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符山铁矿六号矿体呈水平透镜状产出,设计采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下称无底柱法)回采。生产实践中,我们遇到了有关第一分段的结构参数问题,本文拟结合生产实践分析其合理的参数值。 无底柱法的结构参数:分段高度10米,进路间距8米,进路规格4×3米~2,崩矿步距1.5米。鉴于矿体顶盘岩石稳固,为给无底柱法回采创造条件,拟进行强制落顶,故对矿体顶部采用空场法回采。但在1977年结束顶部空场法回采而转入下一分段(即无底柱法第一分段)回采时,矿石损失、贫化高出意料之外。以该分段8~#采场为例,1977年  相似文献   

2.
在软破矿岩条件下使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存在矿石贫化损失大、产量低等问题。采用简易光面爆破和以进路为回采单元的回采方式,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崩落矿石散体具有较好的流动性是确保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矿石回收率的基本条件。某矿山采矿方法由下向分层胶结充填法转为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崩落法采场在进行首采分段进路掘进过程中发现采场严重渗水,加之矿石崩落后碎成粉矿,粉矿遇水发生黏结,大大降低了矿石的流动性,这将严重影响崩落法的矿石回收效果。经井下现场勘察,查明导致崩落法采场首采分段渗水严重的原因主要有2个:一是采场上盘F_(8)断层在进路掘进过程中被揭露后发生了透水,二是首采分段上部原充填采场遗留采空区中存在大量积水并出现下渗。最后,根据采场渗水来源制订了相应的疏水方案,现场应用结果表明:因提前释放了首采分段周边的水源,排水效果良好,爆堆处于干燥状态,为首采分段的矿石回收创造了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4.
某铁矿经过数十年的露天开采,已正式转入地下开采,采用高效、安全的无底柱分段崩落法。与其他采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矿山形成覆盖层不同,该铁矿采用崩落顶部分段矿石来形成矿石覆盖层,并且采用了从矿体下盘往上盘退采的方式进行开采。随着回采分段的不断下降,部分矿石覆盖层将逐步损失到矿体下盘,为了尽快回收即将损失到下盘的矿石覆盖层,设计了物理相似模拟实验,以探究下盘矿石覆盖层的最佳回收方式。  相似文献   

5.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结构参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武钢金山店铁矿为例,通过实验室放矿试验,对金山店铁矿采用的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结构参数进行研究分析,利用多分段立体放矿模型,通过正交试验法确定9组不同的结构参数,然后进行模拟放矿试验,最后,将所得的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各结构参数对矿石回收率等的影响,并由此确定最合理的无底柱分段崩落法采场结构参数.  相似文献   

6.
矿业之窗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开 掘下盘岩石边界的研 究,王振生等,《矿 山技术》,1986,№3。 文章着重分析了下盘损失,指出:下盘损失由进路底板水平以下或以上未崩下矿石,以及上分段脊部残留矿石三部分组成。文章还就减少下盘矿石损失的技术措施、开掘高度与崩落矿岩量的关系,以及最佳开掘高度的确定方法等问题进行了叙述。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1、在下盘倾角不足时,无底柱分段崩落法下盘损失矿量很大,其数量可按文中公式估算;2、矿石贫化随着开掘高度的增大而增大;3、确定最佳开掘高度的经济准则,一般可用最大总额盈利为标准;4、根据计算示例条件,最佳开掘高应度为9.24米。  相似文献   

7.
一、组合采矿法的产生和实质 众所周知,我国现行地下采矿法按对采场地压管理方法分为空场、崩落及充填法三大类。空场法借助矿柱支撑采空区,空场只是一种过渡形式,其最终不是人为或自行崩落围岩,就是人工充填空区。空场法具有回采工艺简单、矿房内矿石贫损低、以及采矿效率高等优点。其缺点是要留下占矿块储量50%左右的顶底柱和间柱,这些矿柱要进行第二步回采,并处理空场,这就大大增加了矿损和回采的复杂性。 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采矿工作者逐渐把空场法留矿柱支撑围岩形成空场的原理,运用到某  相似文献   

8.
简要介绍了无底柱分段崩落采矿法的应用特点和发展现状,从采矿生产过程的巷道掘进、中深孔穿孔、采矿爆破、出矿等基本工艺流程分析影响损失贫化指标的因素,提出了强化生产全过程质量控制的管理措施,可供采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的矿山现场技术管理人员借鉴。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无底杜分段崩落法的新发展,以及笔者对端部出矿规律,如残留体的形式及作用、出矿方式、矿石损失与贫化的关系等问题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10.
从矿岩结构、采矿生产组织、爆破、支护方式及顶板检查等方面系统分析了造成采场顶板事故的主要原因,总结提出了一系列的顶板安全综合管理措施,对采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的矿山顶板安全管理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确选定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的结构参数,对改善矿石损失和贫化指标极为重要。在一般生产矿山,为降低矿损贫化而调整分段高度和进路间距往往很难,而要改变放矿步距通常只要调整爆破排距即可。当然,为了达到预期目的,应在全面研究放矿过程及其规律的基础上,注意矿石堆积体和放出体的相互关系的研究,进而探明怎样确定爆破步距才能最大限度地回收崩落矿石。 (一)端壁面矿石放出体 根据椭球体放矿理论,实验室模拟放矿试验和现场放矿试验业已证明,端壁面放出  相似文献   

