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探明冷应激导致畜禽免疫器官损伤的机制,研究冷应激对雏鹌鹑胸腺组织抗氧化功能的影响,试验在复制雏鹌鹑急、慢性冷应激模型的基础上,检测该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含量,对比分析冷应激与雏鹌鹑胸腺组织氧化损伤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急性冷应激会引起雏鹌鹑胸腺组织中GSH-Px的活性呈波动性变化,即先上升后下降(P0.05),SOD的活性显著下降(P0.05),MDA的含量显著上升(P0.05);慢性冷应激会导致雏鹌鹑胸腺组织中GSH-Px和SOD的活性显著下降(P0.05),MDA的含量显著上升(P0.05)。说明急、慢性冷应激均可以引起雏鹌鹑及抗氧化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2.
冷应激对雏鹌鹑十二指肠肠道菌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促进动物冷适应的方法,使动物在寒冷环境中能够保持正常生理机能,在建立雏鹌鹑急、慢性冷应激模型的基础上,应用变性凝胶电泳技术(PCR-DGGE),检测急、慢性冷应激对十二指肠组织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表明,急、慢性冷应激均可以导致雏鹌鹑十二指肠内肠道微生物数量和种类的改变.冷应激会引起雏鹌鹑肠道生物屏障功能受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自由基在冷应激对禽类机体损伤中所起的作用,为探索促进动物冷适应的方法,提高动物的抗寒能力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应用化学比色法检测了急、慢性冷应激对腓肠肌和血清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急性应激时,随应激时间的延长,腓肠肌T-AOC与SOD活性均逐渐降低,GSH-Px活性、CAT活性及MDA含量均逐渐升高,血清T-AOC逐渐降低,GSH-Px活性、CAT活性、SOD活性及MDA含量均逐渐升高;慢性应激时,随应激时间的延长,腓肠肌T-AOC、GSH-Px活性、CAT活性及SOD活性均逐渐升高,MDA含量逐渐降低,血清T-AOC、GSH-Px活性、CAT活性及MDA含量均逐渐升高,SOD活性逐渐降低;【结论】表明急、慢性冷应激均可使机体的抗氧化功能发生改变,诱发氧化胁迫,导致机体内自由基增多,对机体造成损伤。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研究NLRP3炎性小体在鹅热应激损伤中的作用.将27只雏鹅分为A、B和C 3组,对照组A组环境温度设为25 ℃,热应激组B组和C组分别在38 ℃和40 ℃环境下热处理1 h.采集各组雏鹅的脑、肝脏、脾脏、肺脏、空肠等组织,将A组和C组的组织制作切片进行病理学观察,并提取各组所有组织的RNA、反转录后通过荧光定量PCR法对NLRP3信号途径相关基因及下游炎症因子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并对A、B、C各组雏鹅静脉采血,用ELISA对血清中IL-1β的含量进行检测.组织切片结果显示,40 ℃热应激组的肝脏、脾脏、肺脏、空肠等组织出现明显的显微结构损伤和炎症细胞聚集增多.荧光定量结果显示热应激促进了HSP70和HSP90基因的表达,38 ℃热应激组NLRP3、ASC、Caspase-1在脾中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L-1β在肺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中IL-1β的含量也显著升高(P<0.05).试验表明热应激导致雏鹅组织炎症的发生,NLRP3炎性小体可能参与热应激处理导致的脾脏和肺脏的炎症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5.
许亚儿 《新农村》2001,(9):19-19
鹌鹑白痢是鹌鹑常见的一种传染病,可分为败血型、白痢型、慢性型和隐性型等4种。败血型和白痢型多见于1日龄内的雏鹑,发病严重时,死亡率高达50%以上;慢性型和隐性型多发生在成年鹑,临床症状较轻,只偶尔发生死亡。1.临床症状病鹑表现为怕冷、嗜睡,常堆聚一起,翅膀下垂,精神不振,闭眼缩颈,羽毛蓬乱,拉白色、浆糊状的稀便,排粪时发出痛苦尖叫声。多数雏鹑呼  相似文献   

