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飞  李昆  曾仲 《国际外科学杂志》2008,35(12):826-828
肝脏缺血后处理是指肝脏在长时间缺血后,在再灌注之前进行一次或数次短暂重复的缺血再灌注,能提高肝脏对长时间缺血的耐受性,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近几年被证实为一种有效、可控制的新的减轻再灌注损伤的方法.肝脏缺血后处理的保护机制与保护肝窦内皮和肝脏细胞超微结构,减轻活性氧引起的细胞损伤及炎症反应,减轻细胞内及线粒体内钙超载,调控凋亡基因,改变线粒体离子通道开放状态等有关.本文就缺血后处理的机制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 报道灯盏花素对肝脏缺血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方法 检索近年来的相关文献,将灯盏花素对肝脏缺血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在实验和临床研究中的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灯盏花素的作用广泛,可通过抗氧自由基和抗脂质过氧化,抑制线粒体损伤、细胞内钙超载、细胞凋亡,改善再灌注后微循环和抗凝血等机理保护缺血一再灌注损伤的肝脏.结论 灯盏花素对肝脏缺血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有研究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缺血再灌注损伤是指缺血组织或器官再次获得血流灌注时对组织、器官造成的损伤作用.而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线粒体即可产生的大量的活性氧且线粒体通透性发生改变从而诱发线粒体白噬.线粒体白噬功能的紊乱与机体多种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旨在介绍近年来线粒体白噬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其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  相似文献   

4.
既往认为在心肌缺血/再灌注过程中活性氧是一种有害的细胞损伤因子,但最近研究发现也是可产生细胞保护作用的信号分子.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在缺血,再灌注及其内源性心肌保护作用中具有双重作用,内源性心肌保护过程中活性氧主要来自线粒体呼吸链,主要通过mKATP-ROS通路产生;活性氧通过改变细胞氧化还原状态和调节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道开放状态,传递线粒体和细胞之间的信息联系.因此.活性氧不单是缺血/再灌注氧化应激的损伤因子,也是产生内源性心肌保护作用的重要信号分子.  相似文献   

5.
既往认为在心肌缺血/再灌注过程中活性氧是一种有害的细胞损伤因子,但最近研究发现也是可产生细胞保护作用的信号分子.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在缺血,再灌注及其内源性心肌保护作用中具有双重作用,内源性心肌保护过程中活性氧主要来自线粒体呼吸链,主要通过mKATP-ROS通路产生;活性氧通过改变细胞氧化还原状态和调节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道开放状态,传递线粒体和细胞之间的信息联系.因此.活性氧不单是缺血/再灌注氧化应激的损伤因子,也是产生内源性心肌保护作用的重要信号分子.  相似文献   

6.
既往认为在心肌缺血/再灌注过程中活性氧是一种有害的细胞损伤因子,但最近研究发现也是可产生细胞保护作用的信号分子.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在缺血,再灌注及其内源性心肌保护作用中具有双重作用,内源性心肌保护过程中活性氧主要来自线粒体呼吸链,主要通过mKATP-ROS通路产生;活性氧通过改变细胞氧化还原状态和调节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道开放状态,传递线粒体和细胞之间的信息联系.因此.活性氧不单是缺血/再灌注氧化应激的损伤因子,也是产生内源性心肌保护作用的重要信号分子.  相似文献   