12.
在国内外矿山应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的实践中,普遍存在矿石损失和贫化较大的问题。不少单位为解决这一课题,长期以来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笔者根据近几年参与有关采矿法结构参数试验研究中的一些体会,现对降低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的矿损贫化,提出下列不成熟的见解,以同国内采矿工作者磋商。  相似文献   

13.
一、关于最佳适用条件 每一种被推广应用的采矿方法,都有它本身的结构和工艺特点,及其固有的优缺点和最佳适用条件。在最佳适用条件下,该采矿法可以获得最佳技术经济效果。 无底柱分段崩落采矿法的主要特点是:在崩落围岩复盖下的巷道端部出矿;凿岩爆破和出矿工作在同一分段水平巷道内顺序作业;一次爆破1~2排扇形炮孔,用深孔崩矿但一次崩矿量少,装矿点经常变动。 这种采矿方法的优点是工人在水平进路巷道中作业,工作安全;利用进路采矿,  相似文献   

14.
(一)问题的提出 分段空场崩落组合采矿法(以下简称标准方案)是由空场法和崩落法相结合的一种组合式方法。该法实现了空场下放矿;工人能在巷道中作业,安全性好;采用空崩结合方法,避免了废石进入回采工作面,改善了矿石贫化损失指标,也有利于顶板管理。但是,笔者认为该方案存在一些不足,需要改进。 (1)标准方案拉底凿岩平巷脉内布置,当矿体倾角小于矿石自然安息角时,底板上将滞留部分矿石,滞留矿量随矿体倾角的减小而增加。下表及图1表示在不同倾角条件下底板滞留矿量的情况。由图表可见,在倾角  相似文献   

15.
采矿工作面通风条件恶劣,是无底柱分段崩落采矿法的严重缺点之一,国内外都在探索解决的办法。其研究方向目前有两个:一是改进装载设备,加强净化,减少污染;二是改革采场结构,加强采场通风管理。笔者认为前者并不能彻底解决通风问题。原因是除了柴油设备外,还有凿岩爆破所产生的炮烟和粉尘,以及溜井卸矿对采场空气的污染等。只有从改革采场结构入手,才能彻底改善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的通风条件。本文就此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6.
针对缓倾斜中厚矿体所采用的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工艺,其上下盘三角矿柱、中间矿体回收特点进行系统研究。研究表明对缓倾斜中厚矿体不同部位应采取不同的爆破和放矿方式,才能取得更好的回收效果。  相似文献   

17.
开阳磷矿为浅海相沉积磷块岩矿床,量大质优。已探明储量3亿多吨。P_2O_5含量平均>34%,MgO含量<1%,R_2PO_3含量<3%。该种矿石是加工制造高浓度复合肥的优质原料。但是,由于开采工艺不完善,在开采中混入大量废石,采出品位降低,有害杂质含量增高,致使优质资源不能优用。 矿体以稳定层状产出,倾角30~40°,厚度5~7米,属中厚缓倾斜矿体。其节理、小构造较发育。直接顶板不稳固。在过去的生产中曾先后试验使用过分层崩落法、分段崩落法、水平分层充填法、杆柱房柱法和中深孔房柱法,但效果都不理想。目前普遍使用有底柱沿走向端部退采分段空场法和无底柱沿走向退采或沿进路退采的分段空场法。  相似文献   

18.
十多年以来,国内不少矿山先后开展了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的试验研究和推广应用,取得了可贵的成绩和经验。生产实践表明,此法的优点甚多,实属一种高效采矿法,但目前还存在以下难题: (1)在国内采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的矿山中,多数至今仍未达到设计生产能力; (2)采场内通风条件较差,不适应强化开采的要求; (3)采场放矿过程中,矿石损失率较大,矿石贫化率较高。 上述问题的产生除与特定的矿床开采条件有关外,笔者认为,重要原因还在于采矿方法的分段巷道结构所致。譬如,由于作为  相似文献   

19.
向山硫铁矿自1964年试验有轨运输的无底柱分段崩落法以来,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较之原先的低分段崩落法有了显著改善。但从近几年全矿综合贫损指标(见表1)可知,矿山的损失贫化问题仍有待研讨改进。本文着重就产生矿石损失的主要原因,以及进一步改善矿损贫化指标的途径,作以下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我矿岳家山分矿下分南、中、北三个生产区。原设计全部采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自1976年矿山正式投产以来,本着因矿制宜、因矿择法的原则,实际应用的采矿法逐渐以有底柱分段崩落法为主,无底柱分段崩落法为辅。但在分矿北区,无底柱分段崩落法(以下简称无底柱法)仍为主要采矿法。 1978年底以前,无底柱法主要用于构造复杂、矿体厚度不大且沿走向变化大、矿岩不稳固的矿段。但基于多种原因及地质构造复杂所致,皆未取得采矿回收和降低贫化的预想效果,成为生产中的一个突出难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