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随着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和行业应用的发展,其逐步渗透到我国电网生产和管理中的各个方面,尤其智能电网的建设与运营对高精度位置服务需求正不断提升。针对北斗精准服务产业发展现状,文中研究构建了一种以云平台为基础的基于北斗高精度位置服务的精准服务体系架构,分析了该体系架构在电力业务中的多种应用场景,并通过应用实践验算了北斗精准服务体系的服务可靠性,为电网位置服务和时空智能化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运行以来,已成功应用于涉及国计民生的诸多领域,牵引推动了电子、通信、机械制造、地理信息等相关产业和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本文的目的在于,利用北斗系统的最新技术成果,充分发挥其相对技术优势,开展北斗智能位置服务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充分考虑电网安全需求的前提下,研发支持海量用户的北斗智能柔性解算软件并进行工业级测试,并拓展其他地市级电力北斗基站的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在基础地理信息平台的支撑下,构建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天地一体化、高精度无缝定位的智能位置服务平台,同时满足空中、地面和室内定位终端位置信息的标准接入,具有自动数据交换、综合应用可视化显示和应用效能分析等功能,可实现智能交通、气象探测、林业生态、城市管理、船舶安全、环境保护、减灾救灾等重点行业以及大众领域的智能位置服务应用。  相似文献   

4.
北斗发展成绩斐然 北斗系统在政府和产业界的共同推动下,初步构建起了几个体系。 首先是创新体系,例如位置服务技术,打造了行业的主力军和技术创新的各种平台。重点是通过北斗办的工作,对北斗应用中的一些关键器件进行了研发。并在科技部的“导航与位置服务科技专项”下,解决了室内外无缝定位技术的一些支撑。在一些关键器件,例如芯片、天线、板卡、广域室内外定位技术体制的确立、以导航电子地图为核心的全息地图相关地理信息构建、以及围绕着智能位置服务的一些技术、位置服务相关后台大数据技术上,有了比较大的突破。  相似文献   

5.
为实现电网内各种对时设备的时间统一,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满足电网生产运行管理的需要和智能电网建设需求,通过建设时间同步统一系统,可以为500kV变电站需要统一授时的电力二次设备提供BD(北斗)/GPS系统的定时信号,并且以地面参考信号为备份,提供稳定可靠、高性能的时间同步信号。  相似文献   

6.
在5G+北斗的移动互联网时代,高精度定位成为众多行业或场景(如智能驾驶、测量测绘、桥梁监测等)的刚需。在高精度定位的实现方式中,GNSS-RTK是一种重要且性价比极高的解决方案,可提供厘米级的高精度定位服务。在实际的应用落地项目中,GNSS-RTK的解算方法一直都是RTK软件开发的关键点。文章结合某中心在多个测绘项目中的研究经验,提出了一种基于高精度定位的GNSS-RTK解算方法,该方法定位精度高,实现代价小,已成功应用于多个测绘项目。  相似文献   

7.
在科技发展的带动下,我国的农村电网逐渐建立起了相对完善的自动化系统,其中,GPS技术的应用,可以为电力自动化系统提供高精度的授时、定位和导航服务,促进电力自动化水平的提高。本文结合GPS技术的特点,对其在农村电网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智能电网监测能够实现能源和电力的实时监测、精密控制,符合电力行业的现代化发展要求。为了更好满足智能电网的发展需求,结合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的采集、分析及整合技术,实现基于云存储技术的智能电网监测系统。基于Hadoop技术框架的云存储技术为智能电网的云存储提供了解决方案,实现对电网的智能监测和故障诊断。  相似文献   

9.
针对国家对智慧景区的建设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北斗导航的智慧景区位置服务系统体系架构,并深入分析了广域连续覆盖定位技术、广域连续覆盖通信技术等关键技术内涵。以九寨沟风景名胜区为试点,开展了九寨沟智慧景区位置服务系统的研制与布署,该系统将北斗导航技术、伪卫星增强技术、差分高精度增强技术和智能位置服务技术相结合,具备游客位置服务、景区精细化管理与应急事件处理三大应用服务。通过实际测试,满足50 000用户的同时接入,响应时间小于2 s,已全面支持九寨沟景区的日常化管理。  相似文献   

