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家织锦在土家语中称"西兰卡普",土家织锦技艺是一种极其古老的民间工艺,也是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土家织锦堪称武陵山区土家族人少数民族织锦的典范,民间称做"打花",主要以湖北恩施土家族和湘西土家族织锦技艺为主。而近年来土家织锦参与乡村旅游品牌塑造发展日渐没落,从而产生了一系列的发展问题。归纳了土家织锦乡村旅游品牌的设计和销售方面的有效对策,并希望社会各界人士以此为鉴,对当前探索民族地区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参与旅游品牌塑造的有效保护传承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土家织锦作为土家族传统织造技艺术,具有非常高的研究价值。2016年8月,叶洪光与冯泽民出版《土家织锦文化生态与视觉艺术》一书,对于保护土家族染织类非物质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该书的内容入手,提出土家织锦不仅是一种地方性知识,同时也是一种地域和民族文化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我国文创产业的迅速发展,有关湘西土家织锦文创产品设计研究也成为各界探讨的热点,并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但少有学者对其研究发展脉络进行梳理,致使土家织锦文创发展模式、路径等未系统化呈现。文章通过查阅和梳理湘西土家织锦文创产品设计的相关文献资料,分析湘西土家织锦文创产品的现状,从湘西土家织锦简况、土家织锦现存问题及解决措施等方面入手,试图提出湘西土家织锦文创产品设计研究的发展趋势,为今后进行湘西土家织锦文创产品设计研究提供一定的新思路、新路径,从而促进土家织锦文创产品的设计开发,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湘西土家织锦非遗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4.
王帅 《西部皮革》2024,(4):103-106
研究着眼于土家织锦这一中国土家族文化的珍贵财富,深入分析其图案设计和编织工艺所蕴含的深层文化意义及其在土家族中的社会功能。文章讨论了土家织锦作为一种视觉语言记录和反映的土家族历史传说、宗教信仰和社会秩序的,探索了在国际视野下,土家织锦适应国际化新时代的同时,保持其文化价值和增强族群的内聚力的途径。此外,文章还探析了土家织锦如何利用数字化工具和跨国文化项目,在全球范围内传播,从而提升了其国际知名度和文化影响力。研究强调了土家织锦在传递土家族集体记忆、促进文化继承以及在多元文化对话中的桥梁作用,对于保护这一可能逐渐消逝的手工艺形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文创产品设计相结合促发展。土家织锦这一非遗项目作为楚文化织物中的代表,亦是荆楚地域文化和精神财富的重要体现,如何将土家织锦工艺的特征与现代审美相融合成为主要问题,推动文创产品得到市场青睐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热点。文章从分析土家织锦文创产品的设计现状展开,以土家织锦文创产品当中的纹样再设计方法、产品研发思路为研究目标,进而探索土家织锦文创产品未来研发路径。  相似文献   

6.
在文化创意产业和非遗热现象的推动下,挖掘和保护湘西土家族原有的视觉符号成为一种主流形态。通过对土家织锦纹样解析与文创产品的结合,提高社会对湘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认知。  相似文献   

7.
"椅子花"是土家织锦中较为特殊的艺术形象,图案繁复、配色复杂,画面呈现出优美的韵律,土家人采用"观物取象"的方式创作椅子花纹样,所代表的不仅是纹样创作者个人的思维特性,更是整个土家族长期实践的集体思维特性和文化秉性,是织锦者因材制宜、因势利导的工艺创造之美。土家族人用自己独特的织造技艺,将物质材料转变成艺术符号,将对生活的热爱与乐观向上的情感表达寄寓于椅子花纹样之中。本文主要从椅子花的工艺织造,图案构成及自然拙朴的装饰色彩进行分析,解读土家织锦椅子花纹样的艺术特征与审美文化。  相似文献   

8.
土家织锦是湘西酉水一带保留非常完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湘西地处偏僻,且多为山区,交通极其不便,长期以来一直处于封闭状态,改土归流开始土家族开始与汉族等其他民族文化发生融合,丰富了土家织锦纹样。本文以土家织锦中民俗纹样题材为例,主要对土王五颗印、迎亲图、老鼠嫁女等代表性纹样从来源、纹样组成、色彩搭配等进行分析研究土家织锦的纹样特征。  相似文献   

