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西藏摄政阿旺降白楚臣被控案与裁禁商上积弊章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四月,西藏摄政阿旺降白楚臣被驻藏大臣琦善、七世班禅额尔德尼等奏参贪黩营私,针对这一事件,琦善奏拟《裁禁商上积弊章程》二十八条。本文拟对这一事件的始末和二十八条章程的内容与意义试作论述,以就教于学长和同行。  相似文献   

2.
策墨林诺们罕事件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44年(道光二十四年)驻藏大臣琦善将担任西藏掌办商上事务长达26年的策墨林诺们罕阿旺绛贝楚臣嘉措革职流放,解决了一场可能会危及藏内稳定的政争。这是清代西藏历史中的一个重要的事件,对此已有若干专门的研究,如顾祖成、张庆有和日本学者铃木中正。[1]另外,恰白·次旦平措、夏格巴、柔克义(W.W.Rockhill)和伯戴克(L.Petech)等人的著述中也涉及该事件的历史考察。[2]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对  相似文献   

3.
金雷 《西藏研究》2015,(2):21-27
琦善担任驻藏大臣期间(1843—1846年),与钟方等人一道,查办了二世策墨林阿旺降白楚臣嘉措案,并针对摄政擅权的弊病,提出了《裁禁商上积弊章程二十八条》,同时在军事上、经济上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方面,琦善在西藏的改革是以维护清中央政府在西藏地方的有效统治为目的的,其施政措施是对乾隆五十七年至五十八年(1792—1793年)颁行《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的修订与补充;另一方面,琦善身为驻藏大臣,放弃了"稽查核办商上及札什伦布一切出纳"的财政审核监督权以及对藏军的训练指挥权,为此后清政府治理西藏埋下了隐患。  相似文献   

4.
关于琦善在驻藏大臣任上改定藏事章程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琦善是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对英妥协主和派中的重要大员。南京条约签订前后,清政府迫于清议,曾给他两次处分,但很快又重用他为驻藏大臣。道光二十三年到二十七年(1843—1847),琦善在西藏任上,曾经对乾隆五十八年(1793)订立的卫藏章程,作过部分变更。后人对他此次变革又有所指摘。如清末驻藏大臣联豫曾说: “自琦善以兵权财政,尽付番官,驻藏大臣属下,仅粮台游击以下文武数员,制兵 则久戍防次,习气甚深,由藏招募者且多亲附藏人。设有缓急。皆不足恃。”  相似文献   

5.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至二十三年(1897年)的瞻对归属事件,从起初"收回"归四川倾向到最终裁定"赏给"西藏地方,清廷及其官员经过争议及反复权衡,争议实则反映了清廷在内外矛盾之中的筹边思路冲突。以颇具雄心而积极"经营"的鹿传霖被开缺四川总督为转折标志,说明1897年的清王朝内部在"赏给"西藏瞻对裁决之中,"怀柔"甚至"无为"的筹边思路被认可被执行。最终的裁决结果为清廷统治者根据历史"情势"的一个判断。  相似文献   

6.
年羹尧     
年羹尧,满族,系清朝的名将。生年不详,卒于1726年。清汉军镶黄旗人,字亮工。康熙二十九年为进士。康熙五十七年任四川巡抚,授总督,办理松藩军务,配合入藏各军,平定乱事。康熙六十年任川陕总督,率兵击败青海郭罗克部。雍正九年,青海和硕特部首领罗卜藏丹津出兵进攻邻部和军政重地西宁,企图  相似文献   

7.
明代总督之制,始于西南。本文在对明代30余任西南总督的统计基础上,探讨了总督置罢、事权授予、辖区大小、任期长短与西南民族地区社会冲突之间的内在联系。文章提出,西南总督之暂设,以及西南民族社会冲突主要依托西南数省之力调控,皆反映了明中央王朝重北轻南的边疆战略思想。西南总督之设,虽有维护边疆民族地区统一和稳定之意义,但大军征讨所带来的破坏与影响至为沉重,是为史鉴。  相似文献   

8.
西藏百年     
西藏,伴随着战争进入20世纪早在1774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派秘书波格尔由不丹进入西藏,企图“和平通商”,被噶厦政府和六世班禅拒绝。但波格尔在藏期间,收集了许多有关西藏的情报。1779年,英国第一任驻印度总督赫斯定即假借为七世班禅坐床祝贺的名义,派人潜...  相似文献   

9.
文硕密折的保藏抗英情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未收录于<文硕奏牍>的驻藏大臣文硕的奏折,分析文硕在第一次抗英斗争中表现出的强烈保藏抗英情结:在受命之后,即上奏保藏抗英方策;驻藏期间,不惜顶着抗旨罪名,屡上奏折申明西藏军民固守的隆吐山在我版图之内,英国武装进攻系对我国的侵略;被革职后,仍然不改初衷,多次上疏奏明西藏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事实.  相似文献   

10.
清代满族诗人英和(1771-1840),姓索绰络氏,字树琴,号煦斋,满洲正白旗人,礼部尚书德保之子。乾隆三十六年(1771)生于广州,8岁随父至京。乾隆五十八年(1793)中进士,乾隆、嘉庆、道光三朝为官,历任吏、户、礼、理藩院等部院侍郎,八旗都统、工、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土、军机大臣等职。道光八年(1828)因监修孝穆皇后陵工程不坚一案,被革职查办,与其二子奎照、奎耀一起发往黑龙江卜魁城(今齐齐哈尔)。三年后赦还京城,道光二十年(1840)病故,终年7O岁。著有《恩福堂笔记》、《恩福堂诗钞》、颂扬集》等。《卜魁集提英和被…  相似文献   

