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本轮经济危机前后国际石油价格波动的主要原因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杨玉峰 《中国能源》2009,31(7):12-14
本文分析了本轮全球经济危机前后国际石油价格波动的主要原因,指出从需求侧看,美国仍然是决定全球石油市场最主要的国家;从供应侧看,OPEC的限产对油价恢复起着直接的作用;从供需平衡角度看,热钱炒作是油价剧烈波动的根源,太高的油价和太低的油价对全球经济的平稳运行均构成威胁。  相似文献   

2.
张学武  杨祺 《中国能源》2006,28(11):42-44
2006年下半年以来,国际市场石油价格大幅波动。本文根据第三季度石油价格变化情况对油价变动的原因进行了简要分析,并对未来石油价格走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3.
上海是能源资源贫乏的城市,所需石油几乎全部依靠外部调入。因此,国际石油市场对上海石油供应安全的影响至关重要。通过对国际市场石油价格变化的历史资料分析,建立了油价波动分析模型,定量分析了不同价格波动幅度对上海石油供应安全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国内外学者对油价变动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非对称性进行了大量研究,但缺乏系统的实证分析。利用1992~2011年来自美国能源信息署(EIA)的国际原油价格(以WTI代表)和来自中国国家统计局的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季度数据,采用向量自回归VEC模型对国际油价变动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Johansen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表明,国际油价与我国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国际油价是预测我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或先行指标;由于我国在国际石油市场中缺乏发言权和定价权,导致被动接受国际石油市场的价格,因此我国经济增长对国际油价波动的反应存在时滞。建立了国际油价变动与经济增长的VEC模型,反映出短时间内国际油价波动对我国经济增长产生负向影响,即国际油价每增加1%,引起我国经济增长率下降0.056%。为规避油价风险对我国经济增长带来的冲击,建议我国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发展新能源产业、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以逐步摆脱"能源消耗式"经济增长模式,同时应加强和完善石油战略储备,缓解和预防剧烈的石油价格波动对经济造成的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5.
随着世界各国石油需求量的逐年增加,跨国石油贸易也愈发频繁。国际油价波动将直接影响我国石油进口政策的制定。目前,影响国际石油价格的因素主要包括全球经济发展水平、石油消费量、大国政治博弈以及地区政局稳定性等。随着世界政治格局多元化推进,有必要从地缘政治角度入手,研究国际重大事件对国际油价产生的影响,降低我国石油贸易所面临的价格风险,从而避免国际油价不确定性对我国能源战略发展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6.
建立完善的中国石油安全预警系统,对瞬息万变的国际石油市场的运行监测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有利于提高中国石油安全水平,进而有效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在对我国石油安全状况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选取能够比较全面反映石油安全预警的主要指标,确定第一层指标为石油市场、资源禀赋、石油需求、石油进口4大类,第二层指标包括石油价格、油价波动率、国际市场的石油可获得性等13个指标。通过将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结合起来,构建我国石油安全预警指标体系并进行预警,得出我国石油安全非常脆弱的结论,迫切要求实时监控各类影响因素,尤其要对石油储采比、油价波动率、石油价格以及对外依存度等因素给予更多关注。提出了提高中国石油安全对策及建议:深化石油安全预警研究,建立统一管理机制;积极参与国际市场,争取国际石油定价话语权;完善战略石油储备体系,避免受制于人;优化能源结构,加快开发新能源;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优化地缘政治环境。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国际石油价格与世界、OPEC、OECD、北美和中国这几类有代表性的石油供应区域进行定性分析,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VECM、格兰杰分析等计量经济方法,研究得出经济增长期、衰退期和经济平稳期几类石油供应量与油价之间长期与短期关系。从长期来看,不同经济条件下油价与几类石油供应区域的石油供应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从短期来看,油价是石油供应量的因;不同经济背景下的世界石油供应量对油价预测均方误差的解释比例约为13%左右,油价波动更多地取决于其他因素。建立了我国油价与石油供应联立方程,发现在经济衰退期,石油企业重组对我国石油产量有负向影响;金融危机、战争等因素几乎未对我国石油产量造成影响,说明我国石油供应策略并未考虑国际环境变化,并得出我国石油供应量与油价均衡点为(3727.98kbbl/d,57.37美元/bbl)。最后给出了经济高涨期、低迷期和平稳期三种条件下我国应制定的相应油价供应策略。  相似文献   

