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目的:探究Q开关1 064nmNd:YAG激光联合纳晶微针治疗黄褐斑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9年9月于笔者科室就诊的86例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43)和对照组(n=43)。治疗组:采用Q开关1 064nmNd:YAG激光联合纳晶微针导入氨甲环酸注射液治疗;对照组:采用Q开关1 064nmNd:YAG激光治疗,每次治疗间隔2周,4次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MASI评分、临床疗效、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随访12周观察复发率。结果:治疗组MASI评分降低、有效率以及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Q开关1 064nmNd:YAG激光联合纳晶微针导入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较单独使用激光治疗效果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Q开关Nd:YAG 1064nm激光联合口服氨甲环酸片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7月~2012年10月,选取门诊就诊的黄褐斑患者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例。治疗组:接受Q开关Nd:YAG 1064nm激光联合口服氨甲环酸片治疗;对照组:仅接受Q开关Nd:YAG激光治疗。每次治疗后都辅以维C导入及胶原蛋白修复面膜外敷,每2周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组同时口服氨甲环酸片,每日2次,每次250mg,连服半年。1个疗程结束即评判疗效,治疗期间及1个疗程结束后3个月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73.4%,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Q开关Nd:YAG 1064nm激光联合口服氨甲环酸片治疗黄褐斑优于单用Q开关Nd:YAG激光治疗,且不良反应少,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Q开关Nd:YAG 1 064nm激光联合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8年6月笔者科室治疗的120例黄褐斑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60例。其中A组采用Q开关Nd:YAG1 064nm激光联合氨甲环酸治疗,B组单独使用Q开关Nd:YAG1 064nm激光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黄褐斑皮损面积及严重程度评分(mMASI)、黑素指数(MCI)、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mMAS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3个月,A组患者mMASI评分显著低于B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面部MCI值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面部MCI值显著低于B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33%)与B组(3.33%)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Q开关Nd:YAG 1 064nm激光联合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疗效显著,优于单用Q开关Nd:YAG 1 064nm激光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水光注射三联疗法联合大光斑低能量Q开关1 064nm Nd:YAG激光治疗黄褐斑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2月在笔者医院门诊就诊的黄褐斑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接受水光注射三联疗法(玻尿酸2.5ml,氨甲环酸3ml,还原型谷胱甘肽1.5ml)3次,每2个月1次;Q开关1 064nm Nd:YAG激光(光斑直径6~7mm,能量密度3.0~4.06J/cm2)治疗3次,于每次水光治疗后1个月进行,两种治疗交替进行;对照组:仅接受Q开关1 064nm Nd:YAG激光治疗,每月1次,共6次。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3.3%,对照组有效率5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水光注射三联疗法联合大光斑低能量Q开关1 064nm Nd:YAG激光治疗在很大程度上改善皮肤肤质,淡化黄褐斑,效果明显优于单用Q开关1 064nm Nd:YAG激光治疗,且安全性佳。但水光注射三联疗法联合大光斑低能量Q开关1 064nm Nd:YAG激光治疗对黄褐斑的改善程度与治疗次数、术后肌肤的修复及保养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Q开关1 064nm激光辅助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入组女性黄褐斑患者共280例,随机分两组,每组140例。治疗组:采用Q开关1 064nm激光辅助口服氨甲环酸治疗;对照组:单独使用Q开关1 064nm激光治疗。治疗6个周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疗效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基本治愈率46.43%,有效率75.00%;对照组基本治愈率17.86%,有效率32.14%,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Q开关1 064nm激光辅助口服氨甲环酸可以提高黄褐斑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芪参补气活血养颜汤联合Q开关Nd:YAG激光治疗女性黄褐斑的美学效果。