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透皮促渗剂对甲氧氯普胺的透皮吸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V-C水平扩散池研究几种透皮促渗剂对甲氧氯普胺穿透完整小鼠皮肤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丙二醇,油酸,氮酮与丙二醇混合物均能增加甲氧氯普胺的穿透作用,特别是氮酮与丙二醇混合物使甲氧氯普胺透过小鼠皮肤的穿透系数增加5-6倍。  相似文献   

2.
采用V-C水平扩散池研究甲硝唑对经不同条件处理后的小鼠离体皮肤的穿透传 性,比较几种常用透皮促进剂对甲硝唑穿透率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去角质层皮肤将大大提 高甲硝唑的穿透率;冰冻2周后的鼠皮对甲硝唑的穿透率尚无影响;在10%丙二醇溶液中,经 过 30 h的扩散试验, 1%氮酮可显著增加甲硝唑的透皮速率 10倍以上。  相似文献   

3.
甲硝唑经小鼠离体皮肤的透皮吸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V-C水平扩散池研究甲硝唑对经不同条件处理后的小鼠离体皮肤的穿透特性,比较几咱常用透皮促进剂对甲硝唑穿透率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去角质层皮肤将大大提高甲硝唑的穿透率;冰冻2周后的鼠皮对甲硝唑的穿透率尚无影响;在10%丙二醇溶液中,经过30h的扩散试验,1%氮酮可显著增加硝唑的透皮速率10倍以上。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小鼠体外透皮实验,探讨不同促透剂对人参皂苷Rg1体外透皮吸收的影响,确定最佳促透剂,为研制新型透皮吸收制剂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法,以离体小鼠皮肤为透皮屏障,以生理盐水为接受介质,加入不同促透剂制备药液样品,以人参皂苷Rg1为定量指标成分进行体外透皮吸收检测,考察人参皂苷Rg1累计透过量。结果无促透剂条件下,人参皂苷Rg1未能透过;单一促透剂中以7%丙二醇效果最好,7%氮酮效果次之,冰片促透作用较小;复合促透剂中,氮酮+丙二醇组各浓度下累计透过量接近,氮酮+冰片组以两者质量浓度各为2.5%效果较好。结论常用促透剂丙二醇、氮酮、冰片均可增加药物中人参皂苷Rg1的透皮吸收量,其中,7%丙二醇为最佳促透剂。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透皮促渗剂对吲哚美辛和沙丁胺醇体外经皮渗透的促进作用.方法:用 Valia-Chien 水平扩散池,选择氮酮、丙二醇、N-甲基-吡咯烷酮、油酸、薄荷油、氮酮与丙二醇合用作为促进剂,离体SD大鼠腹部皮肤用促渗剂预处理,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接收液中的药物含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除了丙二醇对吲哚美辛和沙丁胺醇体外经皮渗透有抑制作用外,其余促进剂均显著提高二者的渗透速率(P<0.01),尤其以氮酮与丙二醇合用的促渗效果最好,吲哚美辛、沙丁胺醇的渗透速率分别达125.91、155.94 μg·cm-2·h-1.结论:氮酮与丙二醇合用、氮酮、N-甲基-吡咯烷酮、油酸、薄荷油可作为促渗剂用于复方吲哚美辛的透皮制剂.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季铵化程度为60%的N-三甲基壳聚糖(TMC60)促进塞来昔布脂质体(CLXL)透皮吸收的作用进行体外研究.方法 采用薄膜分散-高压均质法制备CLXL,并分别制成TMC60包衣和物理混合物;对TMC60包衣前后脂质体的形态、粒径、Zeta电位及包封率进行了比较;以氮酮为阳性对照,采用Franz扩散池法,对CLXL 、TMC60包衣CLXL、TMC60与CLXL物理混合物穿透小鼠离体皮肤的累积量及速率进行考察.结果 TMC60包衣后,形态上呈现明显包衣层,粒径增大,Zeta电位由负转正,而包封率无明显变化;体外透皮试验结果表明,与CLXL相比,TMC60包衣CLXL、TMC60与CLXL物理混合物、氮酮与CLXL物理混合物的透皮渗透量及透皮速率均显著增加(P<0.05),且以TMC60与CLXL物理混合物促进作用较强,与氮酮CXCL物理混合物的促进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MC60可显著促进CLXL的体外透皮效果,且以TMC60与CLXL物理混合物的促进作用较好.  相似文献   

7.
