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分析细胞核分离蛋白(NUDC)与抑制素(PHB)在宫颈癌患者癌组织中表达水平,探讨二者表达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6年5月金华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2例宫颈癌患者,术中收集宫颈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组织中NUDC与PHB蛋白表达水平,分析二者表达与宫颈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关系。结果宫颈癌组织中NUDC、PHB蛋白高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均P0.05)。NUDC、PHB蛋白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肿瘤直径及病理分型无关(P0.05),与肌层浸润、分化程度、FIGO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宫颈癌组织中NUDC与PHB蛋白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470,P0.05)。NUDC高表达组、PHB高表达组患者3年总生存率分别显著低于NUDC低表达组、PHB低表达组患者(均P0.05)。FIGO分期Ⅲ期、淋巴结转移、NUDC高表达及RHB高表达是影响宫颈癌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NUDC、PHB蛋白在宫颈癌中均高表达,与分化程度、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FIGO分期及预后有关,二者可能共同影响宫颈癌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纺锤体与着丝粒相关蛋白3(SKA3)、三结构域蛋白14(TRIM14)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12月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17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SKA3和TRIM14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癌组织SKA3、TRIM14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对应癌旁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腺外侵犯、淋巴结转移以及TNM分期Ⅲ期的患者癌组织SKA3、TRIM14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无腺外侵犯、无淋巴结转移以及TNM分期Ⅰ~Ⅱ期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发病部位、TG-Ab及TPO-Ab表达情况患者癌组织SKA3、TRIM14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SKA3、TRIM14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对应癌旁组织,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恶性进展及病理分型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lncRNA KCNQ1OT1在宫颈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7年9月至2018年9于我院行手术切除的83例宫颈癌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测定其lncRNA KCNQ1OT1的表达,术后对患者进行3年随访,并分析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LncRNA KCNQ1OT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为(3.47±0.38),显著高于其在癌旁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1.06±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98,P<0.05)。宫颈癌组织中lncRNA KCNQ1OT1的表达水平与FIGO分期、组织分化程度、肿瘤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χ2值分别为6.181、3.927、9.863、4.571,P<0.05),与年龄和肿瘤直径无明显相关性(χ2值分别为0.287和0.113,P>0.05)。LncRNA KCNQ1OT1高表达组宫颈癌患者的3年生存率为68.09%,显著低于lncRNA KCNQ1OT1低表达组的生存率(9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激活转录因子2(ATF2)在宫颈癌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8年11月—2022年6月在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的宫颈癌患者的组织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ATF2的表达水平,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ATF2蛋白的表达。使用SPSS 22.0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宫颈癌组ATF2 mRNA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宫颈癌组ATF2蛋白的阳性率高于癌旁组(P<0.05)。ATF2的表达与TNM分期、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等有关(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ATF2低表达组比高表达组有更好的累积生存率(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低分化、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和ATF2高表达均为影响宫颈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ATF2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上调,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HMGB)-1和Hepsin在宫颈癌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 方法选择2008年5月至2010年6月,在徐州市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的70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手术切除的宫颈癌组织及癌旁2 cm处组织,分别纳入宫颈癌组及癌旁组,均为70例;并选取同期因宫颈良性病变于本院手术获取的20例良性病变宫颈组织,纳入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链结(SP)法检测上述3组组织中HMGB-1及Hepsin蛋白表达情况,并统计学分析其表达差异,不同临床因素下HMGB-1及Hepsin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差异及此2种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并对2种蛋白不同阳性表达强度宫颈癌患者进行生存分析。