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病例资料女,69岁。因上腹部胀痛不适、食欲缺乏2年余,剑突下包块2个月入院。查体:巩膜无黄染,剑突下似触及鸡蛋大小包块,质中等,略移动,有压痛,余未见异常。血常规检查未见异常。B超检查示于肝胃间隙内可见约7.5cm×6.8cm大小的无回声区,壁薄,边缘光滑、整齐,其内未见明显分隔,后壁回声增强,肝脏、胆囊、胰腺未见明显异常。CT检查前饮纯净水600ml,采用120kV、130mA、10mm层厚和层距,仰卧位扫描示胃充盈良好,轮廓显示基本清楚,未见明显胃壁增厚及充盈缺损等异常征象,胰腺体积缩小,内部密度均匀,胰管未见扩张,胰周脂肪间隙显示不清,但未见…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36岁.一月前胸腹部外伤.查体:左腹膨隆,扪及一巨大质软包块,轻度压痛,无反跳痛.实验室检查:血淀粉酶45.1 U/L.CT表现:左腹腔及盆腔内见一巨大液性密度包块,大小约15 cm×12 cm×36 cm,密度均匀,CT值约10 Hu,范围上至膈下,下至髂窝,形态不规则,有一定张力,推压胰体、尾部变形向后移位,推压肝左叶向右移位(图1),MPR显示液性包块自膈顶至髂窝(图2).  相似文献   

3.
4.
1 病历简介男 ,48岁。于入院前半年因间断性上腹部疼痛 ,发现腹腔囊性占位性病变接受手术治疗。术中发现单纯小网膜囊肿 ,结合病史 ,考虑来自胰腺。因发病时间短 ,单纯置管外引流后拔管出院。术后 1个月症状复发 ,同时原引流处又出现 5 .0 cm×4.8cm囊性肿物 ,术后 4月发现右胸腔积液 ,考虑结核性胸膜炎。两次胸穿共抽出约 12 0 0 ml褐色浑浊液体后症状缓解。胸腔穿刺液未送检。后又出现右侧胸腔积液来总院治疗。查体 :一般情况好 ,巩膜无黄染 ,右肺呼吸运动减弱 ,右下肺叩浊音 ,呼吸音消失 ,腹部平坦 ,上腹部压痛 ,无反跳痛及肌紧张。CT…  相似文献   

5.
郑鑫  李润根 《中国临床研究》2013,(2):172-173,100
目的探讨骨内腱鞘囊肿的CT影像学特点,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骨内腱鞘囊肿患者12例,均行CT检查,分析其CT影像学特点及诊断、鉴别诊断要点。结果 12例骨内腱鞘囊肿患者共17个病灶,单房囊肿14个,多房囊肿3个,病变范围1.5~3.6cm。位于髋关节3例(5个病灶),膝关节6例(9个病灶,1例为双侧膝关节对称发病),踝关节3例(3个病灶)。结论结合病变的特定部位、好发年龄、临床表现,并注意与其他类似疾病鉴别,CT可对骨内腱鞘囊肿作出正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6.
病例1:患者女,66岁,因\"胸痛10余天\"就诊.胸部CT:前上纵隔14 cm×5 cm×7 cm形态不规则囊性病变,边界清楚,囊壁光整,囊内密度均匀,CT值约13 HU,增强扫描无强化(图1、2).CT诊断:胸腺囊肿可能性大.术中见前上纵隔不规则囊性包块,边界清楚,壁菲薄、透明,囊内为清亮透明液体.病理诊断:前上纵隔支气管囊肿.  相似文献   

7.
