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MRI 在急性白血病骨髓浸润诊断及CAG 化疗预后判断中应用的价值。方法 选取急性白血病患者68 例,化疗前均行MRI 检查,其中34 例患者行CAG 治疗,34 例行HAG 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种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34 例CAG 治疗患者化疗后再次借助MRI 检查其骨盆、腰椎矢状位、股骨近端冠状位,T1WI 腰椎骨髓SI 值变化情况,并与34 例健康志愿者对比分析。结果 CAG 治疗缓解率及中位生存时间均优于HAG 治疗(P<0.05)。健康对照组MRI 椎体骨髓分布表现为多发弥散性高信号;急性白血病组化疗前31 例均匀弥漫性低信号,3 例不均匀斑片状低信号。ALL 与AML 股骨大转子、股骨头骨骺浸润分布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经CAG 治疗后,缓解组11 例椎体中央带状高信号,5 例弥漫性斑点状高信号,4 例无明显信号变化;未缓解组与治疗前无明显变化,其中健康对照组SI 值高于急性白血病组(P<0.05),急性白血病组SI值低于缓解组(P<0.05),健康对照组与缓解组T1WI 腰椎骨髓SI 值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ALL 患者SI 值与AML 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CAG 化疗治疗急性白血病患者的效果较好,MRI 在急性白血病骨髓浸润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应用具有较高敏感性,可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松龄血脉康对糖尿病(DM)患者血浆一氧化氮(NO)、前列环素(PGI2)和内皮素-1(ET-1)水平的影响。方法:60例2型DM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组一般治疗基本相同。实验组加用松龄血脉康,1.5g,tid。连用12wk。测定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A1c(GHbA1c)及血浆NO、PGI2、ET-1水平。结果:治疗前2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实验组血浆NO、PGI2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1)。ET-1显著下降(P〈0.01);FBG、GHbA1c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所有指标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松龄血脉康可改善DM虱血管内皮细胞功能,能有效调节DM患者血浆NO、PGI2、ET-1水平,对DM具有一定的辅  相似文献   

3.
31例白血病患者骨髓经超长波紫外线照射、加热净化后细胞培养结果提示对CFU-GM无明显影响,对CFU-L有明显灭活作用,抑制率达95.7%(P<0.05)。临床对2例合并较严重并发症、且常规诱导化疗无效的白血病患者进行了自体骨髓移植(ABMT),结果:①急粒M2型合并骨纤者,达到完全缓解;②慢粒并肺部浸润患者,肺部浸润吸收,骨髓缓解。表明某些白血病常规化疗效果不佳者,可以应用净化的自体骨髓移植方法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乌苯美司对白血病细胞生长及淋巴结转移的抑制作用。方法:将HL-60,K562,MT-1,MT-2,MOLT-4和Raji白血病细胞分别与乌苯美司培育,计数存活细胞,测定MT-1和MT-2的[3H]TdR参入量及P388细胞淋巴结转移。结果:乌苯美司4500mg/L使HL-60,MT-1,MT-2和Raji细胞存活数明显减少(P<0.01),0.1,1,10,100和1000mg/L可明显抑制MT-1,MT-2细胞摄入[3H]TdR(P<0.01);小鼠每天ip乌苯美司1,3,10,30μg/鼠×11d,转移至淋巴结的P388细胞数明显减少。结论:乌苯美司能抑制人白血病细胞生长及MT-1,MT-2细胞的DNA合成,有效抑制P388细胞的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其受体表达与白血病治疗、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42例初诊和经化疗完垒缓解后白血病患者的外周血和骨髓,用ELISA法检测外周血、骨髓及骨髓基质细胞的可溶性TGF-β1含量;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外周血白血病细胞和骨髓有核细胞上的TGF-β1,及其Ⅱ受体(TGFR2)。结果 急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骨髓、骨髓基质细胞的TGF-β1含量明显低于对照(P〈0.01),尤以血清为甚,经化疗缓解后,TGF-β1含量又升高至接近正常水平。外周血白血病细胞和骨髓有核细胞上的TGF-β1表达与对照弛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初诊患者外周血TGFR2表达明显低下,缓解后,TGFR2表达又升高至接近正常。结论 急性白血病血浆、骨髓、骨髓基质TGF-β1含量与TGFR2与临床病情密切相关,可作为了解病情、观察疗效、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化疗第6天骨髓象对急性骨性白血病(AML)诱导化疗的指导意义。方法 64例AML(〈60岁)患者前疗程用HOAP方案治疗,对第6天骨髓中白血病细胞(MBC)〈0.40并骨髓白血病细胞减少指数(MBDI6)〉50病例(A类)仍用原治疗方案,MBC〉0.40及/或MBDI6〈50病例(B类)当日调整化疗药物。结果 本组完全缓解(CR)率达82.8%,1疗程CR率67.2%。结论 用本法指导A  相似文献   

7.