方法:选取笔者医院2019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80例黄褐斑女性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2例(采用芪参补气活血养颜汤联合Q开关Nd:YAG 1 064 nm激光治疗)和对照组38例(采用Q开关Nd:YAG 1 064 nm激光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中医症状积分,皮肤状况,黄褐斑面积及颜色,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7.62%,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4.21%(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情绪低落、胸胁胀痛、经行乳胀、口苦咽干等上述中医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后,观察组黑素指数、红斑指数及皱纹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黄褐斑面积及颜色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参补气活血养颜汤联合Q开关Nd:YAG1 064 nm激光能够提高黄褐斑治疗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皮肤状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口服氨甲环酸联合Q开关Nd:YAG激光治疗黄褐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Q开关Nd:YAG激光器以大光斑低能量模式,波长1 064nm,光斑6~7mm,能量2.0~2.5J/cm~2对35例黄褐斑患者进行治疗,以治疗处呈现微红为治疗终点,每月1次,共治疗5次,同时口服氨甲环酸片0.25g/次,2次/d,连服4个月。结果:33例患者完成治疗,其中基本治愈9例(27.27%),显效19例(57.58%),好转4例(12.12%),无效1例(3.03%),总有效率达84.85%。患者耐受性好,无明显副作用。结论:口服氨甲环酸联合Q开关Nd:YAG激光治疗黄褐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Q开关Nd:YAG 1 064nm激光联合氨甲环酸片治疗黄褐斑的疗效及对MASI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笔者医院2017年2月-2018年10月门诊收治的116例黄褐斑患者,按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1例,采用Q开关Nd:YAG 1 064nm激光治疗;观察组:65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氨甲环酸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黄褐斑皮损面积和严重度指数(Melasma area severity index,MASI)以及不良反应发生和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有效率(93.85%)明显高于对照组(74.51%),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54,P=0.00);观察组患者治疗4周后MASI评分为(10.63±3.63)分,略低于对照组的(11.38±3.76)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8周、12周MASI评分为(8.21±3.28)分、(6.32±3.51)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56±3.54)分、(8.23±3.40)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2.31%,低于对照组的27.4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复发率3.0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7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单一使用Q开关Nd:YAG 1 064nm激光治疗方案,联合使用氨甲环酸片治疗黄褐斑有效性更明显,可相对减少治疗相关不良反应,且明显降低复发率,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激光透皮下氨甲环酸给药联合甘草酸苷治疗黄褐斑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整形美容 科2021年12月-2022年11月收治的90例黄褐斑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A组、试验 B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外用3%氨甲环酸精华给药联合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试验A组在 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Q开关Nd:YAG激光辅助外用3%氨甲环酸精华,试验B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 予点阵激光辅助透皮下外用3%氨甲环酸精华,比较三组临床疗效、黄褐斑面积及严重程度(MASI)评 分、治疗满意度、皮肤色斑变化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A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试验B 组(P <0.05);试验A组MASI评分低于对照组、试验B组(P <0.05);试验A组皮肤色斑变化率高于对照 组、试验B组(P <0.05);试验A组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试验B组(P <0.05);三组治疗期间均未出 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Q开关Nd:YAG激光辅助外用3%氨甲环酸精华给药联合甘草酸苷口服治疗黄褐斑 的疗效确切,可有效缩小黄褐斑面积,减轻病情严重程度,色素沉着几率小,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较 高,也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光斑低能量Q开关Nd:YAG激光联合强脉冲光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笔者科室2015年6月-2017年1月收治的109例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四组:A组:27例,采用大光斑低能量Q开关1 064nm Nd:YAG激光治疗,1次/月,共6次;B组:25例,采用大光斑低能量Q开关1 064nm Nd:YAG激光联合强脉冲光治疗,激光治疗1次/月,共6次,中间穿插3~4次IPL治疗(治疗间隔2周);C组:31例,采用大光斑低能量Q开关、长脉宽1 064nm Nd:YAG激光治疗,1次/月,共6次;D组:26例,采用大光斑低能量Q开关、长脉宽1 064nm Nd:YAG激光联合强脉冲光治疗,长脉宽激光治疗1次/月,共6次,中间穿插3~4次IPL治疗(治疗间隔2周)。