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陈林   《中国医学工程》2014,(7):44-44
目的通过调查分析导尿管留置引起的泌尿系统感染的影响因素,以便有效的进行预防和控制。方法回顾性分析在2009年7月-2013年7月间我院由于导尿管留置引起泌尿系统感染来的30例患者,主要分析患者导尿管留置的时长、拔出导尿管后的尿液细菌培养结果以及拔出导尿管后的尿路刺激症状。结果留置导尿管的时间在2-14d,平均4.32d。而拔管当天清晨的尿液细菌培养结果显示阳性患者有9例,阳性率为30%,其中为大肠埃希菌的患者有5例,屎肠球菌的患者有3例,1例患者为真菌感染。而拔管后有14例患者出现了尿路刺激症状,阳性率为46.67%。感染者中男性所占比例高于女性,年龄在50岁以上的感染所占比例高于50岁以下的患者。结论留置导尿管引致泌尿系感染的影响因素有留置时间,插管操作,导尿管系统的相关问题。严格执行无菌原则,留管后严格进行护理,缩短留置时间,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导致留置导尿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及干预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留置导尿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发生尿路感染及无感染患者在性别、年龄、患者及家属留置导尿知识、膀胱冲洗、预防应用抗生素、留置导尿管时间等的差异。结果80例患者发生留置导尿相关尿路感染20例(25.00%),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尿路感染因素包括:女性、年龄≥60岁、留置导尿知识认知度差、预防应用抗生素、留置导尿管时间≥10 d (OR值分别3.78,3.34,2.97,2.67,4.12)(P〈0.05),与是否进行膀胱冲洗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影响留置导尿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因素复杂,管理好老年患者,加强女性患者尿管护理,尽可能缩短留置时间,控制预防性抗生素的应用,强化教育提高患者及家属自我控制和调节能力,可以有效减少尿路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临床留置导尿患者医院感染情况进行观察和研究,制定预防措施,以控制泌尿道感染的发生。方法针对本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1182例留置导尿患者,根据留置导尿患者性别及导尿管留置时间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82例留置导尿患者,发生泌尿系感染562例,感染率为47.6%,检出病原菌371株,主要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其中大肠埃希氏菌占47.98%,肺炎克雷伯氏菌占14.82%。留置导尿泌尿系感染率女性大于男性,其发生率与性别有关。留置导尿时间也是造成尿路感染的重要因素。结论及时掌握留置导尿的适应症,严格进行无菌操作、加强护理,能适当减少泌尿系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留置导尿管的脊柱手术患者泌尿道感染的发生率、常见菌及预防方法等情况。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方法。对我科室2009年4月~2010年2月全部留置导尿者进行专项调查。结果:48例留置导尿管病例,共出现泌尿道医院感染10例,平均感染发生率为20.8%,脊柱手术患者留置尿管时间长,发生率较其他疾病高。留置导尿发生泌尿道感染和导尿期间抗菌药物的持续冲洗、导尿管的留置时间(天)、抗菌药物使用种类。结论:脊柱手术的患者留置导尿患者泌尿道医院感染发生率高,应采取有效措施,切实降低其发病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气囊导尿管留置导尿发生尿漏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措施。方法:选取因尿潴留而使用气囊导尿管留置导尿患者281例。男性36例,女性19例,年龄最大88岁,最小50岁,平均61.5岁。结果:发生尿液漏者55例,占19.6%。发生尿漏的原因有:尿管过细或气囊内注入液体过少、导尿管插入过深、尿道松弛等使导尿管与尿道内口贴合不严密33例;导尿管堵塞19例;膀胱痉挛3例。结论:临床护理工作中要根据情况具体分析,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有效控制尿漏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分析截瘫患者留置导尿致泌尿系感染的相关因素,并对预防措施进行讨论.方法 对2010年1月-2012年12月,122例留置导尿的截瘫患者泌尿系感染状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折.结果 122例患者在尿管留置期间共有112例患者发生菌尿症,总发生率为91.8%,共检出病原菌118株;截瘫患者留置导尿致泌尿系感染的发生率与性别、年龄以及留置时间有关,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年龄>60岁者较≤60岁的患者感染率高,随着留置导尿时间的增加感染率逐渐增高.