王季石  方琴 《贵州医药》1998,22(3):161-163
为研究急性白血病患者多药耐药基因(MDR1)民临床耐药、预后判断等关系,应用逆转录酶/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了36例急性白血病及10例正常人骨MDR1基因的表达,并以MDR1/β2MG≥0.2定为MDR1mRNA阳性。结果显示,10便正常人MDR1mRNA表达均阴性。初治患者中MDR1mRNA阳性率为25%,而复发和未缓解患者则达80%。化疗缓解率在MDR1mRNA阴性及阳性的急性白血病  相似文献   

8.
多药耐药基因与体外药敏检测在急性白血病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急性白血病(AL)多药耐药-1(MDR1)基因表达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提高对肿瘤细胞耐药情况预测的准确性。方法:采用逆转录敏-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了30例AL患者骨髓中MDR1基因的表达,同时对每例均进行体外化疗药物敏感性(TMM)检测。结果:30例AL MDR1基因过度表达占40%,MTT检出耐药为30%(10/30),即有MDR1基因过量表达又显示耐药者27%(8/30);  相似文献   

9.
骨折伴软组织损伤测定肌酸激酶的临床意义--附45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游伟  姜兴国  刘世珑 《天津医药》2000,28(7):398-399
目的:根据骨折伴软组织损伤患者的肌酸激酶测定值,判别肌肉损伤及坏死的程度。方法:将45例骨折伴软组织损伤手术后患者,根据术中所风,按照AO软组织损伤分型标准分为两组:MT1 ̄230例,TM3 ̄515例,在伤后24小时内测定肌酸激酶(CK)。结果:MT1 ̄2组CK均值为540Iu/L,MT3 ̄5组CK均值为3730Iu/L。两组间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MT1 ̄2组CK值-/x1+2s1=  相似文献   

10.
全反式维甲酸与联合化疗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比较山西省人民医院(030012)房丽华,李桂风镇江市第二人民医院程久芬自维甲酸应用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以下简称APL)的治疗以来,已取得了独特疗效。我们采用该药治疗APL14例,并与以往用联合化疗方案治疗的7例作了比较,现分析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APL患者21例均经病史、外周血象及骨髓象确立诊断。其中男15例,女16例;年龄19~65岁,平均32岁;白血病类型:M3a16例,M3b5例。治疗方法:分三组:①维甲酸(RA)治疗组11例,剂量20mg口服,每日分三次;②RA+化疗组3例,RA用法同上,化疗方案包括HOAP、HAD;③单纯化疗7例,方案包括COAP、DOAP、HA、AOAP,5~7天为一个疗程。疗效评定:根据1987年11月苏州全国白血病化疗治疗讨论会确定的标准[1]。结果一、疗效单用RA11例全部缓解(CR);单纯化疗7例,3例CR,4例短期内死亡,经显著性检验P<0.01,疗效明显比RA组低。RA+化疗3例均CR(详见表1)。二、达骨髓全部缓解(BMCR)所需的时间见表2。联合化疗CR率明显减低,大多坚持不完一个疗程就在短期内死亡。虽达B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初诊骨髓磁共振成像(MRI)表现。方法搜集经细胞形态学、免疫学及遗传学(MIC)分型综合分析确诊的成人初诊急性粒细胞白血病28例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16例,所有患者均行骨盆及股骨中上段MRI检查,选取20名年龄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结果将患者骨髓MRI表现按浸润程度和范围分为5级,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23例属Ⅰ~Ⅲ级,5例属Ⅳ级,无Ⅴ级病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12例属Ⅴ级,4例属Ⅳ级,无Ⅰ~Ⅲ级病例。两组患者MRI分级总体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Uc=5.231,P<0.01)。