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5 毫秒
1.
目的:对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3年9月于我科出生的新生儿50例做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试验组接受全程优质护理,对两组新生儿干预后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新生儿干预后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新生儿干预后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新生儿家属。结论:对新生儿实施全程优质护理服务,能得到新生儿家属的普遍认可,提高新生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对新生儿进行全程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在我院出生的200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20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100例新生儿。我院对对照组新生儿进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新生儿进行全程优质护理。护理结束后,比较两组新生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结果:经过我们悉心的护理,观察组新生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为98%,对照组新生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为82%。观察组新生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新生儿家属,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结论:对新生儿进行全程优质护理效果显著,可有效地提高其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全程优质护理应用新生儿护理工作的价值。方法在我院产科出生的新生儿中随机选出152例作为本研究的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新生儿接受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新生儿则接受全程优质护理服务,对比两组新生儿家属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新生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为93.2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21%,P0.05。结论全程优质护理服务用于新生儿护理中有助于保障新生儿健康,提高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构建和谐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对新生儿进行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9月至2013年7月在我院出生的136例新生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为71例实验组新生儿进行优质护理,为65例对照组新生儿进行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新生儿的护理效果。结果:在71例实验组新生儿的家属中,有57例新生儿的家属对护理服务感到满意,有11例新生儿的家属认为护理工作的质量一般,有3例新生儿的家属对护理服务感到不满意,其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度为95.8%。在实验组新生儿中,有3例新生儿出现高胆红素血症,发生此症的几率为4.2%。在65例对照组新生儿的家属中,有34例新生儿的家属对护理服务感到满意,有23例新生儿的家属认为护理服务一般,有9例新生儿的家属对护理感到不满意,其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度为86.2%。在对照组新生儿中,有8例新生儿出现高胆红素血症,发生此症的几率为12.3%。两组新生儿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几率及其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相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新生儿进行优质护理能显著降低其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等并发症的几率,提高其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出生的新生儿2200例,按照随机原则将全部新生儿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采用全程优质护理;结果实验组新生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新生儿高胆红素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新生儿护理工作中,应用全程优质护理模式,能让新生儿的高胆红素发生率显著降低,让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  相似文献   

6.
探究对内科重症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内科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36例危重症患者,并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接受优质护理干预。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①实验组患者的抑郁、焦虑、敌对、恐惧和躯体化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实验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但是在护理服务满意度的构成比方面,两组患者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为内科重症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和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刘玉莲 《吉林医学》2013,34(9):1784-1785
目的:研究优质护理服务对高血压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1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用高血压患者的常规护理方法,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血压变化情况及两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6.36%与70.9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干预后血压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干预后血压低于对照组干预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提高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及临床疗效,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管床责任制护理模式在新生儿科的实践,并评估其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02月新生儿科开展管床责任制护理模式以来的100例新生儿及其家属为观察组,并以我院2009年01月-2010年01月未开展管床责任制护理模式的100例新生儿及其家属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新生儿护理质量等。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0%,对照组为81.0%,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药物外渗、皮肤损伤、新生儿身份识别项目不清、新生儿呛奶、误吸等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新生儿科开展管床责任制护理模式后,护士对所负责的新生儿提供连续、全程、全面的护理服务,新生儿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提高,基础护理成效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试析优质护理服务干预对抑郁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的临床价值。方法抽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抑郁症患者74例,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干预,分析两组护理的效果。结果试验组护理干预后总依从率及总满意度分别为91.89%、94.59%,高于对照组的75.68%、78.39%,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干预有利于提升抑郁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可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颅脑外伤患者中应用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3年01月-2014年02月在我院接受颅脑外伤治疗的患者68例,将其按照年龄、病情等情况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以及试验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试验组患者采用全面优质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病情恢复情况以及家属、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治愈率、治疗有效率等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情况差异明显,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的护理工作满意度为79.41%(27/34),试验组的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7.06(33/34),两组患者的护理工作满意度差异明显,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颅脑外伤患者实施全面优质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讨究优质护理服务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方法将2012年8月—2013年8月在该院儿科接受治疗的患者108例,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例,对于对照组的患儿实施常规的护理方法,而对于观察组的患者在实行常规护理的情况下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营造和谐温馨的住院环境、加强对患者家属健康宣导、优化护理服务基本流程、提高团队内部建设、完善护理制度、完善后勤部门的保障系统。