结果:D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A组(P0.05),D组疗效与B组、C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在临床上疗效仍好于B组、C组。结论:采用大光斑低能量Q开关、长脉宽1 064nm Nd:YAG激光联合强脉冲光治疗,能显著提高黄褐斑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Q开关Nd:YAG 1 064nm激光联合中药面膜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符合黄褐斑临床诊断的105例患者均使用Q开关Nd:YAG 1 064nm激光治疗,其中治疗组53例加用中药面膜外敷,对照组52例单纯1 064nm激光治疗。连续治疗3个周期,评价临床疗效及色素沉着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结束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2.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92%。随访1年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7.79%明显高于对照组69.23%,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色素沉着发生率3.77%明显低于对照组17.31%(P0.05)。结论:Q开关Nd:YAG 1 064nm激光联合中药面膜治疗黄褐斑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果酸换肤联合大光斑低能量Q开关Nd∶YAG激光治疗黄褐斑的效果。方法 选取 我院2022年1月-12月收治的72例黄褐斑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36例。对照组实施大光斑低能量Q开关Nd∶YAG激光治疗,观察组实施果酸换肤联合大光斑低能量Q开关 Nd∶YAG激光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44%,高 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果 酸换肤联合大光斑低能量Q开关Nd∶YAG激光治疗黄褐斑的效果良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有利于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Q-开关Nd:YAG 1 064nm激光联合谷胱甘肽凝胶对黄褐斑的治疗效果。方法:选26例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3例,接受Q-开关Nd:YAG激光联合谷胱甘肽凝胶治疗;对照组13例,仅采用Q-开关Nd:YAG激光治疗,每14天治疗1次,6~10次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判断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为84.6%,两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比观察Q-开关Nd:YAG 1 064nm激光联合谷胱甘肽凝胶治疗黄褐斑较单用Q-开关Nd:YAG 1 064nm激光治疗有明显优势,适合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Q开关Nd∶YAG激光1 064 nm联合532 nm双波长交替治疗太田痣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21年2月笔者医院收治的591例太田痣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不同激光治疗方案分为长波组(n=287,Q开关Nd∶YAG 1 064 nm激光治疗)和交替组(n=304,Q开关Nd∶YAG激光1 064 nm联合532 nm双波长交替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次数,总治疗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使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ancouverscarscale,VSS)比较两组皮损情况,使用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eneralself-efficacyscale,GSES)和自尊量表(Self-esteemscale,SES)比较两组自我效能和自尊水平。结果:交替组和长波组患者美容总有效率分别为97.70%和96.17%(P>0.05)。两组总治疗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交替组总治疗时间短于长波组(P<0.05);治疗后两组V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后交替组不同时间点VSS评分均低于长波组,存在时间、组间和交互效应(P<0.05)...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强脉冲光(Intense?pulsed?light,IPL)和Q开关Nd∶YAG1?064?nm激光分别联合左旋维C治疗对黄褐斑患者黑色素沉积、皮损情况及血清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0月笔者医院收治的150例黄褐斑患者,随机分组为IPL组和Q开关Nd∶YAG激光组各75例,IPL组采用IPL联合左旋维C治疗,Q开关Nd∶YAG激光组采用激光联合左旋维C治疗。