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林枫 《人民珠江》2011,32(4):53-54,79
通过阐述广州市三涌补水工程三维可视化项目的技术路线、应用技术和制作流程等,分析与研究该项技术在展示河涌治理工程中的应用内容和创新点,为三维可视化技术在展示水利工程上的应用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GIS+BIM技术结合物联网技术在水利工程管理的应用研究,将三维GIS、水利工程BIM模型、三维实景模型、监测数据等融合应用,开发出的系统实现了水利工程三维模型、水利工程监测信息展示和分析统计,三维标绘、量测、三维飞行浏览等,对提高水利工程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和管理水平有较大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水利工程的后期管理和工程监测一直以来都是技术人员研究的课题。以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为例,借助三维GIS平台,设计并实现了大坝的三维可视化系统,建立起一个能科学、直观、逼真地再现水利工程的可视化系统,为水利工程的管理和监测提供了一个新的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4.
为实现对水利工程运行管理过程的虚拟仿真,必须基于各类水利工程信息的动态显示,以SRTM数据为基础构建水利工程虚拟仿真模型,并进行水域仿真、三维漫游和信息查询等,结果表明,该虚拟仿真技术可为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提供技术和数据支撑,就具体应用领域而言,对于水利工程联合调度、水利工程运维管理、长距离输水工程管理等均较为适用,并能提升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的科学性、有效性、及时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为合理开发、高效利用水资源,提高区域水利工程集群的调度效率,在单个闸站调度管理的基础上,将区域空间上分散的闸站纳入统一调度管理范围,提出了"以图管站,图站联动"的水利工程集成管理模式。利用Web GIS技术整合公共地理框架数据体系"天地图"及区域水利工程、河网、断面等基础数据,在此基础上,利用Unity3D建立闸站三维仿真场景,设计了区域河网水利工程集成管理框架,为实现闸站集群统一调度提供了直观决策参考,有效提高了闸站集群的调度效率和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某调水工程实例,总结BIM技术在水利工程勘测设计领域,各专业的使用方法和技巧,开发利用三维信息模型设计的优势,研究探讨提供协同设计、优化效果输出、提高工作效率等方面的可行性。为该技术在水利工程勘测设计领域全面展开使用,并应用于工程全生命周期,打造工程数字信息一体化,提供技术借鉴和参考经验。  相似文献   

7.
倾斜摄影三维建模遥感测绘技术是水利工程建设、维护、调度的重要工具。以柏叶口水库三维建模为例,介绍了倾斜摄影三维建模的数据采集和处理方法,获得了DSM数据和三维模型等成果,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探讨。说明了倾斜摄影三维建模技术在洪水淹没分析、河道治理和水利工程设计等领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应用,可以极大地提高测绘的精度和效率,降低野外数据采集强度,更能保障数据的实效性。其具有突出优势的测绘手段为实现智能化水利,尤其是对坐落在地形变化剧烈的深山峡谷中进行水库、水电站坝址区等水利工程的大比例尺测图显得更具优势;应用三维测绘技术可以对水利工程进行精准的变形监测、汛情监测,可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对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分析,以期在更广阔的领域中得到应用和拓展。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水库的现代化管理水平,以江西省境内大中型水库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空间信息技术、3D WebGIS、Internet、空间数据库以及三维虚拟仿真等高新技术,建立了江西省典型水库信息管理系统。系统具有水利工程三维场景虚拟、水库水情监测、洪水预报及调度、洪水淹没与评估及地质资料查询等功能。研究成果已在新建县幸福水库成功应用,可为水库主管部门提供科学数据与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0.
水利工程地形景观三维数据组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水利地形景观制作使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更加形象、直观.针对水利工程管理中海量的三维地理信息数据,采用了数据分割技术,多线程技术,面向对象的空间数据库技术,数据抽稀、加密技术等数据处理方法,成功地解决了水利地理信息的网络传输问题和地形景观的网上交互访问,提高了系统整体性能.  相似文献   

11.
许小华  李文晶 《人民长江》2020,51(4):226-231
三维可视化技术已在大坝安全监测、水利工程质量检测、水资源配置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借鉴其它领域的应用成果,利用三维可视化等技术构建了鄱阳湖水利信息三维展示与查询系统,实现了鄱阳湖在不同水位下的三维地形信息展示,再现了鄱阳湖水利信息虚拟场景;此外,还利用Java进行二次开发,构建了鄱阳湖区空间数据库和多媒体数据库,实现了湖区三维场景的直观清晰浏览与展示,以及专题水利热点数据的动态查询和漫游等功能。该系统的建立可方便用户全面了解鄱阳湖区不同水位下淹没区域、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区的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和水利工程等水利信息,有助于提高鄱阳湖管理者的科学决策水平。  相似文献   

