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于1993年7月2日通过了《关于惩治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该《决定》第7条规定了“制售伪劣化妆品罪”这一新罪名,现就本罪的有关问题作一探讨。一、制售伪劣化妆品罪的概念及其犯罪构成制售伪劣化妆品罪,是指生产不符合卫生标准的化妆品,或者销售明知是不符合卫  相似文献   

2.
秦雪娜 《法治研究》2012,(11):67-73
《刑法》第144条至第148条当中的"明知"为注意规定;鉴于制售伪劣商品罪主观明知的证明困难,"推定明知"是被允许的,但必须遵循严格的适用条件。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中的销售金额是犯罪的成立条件,因此无论以货值金额还是以可能销售的金额作为该罪未遂犯的处罚依据都是不合理的;对于销售金额的具体计算,销售者的实际销售价格应当是比商品标价更重要的认定标准。制售伪劣商品罪的罪数问题,既存在想象竞合犯也存在牵连犯;择一重罪处断时,对于重罪的判断不能一概地认定为制售伪劣商品罪,而应根据个案具体判断。  相似文献   

3.
侵犯注册商标权犯罪问题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侵犯注册商标权犯罪是当前实践中比较突出的问题 ,正确理解和认定刑法规定的三种侵犯注册商标权犯罪对于运用刑法惩治当前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犯罪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本文认为 ,注册商标罪只能由直接故意构成 ;对“明知”的理解应区分存在论意义上和司法推定层面的不同 ;应明确“销售金额”、“违法所得数额”、“非法经营数额”各有不同的内涵  相似文献   

4.
刘科 《法治研究》2013,(9):67-75
制售有毒有害非食品原料案件中适用罪名问题存在巨大争议。适用非法经营罪难以做到罪责刑相适应;适用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虽然可以做到从严惩处该类犯罪的目的,但有违反罪刑法定原则中的明确性原则的缺陷;适用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可以避免适用非法经营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弊端,但是在认定是否共同犯罪时却具有难以克服的理论障碍。解决制售有毒有害非食品原料案件中罪名适用难题的思路是共犯行为正犯化。  相似文献   

5.
案讯点击     
广西破获特大制售假药案最近,广西南宁警方破获一起特大生产、销售假药、假冒保健食品案,涉及金额高达4620万元。南宁市公安局通报,在该市中尧路和伟康市场查获涉及710个品种的涉假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食品共计3950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假冒商标犯罪的调查认为——目前此类案件有以下特点: ①、经销、制作假冒伪劣商品者大多是个体工商业户,尤其是小商品批发市场上的个体户和某些名集体实个体的单位及“地下工厂”,其中也包括不少国营,集体商业单位,在企业内部中,采取承包给个人经营或租赁给外地人经营等形式,导致一些人自己制作自己销售或从不正当渠道购进的一些假冒高档名牌产品进行销售。②假冒名、特、优产品多。③假冒商标犯罪数额大,假冒者已不满足于原來的小打小敲,而是向大规模方向发展,大批量地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不择手段地攫取暴利。④假冒商标犯罪手段狡猾,难以发现。  相似文献   

7.
为了使制售假药行为的行政处罚与刑罚能够准确适用,实现司法公正,应当反思制售假药行为相关处罚的立法规范。假药罪变为行为犯,意味着只要有行为就要入罪。制售假药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有天壤之别,即便其行为全部入罪,也不应该一律适用刑罚,而应当区分情节分别适用行政处罚与刑罚。假药罪变为行为犯后,其犯罪行为与违法行为完全重合,一般违法行为失去独立存在的空间,与犯罪行为的立法界限消失,所对应的行政处罚与刑罚适用不清。立法没有区分制售假药之违法与犯罪的界限自有其根据,通过定量研究在司法中寻求界分或许更为妥当。依循《刑法》第37条之规定,设定制售假药之"犯罪情节轻微"的标准,符合该标准的独立适用行政处罚;反之,并合适用刑罚与行政处罚。  相似文献   

