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究阶段递进式管理联合CICARE沟通干预对消毒供应室器械消毒质量的影响。方法 2022年1月开始, 上海市杨浦区市东医院消毒供应室建立基于质量敏感指标的阶段递进式护理管理模式, 对比护理管理模式改进前后消毒供应室工作质量包括器械清洗不合格率、灭菌物品包装不合格率、湿包率和回收器械丢失率、灭菌合格率等指标, 运用自制问卷调查供应相关科室对消毒供应室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护理改进后, 消毒供应室器械清洗不合格率、灭菌物品包装不合格率、湿包率和回收器械丢失率均明显低于改进前, 各消毒质量指标护理改进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改进后, 相关科室对消毒供应室护理工作器械回收、器械发放、消毒质量和临床沟通等各方面满意度均明显提升, 改进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消毒供应室开展阶段递进式管理联合CICARE沟通干预, 可有效提高消毒供应室器械消毒质量, 提升各相关科室对消毒工作室护理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消毒供应室清洗质量管理的实施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梅  聂玉琴 《护理管理杂志》2010,10(12):882-883
目的分析评价清洗质量控制在供应室器械、物品管理中的应用,探讨提高清洗质量方法。方法根据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要求,制订清洗流程和质量评价标准,加强人员培训,增加工作人员及清洗设备,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加强质量管理后一般器械、管腔器械的清洗合格率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各科室对供应室满意度提高(P0.01)。结论质量管理改进能有效规范供应室器械物品的清洗流程和人员专业行为,提高器械、物品的清洗质量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复用手术管腔类器械回收后清洗流程规范化管理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7年7月作为供应室施行复用手术管腔类器械回收后清洗流程规范化管理时间段,即观察阶段。选择2015年8月~2016年7月作为供应室施行常规复用手术管腔类器械回收后清洗流程规范化管理时间段,即对照阶段。比较两个时间段手术管腔类器械回收后清洗、包装、消毒达标率及手术室医护人员满意度评分。结果:两个时间段手术管腔类器械回收后清洗、包装、消毒达标率及手术室医护人员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供应室在手术管腔类器械回收后的清洗过程中实施规范管理措施,能显著提高清洗、包装、消毒达标率,提升手术室医护人员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消毒供应室质量管理方案的实施对手术室器械清洗包装质量的影响。方法 于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本院消毒供应室内负责清洗包装的手术室器械中选择200件作为调查对象,按照双盲法随机进行分组,对照组的100件手术室器械实施消毒供应室常规管理,观察组的100件手术室器械则实施消毒供应室质量管理。对两组手术室器械清洗包装情况与管理情况、工作人员质量管理满意度评分、细菌检测结果展开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手术室器械清洗包装情况显著更优,各项工作合格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室器械管理效果更佳,器械损坏、数目有误、未及时运输以及遗失发生率均显著更低,与对照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各项工作人员质量管理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细菌检测结果可知,观察组工作人员手细菌量、空气中细菌量以及器械表面细菌量均显著更低,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开展消毒供应室工作过程中,实施质量管理可进一步提升手术室器械清洗包装质量,降低手术室器械管...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管腔手术器械行超声清洗机预清洗的效果与价值。方法将2020年2月-2021年3月我院消毒供应中心收集1845件管腔手术器械,随机分为对照组922件器械和研究组923件器械。对照组采用常规手工清洗,研究组采用超声清洗机预清洗。观察两组器械管腔、表面等清洗效果,使用三磷酸腺苷(ATP)生物荧光检测、带光源放大镜目测。比较两组清洗方法成本与消耗时长。结果研究组器械管腔ATP检测合格率86.57%、显著高于对照组66.92%(P<0.05)。研究组器械管腔带光源放大镜检测合格率为85.37%,高于对照组72.56%(P<0.05)。研究组超声清洗机预清洗成本、清洗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传统手工清洗比较,对于管腔手术器械使用超声清洗机进行预清洗,能有效提高管腔清洗合格率,且超声清洗机工作效率高、成本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提升消毒供应室腔镜器械清洗质量以及降低湿包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消毒供应室自2016年7月起实施品管圈管理,将此时间点前后6个月的腔镜器械清洗质量以及湿包率进行对比。结果:实施品管圈管理后,消毒供应室腔镜器械清洗质量达标率高达91.00%,明显超过实施前的64.00%;品管圈管理实施后的腔镜器械湿包率仅为0.46%,明显低于实施前的2.6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品管圈管理,有助于推动医院消毒供应室质量持续改进,有效降低腔镜器械湿包率,控制医院感染发生,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张雷 《妇幼护理》2023,3(24):6028-6030
目的 探讨提信息追溯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外来器械与植入物管理中的作用。方法 2021 年 9 月至 2023 年 2 月本院消毒 供应中心处理外来器械与植入物 7200 件,选用便利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 3600 件。对照组采取常规清洗消毒灭 菌管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提高信息追溯管理。比较两组器械管理质量、不良事件,满意度及理论和操作考核成绩。结 果 研究组器械管理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出现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满意度评分中的物 品质量、器械配送、物品交接、信息追溯、服务态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理论知识、处理流程、清洗消毒、 灭菌包装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外来器械与植入物管理实施信息追溯管理,能有效提升器械管理质量以及工 作人员的理论和操作考核成绩,增加物品质量、器械配送、物品交接满意度,减少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8.