本研究所有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取得本院伦理道德委员会批准。 结果①宫颈癌组HMGB-1及Hepsin蛋白阳性表达率,均分别较癌旁组或对照组高,而癌旁组此2种蛋白阳性表达率,均较对照组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免疫组织化学SP染色结果显示,良性病变宫颈组织中HMGB-1及Hepsin蛋白表达呈阴性,而宫颈癌癌旁组织中此2种蛋白呈淡黄色或黄色阳性(++)表达,宫颈癌组织中,则此2种蛋白呈棕褐色强阳性表达(+++),并且主要位于细胞质。③宫颈癌组的70例宫颈癌组织中,肿瘤浸润深度为T3+T4者及有淋巴结转移者的HMGB-1蛋白阳性表达率,较T1+T2者及无淋巴结转移者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肿瘤分化程度为低分化者、肿瘤浸润深度为T3+T4者、有淋巴结转移者,以及肿瘤、淋巴结转移、远隔器官转移(TNM)分期为Ⅲ+Ⅳ期者的Hepsin蛋白阳性表达率,均较肿瘤分化程度为高/中分化者、肿瘤浸润深度为T1+T2者、无淋巴结转移者及肿瘤TNM分期为Ⅰ+Ⅱ期者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HMGB-1蛋白与Hepsin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15.27,P=0.01)。⑤影响宫颈癌患者5年生存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HMGB-1蛋白(+++)表达(HR=11.637,95%CI:4.351~38.213,P<0.05)及Hepsin蛋白(+++)表达(HR=10.142,95%CI:4.285~33.275,P<0.05)。 结论HMGB-1及Hepsin蛋白的增强表达与宫颈癌侵袭性增强有关,其表达水平可作为评估宫颈癌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血清和糖皮质激素调节蛋白激酶3(SGK3)、盐诱导激酶1(SIK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石家庄市妇幼保健院2017年5月至2020年5月期间手术治疗的150例宫颈癌患者,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宫颈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SGK3、SIK1的表达,另选取同期体检的150例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血清SGK3、SIK1的表达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血清SGK3、SIK1表达相关性,进一步通过COX回归分析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SGK3、SIK1对宫颈癌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Kaplan-Meier法分析宫颈癌组织SGK3、SIK1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与癌旁组织相比,宫颈癌组织SGK3阳性表达率升高、SIK1阳性表达率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宫颈癌患者血清SGK3表达水平升高,SIK1表达水平降低,二者之间呈现负相关(r=-0.347,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血清SGK3、SIK1表达为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血清SGK3...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宫颈癌组织中IL-23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纳入本院190例宫颈癌患者并分析宫颈癌组织中IL-23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根据宫颈癌组织中IL-23表达水平分为IL-23高和低表达组,统计2组预后不良发生率的差异,采用K-M曲线比较2组发生预后不良的中位时间的差异。结果 宫颈癌组织中IL-23高表达144例,低表达46例,癌旁组织中IL-23均为低表达。肌层浸润深度(≥1/2)、FIGO分期(Ⅱa期)、淋巴管浸润(有)、淋巴结转移(有)和IL-23表达(高表达)均是影响宫颈癌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IL-23高表达组发生预后不良患者102例,预后良好患者42例;IL-23低表达组发生预后不良患者20例,预后良好患者26例,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352,P=0.001)。IL-23高表达组发生预后不良的中位时间缩短(P=0.021)。结论 宫颈癌组织中IL-23表达升高,IL-23高表达可能与宫颈癌患者预后不良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宫颈癌组织中前B细胞白血病同源盒基因3(PBX3)的表达,以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本院宫颈癌以及癌旁组织82例进行研究,Western blot法、免疫组化法检测标本组织中PBX3蛋白表达,分析二者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对影响患者生存的临床因素进行COX回归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30个月随访,统计患者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分析患者生存情况,Log-Rank法检测组间生存差异。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宫颈癌组织中PBX3蛋白、蛋白阳性表达率均升高(P0.05)。PBX3表达与年龄、病理类型、肿瘤浸润深度无关(P0.05),与肿瘤分期、肿瘤分化程度、肿瘤直径、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30个月随访,24人死亡,死亡率为29.3%。COX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分期、肿瘤分化程度、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PBX3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BX3阳性表达组58.1%死亡,阴性表达组23.5%死亡,两组患者Kaplan-Meier生存曲线存在差异(P0.05)。