11.
寇松勋爵在担任总督期间,印度政府对其邻国的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寇松决心扩大英国的影响,阻止外国列强插足印度邻国。寇松对西藏的政策导致了向拉萨派遣远征军的结果。在英不关系方面,远征军的作用亦非同小可。不丹在派遣远征军事件中的影响寇松自1899年1月担任总督后不久,就有理由确信,拉萨存在俄国间谍。寇松于1899年6月24日致函主管印度事务的国务大臣乔治·汉密尔顿勋爵。他在信中称,俄国在同西藏当局接触,他确信无疑拉萨有“俄国间谍,甚至可能就是一俄国人”。寇松决心要  相似文献   

12.
长庚,字少白,伊尔根觉罗氏,满洲正黄旗人。在清末政治舞台上,他算得上一个声名赫赫的风头人物:光绪六年(1880年)授巴彦岱领队大臣,十二年(1886年)升伊犁副都统,十四年(1888年)擢驻藏办事大臣,十六年(1890年)调任伊犁将军,二十二年(1896年)转任成都将军,三十年(1940年)授为兵部尚书,三十一年(1905年)再任伊犁将军,宣统元年(1909年)为陕甘总督。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他曾密谋将  相似文献   

13.
刘洱 《中国民族博览》2023,(13):204-206
顺治早期为了镇守边关,在沿袭明朝地方建制的基础上,对直隶地区推行多个行政长官共同管理的模式:先后设立了顺天巡抚、保定巡抚、天津总督(巡抚)、宣府巡抚、宣大总督和直隶河南山东三省总督。随着清代实力的逐渐增强,为提高行政办事效率,加强中央集权;削减地方开支,以裕国家经费;并伴随着直隶督抚长官的裁撤,对直隶地方的各行政长官实行整合,于顺治晚期形成“一督一抚”的政治局面。  相似文献   

14.
《西宁府续志·志余》录青海大通知县贾勋《光绪七年随钦宪福公赴朝藏寺验佛》长诗一首,是其随钦差大臣赴朝藏寺验看五世章嘉活佛转世灵童候选人纪实之作,对于研究清朝的活佛转世制度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5.
墨西哥实在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国家。当年在它的河谷地区,曾经有一个自立的国家。古代墨西哥人,从最早的部落居民奥托密人经过托尔蒂克人和契契梅克人一直到阿兹蒂克民族,千百年以来,他们在斗争中融合了各种文化。阿兹蒂克民族最后建立了伟大的特诺奇提特兰帝国。但是后来这个帝国又被基督教征服者变成了新西班牙总督制管辖区。  相似文献   

16.
源县枫树这个地方,有一个维吾尔族乡。维吾尔族怎么会到这个地方来的呢?这里有一个传说。明朝初年,朱洪武为了统治新疆维吾尔族,就在新疆挑选一位忠良,来统治管辖这块很富裕的地方。他选中了一名武将叫哈八士。因为哈八士出生在新疆哈密石河桥,所以以哈为姓,以他的乳名为名。这个人个头高大,虎背熊腰,从小就学会了一身武艺,在南征北战中,名声很大,多次立了战功,皇帝朱洪武封他为南疆总督。哈八士当南疆总督时,正是摧毁了成吉思汗侵疆建立的“察哈台汗国”的时候。那时,新疆上层人物内部争权夺利非常激烈。他当了总督不久,就有一个奸臣向皇帝…  相似文献   

17.
加拿大的首批欧洲移民是法兰西人,其首领是卡蒂埃.他们于1534年到达到北美圣劳伦斯河,并在加斯佩半岛登陆.这是法兰西人在加拿大的第一个居住点.1608年,法兰西人在圣劳伦斯河畔建立了魁北克城,目的是为了开展毛皮贸易.随后,这个城市就成了新法兰西的经济基础和商业港口.1634年,法兰西人又建立了另一个城市三河镇,1642年又建立了蒙特利尔城.从此,魁北克城、三河镇和蒙特利尔这三座城对新法兰西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1665年,路易十四任命达隆为新法兰西总督,并派加里南兵团进驻新法兰西.达隆总督积极组织移民.当时殖民地(新法兰西)只有400名妇女,男子700人.为发展人口,从宗主国向新法兰西移居少女.6年之内人口增长了一倍.  相似文献   

18.
林则徐在1847—1849年任云贵总督两年中,曾提出所谓“但分良莠,不论汉回”的原则,来处理云南永昌府几年来的汉回械斗案。有不少人对他这一原则备加赞扬,认为他“公正”、“持平”、“有为”,是他在云贵总督任内的“主要政绩”,但笔者以为,这是一种缺乏实事求是的评价,有悖于“不虚美、不隐恶”的原则。现谈点看法,以就教于史学界诸同志。  相似文献   

19.
<正>雍正四年(1726年),云贵总督鄂尔泰以《翦除夷官,清查出土,以增租赋,以靖地方事》一折上奏清世宗,提出了"计擒为上策,兵剿为下策;令自投献为上策,勒令投献为下策"的改土归流方法,建议"以用兵为前锋治其标,以根本改制治其本"的原则,采取计擒、勒令投献、兵剿三种模式实行改  相似文献   

20.
张萌棠是1906年清朝中央政府派往西藏的一位有远见、有抱负的钦差大臣。他奉命“查办藏事”,惩治腐败,肃清吏治,使全藏人心振奋;他锐意改革,推行新政,虽因种种原因而未能如愿完全实施,但其治藏的思想方针和推行新政的改革精神仍具有不可抹煞的历史意义,也值得今天的人们深思。“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光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基于此,本文试就张萌棠“查办藏事”及其治藏方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