结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初诊患者骨髓MRI多显示弥漫浸润,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股骨头及大转子可保持正常信号,前者受累范围大于后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低场MRI对腰椎间盘退变致终板骨软骨炎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2008年1月以来我院诊断的25例腰椎间盘病变致终板骨软骨炎的MRI资料,分析终板骨软骨炎的MRI信号及形态特征。结果 25例病例中14例患者退变椎间盘相邻终板的骨髓表现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3例患者相邻终板的骨髓表现T1WI为高低信号并存,T2WI为混杂信号;6例患者相邻终板的骨髓表现T1WI为高信号,T2WI为中等信号;2例患者相邻终板的骨髓表现T1WI为低信号,T2WI为低信号;信号的形态分为斑片状、三角形、窄带样。结论低场MRI对椎间盘退变致终板骨软骨炎可做出较明确诊断,是最佳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椎管内硬膜外血肿(SEH)的MRI表现特征。方法对11例经手术证实,1例经临床综合治疗复查后SEH进行回顾性分析。12例患者均常规平扫,其中3例同时进行增强扫描。采用ToshibaFLAXART0.5机型及GE1.5T双梯度超导MR扫描仪,采用脊柱相控阵线圈。常规行脊柱矢状为SET1WI、FSET2WI或FRFSET2WI序列,8例加扫矢状、冠状面或横断面脂肪抑制序列T2WI,层厚4.5mm、层间距0.5mm,3例同时行增强扫描,采用钆喷酸葡甲胺(Gd-DTPA)对比剂经静脉团注,注射剂0.1mmol/kg。行矢状、冠状或横断面增强T1WI或脂肪抑制T1WI扫描,层面及参数同平扫。结果颈段2例,胸段5例,胸腰段3例,腰段2例;位于脊膜囊后方11例,脊膜囊前方1例。血肿分别呈长T1长T2信号、长T1短T2信号、等T1短T2信号及短T1长T2信号,其中3例同时行增强扫描,1例见多发斑片状轻-中度强化,1例边缘轻度强化,1例未见强化。结论 SEH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四肢关节专用MRI诊断疲劳性骨折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经临床诊断或随访证实的疲劳性骨折的X线和MRI影像资料.结果 46例数字化X线摄影均未见明确骨折线,而MRI不仅能显示疲劳性骨折的骨折线,而且能显示骨折周围骨髓腔、软组织的水肿和出血,骨膜反应等变化.骨折线在T1WI和T2WI均呈低信号,TSE-T2WI和GE-STIR为诊断骨挫伤的最有价值的序列.17例骨膜反应中,12例T2WI表现为包绕骨皮质的环形等或略高信号,5例为低信号.结论 四肢关节专用MRI对疲劳性骨折能作出早期诊断,对临床鉴别诊断和早期干预治疗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颈椎椎间盘退变中的椎体终板炎的低场MRI表现,以提高对颈椎终板炎的诊断水平,减少误诊及漏诊,给临床医生诊疗提供信息。方法采用日立牌0.35T低场磁共振仪对312例颈椎椎间盘退病患者行MRI扫描,分析颈椎终板炎的MRI信号表现及形态特征。结果在312例颈椎间盘退变病例中,有116例患者退变椎间盘相邻椎板有不同程度的信号异常改变,累及335个颈椎椎体终板,其中119个终板在T1 WI、T2 WI上呈长T1、长T2信号,195个终板的骨髓在T1 WI、T2 WI上均呈高信号,21个终板的骨髓在T1 WI、T2 WI上均呈低信号,信号的形态可分为斑片状、三角形、窄带样。结论低场强条件下MR对颈椎间盘退变中的终板炎可以做出相应的诊断,且有较明确的信号及形态改变,结合分期,给临床治疗提供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40例MRI诊断脊柱转移瘤的分析,探讨MRI对其诊断的优越性。方法受检者均取仰卧位。平扫:矢状位T1WI FSE-430/18,T2WI FSE-4500/108,STIR序列IRFSE-2400(80)/30,横断位CBASS 3D-8.3/4.1,OB4.0 mm,FOV250-350,反转角度(FA)45°~90°,矩阵256×256。增强扫描:注射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0.2 ml/kg。结果转移部位:颈椎1例,胸椎8例,腰椎7例,骶椎5例,胸腰椎12例,腰骶椎2例,胸腰骶椎5例。单纯椎体转移12例,椎体伴附件转移12例,椎体转移伴病理骨折15例,椎管与脊髓侵犯及软组织块影13例。溶骨型转移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脂肪抑制序列呈高信号。硬化型转移T1WI和T2WI均呈低信号,STIR序列呈低信号。混合型转移呈不均质或弥漫型高信号。注射Gd-DTPA可呈中等度增强或明显增强。结论 MRI诊断脊柱转移瘤有极高的敏感性和更大的扫描视野,容易发现附件侵犯与软组织块。  相似文献   

17.
