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通过基质配比、容器规格、缓释肥用量及容器空气切根与否4个处理对1年生木荷容器苗生长性状差异进行研究,以选择出最佳的木荷容器育苗方案。结果表明:1年生木荷容器苗受基质和空气切根的影响不显著,其基质配比中泥炭比例达到50%即可。而缓释肥用量、容器规格对木荷1年生容器苗的苗高和地径生长影响显著,木荷1年生容器苗的苗高和地径生长量随缓释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大,缓释肥量2.5 kg/m3时其苗高和地径生长量最大,容器规格为4.5 cm×12 cm时生长表现最好。综合考虑容器苗生产成本,1年生木荷容器苗最佳育苗方案为:基质中泥炭-谷壳配比为5∶5,无纺布容器规格为4.5 cm×8 cm,基质中缓释肥量为2.5 kg/m3。  相似文献   

2.
根据浙江省龙泉市林业科学研究院容器苗培育的实际情况与经验,查阅国内容器苗培育技术相关文献,通过研究对比,系统地阐述了浙西南地区以培育木荷容器苗为主的系统性技术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采用析因试验设计,开展了基质配比、缓释肥施用量和容器规格对1年生木荷轻基质容器苗生长和质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泥炭比例的提高,木荷容器苗苗高和地径生长量增加,而根系参数减少致使根冠比下降;当每立方米基质中缓释肥量在2.5 kg以上时,缓释肥施用量对木荷容器苗地上部分生长和根冠比的影响较小,但随着施用量的增大却会明显影响根系的发育;容器规格对木荷容器苗生长和质量影响显著,容器规格的增大可明显促进苗高和地径的生长及根系的发育,但根冠比有所下降。从苗木质量和育苗成本等综合考虑,木荷轻基质容器苗的优化培育方案为:基质的泥炭与谷糠比为7∶3,每立方米基质中缓释肥施用量为2.5 kg,容器规格为5.5 cm×10 cm。此外统计分析还表明,木荷容器苗质量不仅受基质配比、缓释肥施用量和容器规格主效应的影响,而且其主效应间还存在一定的互作效应,即可根据基质配比相应地调整缓释肥施用量或改变容器规格大小,以达到低成本生产木荷优质容器苗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4种乡土阔叶树种容器苗生长规律及其培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用苦槠、小叶青冈、枫香与木荷4种乡土优良阔叶树种开展容器苗生长规律及其培育技术研究,结果表明,4个树种的苗高、地径生长规律不尽相同,苗高在7-9月呈直线型生长,9-11月生长趋缓;地径则在6- 11月呈均匀直线型生长。由木荷容器苗在设施大棚内、外培育比较知,优良的设施条件主要影响出苗期与幼苗期苗木的生长量。并提出了容器苗生产培育中控制苗木生长的时期和节约培育成本的技术。  相似文献   

5.
采用一年生木荷容器苗和裸根苗在不同造林地类型上造林,比较造林效果。结果表明:木荷容器苗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在不同的造林地类型中均明显优于裸根苗。木荷容器苗造林树高生长和地径在不同的造林地类型中均明显优于裸根苗,并且差异显著。不同的造林地类型中,采伐迹地的成活率、保存率、树高生长量和地径生长量最好,其次为林冠下,再次为生物防火带。  相似文献   

6.
在好、中、差三种立地条件下,用木荷容器苗与裸根苗进行造林对比试验。6a后,木荷容器苗与裸根苗造林差异性表现为:平均保存率提高16.3个百分点,具有显著性差异;平均地径提高1.0cm、平均树高提高1.0m,具有极显著差异。不同立地条件下的差异性表现为:平均树高具有显著性差异,平均地径具有极显著差异,保存率无显著差异。试验结果表明用木荷容器苗造林保存率可达85%以上,无缓苗期,生长量高,易管理,造林总成本较低,速生丰产,在绿化造林中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7.
木荷容器苗培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荷是本地的乡土树种。也是当前营建森林防火林带的主要造林树种。目前上山造林的苗木都是大田裸根苗,在造林和防火林带工程建设中,受自然条件和季节的限制,除了春季造林外,其他造林季节营造的木荷林都很难得到理想的造林效果。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很不稳定,有的甚至造林失败。对此,我们利用当前大面积推广的容器育苗技术,解决种子处理、容器营养土配制、育苗技术等技术关键,及时总结推广到大面积防火林带建设中,培育了几十万株的木荷容器苗,秋季营造了78.9公里的木荷防火林带,面积为126.06hm^2,解决了木荷四季造林的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8.
王全森 《防护林科技》2016,(12):109-110
介绍了樟子松容器育大苗的成活机理、容器苗造林应用技术要点,对比分析了容器苗造林的优势,指出了培育大苗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对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木荷(Schima superba)3树种进行树种与苗木类型双因素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2.5年生时,树种间新梢高、地径和冠幅生长差异极显著,生长量大小为杉木>马尾松>木荷,树种与苗木类型间互作效应不显著,属树种的遗传效应;容器苗与裸根苗间新梢高差异极显著,地径和冠幅则差异不显著;经多重比较,容器苗平均新梢高生长比裸根苗增产30.3%,效益显著,其中杉木增产14.5%,马尾松增产34.9%,木荷增产51.9%。  相似文献   