结论:PBX3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上调,与肿瘤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等有关,可能为宫颈癌患者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宫颈癌组织中斯钙素-2(STC-2)、细胞-间充质上皮转化因子(C-met)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选取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诊治的宫颈癌患者110例, 于改良根治术中采集患者癌组织样本与癌旁正常组织样本, 测定并比较两种组织中STC-2 mRNA、C-met mRNA表达水平, 分析STC-2、C-met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以及肿瘤转移复发的危险因素。随访24个月, 分析STC-2、C-met表达水平与宫颈癌患者术后肿瘤转移复发时间的相关性。结果癌组织中C-met mRNA、STC-2 mRNA表达水平高于癌旁正常组织(4.51 ± 1.21比3.97 ± 1.14、2.57 ± 0.21比2.12 ± 0.2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3.41、14.80, P<0.05)。癌组织STC-2、C-met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病理类型、国际妇产科协会(FIGO)分期、肿瘤大小无相关性(P>0.05), 与肿瘤复发或转移存在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表明, 脉管癌栓、淋巴结转移、TNM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miR-1287-5p、同源盒基因A7(HOXA7)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3年6月-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宫颈癌患者92例临床资料,qRT-PCR法检测宫颈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MiR-1287-5p和HOXA7mRNA表达,Pearson分析MiR-1287-5p与HOXA7表达相关性;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MiR-1287-5p和HOXA7表达水平与宫颈癌患者预后关系;COX回归分析影响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宫颈癌组织中miR-1287-5p(0.71±0.16)低于癌旁组织(1.03±0.05),HOXA7 mRNA(1.51±0.24)高于癌旁组织(1.02±0.03)(均P<0.05)宫颈癌组织中MiR-1287-5p与HOXA7表达呈负相关(r=-0.484,P<0.05);MiR-1287-5p和HOXA7表达水平与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淋巴结转移、分化状态和FIGO分期有关(P<0.05);Kaplan-Meier分析显示,MiR-1287-5p高表达组生存率高于低表达组(logran...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原癌基因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Ki-67)、肿瘤相关长链非编码RNA 5(CARLo-5)及雷帕霉素不敏感的mTOR伴侣蛋白(Rictor)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对远期预后生存的影响。方法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63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标本组织(为子宫内膜癌组)及肿瘤旁(距离癌组织5cm以上)的正常组织(为癌旁组织组)。比较2组Ki-67、CARLo-5及Rictor蛋白的表达情况;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研究Ki-67、CARLo-5及Rictor蛋白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并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生存的危险因素。结果 Ki-67、CARLo-5及Rictor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均高于癌旁组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e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Ki-67阴性组平均生存时间较阳性组长,CARLo-5阴性组平均生存时间较阳性组长,Rictor蛋白阴性组平均生存时间较阳性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预后评分、Ki-67、CARLo-5及Rictor蛋白表达子宫内膜癌患者是影响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单因素(P<0.05);经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可知,低分化组织、预后评分≥7分、存在脉管瘤栓、肌层浸润≥1/2及Ki-67、CARLo-5及Rictor蛋白高表达为影响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Ki-67、CARLo-5及Rictor蛋白可作为预测子宫内膜癌患者远期预后的分子标志物和肿瘤治疗的潜在的靶点;对合并高危因素者临床需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以提高远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组织富含脯氨酸的蛋白络氨酸激酶2(Pyk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mRNA结合蛋白3(IMP3)、肿瘤转移抑制蛋白1(MTSS1)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112例NMIBC患者纳入研究。采集患者NMIBC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以免疫组化法检测不同组织Pyk2、IMP3、MTSS1蛋白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此外,通过Kaplan-Merier生存曲线分析上述蛋白表达与预后的关系,采用单、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NMIB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NMIBC组织中Pyk2、IMP3蛋白阳性率分别为66.07%、58.04%,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17.86%、0.00%;而MTSS1蛋白阳性率为17.86%,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的73.21%;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病理分级G1级、肿瘤分期Ta~T1期的NMIB患者Pyk2、IMP3蛋白阳性率均低于病理分级G2~G3级、肿瘤分期T2~T4期患者,而MTSS1蛋白阳性率均高于病理分级G2~G3级、肿瘤分期T2~T4期患者,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Kaplan-Merier生存曲线分析发现,至随访结束Pyk2、IMP3蛋白阳性患者的无进展生存率均低于上述蛋白阴性患者,而MTSS1蛋白阳性患者的无进展生存率明显高于MTSS1蛋白阴性患者,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病理分级、肿瘤分期以及Pyk2、IMP3蛋白阳性表达均是NMIBC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均P0.05),而MTSS1蛋白阳性表达是NMIBC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均P0.05)。