结论 为了减少截瘫患者留置导尿致泌尿系感染的发生,除掌握留置导尿适应证外,应严格无菌操作,尤其是对男性、年龄较大的患者,尽可能缩短尿管留置时间;在留置导尿期间,要加强导尿管的护理工作,并给予膀胱冲洗等预防性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接尿器为脑卒中男性尿失禁患者收集尿液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58例脑卒中男性尿失禁病人分成两组,分别用留置导尿法和接尿器法收集尿液,观察不同护理方法泌尿系感染、皮肤改变、管道脱落、漏尿、3周总费用.结果对长期卧床尿失禁病人采用留置导尿和接尿器收集尿液的方法在泌尿道感染以及费用等方面有显著差异.结论 脑卒中男性尿失禁患使用接尿器方式收集尿液是避免泌尿道感染、方便可行、与家庭护理紧密衔接的方法,值得在长期卧床尿失禁病人中普遍采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总结1994年2月~1996年10月,留署导尿病人使用一次性气囊导尿管护理体会。1临床资料留量导尿患者使用气囊导尿管77例,其中男性58例,女性19例。年龄21~69岁。使用普通导尿管作为对照组,共40例,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23~68岁。2方法将普通导尿管改为一次性气囊导尿管,加灭菌20ml注射器一具,0.9%氯化钠10ml,免带胶布,操作按浙江省临床护理质量评分标准。导尿管进入尿道深度男性为18~22cm,女性为4~6cm,见尿液排出后再进2~4cm。插入后左手固定导管,右手拿已抽好0.9%氯化钠10ml加空气10ml的注射器,注入气囊导尿管有…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解引起泌尿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预防、控制泌尿道感染的途径。方法:使用非条件Logistic多变量分析方法回顾性调查近3年来导尿患者泌尿道感染病例。结果:惠糖尿病和长期留置导尿无抗生素冲洗是泌尿道感染最重要的危险因素。结论:治疗基础疾病、掌握留置导尿指征、给予抗生素冲洗可以预防和控制泌尿道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会阴部护理是预防泌尿系感染的重要方法之一。对于长期昏迷、排尿障碍的患者须给予导尿管留置导尿。为避免尿液浸湿床褥、刺激皮肤发生压疮,需每日进行会阴部护理。我们对常规的0.9%盐水棉球护理效果进行监测,发现效果不佳,为此,2004年1月—2005年8月,我们对40例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减少留置导尿管患者泌尿系感染的发生率。方法:做好48例患者的心理护理,取得患者的配合,严格掌握适应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加强尿道口的护理。结果:对留置导尿的患者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可有效降低患者尿路感染的发生率。结论:进行系统规范的尿管护理,尽量缩短留置导尿时间,规范使用抗生素,才能使留置导尿致尿路感染的发生率降至最低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危险因素,并探讨最佳的护理防控措施。方法对260例留置导尿管的患者采用前瞻性调查方法,调查引起感染相关危险因素。结果260例患者存在尿路感染症状的有38例,尿路感染发生率为14.6%。其中留置导尿时间<5d患者、≥5d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分别为6.38%、35.5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0岁患者和≥60岁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分别5.43%、29.5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基础疾病的患者也是尿路感染高危人群。结论留置导尿时间长、年龄大是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主要因素;遵循无菌技术操作原则,严格手卫生管理,尽可能缩短留置导尿管时间,规范留置导尿管管理是预防控制导尿管相关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气囊导尿管的应用为留置导尿的病人及医护人员提供了诸多方便,然而由于部分医护人员对气囊导尿管性能不熟悉,以致医原性尿道损伤时有发生。我院自1992年以来因气囊导尿管使用不当发生尿道损伤16例,为吸取教训,总结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16例均为男性,年龄34~67岁,平均45岁。分别因术前准备(2例)、术后尿潴留(4例)、前列腺增生尿潴留(6例)、脑血管意外尿潴留(4例)而行留置导尿。均使用二腔Foley气囊导尿管,插入导尿管后4例未见尿液,其中术前导尿的2例被误认为病人进手术室前尿液已排空,2例使用女性Foley导尿管;12例插管时见…  相似文献   

14.
