken布居及键长、电荷密度及电子态密度。计算结果表明:与理想黄铁矿表面相比,水分子在含碳原子吸附的煤系黄铁矿表面的吸附能由负值变为正值,吸附碳原子处的黄铁矿表面变成疏水性,黄铁矿表面铁原子的3d轨道先与碳原子的2p轨道形成强烈的Fe—C键,碳原子的2p轨道再与水分子中氧原子的2p轨道形成微弱C—O键,因C—O键作用微弱导致碳原子的吸附不利于水分子在黄铁矿表面的吸附,从量子化学的角度揭示了煤系黄铁矿表面吸附碳原子后对其疏水性影响的机理。  相似文献   

11.
对长城窝堡井田煤中砷的含量和赋存状态的研究得出:研究区煤中砷含量较高,算术平均含量高达95.5mg/kg,远高于中国煤中砷的含量;砷与灰分之间关系不明显,砷主要赋存在以黄铁矿为主的硫化物中,有机硫是导致煤中有机结合态砷存在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12.
一、酸性矿坑水的形成及危害1.一般形成规律酸性矿坑水的形成和煤中含硫物质的氧化有密切关系.当空气中的氧及水分与煤系地层中的硫化物接触及铁氧化、细菌作用以后,煤中即有铁的硫酸盐、硫酸铁及其他化合物形成.其主要反应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不同成因类型黄铁矿的浮游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乙黄药作为捕收剂,Na2S,CaO,CuSO4,ZnSO4,Na2SO3和腐植酸钠作为调整剂研究5种不同成因类型黄铁矿的浮游性.结果表明,不同成因类型黄铁矿无捕收剂浮选时的天然可浮性存在明显差异.用乙黄药做捕收剂时,不同成因黄铁矿之间存在浮游差,但基本浮游规律相近.热液叠加改造型的浮选速度最快,其次是中高温热液型、块状硫化物型和硅卡岩型,而煤系黄铁矿的浮游速度最慢.矿浆pH对不同成因黄铁矿有明显影响,天然可浮性越好的黄铁矿受矿浆pH的影响大.调整剂CuSO4,CaO,Na2SO3,Na2S和腐植酸钠对不同成因的黄铁矿多为抑制作用,ZnSO4对不同成因黄铁矿浮游性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4.
煤炭的脱硫是洁净煤技术的主题之一,生物脱硫是煤炭脱硫的一个发展方向。但由于传统生物脱硫菌种的局限性以及细粒黄铁矿解离度的影响因素,使得煤炭的生物脱硫一直局限于实验室研究。寻找和研究新型、具有更加优异性能、能够适合在工业生产中采用的微生物菌种和进一步了解细粒嵌布的黄铁矿解离度的影响,探讨适合工业生产特点的生物脱硫方法是努力方向和目标。文章采用几种经过筛选、具有特异性能的煤炭脱硫微生物,通过其在浮选过程中对黄铁矿的抑制,达到降低煤中的硫的目的。为了真实了解微生物对黄铁矿浮出的抑制效果,避免因为黄铁矿解离不彻底的影响因素,采用了以纯净的煤和煤系黄铁矿人工配制的煤样作为浮选入料,进行了微生物作为生物抑制剂,在浮选过程抑制黄铁矿浮出的脱硫研究。通过对多种影响因素影响效果的研究,得出了不同的细菌在其对应条件下对黄铁矿的实际抑制规律。  相似文献   

15.
<正> 前言从煤系中回收黄铁矿,以减少环境污染,保持生态平衡,充分合理利用矿产资源,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已引起了很大的重视,并取得了可喜的科研成果,生产也初见成效。本文详细介绍了从煤系中回收黄铁矿  相似文献   

16.
煤系黄铁矿的有效抑制是煤泥浮选脱硫的关键。通过浮选试验和矿物表面分析技术研究过氧化氢(H2O2)和氧化钙(CaO)对煤系黄铁矿的抑制效果强化及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单独使用 H2O2 或 CaO 时,在最佳用量条件下,煤系黄铁矿上浮率分别为 15.15% 和 15.45%,当同时加入CaO(2kg/t)及 H2O2(60kg/t)时,煤系黄铁矿上浮率最低为8.97%,说明 H2O2 能强化 CaO 对黄铁矿的 抑 制 作 用。CaO 与黄铁矿作用可产生少量含钙物质(主要是硫酸盐)覆盖于黄铁矿表面,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黄铁矿的表面疏水性。H2O2 与 CaO 共同作用条件下,黄铁矿表面氧化还原反应加剧,促进表面 Fe—S键断裂和 Fe、S离子的溶出,以及含 Fe氧化产物 Fe2 (SO4)3,Fe(OH)3,Fe2O3 和 含 Ca氧 化 产 物CaSO4,Ca(OH)2 的生成和覆盖,强化对煤系黄铁矿的抑制  相似文献   

17.
针对煤炭脱硫这一技术难题,设计了一种新型高效高梯度电磁磁选机,主要用于煤(逆磁性)和煤系黄铁矿及其它矿物(顺磁性)的分离。对该磁选机结构及工作原理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即利用物理方法实现煤与黄铁矿的分离。该高梯度电磁磁选机具有磁场强度高、电流可控可调、能获得高梯度电磁场和分选精度高等优点。并通过正交试验验证了该磁选机工作的可靠性,并在最后详细对比了使用该磁选机具有较大的经济优势。  相似文献   

18.
<正> 一、综合回收的意义长期以来,煤系中的黄铁矿未能得到很好的利用,使宝贵的黄铁矿资源白白地从选煤厂洗矸中流失和从烟尘中跑掉。使国家的矿产资源遭到不应有的损失。从煤系中综合回收硫铁矿,不管从那个角度来说都是十分有益的。第一,可以解决工业生产对硫铁矿的需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井田地质特征、煤系地层、含煤性及控煤特征的简要分析,阐明煤层与煤系地层发育的正消长关系,断定马鞍煤系找煤方向主要应针对煤系地层厚的地段。  相似文献   

20.
运用中子活化分析法(INAA)、无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AAN)、带能谱的扫描电镜(SEM-EDX)和电子探针(EMPA)等方法分析了21个黔西南地区原煤样、煤系围岩和夹矸中Au元素的含量,探讨了煤的静态燃烧过程(实验室灰化)中Au的逸散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燃煤过程中,原煤样中Au的损失率大于75%,属易挥发元素,但煤系围岩与夹矸中Au的损失率不到10%,属不挥发性元素。燃煤过程中影响原煤Au散逸的主要因素为煤中Au的赋存状态,研究区煤中Au主要以纳米金的形式存在,载体矿物为黄铁矿。由于纳米金熔点低,燃煤过程中随着黄铁矿的分解导致纳米金发生融解、归并而部分挥发。另外,燃煤过程中产生的飞灰(特别是未燃炭颗粒)也能大量吸附纳米金并导致Au的散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