10.
我国容器苗造林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容器苗造林技术是容器苗应用技术体系的组成部分,它是容器苗应用技术研究的薄弱环节,也是研究难点。文中围绕苗木质量、容器种类、基质配制、立地条件、抚育管理、造林成本等6个容器苗造林的要素介绍了近年来研究成果和发展现状,并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1.
容器大苗培育技术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容器大苗培育技术是容器苗育苗技术体系的组成部分, 它是容器苗育苗技术研究的难点, 也是研究的重点。文中围绕容器、基质及其配套技术3个容器大苗培育的要素, 介绍了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和生产现状, 并对容器大苗培育技术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杨春生 《福建林业科技》2012,39(3):80-82,100
采用苦槠裸根苗、容器苗在不同立地条件下与桂花、杉木、木荷进行混交造林试验,连续2 a的观测结果表明:苦槠容器苗的造林成活率、树高、地径生长量均比裸根苗高;Ⅰ级地苦槠的造林成活率、树高、地径生长量均比Ⅱ、Ⅲ级地高。说明营建苦槠人工林选择立地条件较好,采用容器苗造林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3.
利用经发酵消毒后的黑木耳和香菇菌棒废弃物,设计与泥炭、谷壳的不同配比基质处理,研究其对红豆树、木荷和黄连木3种容器苗生长和芽苗移栽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树种对废菌棒复合基质的生长反应显著,其芽苗移栽成活差异也很大;当废菌棒量不超过20%、谷壳不低于40%时其容器苗生长量和芽苗移栽成活率较好,接近于生产上常用的60%泥炭+40%谷壳的对照配比基质处理,其中20%废黑木耳菌棒+40%泥炭+40%谷壳为最佳的基质配方,20%废香菇菌棒+40%泥炭+40%谷壳和40%废黑木耳菌棒+30%泥炭+30%谷壳次之;随着配比基质中废菌棒量的增多和谷壳量的减少,3树种容器苗的苗高、地径生长和芽苗上袋成活率呈明显的降低趋势;比较分析表明,配比废黑木耳菌棒的复合基质其容器育苗效果优于配比废香菇菌棒的基质处理,这主要是由于香菇菌棒颗粒小而易吸水,透水透气性差的缘故。  相似文献   

14.
江西德兴天然次生林林下幼苗更新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实生和萌生幼苗个体数量及比例在各类植被中的变化情况,本文以江西德兴常绿阔叶林不同林分为研究对象,对各林型中幼苗的种类组成、数量、多样性与更新方式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7种林分类型的乔木更新情况不同,德兴常绿阔叶林更新幼苗共35种,分属17科23属。更新苗数量最低的是拟赤杨+马尾松林,仅为1 250株/hm^2,更新苗最多的林分类型为米槠+甜槠林,为6 500株/hm^2;甜槠+木荷林更新幼苗种类高达25种,居7种林分之首,马尾松+木荷林下幼苗仅有10种;从演替更新年龄结构来看,马尾松+木荷林和丝栗栲+木荷林所在的群落,林下更新苗属于增长型锥体。其它5种林型属于下降型锥体。  相似文献   

15.
采用聚集度指标、Iwao的回归法及Taylor法则研究了木荷种群幼苗的分布格局及动态,并分析形成原因,结果表明:各样地木荷幼苗的空间分布格局呈聚集分布。随着演替的进展,木荷幼苗的集聚强度增加,反映了木荷的生态生物学适应性。  相似文献   

16.
红菇和正红菇菌种接种三个乡土树种的苗期效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正红菇和鳞盖红菇2个菌种,对木荷、红锥和黎蒴3个乡土树种的苗木进行接种试验,定期观测苗木的苗高、地径及最终生物质量。结果表明两个菌种对3个乡土树种的苗期生长均有明显的促生效果。接种270d后,3个树种接种处理苗期的苗高、地径、地下干质量和地上千质量等生长指标均显著优于未接种对照苗的各生长指标。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红锥接种苗的苗期各生长指标极显著优于未接种对照苗;黎蒴和木荷接种苗苗期的各生长指标与未接种对照苗有显著差异。菌根感染强度及依赖性分析结果表明,红锥的感染强度为4级,属强依赖性;黎蒴与木荷的感染强度为一般,属弱依赖性。红锥树种可与两个红菇菌形成较佳的共生体,其中以鳞盖红菇的接种效果为最佳。  相似文献   

17.
刘生权 《防护林科技》2011,(6):38-39,55
通过对3年生樟子松容器苗与裸根苗定植后的成活率、保存率、生长量、生产管理和投资费用对比分析,提出了定植容器苗大大优于裸根苗,定植成活率和保存率分别达到96.3%和99%。与裸根苗相比,容器苗造林每667 m2可节约投资764元。特别是在风沙、干旱、瘠薄的榆林沙区,由于风沙侵蚀严重,立地条件低劣,更应提倡并推广使用容器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