刘松霞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17):830-831
留置导尿管是临床上最基本的诊疗技术,但留置导尿管引起的泌尿道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UTI)占医院获得性感染的40%[1],在留置导尿的患者中,有2% ̄4%发生菌血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留置导尿时间与尿路感染的关系,并探讨预防尿路感染的护理对策。方法:将276例置入导尿管前中段尿细菌培养阴性的需留置导尿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不同时间段(≤2 d、3~7 d、8~13d、≥14 d)抽取中段尿标本作细菌培养,并对其产生的尿路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76例患者中有79例发生尿路感染,导尿管留置≤2 d、3~7 d、8~13 d、≥14 d以上细菌检出率分别为6.75%、27.46%、50.98%、100.00%,表明留置尿管时间越长,则尿路逆行感染发生率越高。结论:留置导尿时间长短与尿路感染有密切关系,缩短留置导尿时间是有效减少尿路逆行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对减少SICU留置导尿患儿发生泌尿道感染的预防作用,降低感染率。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2年12月留置尿管患儿182例为观察组,采取集束化护理,另选择2011年1月—2011年12月192例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导尿管相关泌尿系感染率。结果:通过两组数据比较,对照组感染率20.83%;观察组感染率9.89%,观察组的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的感染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管的指征,缩短留置尿管时间,采取有效措施,可控制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17.
留置导尿术是进行导尿后,将导尿管保留在膀胱内引流出尿液的方法,能够解除排尿障碍,减轻患者痛苦,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2]。老年女性患者由于尿道括约肌松弛,更容易发生留置导尿管漏尿的现象[3]。长期留置导尿管发生的漏尿不仅容易导致患者局部皮肤受损,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还容易导致患者产生自卑心理。本文针对老年女性长期留置导尿漏尿发生的原因、预防及处理方法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上解决长期留置导尿管的老年女性患者的漏尿问题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张维莉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12,33(4):399+403-399,403
我国留置尿管引起的感染占医院感染的40%左右,在我院2009年留置尿管患者3d及7d后的泌尿系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7%和22%,经2010年改进护理措施后使泌尿系感染发生率降低至6%和8%,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200例住院留置导尿管患者按时间段分为对照组(2009年病例)和观察组(2010年病例).观察组100例采用改进后的护理措施,其中男性55例,女性45例,年龄46-80(65.68±16.46)岁.对照组100例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其中男性47例,女性53例,年龄39-82(67.53±15.07)岁.两组病例行保留导尿后即行尿常规及尿培养检查,根据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排除尿路感染,并分别在保留导尿3d及7d后(留置尿管时间>7d)复查.  相似文献   

19.
吴利霞 《基层医学论坛》2014,(33):4578-4579
目的:探讨留置导尿管致泌尿系统感染的有效预防护理方式。方法对30例留置导尿管的患者每日2次使用0.5%碘伏消毒,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每周1次尿常规检测,发现感染及时使用抗生素,观察其留置尿管期间泌尿系统感染情况。结果27例患者未发生泌尿系统感染,其中留置时间≤7 d 7例;7 d≤留置时间≤14 d 12例;留置时间≥14 d 11例。结论无菌操作,日常消毒,配合合理的抗生素使用,对泌尿系统感染的预防控制十分有效。  相似文献   

20.
谷永芳  张龙英 《四川医学》2011,32(9):1500-1502
目的探讨留置导尿管患者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分析其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对126例住院期间接受留置导尿管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6例患者中共检出53株病原菌,所占百分比为42.06%;尿路感染的发生与性别、年龄有关,女性患者多于男性(P〈0.05),50岁以上发病率高于50岁以下患者;同时尿路感染的发生还与长时间留置导尿管及抗生素的应用有关。结论护理人员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缩短留置导尿管的时间,减少大量应用广谱抗生素可有效控制尿路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