结论 NMIBC组织Pyk2、IMP3蛋白均呈异常高表达,而MTSS1蛋白呈异常低表达,上述蛋白表达水平和NMIBC病理分级、肿瘤分期以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14ORF166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临床意义及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3月于海南省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80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手术切除80例宫颈癌组织标本及80例癌旁正常组织标本,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宫颈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C14ORF166蛋白表达情况,分析C14ORF166蛋白表达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C14ORF166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8. 75%(31例),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2. 50%,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C14ORF166蛋白表达与宫颈癌患者年龄、病理类型、组织分化无显著相关性(P0. 05),与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 0. 05)。C14ORF166蛋白高表达者5年总生存率为64. 29%,明显低于C14ORF166蛋白低表达者(86. 79%)(P0. 01)。结论 C14ORF166蛋白在宫颈癌中呈明显高表达,且与宫颈癌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P120ctn和Bcl-2蛋白在宫颈癌中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相关性。方法 依据随机原则,选取78例2018年4月—2019年10月在嘉兴市第二医院进行宫颈癌手术患者的宫颈癌病理组织和癌旁3 cm组织,均保存于该院病理科室,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30个月。采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法检测宫颈癌组织及癌旁组织P120ctn、Bcl-2阳性表达与患者生存率、临床间的关系,并进行ROC分析。结果 P120ctn在宫颈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30.76%(24/78),在癌旁正常组织表达率为75.64%(59/7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931,P<0.001);Bcl-2在宫颈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57.69%(45/78),在癌旁正常组织表达率为26.92%(21/7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190,P<0.001);宫颈癌组织中的P120ctn、Bcl-2与FIGO分期、肿瘤直径、病理分级及淋巴结转移等因素相关(均P<0.05),与年龄、肿瘤类型无关(均P>0.05)...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宫颈癌组织中Ezrin蛋白表达及其与肿瘤增殖、侵袭活性的相关关系。方法 2013年2月—2016年1月间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宫颈癌患者90例,取宫颈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经免疫组化染色判断Ezrin蛋白及宫颈癌相关增殖、侵袭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宫颈癌组织中Ezrin蛋白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P0.05)。宫颈癌组织中,增殖相关蛋白p53、NF2表达量低于癌旁组织,Nanog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侵袭相关蛋白HDAC1、TUG1、Twist、Rab11的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P0.05);经Pearson检验发现,宫颈癌组织中Ezrin蛋白表达量与肿瘤增殖相关蛋白p53、NF2的表达量呈负相关,与Nanog的表达量呈正相关;与侵袭相关蛋白HDAC1、TUG1、Twist、Rab11的表达量呈正相关(P0.05)。结论宫颈癌组织中Ezrin蛋白表达量增加,且Ezrin蛋白表达阳性强度与肿瘤细胞增殖、侵袭活性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心粒复制相关因子(STIL)基因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检索癌症数据库Oncomine,了解STIL基因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月于江西省妇幼保健院行宫颈癌活检及手术的患者石蜡包埋癌标本(含癌旁正常组织),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STIL蛋白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与宫颈癌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Oncomine数据库显示STIL基因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织(P<0.05),免疫组化研究证实了以上结果。STIL表达水平的差异与患者年龄、组织学类型、肿瘤直径、脉管侵犯、淋巴结转移无关,仅与FIGO分期有关。STIL表达水平、脉管侵犯及FIGO分期是影响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因素。结论STIL基因在宫颈癌组织中高表达,且高表达的STIL可以作为宫颈癌患者预后不佳的预测因子。