7.
肝细胞内糖原含量与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关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细胞内糖原含量与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之间的关系及其相关机理。方法 对3组糖原含量显著不同的兔肝脏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的组织形态学、肝脏酶学、组织ATP含量及细胞膜Na K ATP酶,Ca2 ATP酶活性进行观察。结果 糖原含量高的肝脏,其细胞能量代谢旺盛、细胞膜Na K ATP酶及Ca2 ATP酶活性强、组织结构及功能损伤轻。结论 缺血前增加肝糖原负荷可显著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8.
肝脏缺血再灌注见于许多临床情况。在缺血再灌注过程中,不但肝实质细胞发生损伤,而且肝微循环血管细胞也遭受损害。肝血窦内皮细胞是肝脏微循环毛细血管的主要组成细胞。本文简述了正常肝血窦内皮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特征;对肝缺血再灌注期间肝血窦内皮细胞损伤的基本表现、损伤的进程以及损伤的意义等有关问题的研究进展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9.
枯否细胞和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枯否细胞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文献回顾的方法对枯否细胞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加以综述。结果 活化后的枯否细胞可产生和释放多种介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肝脏微循环。结论 枯否细胞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肝胆外科手术常发生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并且术后肝功能恢复及预后与之密切相关。虽然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复杂多样,但线粒体结构功能障碍是重要的参与者。本综述旨在总结肝脏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线粒体变化、线粒体自噬和凋亡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为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提供新靶点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是肝移植(LT)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病理生理过程,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肝脏缺血预处理(IPC)能够对抗该过程,从而对缺血再灌注肝脏产生保护性作用。笔者就IPC在对抗肝脏IRI过程中的保护性作用机理及其在肝移植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氢气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是肝脏手术过程中常见的、多因素参与的病理生理变化,可产生氧自由基,损伤肝细胞超微结构,影响肝脏的功能,是导致肝脏外科患者术后肝功能衰竭甚至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如何减轻或防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是目前肝脏外科研究的热点,然而到目前为止尚没有可以治疗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海风藤酮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血小板激活因子(plateletactivatingfactor,PAF)及中性粒细胞的作用及其机理,作者在建立大鼠肝脏局部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基础上,对PAF的变化及中性粒细胞的浸润程度进行了初步研究,观察了PAF拮抗剂海风藤酮对大鼠肝脏局部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肝组织PAF含量增高,且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而加重;早期肝组织抗氧化能力下降,大量氧自由基生成,以及细胞内钙超载是损伤的主要原因,而肝脏Ⅱ相损伤主要是由于肝组织PAF的积聚,激活中性粒细胞,导致溶酶体酶和毒性自由基的产生所致。海风藤酮可以拮抗损伤过程中PAF增高所致的药理作用,减轻肝脏脂质过氧化程度,改善肝功能,减轻肝脏病变程度。本实验结果提示:PAF拮抗剂可能为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caspase蛋白在促进细胞凋亡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和对细胞凋亡过程的实验研究时,常可检测到caspase蛋白.现就caspase蛋白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Kupffer细胞在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双重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Kupffer细胞足定居于肝内的巨细胞,在月十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门静脉恢复血流后刺激Kupffer细胞激活,释放活性氧族、多种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对肝脏造成损伤.另一方面又可上调HO-1的表达,保护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因此,Kupffer细胞在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发挥着双重效应.  相似文献   

16.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一重要的临床问题,本文就中性粒细胞(PMN)的作用阐述其发病机制。PMN在缺血后再灌注肝脏聚集、粘附并活化,释放活性氧和蛋白酶等毒性物质攻击肝细胞,导致严重的肝组织损伤。抑制PMN粘附和活化是防治肝脏再灌注损伤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7.
细血再灌注损伤的主要机制之一。氧自由基除直接损害细胞外 ,还可以间接激活细胞内核酸内切酶 ,导致缺血再灌注时的细胞凋亡 ,有研究表明再灌注时 ,氧自由基对线粒体的损害可以产生凋亡诱导因子造成细胞凋亡。Burns等〔1〕证实肾小管的凋亡在低温缺血尤其是长时间缺血损伤中起着重要作用。尽管一些临床移植表明细胞凋亡只发生在再灌注 1h内〔2〕,但一些实验研究表明凋亡可在再灌注后相当一段时间内存在〔3〕。最近的两项研究提供了更加直接的佐证 ,Gao等〔4〕发现低温保存的大鼠肝脏由于乏氧引发蛋白酶的释放 ,这些蛋白酶作用于肝…  相似文献   

18.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包括两个不同阶段:早期发生在再灌注2~4 h内,主要由增多的氧自由基产物所介导;晚期发生于再灌注后6 h或更久,主要由于炎症反应所致,并导致肝脏的进一步损害.肝脏的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的过程.本综述回顾了当前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理解及研究进展,分别从微循环水平、细胞水平、分子水平阐述其机制.  相似文献   

19.
线粒体与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脏是体内最大的代谢器官 ,线粒体是细胞代谢的中心场所 ,线粒体的正常呼吸功能和 ATP生成对组织器官功能及细胞结构的完整性至关重要。但线粒体对缺血、缺氧非常敏感 ,缺血、缺氧的肝组织在血流恢复或复氧后其损伤度不但没有改善 ,反而进一步加重 ,这与细胞钙超载、氧自由基等因素有直接的关系 [1 ]。线粒体是联系钙超载、氧自由基和细胞死亡的中心环节。近年来线粒体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研究较多 ,进展较快 ,本文就这方面的内容综述如下。1 线粒体对钙稳态的调节及缺血再灌注钙超载1.1 细胞内钙稳态线粒体和内质网是细胞内…  相似文献   

20.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肝脏是一易受再灌注损伤的器官,原位缺血再灌注〔1〕、移植肝脏〔2〕、离体肝脏〔3〕及孤立肝细胞(如枯否氏细胞〔4〕和肝实质细胞〔5〕)实验都表明肝脏可产生再灌注损伤。近年来实验表明,肝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与多种机理有关。1氧自由基暴发性形成氧自由基的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