程荣辉  张荣艳 《江西医药》2009,44(4):306-309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初次诱导化疗缓解前后caveolin-1蛋白表达的变化及Caveolin-1蛋白的表达与AL分型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65例AL患者及10例正常对照组Caveolin-1蛋白的表达。结果65例初治组AL患者表达Caveolin—1蛋白的阳性细胞率(2.31±3.62)%、平均荧光强度(69.88±21.17),分别较10例正常对照组的阳性细胞率(77.50±1.76)%、平均荧光强度(289.87±7.92)明显下降(P〈0.01);38例AL患者诱导化疗缓解后表达Caveolin-1蛋白的阳性细胞率(3.03±3.87)%与初治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平均荧光强度(152.74±25.81)较初治组明显升高(P〈0.01)。各种类型的急性白血病表达Caveolin-1蛋白的阳性细胞率、平均荧光强度无明显差异(P〉O.05)。结论急性白血病的Caveolin-1蛋白表达水平较正常人明显下降,且AL初次诱导化疗缓解后Caveolin-1蛋白的表达较初治时有所恢复.提示Caveolin-1蛋白的高表达可能与AL患者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儿童白血病骨髓细胞形态学及免疫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本院2016年新收治的105例儿童白血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流行病学特点及白细胞抗原的表达情况.结果 (1)ALL、AML患儿男女比例分别为2.13∶1,1.44∶1;中位发病年龄分别为3岁,2岁.(2) 105例儿童白血病FAB合型: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AML) 2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 72例,未分类急性白血病2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4例,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JMML)2例,神经母细胞瘤(NB)骨髓浸润2例,淋巴瘤骨髓转移1例;72例急慢性白血病免疫分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16例,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 47例,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4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2例,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JMML)1例,淋巴瘤骨髓转移1例,未见明显异常1例.(3)免疫分型与形态学分型完全符合率为91.67%(66/72),部分符合率为2.78%(2/72),完全不符合率为5.55%(4/72).(4)CD19、CD34、CD10、HLA-DR在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中表达高,分别为100.00%(47/47)、80.85%(38/47)、89.36%(42/47)、100.00%(47/47);CD20在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中表达均为12.77%(6/47);而CD13和CD33在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表达率均为21.28%(10/47).结论 免疫分型对儿童白血病的诊断有重要作用,但并不能完全取代形态学分析,同时弥补了骨髓常规检查的不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提高以急性肾损伤为表现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两例急性白血病合并有急性肾损伤的病例并复习文献。结果经化疗及CRRT等支持治疗后肾功能逐渐恢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得以缓解。结论对于急性肾损伤合并有进行性贫血和乳酸脱氢酶(LDH)升高明显的患者应尽早行骨髓穿刺及时明确诊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myeloid leukemia,CML)骨髓磁共振成像(MRI)表现及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成人CML50例,其中初诊慢性期患者16例,治疗后病情稳定于慢性期者18例,病情发展到加速期者7例,发生急性变者9例。所有患者均行骨盆及股骨中上段MRI检查。结果初诊慢性期及进展到加速和急变期的患者SE序列T1WI表现为髂骨及股骨骨髓弥漫性低信号或仅有在股骨头、大转子处残留斑片状高信号。治疗后维持在慢性期的患者SE序列T1WI表现为髂骨弥漫性低信号为主,夹杂点片状高信号,股骨主要表现为高低混杂信号。初诊慢性期组与治疗后组、治疗后组与加速急变组MRI表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初诊慢性期组与加速急变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ML患者骨髓MRI能反映其病程演变,与临床特点结合,有助于CML的诊断分期,对监测病情发展、提示加速和急变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