未来STIL基因有望成为宫颈癌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喉鳞癌爱泼斯坦-巴尔病毒(EBV)感染的危险因素,并评估其对端粒酶卡扎尔体蛋白1(TCAB1)、c-myc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1年8月日照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2例行手术治疗的喉鳞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EBV感染情况,分为EBV阳性组55例和EBV阴性组37例,比较两组临床特征差异,分析影响喉鳞癌患者EBV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比较EBV阳性组与EBV阴性组癌组织TCAB1及c-myc基因表达水平及外周血EBV-DNA水平,评估喉鳞癌患者外周血EBV-DNA水平与TCAB1及c-myc基因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性别、年龄、肿瘤部位、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及吸烟史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但EBV阳性组淋巴结转移率高于EBV阴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喉鳞癌患者EBV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EBV阳性组癌组织TCAB1及c-myc mRNA相对表达量、外周血EBV-DNA水平均高于EBV阴性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喉鳞癌患者外周血EBV-DNA水...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肾透明细胞癌(CCRCC)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及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5(PDCD5)的表达及与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于本院接受诊治的61例CCRCC患者,根据预后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44例,死亡组17例。收集肿瘤组织及肿瘤旁正常肾脏粘膜组织,分别作为CCRCC组(n=61)和癌旁正常组织组(n=61)。比较HIF-1α、G6PD及PDCD5在CCRCC组织及癌旁组织的表达情况;分析HIF-1α、G6PD及PDCD5患者各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并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CCRCC患者预后生存的危险因素。结果 CCRCC组织HIF-1α、G6PD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组,PDCD5阳性表达率低于癌旁正常组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F-1α、G6PD及PDCD5表达情况与CCRCC患者肿瘤直径、病理分期、TNM分期及WHO/ISUP分级呈显著相关性(P<0.05)。死亡组pT1-2期、Ⅰ~Ⅱ期、WHO/ISUP分级1~2级、HIF-1α阴性、G6PD阴性及PDCD5阳性者较生存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NM分期Ⅲ~Ⅳ期、HIF-1α阳性、G6PD阳性及PDCD5阴性为影响CCRCC患者预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HIF-1α、G6PD、PDCD5在CCRCC组织中异常表达,可作为预测CCRCC患者预后的潜在分子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检测人食管癌组织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了解食管癌患者术后生存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运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测定186例食管癌患者的癌组织及配对的癌旁组织中CTGF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Kaplan-Meier单因素与Cox多元回归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食管癌组织中CTGF mRNA表达水平(5.29±5.12)明显高于其配对的癌旁组织(8.63±5.12)(t=10.112,P=0.0000);食管癌组织CTGF蛋白表达水平(20.83±8.20)明显高于其配对的癌旁组织(4.52±4.53)(t=23.820,P=0.0000);Kaplan-Meier 法生存分析结果显示,CTGF mRNA及CTGF蛋白的表达水平、性别、家族史、浸润深度、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与患者的生存率明显相关;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TGF mRNA的表达水平、CTGF蛋白的表达水平、性别、家族史、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是影响食管癌患者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食管癌组织中CTGF的高表达可能影响食管癌患者术后的生存,其可作为食管癌患者预后的一个评价指标,并可能成为基因治疗的一个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NSCLC(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ZO-1(zonula occluden-1,紧密连接蛋白-1)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western blot检测101名NSCLC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ZO-1蛋白的表达,以61名肺部良性病变患者作为对照。结果:ZO-1蛋白在癌组织中表达低于癌旁组织,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ZO-1蛋白在癌旁组织中表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癌旁组织ZO-1蛋白在淋巴结未转移组中表达高于淋巴结转移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4.44,P<0.01),在2年生存组中表达高于2年死亡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3.62,P<0.01);癌组织中ZO-1蛋白在2年生存组中表达高于2年死亡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2.52,P<0.05)结论:癌旁组织中ZO-1蛋白和NSCLC患者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癌旁组织和癌组织中ZO-1蛋白和NSCLC患者2年生存率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