比较两组疗效、黑色素沉积[黄褐斑面积及严重程度评分(Melanin?area?and?severity?index,MASI)]、皮损情况及血清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peroxidase,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变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复发率、满意度。结果:治疗后,IPL组总有效率为78.67%,Q开关Nd∶YAG激光组总有效率82.67%。两组MASI评分和皮损积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两组MDA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G...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微针导入氨甲环酸联合Q开关1 064nm激光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笔者科室就诊的黄褐斑患者94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成两组。对照组:62例,仅用Q开关1 064nm激光治疗;观察组:32例,先采用微针导入氨甲环酸治疗4次,随后行Q开光1 064nm激光治疗6次。治疗6个月后进行黄褐斑平均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评分,同时患者接受满意度调查,记录不良反应,并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MASI评分由13.58±3.39降至8.79±1.69,有效率为96.88%;对照组MASI评分由13.89±3.23降到10.74±1.92,有效率为81.25%,两组疗效对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微针联合Q开关1064nm激光治疗黄褐斑的应用效果较好,在临床上有推广和普及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Q开关Nd:YAG 1 064nm激光(Q-switched Nd:YAG laser,QSNY)是治疗黄褐斑的常用手段,该系统评价基于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评价QSNY联合氨甲环酸在治疗黄褐斑中的作用。方法:使用Pubmed,EMBASE,CENTRAL,ISI Web of Science,Wanfang和CNKI来检索关于氨甲环酸和黄褐斑的RCT。结局指标包括临床治愈率、复发率和副作用发生率,并使用Rev 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该Meta分析共纳入11篇RCT,包含526例QSNY联合氨甲环酸组患者,489例QSNY组患者。相比单用QSNY,QSNY联合氨甲环酸有着更高的临床治愈率(RR 1.98,95%CI 1.74,2.26),更少的副作用(RR 0.38,95%CI 0.24,0.62),且复发率更低(RR 0.36,95%CI 0.16,0.77)。结论:氨甲环酸联合QSNY在临床疗效、减少副作用及复发率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单用QSNY。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微针导入类人胶原蛋白联合Q开关1 064nm激光治疗黄褐斑的疗效。方法:选取门诊黄褐斑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激光组:15例,单用Q开关1 064nm激光治疗,1次/月,共治疗6个月;联合组:15例,采用微针导入类人胶原蛋白联合Q开关1 064nm激光治疗,激光治疗1次/月,两次激光治疗中间接受1次微针治疗,两种治疗交替进行,共治疗6个月。结果:治疗结束后,联合组MASI评分下降更明显(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73.3%)显著高于激光组(53.3%)(P0.05),联合组的满意率(60.0%)显著高于激光组(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微针导入类人胶原蛋白联合Q开关1 064nm激光治疗黄褐斑疗效优于单用Q开关1 064nm激光治疗,且能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徐高淳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7):1187-1188
2010年1月~2011年8月,笔者科室采用Q开关Nd:YAG联合氨甲环酸治疗面部黄褐斑患者,取得了显著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138例黄褐斑患者均来自门诊,符合黄褐斑的诊断标准,根据随机数字表法,把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9例,激光联合氨甲环酸治疗,年龄26~52岁,平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氨甲环酸结合Q开关激光治疗女性黄褐斑的疗效及对血清雌二醇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88例符合条件的女性黄褐斑患者,并随机分为激光治疗组和氨甲环酸联合Q开关激光组(联合治疗组)。所有患者均接受2次低能量Q开关激光治疗,联合治疗组患者在激光治疗同时接受8周口服氨甲环酸治疗。使用改良的黄褐斑面积和严重程度评分(mMASI评分)和临床改善量表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病情,使用放免法检测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中血清雌二醇和性激素结合蛋白的浓度。结果:在第2次Q开关激光治疗后4周,两组患者的平均mMASI均较基线水平显著下降,并且联合治疗组mMASI评分降低百分比显著低于激光治疗组。基于整体临床改善的评估中,联合治疗组中评分为3级及更高的患者高于激光治疗组,而激光治疗组中没有1例达到4级。激光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雌二醇水平没有明显降低,而联合治疗组患者的血清雌二醇水平治疗后显著降低,性激素结合蛋白则显著升高。结论:口服氨甲环酸结合Q开关激光治疗黄褐斑的疗效优于单独激光治疗,同时还能降低患者的血清雌二醇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