8.
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的刑事立法应进一步完善刘远我国刑法是按照犯罪的同类客体进行犯罪分类的。依据犯罪侵犯的客体的不同,可以把制售伪劣商品的犯罪按照具体情况分别归入不同的类罪。刑法分则涉及伪劣商品犯罪的主要有危害公共安全罪中的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相似文献   

9.
为配合全国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的开展.震慑不法分子,切实保护知识产权,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六起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10.
为配合全国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的开展.震慑不法分子.切实保护知识产权,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第三批共五件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11.
为配合全同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的开展,震慑不法分子.切实保护知识产权.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第二批共五件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12.
近日,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人民法院以"投放毒害性物质罪",对盐城市"2·20"特大水污染事件嫌犯、盐城市标新化工有限公司原董事长胡文标一审判处有期徒刑10年,同时合并其他罪行,决定对其执行有期徒刑11年.  相似文献   

13.
目前制售“地条钢”行为久禁不止,其中重要的原因是刑事法律手段介入乏力。“地条钢”不是独立的或具体的产品名称,它只是某一类具体产品的统称或俗称,而“地条钢”属下的具体金属制品则属于国民经济意义上的工业产品,对于制售“地条钢”的行为,应当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14.
三鹿事件已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但围绕三鹿事件,就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而进行的争论却并未停止。据不完全统计,现存假冒伪劣商品占国内市场份额约5%,假冒伪劣产品的市场估值在1600亿元至2000亿元之间,每年流失国家税收超过300亿元。打击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的行为,  相似文献   

15.
案件速递     
, 《中国检察官》2012,(22):79-80
江苏淮安警方破获特大非法制售枪支案淮安警方成功破获一起特大非法制造、买卖枪支案,抓获许某等主要犯罪嫌疑人7名,摧毁地下造枪工厂2个、储存仓库2个,查获各类枪支6000余支。一网民向淮安市淮阴区公安分局码头派出所举报  相似文献   

16.
三鹿事件已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但围绕三鹿事件,就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而进行的争论却并未停止.据不完全统计,现存假冒伪劣商品占国内市场份额约5%,假冒伪劣产品的市场估值在1600亿元至2000亿元之间,每年流失国家税收超过300亿元.打击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的行为,是当前司法机关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而由于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法律规定和司法解释存在的问题引起的争论,使此项任务的落实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一些影响.笔者拟就这些问题作一简单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拜读了《法律与监督》2006年第4期王旎所著《周某是否构成放纵制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罪的主体》一文后,受益非浅。对“周某构成放纵制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罪和受贿罪”的观点无异议。但纵观全案,笔者却认为其“以放纵制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罪和受贿罪对周某实行数罪并罚”的观点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人们对贵金属制品的收藏、投资热情逐步高涨,一些商贩利用人们对这一收藏领域不甚了解、市场监管不甚规范之机,大肆发布虚假金银币宣传信息,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这些违法行为不仅严重损害了我国贵金属纪念币的国家法定货币形象,也损害了广大消费者的利益。本期疑案精解,我们选取当前收藏界的热门话题——"十二生肖大全套"为样本,特邀专家对此类制售贵金属纪念币、黄金画卷行为涉及的刑事法律问题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9.
李某等8名广东籍人员,为了图财,在明明知道是犯罪的情况下,还铤而走险,从2013年5月份开始,从广东来到玉林,受雇在玉州区南江街道常乐村一个生产假冒伪劣香烟的黑厂里,从事假冒伪劣香烟的生产。近日,玉州区人民检察院对李某等8人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提起公诉。2013年5月下旬至2013年6月4日期间,该工厂利用卷接机、空气压缩机、滤嘴棒、乳胶等生产设备和材料,并雇请了十几个人,分成两个班——高州班和化州班,在流水线上生产  相似文献   

20.
5·12汶川特大地震致使数量众多房屋坍塌,造成惨重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倒塌的房屋当中,涉及建筑物质量问题的,可能关涉刑法第137条之"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而建筑物设计施工、交付使用至事故发生之时通常间隔较长周期,直接关系到追诉期限之起算问题.对于包括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在内的隔时过失犯,刑法第89条规定的"犯罪之日"应采"结果主义"立场,即以犯罪结果出现之日起算追诉期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