12.
BIM技术的推广应用为水利工程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理论上可以提高设计效率与质量,但在水利工程施工建筑物的设计建模过程中,仍存在建模步骤繁琐、缺乏专业领域设计工具支撑等问题,针对上述情况,基于Bentley平台进行二次开发,研发了水利工程三维施工设计工具,对常见施工专业涉及的围堰、导流建筑物、弃渣场等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工具能有效地提高三维模型的建模效率与算量准确程度,同时为工程建筑物布置、设计方案比选提供基础支撑。实际工程项目应用表明,成果可明显提升设计的质量及效率,可为同类工程设计、算量及方案比选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为实现水利工程的全面、有效管理,精准掌握其边坡地质情况,提出基于BIM技术的水利工程边坡三维地质建模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能够有效完成水利工程边坡地质控制性剖面绘制,同时实现高质量边坡地质三维模型的构建,该模型能够形象地呈现地质分布情况,模型构建精度较高,高程结果与实际高程结果的绝对误差值均在2 m以下。研究结果为BIM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水利工程高边坡的稳定分析对于边坡支护措施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二维边坡稳定分析无法考虑坡面和岩层的空间变化,不能满足高边坡稳定分析的精度要求。充分考虑边坡体地形、地质的空间形态变化,通过建立基于地形、地质精细模型的三维边坡开挖模型,采用基于强度折减法的三维有限元软件,实现对水利工程高边坡三维开挖的稳定分析。以西藏某水利工程为例,分别通过二维边坡分析和三维边坡分析计算在不同工况下的稳定系数和滑动带,结果表明,与二维分析相比,三维边坡稳定分析得到的结果更加符合工程实际。  相似文献   

15.
赵善利 《人民黄河》2019,(9):175-176
<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三维动画技术得以在诸多行业、领域得到应用,并被引入水利工程设计中。三维动画技术在水利工程设计中的应用,可实现对水利工程三维模型的精确建立,实现对水利工程形态的具体模拟,进而全面呈现水利工程的建筑物形态、运行及施工过程等。水利工程具有投资大、建设周期长及结构复杂等特征,涉及面广,而通过在水利工程决策阶段或建设前期引入三维动画技术,便可实现对水利工程项目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评估并提供解决方案。三维动画技术凭借其诸多优势,近年来得以在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项目信息的有机整合,BIM技术能够实现项目的多维可视化、多功能立体化展示.文章结合水利工程特点和BIM技术特征,系统阐述了其贯穿项目全生命周期、工程管理检查碰撞优化、建筑物可视化三维立体展示等优势,并提出利用BIM控制项目建设时存在的问题,为实现水利工程进度控制、施工协调、工序优化和科学管理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CAD技术凭借其优秀的三维制图和数据处理能力在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领域内取得了广泛的应用,成为了水利工程设计绘图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关键技术。它突破了传统绘图方式的局限,极大的提高了工程绘图的质量和效率。文章以此为背景,先对CAD技术的特点进行了描述,之后便对CAD技术在水利工程设计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详细的探讨,以期为CAD技术在水利工程设计中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GPS技术因具有观测站之间无需通视、定位精度高、观测时间短、提供三维坐标、操作简便、全天候作业和功能多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工程测量上。文章结合水利工程测量的特点,分析GPS系统在水利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包括GPS的外业测量、GPS的内业计算、GPS的布网工程与时动态测量方法,以及当前水利工程施工中GPS技术的应用情况,旨在水利工程测量中能推广应用GPS系统。  相似文献   

19.
三维可视化技术已经非常普遍的应用在地质、测绘等领域,但是在水利工程质量检测方面应用较少,文章旨在探讨三维可视化技术在水利工程质量检测中应用的实例,通过实例得出三维可视化技术在水里工程质量检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BIM技术是勘测设计行业继"甩图版"、三维设计之后又一次技术变革。在水利工程三维设计中采用BIM技术,可以提高设计质量和工作效率,从而提高勘测设计企业的技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简述了BIM技术在国内水利行业的发展现状,介绍并对比了主流BIM设计平台的特点。依托Revit软件平台,以某涵闸项目为例,展示了水利工程BIM三维设计的具体现实过程,并详细阐述了BIM设计成果的具体应用。相关经验可为BIM技术在水利工程设计中应用与推广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