目的构建基于全程监控的全自动腔镜清洗模式,观察其预防腔镜管腔器械产生生物膜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12月河南大学淮河医院消毒供应中心40件腔镜管腔器械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腔镜清洗;另选取2020年1—10月消毒供应中心40件腔镜管腔器械作为观察组,在基于全程监控的全自动腔镜清洗模式下行腔镜清洗。对比两组腔镜管腔器械消毒合格率、清洗时间、清洗效率及器械相关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放大镜检测、微生物培养检测、ATP生物荧光检测及杰力试纸法检测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器械清洗时间和清洗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未发生器械相关感染,对照组器械相关感染发生率为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面开展基于前程监控的全自动腔镜清洗模式,可有效控制腔镜管腔器械产生生物膜,提高清洗效率,对避免患者发生器械相关感染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全流程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在管腔类医疗器械消毒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6年1月1日~2017年5月31日实行管腔类医疗器械常规清洗管理(实施前),2017年6月1日~2018年12月31日实行全流程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实施后),随机抽取200件管腔类医疗器械,比较实施前后的消毒质量和工作质量检测,并调查实施前后32名手术医生满意度。结果:实施后,管腔类医疗器械经放大镜检测、ATP生物荧光检测、杰力试纸及微生物培养检测后的消毒质量合格率均高于实施前(P<0.01);实施后,器械包装不合格、器械回收、器械遗漏、发错或缺失、物品责任人登记不明确、器械性能不佳或严重磨损、器械清洗质量不合格发生率均低于实施前(P<0.01);实施后,手术医生对管腔类医疗器械消毒质量满意度高于实施前(P<0.01)。结论:将全流程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应用于管腔类医疗器械的消毒管理工作中,能明显提高此类器械的消毒质量合格率、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质量和手术医生使用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作业流程重组在消毒供应室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针对原有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制订整改措施,包括班次重组、工作流程重组、质量管理流程重组等。比较流程重组前后器械清洗和灭菌包缺陷发生率、每周用于器械清洁消毒的平均工作时数及临床科室和科内工作人员对供应室工作的评价情况。结果作业流程重组后器械清洗和灭菌包缺陷发生率较重组前低,每周用于器械清洁消毒的平均工作时数较重组前缩短,临床科室和科内工作人员对供应室工作的的满意度较重组前提高,重组前后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工作流程重组在提高供应室器械清洁消毒质量和工作效率的同时,提高了工作人员对供应室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口腔正畸器械清洗质量的影响因素,并拟定相应改进措施。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我院口腔科2019年3—8月80件正畸器械为研究对象,其中有10件存在清洗质量不合格,命名为不合格组。收集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相关资料和操作标准考核数据,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直接机洗的清洗方法、预处理不规范、清洗剂选择不合格、清洗质量监测办法(目测+镜检方法)是影响口腔正畸器械清洗质量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消毒供应室和口腔正畸科室应拟定改进制度,确保操作规范,提高正畸器械清洗质量。  相似文献   

12.
段月明 《当代护士》2016,(3):154-155
目的探索品管圈在提高管腔类器械清洗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科室10名护理人员成立品管圈小组,进行品管圈知识培训,选定活动主题,进行现状调查,分析管腔类器械清洗质量不合格原因,制定对策并实施质量持续改进。结果管腔类器械清洗质量不合格率由品管圈活动前的32%降至开展品管圈活动后的22%(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对消毒供应中心管腔类器械清洗质量进行持续改进,可以有效提高管腔类器械清洗质量,以提高临床满意度,同时提高了员工的质量意识,工作现场管理水平和团队凝聚力。  相似文献   

13.