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两组患儿及家属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对于患儿在入院,住院,出院期间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平均满意率为(87.0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两组患者满意率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儿科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及家属临床护理的满意度,提升护理工作的服务质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运用循证护理方式在降低心肌梗死患者心力衰竭出现比例和提高专项护理满意度中的实践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于我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98例做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99例)和对照组(99例)。对照组仅施以急性心肌梗死传统护理,试验组则施以循证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接受不同护理干预模式后各项观察指标的差异性。结果试验组干预后的心力衰竭出现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其对急性心肌梗死专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循证护理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住院病例实施专项护理,有利于降低该类患者出现心力衰竭的可能性,提高该类护理对象对急性心肌梗死专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极具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分析新生儿护理工作中规范化护理措施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选择2016年1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180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各900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根据规范化护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患儿家属满意度、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产科新生儿应用规范化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差错、不良反应发生率,提升家属满意度,减少纠纷事故。  相似文献   

14.
赵广东 《大家健康》2016,(6):216-217
目的:研究全程优质护理干预对提高新生儿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使用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该院出生的10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使用一般的护理方法,实验组使用全程优质护理的方式,对比两组护理的效果。结果:对照组高胆红素出现程度高于实验组,实验组的家属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使用全程优质护理能够减少新生儿出现高胆红素等并发症的情况,增加新生儿的生活质量,减少新生儿的痛苦,并且能够提高家属的满意程度,可以在临床当中广泛的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并分析手术室优质护理对手术患者心理与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于该院接受治疗的手术患者,依据入院编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合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并调查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心理状态都有明显好转,观察组心理状态改善程度和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给予手术患者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护理满意度,可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6.
罗敏 《吉林医学》2013,34(14):2786-2787
目的:研究优质护理在腹膜透析治疗小儿肾功能衰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2例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1例,对照组采用肾衰竭腹膜透析的常规护理方法,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儿和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及患儿家属对护理质量评价情况。结果:试验组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3.55%vs70.9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表扬护理人员的患儿人数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护理纠纷事件多于试验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肾功能衰竭腹膜透析期间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提高了患儿及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促进患儿舒适,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深入探讨将优质护理作用于新生儿护理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接收的6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将60例新生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优质护理,就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儿高胆红素发生率及家属满意度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优质护理理念作用于新生儿护理中,能够有效提高护理效果和家属满意度,方法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8.
杨素珍 《基层医学论坛》2016,(11):1570-1572
目的:探讨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84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予蓝光照射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精心护理。比较2组护理后排便情况、黄疸情况,观察患儿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患儿每日排便次数显著多于对照组,黄疸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试验组患儿眼罩脱落、呕吐、皮疹、体温异常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试验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同时辅以精心护理,可显著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急诊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按时间段将100例急诊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按急诊重度颅脑损伤急救护理常规实施急救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死亡率、患者的处置速度、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患者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处置速度快于对照组,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应用于急诊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救赢得了抢救黄金时间,有效地提高了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提高了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新生儿护理采取全程优质护理模式的效果,为改善护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在该院出生的136例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n=68)和观察组(n=68),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而观察组采取全程优质护理模式,然后比较两组新生儿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新生儿的身体健康状况得分为(9.21±0.56)分、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为91.18% (62/6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新生儿护理中采取全程优质护理模式,能够明显改善新生儿的生存质量,而且家属对护理工作更加满意,因此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