6.
温和冷应激对贵妃雏鸡脾脏、胸腺中肥大细胞数目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贵妃雏鸡进行冷应激实验(比常温低5℃),通过甲苯胺蓝染色方法观察贵妃雏鸡中脾脏、胸腺中肥大细胞数目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脾脏中,应激2h、4h MC数目显著增加,应激15d略有增加:在胸腺中,MC数目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加,应激12h差异显著,应激24h、15d差异极显著。结果提示较正常饲养温度低5℃冷应激对不同免疫器官免疫水平影响不同;应激15d后脾脏免疫水平略有提高而胸腺的免疫水平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鸭瘟病毒(DPV)人工感染雏鸭后的组织器官病变规律、感染后病毒分布情况及细胞超微结构变化,试验以DPV GZ强毒株人工感染90羽15日龄健康雏鸭,分别在感染后3、6、10、18、30、48、72、96、108 h剖杀,采用PCR技术进行病原鉴定,并通过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进行病理组织显微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显示,人工感染3 h后即可通过PCR技术检测出DPV核酸;透射电镜观察表明感染后10 h可在脾脏中首先观察到少量的病毒,30 h后胸腺开始发现病毒,病毒的数量随感染时间增加逐渐增加;感染18 h后,中枢免疫器官胸腺表现为淋巴细胞数量降低,组织间隙增大;脾脏组织病变严重,其余器官组织结构均出现程度较轻的组织损伤;感染后30 h,中枢免疫器官的淋巴细胞极度减少,器官组织结构模糊不清,出血较为严重;一些器官则出现细胞肿胀,肠道等器官组织也有细胞变性、出血等病理变化;在死亡鸭的肝脏、脾脏、十二指肠、胸腺发现数量极多的病毒。对照组鸭组织中未发现病理变化。这些研究结果可以为鸭瘟病毒的致病机制研究和鸭瘟的病理学诊断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鹌鹑的脾脏是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若其组织结构受到损伤,可致机体免疫功能受损,抵抗力下降,极易并发其他疾病而引起死亡。本实验旨在对鹌鹑免疫器官脾超微结构进行观察和分析,以为进一步的相关病理研究、营养研究、选育研究等奠定基础。结果表明,脾内含有大量的淋巴细胞,对机体的免疫起到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应用常规石蜡切片方法,H.E染色,观察鹌鹑免疫器官组织形态学特征。结果表明:1)鹌鹑法氏囊黏膜层有6~10个大小不一的皱襞,每个皱襞由10~12淋巴小结组成;2)胸腺被结缔组织分成许多不完全分开的胸腺小叶,胸腺小叶的髓质连在一起,髓质内含有胸腺小体,还有许多网状细胞团;3)脾脏包括被膜和实质,脾脏的被膜较厚,实质主要由淋巴组织构成,其中分布有大量已形成和正在形成的血管。该研究揭示了8日龄鹌鹑免疫器官的具体发育状况,为鹌鹑发育生物学提供资料,为其疾病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鹌鹑胆小易惊,怕噪音。要使鹌鹑多产蛋,须给鹌鹑创造一个安静、适宜的饲养环境,减少各种应激的发生,还应做好以下4点:  相似文献   

11.
正家禽曲霉菌病是养禽场常见多发病,雏禽常呈急性暴发,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本文重点介绍易感率高的雏鸡、鸭、鹌鹑和鹅的发病特点及其防控措施。禽曲霉菌病是由曲霉菌属的真菌引起禽类的真菌病。雏禽常呈急性暴发,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给养禽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病在各种禽鸟中十分普遍,尤其以雏鸡、鸭、鹌鹑和鹅等最易感。成禽常为慢性和散发。该病特点主要侵害呼吸系统,在肺和气囊发生炎症和小结节~([1-2])。  相似文献   

12.
盐城市亭湖区开发区某农户2006年3月11日从无锡购进雏鹌鹑14000只,于当日下午3点半左右进育雏室。育雏人员反映,雏鹌鹑适应环境后,精神状态表现良好,随着育雏室内的温度升高至35℃时,雏鹌鹑一切正常。但至晚  相似文献   