病例女,40岁。因排尿费力3年,加重1周入院。无尿频、尿急、尿痛。查体:左肾区轻压痛。实验室检查:尿白细胞25cellμl,余血尿常规正常。B超:膀胱内左侧无回声区,似与左输尿管下段相连,其内数个强回声团伴声影,左输尿管扩张。膀胱镜:膀胱三角左外侧3cm×4cm囊性肿物,未见输尿管口及喷尿。CT平扫:膀胱内成串排列的数个高密度结石影,自左输尿管口横行向右排列,结石外缘见囊状软组织密度影。左输尿管扩张。增强后软组织影显示欠清。次日俯卧及右侧卧位平扫示结石向近床侧移位,但保持成串排列且近端与输尿管口关系相对稳定(图1~3)。1枚结石进入…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胰腺损伤的CT表现,提高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临床随访证实的15例闭合性腹部外伤致胰腺损伤患者CT平扫及增强时的表现。结果胰腺弥漫或局限性肿大9例,胰腺裂伤11例,胰腺断裂1例,胰腺局限性血肿8例,胰周被膜和肾周筋膜增厚以及胰周、肾旁间隙积液14例,假性囊肿4例。合并其他脏器损伤11例,其中脾挫裂伤7例,肝挫裂伤4例,肾挫裂伤4例,肠道及其系膜损伤5例。结论上腹部CT检查对胰腺损伤的早期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胰腺损伤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证实胰腺损伤的病例23例的CT表现。结果在23例胰腺损伤中,胰腺损伤的CT表现有以下几种类型:(1)胰腺断裂型14例(不完全断裂8例,完全断裂6例):CT扫描可见胰腺小低密度缺口或垂直于胰腺长轴的低密度裂隙,以增强扫描显示更清楚。(2)胰腺炎型7例(局限水肿型4例,弥漫性急性胰腺炎型3例)。(3)胰腺血肿2例。同时合并胰腺以外损伤15例。结论胰腺损伤的CT征象包括(1)直接征象:胰腺低密度裂隙,创伤后的胰腺弥漫性和局限性肿大,胰腺内高密度影。(2)间接征象:胰腺周围积液是重要的间接征象。(3)增强多期扫描对胰腺损伤的诊断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1.
12.
患者女,85岁。因上腹部不适、腹泻入院。CT:左上腹胰尾、脾脏、胃后壁间见大小约6.6 cm×4.5 cm的软组织肿物,平扫密度略不均匀(图1),CT值33~43 HU;增强后不均匀强化(图2),CT值66~100 HU;病灶与脾脏及胰尾分界不清,脾门受压,脾静脉局部显示不清,胰管未见异常扩张。腹腔及腹膜后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CT诊断:左上腹恶性肿瘤,考虑来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28岁,半月前无意发现右上腹包块,偶有便秘,无其他不适.体检:右上腹扪及大小约8 cm×8 cm质中包块,包块表面光滑活动度欠佳,无触痛.实验室检查:ALT增高为79 U/L、AST增高为224 U/L,胃肠癌相关抗原增高64.83 U/ml.术前DSA检查,考虑包块性质为良性,ERCP结果为十二指肠降部外压变形,胆总管下段狭窄(外压性)并胆总管显著扩张,未见管壁有充盈缺损.CT检查:右中下腹见一大小约为8.6 cm×8.3 cm肿块,平扫呈等、低密度,密度不均匀,其内可见液化坏死,病灶与周围胰腺组织分界欠清(图1),增强扫描病灶呈不均匀强化,胰周围组织界面不清,胆总管扩张,胆囊、胰管、肝内及肝门区胆管明显扩张(图2).CT诊断:右中下腹占位,考虑为神经源性或间叶组织肿瘤.术后病理结果:(胰头部)实性-假乳头状瘤.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瘘(CAF)的CT血管成像特征。方法 分析45例接受DSCT (31例)及256 iCT(14例)成像CAF患者的图像质量、辐射剂量及影像学特征。结果 45例CAF患者的CTCA图像质量均满足诊断需要,平均有效剂量为(12.92±3.73)mSv。CAF起自左冠状动脉23例、右冠状动脉13例、起自两者7例,起自右冠状动脉及支气管动脉1例,起自右冠状动脉及头臂干1例。CAF单一瘘管33例,多发瘘管12例。瘘入右心系统共40例,其中瘘入肺动脉31例、冠状窦4例、右心房3例、右心室1例、上腔静脉1例;瘘入左心系统5例,其中瘘入左心房2例、左心室2例、肺静脉1例。瘘血管可有纡曲、血管丛样、扩张或动脉瘤形成等表现。结论 CTCA检查可无创、准确地显示CAF的部位、走行及并发畸形,可作为临床诊断CAF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颈内动脉海绵窦瘘(CCF)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具有完整临床资料并经临床证实的CCF患者的CT资料。