9.
刘冠彬  朱暮春 《服装设计师》2013,(11):I0010-I0011
“土家族织锦技艺“获得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金奖.2006年.由湘西龙山县牵头申报的土家族织锦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菲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Ⅷ-6。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文化生态学为研究角度与方法,厘清土家织锦的当代文化生态系统,为土家织锦的保护与传承提供理论化的借鉴。土家织锦呈活态的成长与变化,将其中任何一个元素单独的剥离出来,都难以维持它的活态,且难以完全的保持、传达原有的信息。本文明确土家织锦在其产生与发展的过程中隐射了土家族的民族文化内涵与民族精神生活,形成了历史、文化、审美、教化、旅游与实用的多元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11.
对土家织锦与楚文化之间的关系做系统的论述。楚文化是先秦时期由楚人在长江中游创造的地域性文化,与楚地相邻的土家族地区也打上了楚的烙印。他们之间文化的渊源,以及对凤的历史印记,都表现出土家族文化与楚文化之间曾经的交流与融合。作为土家族文化重要载体之一的土家织锦,更是有着深刻的楚的印痕,在织造方法上也有许多共同之处,图案风格也都呈现出几何抽象化特点。所作研究对消逝的巴楚文明的探究和见证中华文明的多元化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西兰卡普是土家族重要的文化载体之一,它包含着深厚的土家民族文化和丰富的美学思想,经过历史的积淀形成自身独有的织锦文化。本文通过了解西兰卡普的装饰符号,分析其特点及特征。从符号的角度结合现代视觉传达的设计手法,对土家文化的西兰卡普进行再设计并应用在现代包装设计中,赋予西兰卡普装饰符号新的生命,引导更多的人从视觉艺术来品味土家独特的织锦文化。  相似文献   

13.
土家织锦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让民族传统艺术在现代社会得到传承和发展.文章从土家织锦的色彩多样化、织锦元素、民族文化内涵、设计创新等方面展开研究,深入挖掘土家织锦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潜力,提出土家织锦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方法.通过对织锦元素与现代设计相结合的设计案例进行分析,使产品具有突出的民族感和时代感.传统织...  相似文献   

14.
陆垚 《毛纺科技》2020,48(5):I0003-I0004
土家织锦,其意为土家打花。土家语把花叫“卡普”。织锦、打花,土家语叫“卡普拓”,后因这种织锦多用于做被面,土家语把被子叫“西兰”,这种用土家织锦做成的被面便叫“西兰卡普”,即“土花铺盖”。由于“土花铺盖”是土家织锦中最典型的用品,也为了方便日常生活中的交流,“西兰卡普”慢慢也就成了土家织锦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15.
通过文献分析法总结土家织锦图案相关研究,并对土家织锦图案的历史源流、美学特征、文化功能及其色彩特征和构图形式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土家织锦图案的文化内涵。研究土家织锦图案的设计方法和实践运用,以解决土家织锦图案相关研究缺乏深层次文化的设计方法和实际运用的问题,对土家织锦图案文化特征提出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6.
赵静  叶水云 《西部皮革》2023,(12):31-33
数字化教学资源是现代教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教学信息化的结果,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也是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文章以湘西土家织锦为研究对象,对湘西土家织锦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现状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提出土家织锦数字化教学资源构建路径和措施,从而促进湘西土家织锦技艺与文化的保护传承,提升地方高校艺术专业教学信息化水平。  相似文献   

17.
文化消费是当代语境下传统民族文化活化的重要手段,是民族文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文化消费与土家织锦的传承发展之间相辅相成,文化消费体现出土家织锦的时代价值,土家织锦传承与发展也可促进文化消费的进步。纵观文化消费下的土家织锦的传承与发展,应牢牢把握创意、平台、需求、服务这四条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土家织锦的色彩是其一大特色,土家织锦的色彩搭配中,既有斑驳陆离的艳丽之色,强烈的色彩对比形成装饰性的锦面效果,使人眼花缭乱;也有古朴素雅的土家织锦,给人宁静古朴的感觉。土家织锦在色彩的运用上,表达出丰富的视觉效果和情感语义,形成了动静结合风格多样的色彩特点。  相似文献   

19.
朱娟丽 《中国皮革》2024,(3):98-101
为了打造既体现传统文化精髓又具备时代感的现代鞋服品牌,推出更多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民族鞋服产品,本文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土家织锦引入现代鞋服设计。在阐明土家织锦在现代鞋服设计中的应用要点之后,从图案纹样和色彩搭配两个方面介绍了应用土家织锦元素的优秀鞋服设计产品,以实现土家织锦元素在现代时尚行业中的再创造。  相似文献   

20.
海南黎族织锦纺染织绣技艺积累了黎族人千年的经验与智慧,精美的黎锦用温和天然的纱线编织,黎族妇女利用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等植物染整的纱线极具沉静含蓄的色彩韵味,历经百年时光依旧如新。黎族织锦植物染面料不仅具有审美价值,也有着相当可观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同时在工艺上有利于自然环境的生态循环。本文探讨了黎族植物染技艺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运用,希望对保护和传承黎族织锦文化起到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