13.
鹌鹑胆小易惊。要使鹌鹑能多产蛋,须要给鹌鹑一个安静,适宜的饲养环境,减少各种应激的发生,同时还要做好以下四项工作。  相似文献   

14.
雏鹅冷应激反应中HPT轴HSP70mRNA的动态表达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急性冷应激处理时,HSP70基因mRNA在下丘脑、垂体和甲状腺(HPT轴)中的表达规律。【方法】以7日龄皖西白鹅为研究对象,利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技术,分析(12±1)℃室温条件下雏鹅HSP70 mRNA在HPT轴中的动态表达规律。【结果】下丘脑HSP70 mRNA转录量在冷应激1.5、6和9h显著升高,其它时间点均恢复到正常水平;在应激结束后6h内HSP70 mRNA转录水平均显著升高,应激结束后6h转录水平最高,随后又迅速下降到室温下的转录水平。垂体HSP70 mRNA转录量在冷应激0.5、1.5、6和12h时显著降低,其它应激时间均升高到应激前的水平,应激结束后0.5、3和6h转录水平也显著低于应激前的水平,随后逐渐升高到应激前的正常水平。甲状腺HSP70 mRNA转录量在冷应激0.5h时显著升高,随后迅速下降到应激前的水平,应激3、6和12h时显著降低。应激结束后0.5h和3h转录量显著升高,其它时间点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结论】雏鹅冷应激反应中,HSP70基因在下丘脑、垂体、甲状腺(HPT轴)中的表达规律是不同的,在不同的组织中有不同的调控规律。下丘脑HSP70 mRNA转录水平最高,表达量总体呈现明显上升趋势,是冷应激反应时的正调控基因;而它在垂体和甲状腺中的表达总体是被抑制的,是垂体和甲状腺冷应激反应时的负调控基因。  相似文献   

15.
本实验观察了不同的时间的低温饲养加浸水应激及浸水应激后不同时间对海兰雏鸡胃肠道粘膜损伤的情况。结果表明:即刻观察雏鸡在低于正常饲养温度5℃时加浸水应激后造成胃肠道充血现象并不严重;而浸水应激后不同时间却对雏鸡产生相对较强的影响,特别是冷应激后1~2h胃肠道充血比较严重,与冷应激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所以在生产过程中应避免产生冷应激,否则易诱发其他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1.青年鹌鹑的饲管 雏鹑在育雏保姆器生活20天后就可上笼饲养,此时的鹌鹑处于由雏鹑向成年产蛋鹑过度的阶段,称为青年鹌鹑。青年鹌鹑已可以通过羽毛和脸部颜色分清雄鹑和雌鹑。此时的鹌鹑羽毛已经丰满,健壮、活泼,具有比较强的抗病能力。  相似文献   

17.
鹌鹑生长快,成熟期短,繁殖迅速,饲养鹌鹑比较简便,是农家致富的好门路。但是,鹌鹑在饲养过程中,容易发生疾病,要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饲养管理,搞好日常的卫生防疫和检疫工作,提高群体的抗病力,杜绝和减少发病机会。鹌鹑常见的疾病有雏白痢、球虫病、溃疡性肠炎、白喉病等。  相似文献   

18.
探讨冷应激对雏鸡肠道中热休克蛋白70(HSP70)mRNA表达量的影响.120只1日龄的伊莎公鸡,饲养至15日龄,随机平均分为12组,在(12±1)℃进行急性和慢性冷应激处理.急性冷应激时间为0,1,3,6,12和24 h;慢性冷应激时间为5、10和20 d,并各设对照组.各时间点随机剖杀5只,取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  相似文献   

19.
冷应激对家禽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应激可引起家禽生产性能下降,诱发多种疾病,甚至造成死亡。研究家禽冷应激发生机制,探索科学的应激监测方法,对提高应激预防水平,保障畜牧业发展有重要意义。冷应激反应的生理机制几乎涉及所有器官和组织,能量代谢、神经内分泌、行为和生产性能等均发生改变,其中,神经内分泌在整合调节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主要综述了寒冷应激对以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SAM)系统、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HPA)轴和下丘脑-垂体-甲状腺(HPT)轴为主的神经内分泌机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冷应激发生机制以及冷应激过程中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系统基因表达变化,选取28日龄淮南麻黄鸡为研究对象,采用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技术分析冷应激24 h后下丘脑组织差异表达基因.通过比较淮南麻黄鸡冷应激24 h前后下丘脑组织基因表达谱,表达倍数>3倍的基因共877个,其中下调基因334个,主要涉及HAAO、CHRNA9及STAM2等信号转导接头分子基因的低表达;上调基因543个,主要为CCK、NPY及其受体基因、CAMK2A、SST及TRH等基因.对差异表达基因参与的生物学过程分析可见,在冷应激24 h过程中,鸡下丘脑首先启动神经受体-配体相互作用,刺激鸡体产生采食欲望,随后启动脂质代谢途径以供应机体能量需求.在此过程中,Jak-STAT、Ca离子信号通路等一系列生物反应途径发生响应,以调节机体对寒冷应激的反应.差异表达基因的生物学通路分析为阐明鸡冷应激机理提供重要信息,差异表达基因分析有助于抗冷应激分子育种候选基因筛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