均匀设计法筛选蟾酥贴剂的透皮吸收促进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筛选蟾酥贴剂的复合型透皮吸收促进剂。方法以裸鼠皮肤为实验屏障,应用均匀设计法从氮酮、丙二醇、油酸中选择蟾酥贴剂的最佳吸收促进剂及其最佳配比。结果氮酮、丙二醇、油酸的质量分数配比为6%∶10%∶0%时,蟾酥贴片中的蟾酥有最大的透皮速率常数。结论氮酮丙二醇复合透皮吸收促进剂可促进蟾酥中蟾毒内酯类成分的透皮吸收。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透皮促渗剂对复方跌打损伤药方中主要成分胡椒碱体外经皮渗透的促进作用。方法:采用Franz扩散池,选择氮酮、丙二醇、N-甲基吡咯烷酮(NMP)、油酸、薄荷油及其组合作为透皮促渗剂,以预处理的离体小鼠皮肤作为渗透屏障,HPLC 法测定接收液中胡椒碱的含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除丙二醇以外,其余透皮促渗剂均能显著提高胡椒碱的渗透速率(P<0.05),其中以氮酮与NMP合用促渗效果最好,渗透速率达到4.49 μg·cm-2·h-1。结论:氮酮与NMP联用的复合促透剂促渗效果最好,适合作为本复方的透皮促渗剂。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氮酮、丙二醇、油酸及两者配伍对复方黄芩巴布剂中黄芩苷透皮吸收的影响.方法 制备含不同吸收促进剂的复方黄芩巴布剂,以Franz扩散池为透皮吸收装置,采用HPLC法对黄芩苷进行测定,考察不同透皮促进剂的促渗效果.结果 与不含吸收促进剂的巴布剂比较,吸收促进剂对黄芩苷透皮吸收的影响为丙二醇(PG) 氮酮(azone)>丙二醇 油酸(OA)>油酸 氮酮>不含促进剂.其中丙二醇与氮酮浓度各为1.5%时,黄芩苷有最大渗透速率154.36μg/(cm2·h).结论 复合促进剂对黄芩苷的透皮吸收均有促进作用,1.5%丙二醇 1.5%氮酮作为本复方的透皮促进剂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考察不同促透剂对黄体酮软膏体外透皮吸收作用的影响.方法:用改良的Franze扩散装置,以人工膜为屏障,选用2%氮酮、2%氮酮+5%丙二醇、2%氮酮+1%冰片为促透剂,40%甲醇+60%生理盐水为接受液,在各时间段测定黄体酮的单位面积累计渗透量.结果:2%氮酮、2%氮酮+5%丙二醇、2%氮酮+1%冰片均可以不同程度地促进黄体酮软膏的透皮吸收效果,其促渗效果顺序为2%氮酮+5%丙二醇>2%氮酮+1%冰片>0%氮酮>2%氮酮.结论:氮酮单用和联合用对黄体酮的体外释放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联合用促透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1.
均匀设计法筛选格列吡嗪透皮贴剂的促渗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筛选格列吡嗪透皮贴剂的复合型促渗剂。方法以离体大鼠皮肤透皮速率常数为指标,采用均匀设计法从氮酮、油酸、丙二醇中选择最佳促渗剂及其最佳配比。结果氮酮、丙二醇为影响格列吡嗪经皮渗透的主要因素,而油酸无明显作用;以氮酮-丙二醇(质量分数比为6%∶6%)作促渗剂时,格列吡嗪可获得最大透皮速度,测得透皮速率常数为6.174μg.cm-2.h-1。结论优选的复合促渗剂可提高格列吡嗪的透皮吸收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促渗剂对奥美沙坦O/W微乳透皮吸收的影响,为奥美沙坦透皮吸收制剂的开发提供依据。方法以水-油酸-PluronicF-68和Tween-60-正丁醇作为微乳组成部分,制备奥美沙O/W微乳体系,采用 Franz 扩散池,SD雄性大鼠离体皮肤作为渗透屏障,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奥美沙坦含量,比较氮酮、二甲亚砜、丙二醇对奥美沙坦透皮吸收的影响。结果氮酮和二甲基亚砜可明显促进药物的透皮吸收,而丙二醇使微乳中奥美沙坦渗透速率降低到。结论不同的促渗剂对奥美沙坦的经皮渗透作用影响不同,3%氮酮具有最佳促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电致孔条件下5种促渗剂对青藤碱透皮吸收的影响。方法采用双室扩散池,HPLC法定量青藤碱。在一定的电致孔参数下观测电致孔与氮酮、薄荷油、聚山梨酯80、丙二醇和PEG400组合后对青藤碱透皮给药的影响。结果在电致孔条件下,氮酮和薄荷油对青藤碱透皮给药有极其显著的促进作用;而聚山梨酯80、丙二醇、PEG400的促透作用甚至低于单独的电致孔促透作用。结论在电致孔条件下不同促渗剂对青藤碱透皮给药的效果差异很大,电致孔与促渗剂组合将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促渗剂对辣椒碱经皮渗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考察7种包括萜类、氮酮和尿素等促渗剂对辣椒碱体外经皮渗透的影响。方法: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在离体透皮试验装置上,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辣椒碱含量并计算经皮累积透过量和稳态渗透速率,观察辣椒碱经不同促渗剂处理过的大鼠腹部皮肤的渗透性。结果:萜类和氮酮对辣椒碱经皮吸收均有促渗作用,其中樟脑的增渗比最大,达4.18;1%氮酮分别用50%丙二醇和50%乙醇作溶剂,其增渗比分别为1.06和2.03。而尿素对辣椒碱经皮渗透有阻滞作用。结论:促渗剂的选择要综合考虑促渗效果、促渗剂气味和理化特性、剂型等因素。  相似文献   

15.