均行颅脑CT平扫及血管成像(CTA)检查,采用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建(MPR)、多曲面重建(MCPR)、最大密度投影(MIP)技术处理图像。结果 4例为严重的复合性骨折,3例为颅骨骨折伴有脑挫裂伤,2例有颅骨、颅底骨折,3例无明显外伤;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眼球突出,眼上静脉迂曲扩张,7例眶内结构模糊、肿胀。患侧海绵窦均有扩大并提前显影,扩张呈典型多结节样改变7例,伴显著血管迂曲成团4例,轻度扩张伴血管迂曲1例。MPR薄层清晰显示12例颈内动脉或分支与海绵窦沟通处瘘口,MPR通过不同方位精确显示。VR通过带骨及减影后处理图像,从整体显示颈内动脉、海绵窦及眼静脉情况及相互关系。结论 MSCT对CCF的诊断及介入栓塞术后疗效观察有重要价值,可以作为CCF首选检查及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胰母细胞瘤的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CT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均行CT动态增强扫描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母细胞瘤的CT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总结胰母细胞瘤CT表现特点。结果 2例患者均为婴儿,以皮肤粘膜黄染为主要体征而入院治疗。CT均表现为胰头软组织肿块,边界较清楚,密度不均匀,肿块内均可见沙粒状钙化,伴胰管和/或肝内外胆管轻度扩张,并包绕邻近肠系膜血管和门静脉。1例肿块侵犯邻近十二指肠肠壁。CT增强后,1例表现为较均匀轻度强化,另1例表现为明显不均匀强化。结论胰母细胞瘤CT表现较具特征性,结合临床表现及好发年龄可在术前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CT灌注对胰腺癌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Siemens双源CT扫描仪,对104例临床怀疑为胰腺癌或经超声检查发现胰腺占位性病变者进行CT灌注检查.比较胰腺癌组织与周围正常组织间各灌注参数值差异,比较常规增强CT方法及其与CT灌注相结合对于胰腺癌的检出率.结果 经手术病理或临床检查证实73例为胰腺癌.胰腺癌组织的灌注参数值血流量(Flow),血容量(blood volume,BV),通透性(permeability,per)及Patlak血流量(patlak blood volume,pBV)分别为(68.34±30.06) ml·(100 ml)-1·min-1,(112.75 ±39.57)∶ 1000,(64.14±27.28)0.5 ml· (100 ml)-1·min-1,(56.87 ±32.62)∶1000,均较周围正常胰腺组织低(P<0.05).CT灌注方法结合常规增强CT检查具有较高的敏感度(98.6%)、特异度(90.3%)、阳性预测值(96.0%)、阴性预测值(96.5%)及准确度(96.2%).结论 胰腺CT灌注方法能够定量反映胰腺癌低血供的特点,结合常规增强CT可提高胰腺癌的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螺旋CT对消化道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临床怀疑为消化道梗阻病例的螺旋CT检查结果并将其中螺旋CT确诊为消化道梗阻病例与临床结果对照,图像重建方法主要为多平面重建法(MPR)和最大密度投影法(MIP)。结果:12例患者,阴性2例,阳性10例,其中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1例经临床确诊。9例手术病例CT诊断梗阻部位与手术对照符合率为100%(9/9),病因诊断符合率为88.9%(8/9)。结论:螺旋CT扫描及重建对消化道梗阻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螺旋CT直接矢状位扫描在新生儿食管闭锁并食管气管瘘(CEA-TEF)的应用价值。方法5例食管闭锁新生儿,行纵隔螺旋CT矢状位扫描,测量闭锁盲端距离,观察有无食管气管瘘,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满意的矢状位CT图像。闭锁食管的的上下段盲端及瘘管显示清楚。按照Gross分型,5例均为Ⅲ型。两盲端之间的距离为0.8~2.1cm。所有数据与手术结果基本相符。结论螺旋CT直接矢状位扫描扫描范围窄、辐射剂量低,且能准确显示闭锁食管盲端位置及合并食管气管瘘等情况,是新生儿CEA-TEF的一种重要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