10.
北斗产业化和5G发展都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其在时空信息、定位导航服务等方面的应用正逐步成为新型基础设施的核心内容。智慧旅游对“5G+北斗”的需求迫切,特别是在游客服务、旅游环境监测,以及特种旅游和自助旅游等方面。基于以上需求,提出了基于“5G+北斗时空服务平台”的系统构建方案。该平台通过结合北斗高精度定位、5G网络和其他物联网传感技术,构建了一个能够为文化旅游领域提供高精度定位、监测、导览等服务的综合平台。同时,阐述了“5G+北斗”在文旅行业中的具体应用,包括应急救援、位移监测以及景区导览等。  相似文献   

11.
给出了一种高精度、综合性位置服务平台设计方案,该方案将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惯性导航技术及融合室分UWB等技术相结合,采用微服务架构集成多种定位产品,集位置解算、电子围栏、路径导航、多源数据融合分析等多种服务为一体,可为用户提供服务弹性扩展、功能模块敏捷开发和快速发布,同时采用“边云融合”方式部署满足大容量并发处理承载能力,并在智慧港口领域进行了试点应用,验证了平台性能。积极探索5G与北斗技术的融合共建,助力产业互联网发展。  相似文献   

12.
程旭  王红涛  王伟  王斌  黄晗  潘亚奇 《通讯世界》2017,(15):124-126
本文通过基于北斗魔盒提供的精确位置服务,实现基于移动端亚米级精度的电网线路规划的现场勘察、核查、现场位置采集和已有电网线路的查询、规划现场照片的采集,达到电力线路规划现场精确选址及规划验证的目标,为线路规划提供辅助决策手段,对电网规划的合理性、科学性进行现场验证.  相似文献   

13.
《无线电工程》2016,(11):5-8
国外位置服务系统建设的巨大成功,催生了国内位置服务(Location Based Service,LBS)产业的发展热潮,进而影响了位置服务终端的技术革新。位置服务终端作为用户最直接感受到的服务承载平台,面向不同需求的人群提供愈发精细化的服务。在高精度位置服务终端硬件平台基础上,针对亚米级定位性能和位置服务需求,论述了单频精密单点定位技术、地图技术与位置服务网络,开展终端应用示范活动,验证了其具有提供高精度位置信息以及实时位置服务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北斗导航系统建设已经初具规模,物流行业蓬勃发展、北斗导航技术目趋成熟、智能手持设备已经普及,北斗智能物流终端的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本文讨论北斗导航系统和物联网结合的必然性,并从物联网的组成结构出发,讨论北斗智能物流终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重点讨论了北斗智能物流终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并针对现有物流体系提出北斗智能终端的应用场景。通过研究发现,北斗系统在未来必将迎来高速发展,并将广泛应用于物流领域,而未来的物流终端将广泛采用北斗作为定位和应急通信系统。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与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使得智能电网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电网系统的自动化进程也在不断地加快,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尽快的实现电网的智能化,就要重视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强调电力电子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这是智能电网发展的关键,本文就电力电子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进行简单的探讨,简要的说明电力电子技术对智能电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电信技术》2012,(10):29-29
由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主办的“首届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年会”及“首届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展”近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首届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年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年会以“举旗卫星导航,亮剑北斗应用,乘风位置服务,扬帆智慧物联”为主题,围绕北斗产业化、位置服务、移动互联、移动智能车联、Telematics等内容展开,探讨了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正>4月15日,由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编写的2013年度《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在中国测绘创新基地正式发布。出席发布会的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副局长闵宜仁指出,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步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和应用广泛渗透到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产业规模快速壮大,重要性凸显,已经逐渐成长为战略新兴产业。特别是我国自主北斗系统的建立,为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发展机遇。北斗系统的正式应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北斗系统的逐步建设完善,系统提供的高精度定位、高精度授时和短报文技术在电力系统中都得到了长足的应用,本文简要介绍了高精度授时技术和短报文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综合应用案例,为读者进一步了解北斗系统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9.
随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开通运行,基于北斗系统的应用作为发挥系统功能的落脚点,必将出现爆发式增长。本文在北斗系统应用和基于位置服务现状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北斗系统对位置服务的机遇以及在位置服务中的优势和挑战。通过对北斗系统在基于位置服务中发展趋势的探讨,为更好发挥北斗系统应用的广度和深度进行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20.
结合智能电网建设在现代电力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从智能光纤通信网络以及电力通信接入到户、数字化变电站等方面,对于电力信息通信在建设智能电网中的基础性作用进行分析论述,以推进电力信息通信技术在智能化电网建设中的应用实现,促进智能电网的建设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