中药透皮吸收促进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介绍中药透皮吸收促进剂在经皮给药系统中的应用。方法:查阅近年来的相关文献,对中药促透剂的促透机制、促透特点以及在经皮给药中的应用进行综述。结果:多种中药在经皮给药制剂中均具有较好的促透作用。结论:中药促透剂具有起效快、效果好、副作用小、价格低廉等独特的优势,在经皮给药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利用离体家兔皮肤为渗透屏障,研究了普萘洛尔在二甲基亚砜等5种促吸剂作用下的透皮效果。在1%普萘洛尔水溶液中各加入5%促吸剂,促进效果依次为二甲基亚砜>聚乙二醇400,油酸>丙三醇>吐温80。在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为主要组分,油酸为促吸剂的膜剂中,普萘洛尔透皮速率比在水溶液中的速率低,但这两种情况下,普萘洛尔的渗透均符合零级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17.
盐酸哌甲酯的经皮渗透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考察盐酸哌甲酯的体外经皮渗透特性. 方法:采用Franz扩散池,裸鼠离体皮肤作为透皮模型,HPLC法测定药物透皮浓度.计算药物在不同浓度(10~100 mg·ml-1)条件下经皮渗透稳态流量、渗透系数以及透皮时滞,并考察几种促透剂(氮酮、N-甲基-2-吡咯烷酮、丙二醇、油酸)对哌甲酯透皮行为的影响.结果:盐酸哌甲酯的经皮渗透稳态流量随浓度增加显著增强(P<0.01),浓度大于50 mg·ml-1时其渗透系数有所增加(P<0.05).8%氮酮和5%丙二醇对药物促透作用明显(P<0.01). 结论:药物浓度、不同促透剂及其浓度对盐酸哌甲酯的经皮渗透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几种促渗剂对布洛芬巴布剂透皮作用的影响。方法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浓度,采用Franz扩散池,用离体小鼠皮肤进行体外透皮扩散试验,计算含不同促渗剂的5%布洛芬巴布剂的累积渗透量Q及渗透速率K。结果不同促渗剂对5%布洛芬巴布剂的累积渗透量Q及渗透速率K是的影响大小为:氮酮>丙二醇>薄荷脑>冰片。但只有氮酮和丙二醇表现出显著性(P<0.05),冰片和薄荷脑对布洛芬巴布剂透皮作用基本无影响。2%氮酮和5%丙二醇对其影响最大。结论提示2%氮酮和5%丙二醇可作为促渗剂在布洛芬巴布剂中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制备水包油型秋水仙碱微乳,并对其理化性质及体外经皮渗透性能进行考察。方法 以秋水仙碱、聚山梨醇酯、异丙醇、油酸和蒸馏水为主要成分,制备秋水仙碱微乳,考察其外观形态、粒径大小及分布。采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考察秋水仙碱微乳的体外透皮过程,HPLC法测定秋水仙碱。结果 制得的秋水仙碱微乳为淡黄色透明液体,平均粒径60.2 nm,外观圆整均匀,渗透效果依次为水溶液<微乳<促渗剂氮酮,其中氮酮7 h即达到释药平台期,微乳在12 h才接近平台期。结论 制备的水包油型秋水仙碱微乳具有良好的透皮效果,且较透皮促渗剂氮酮来说能够缓释药物,为秋水仙碱的新型透皮给药系统提供前期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