何杏宜  韦艳梅  罗玉菊 《妇幼护理》2023,3(6):1468-1470
目的 观察循证护理管理模式用于消毒供应室器械消毒中所取得的护理效果。方法 2021 年 1 月至 2021 年 12 月在医院消 毒供应室中进行处理的 258 件无菌物品及医护人员共 10 名纳入到对照组。2022 年 1 月至 2022 年 12 月在医院消毒供应室中进 行处理的 258 件无菌物品及医护人员 10 名纳入到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法,观察组采取循证护理管理模式。分析比较 两组的器械管理质量评分、器械不良事件发生率、消毒供应室工作质量、消毒供应室工作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灭菌质量评分、 清洗质量评分、包装质量评分、消毒质量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供应物品出错、外部环境、器械故障等器 械不良事件发生率观察组(2.71%)低于对照组(6.59%)(P<0.05)。观察组分类储存、操作技术、环境管理、器械维护等消毒 供应室工作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工作环境、工作效率及工作流程等消毒供应室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 消毒供应室器械消毒实施循证护理管理模,能够提高护理管理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和研究碱性清洗剂在硬式腔镜器械清洗消毒中的应用效果及推广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消毒供应室 2021 年 9 月至 2022 年 8 月期间的 420 件污染的硬式腔镜器械作为研究对象。以腔镜器械种类与数量均分原则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每组各 210 件。对照组采用多酶清洗剂清洗器械,观察组采用碱性清洗剂清洗器械。观察比较两组器械清洗合格率、清洗效果 满意度和残留血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器械清洗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实用性、经济效果和安全性各项清 洗效果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碱性清洗剂应用于硬式腔镜器械清洗消毒,能提高器械清洗合格率,改 善残留血情况,提升清洗效果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荀勤  杨凌云  徐洁  华达 《妇幼护理》2022,2(19):4538-4541
目的 探讨消毒供应室器械管理中应用感染管理体系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消毒供应室器械1200件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器械管理模式.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消毒供应室器械1200件作为观察组,实施感染管理体系.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器械消毒效果、消毒供应室人员工作质量与服务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器械消毒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工作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消毒供应室器械管理实施感染管理体系,能够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工作质量和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并比较管腔器械手工清洗与真空清洗机的清洗效果。方法:选择消毒供应室回收的200件管腔器械,根据清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件,对照组采用人工清洗法,观察组采用全自动真空超声清洗器进行清洗,比较两组清洗后的洁净度、ATP荧光阳性率、处置时间、OB试验合格率以及工作人员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清洗后清洁度高于对照组,ATP荧光阳性率低于对照组,OB试验合格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处理50根微创内镜管腔器械的时间短于对照组,工作人员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 h、2 h的细菌菌落计数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自动真空清洗法能够提高管腔器械清洗合格率和生物膜清除效果,减轻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工作负荷,提高其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制一种用于管腔器械的清洗装置,以解决管腔器械清洗及干燥困难的问题。方法 将使用普通清洗架进行清洗的管腔器械作为对照组,使用自行研制的新型清洗装置进行清洗的管腔器械作为试验组,每组147件;采用目测法、带光源放大镜检测法和ATP荧光检测仪检测法对2组器械清洗质量及干燥效果进行评价,并调查使用人员对新型清洗装置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管腔器械清洗质量与干燥效果的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使用人员对新型管腔器械清洗装置满意度较高。结论 使用新型装置,可有效提高清洗质量和干燥效果,降低职业暴露风险,节约人力成本,并提高工作效率及使用人员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一体化管理模式在医院消毒供应室精密仪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1日~12月31日清洗及灭菌眼科精密器械共50214件,按随机抽样法选取其中的21660件,将2018年1月1日~6月30日抽查的8692件器械作为实施前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管理;将2018年7月1日~12月31日抽查的12968件器械作为实施后组,采用一体化管理模式,两组均完成1个月管理。比较两组管理质量、差错率、满意度及院内感染率。结果:实施后组器械的回收、器械的清洗、包装质量、准确发放、除锈效果及消毒灭菌评分均高于实施前组(P<0.01);实施后组清洗不合格(包括有锈渍、污渍、血渍)、器械损耗、器械浸泡时间不足及交接错误发生率均低于实施前组(P<0.05);实施后组医生、护士满意度均高于实施前组(P<0.05),院内感染率低于实施前组(P<0.05)。结论:一体化管理模式用于医院消毒供应室精密仪器中,能提高管理质量,降低差错率及院内感染率,提高管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清洗技术对腔镜器械清洗的效果。方法:将2019年7月1日~2020年5月31日使用全自动清洗消毒机清洗消毒的80套(1200件)腔镜器械纳入对照组,将2020年7月1日~10月31日使用脉动真空清洗消毒机清洗消毒的80套(1200件)腔镜器械纳入研究组。比较两组清洗质量。结果:研究组ATP检测不合格率,目测、带光源放大镜下检查不合格率,返洗率,干燥不合格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脉动真空清洗消毒机能提高腔镜器械清洗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改进器械装载方式对手术器械清洗质量的影响。方法将4000件污染的手术复用器械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000,传统装载方式)与研究组(n=2000,基于器械的结构特点及清洗机清洗原理的改进器械装载方式)。比较两组手术器械的清洗质量。结果研究组的管腔类器械、轴节齿纹类器械、实体类器械的清洗合格率及灭菌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外观清洁度、轴节齿纹部清洁度、管腔清洁度、清洗质量及消毒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器械的结构特点及清洗机清洗原理改进器械装载方式,有利于提高手术器械的清洗质量,提高灭菌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