8.
正疫情导致能源发展外部形势出现新变化。疫情蔓延加剧能源供需不平衡和能源市场不稳定,并直接对油气行业造成负面影响。当前国际石油供需体系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复杂。在供给端,OPEC、俄罗斯、美国等主要石油出产国利益诉求各不相同,形成一体化石油供给组织的可能性非常低,短期内通过协议减产大幅抬高油价的难度大大提高。国际石油  相似文献   

9.
2006年国际原油市场前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国际原油市场在上升动力和阻力的双重作用下,仍将处于高位盘整时期。一方面,由于原油品种地区和结构性矛盾突出、OPEC的剩余产能不足、中东局势动荡不安等多方面原因,以及基金投机力量的强劲推动,2006年国际原油价格上升动力不减;另一方面,在美元汇率上升、原油需求增速减缓以及原油供给仍有能力持续增加的多重作用下,油价上升遇到一定的阻力。2005年油价的持续高涨直接冲击了中国原油的供销链条,对相关行业产生着重要的影响。2006年,我国必须及早动手,采取措施,积极应对国际石油价格风险。  相似文献   

10.
国际油价高位运行的现状、成因与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科 《中国能源》2006,28(9):32-36
石油作为一种战略物资,其价格波动与预测历来是研究的重点领域。本文着重探讨了2004年以来国际油价持续攀升的成因与特点,从而为后续研究油价波动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奠定基础。目前,国际油市已形成比较完整的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体系,它们共同决定了国际油价的起伏,文章依据油市的期货市场分析了此轮国际油价高位运行的现状,并着重分析了本轮油价攀升的原因,认为供需失衡是其根本原因,金融与投机活动是其主导力量,而国际政治,尤其是恐怖活动频繁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文章最后揭示了本轮油价高位运行的特征,即波动频繁、持续时间长、不确定性增大等。  相似文献   

11.
虞磊珉  王刚 《中国能源》2004,26(4):29-32
随着上海及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作为能源工业必然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能源建设发展必需跟上国民经济的发展步伐,必须要有长远规划和长远战略。本文从国际、国内经济发展大背景下,结合上海实际情况,对上海市中、长期能源建设发展中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及合理建议。提出建立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大型能源供应基地,可保障上海经济发展,也可辐射至长三角地区,共谋能源市场开拓,共谋能源安全供应,共谋大气污染控制,促进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2.
李东升 《中外能源》2011,16(1):43-47
随着长三角地区经济的高速发展,能源的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亟待开发新的替代能源,而发展煤基醇醚燃料产业是一条可行的发展道路。发展醇醚燃料产业必须适应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产业特征,以经济一体化带动醇醚燃料产业发展的一体化,并通过醇醚燃料产业的一体化发展,促进该地区经济一体化的更好发展。长三角地区能源资源十分匮乏,一次能源自给率很低,绝大部分能源依靠区外调入或进口。然而该地区支撑醇醚燃料产业发展的原料、技术、标准等已具有初步基础,且发展醇醚燃料产业有利于建设"绿色长三角",促进低碳经济发展。长三角地区醇醚燃料一体化发展的核心是优势互补,实现能源资源的高效配置,关键是不同群体间的协调和沟通。主要内容应是统一规划布局,鼓励区域内醇醚燃料企业之间、上下游企业之间长期合作,建立长三角地区统一的应用推广系统,同时建立跨省醇醚燃料推广示范区。在政策制定方面,要建立统一的市场供应体系调控机制,尽快制定完善各省、市相互衔接的标准体系,制定支持醇醚燃料产业自主创新的政策,促进区域市场联动。  相似文献   

13.
宁波应成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能源基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虽然西气东输、东海油气田开发和西电东送工程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能源供需矛盾,但仍需要通过港口输入大量能源,发电装机容量也需要大大增加,这样,很有必要在长江三角洲地区选择一个条件最好的港口城市,建立能源输入和转运基地,宁波应是首选。根据宁波的自然地理和经济条件,借鉴国外的经验,我们认为宁波应建设成为石油化工基地、石油中转和储备基地、东海油气田开发的处理、加工、输配和后勤服务基地、LPG接收和转运基地、LNG接收和转运基地、煤炭接收和转运基地及电力生产和供应基地,并配合上海建立石油交易市场。  相似文献   

14.
苗启新 《上海节能》2020,(3):180-185
当今中国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无论是国际关系格局,还是中国经济转型;无论是新技术革命颠覆,还是市场化改革深化,都对我国的能源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挑战,也对上海的"十四五"能源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文章结合作者平时工作实践、学习体会提出了天然气定位、新增电量高比例自给、能源要素"上海价格"、储能和氢能、能源数字化转型、长三角能源一体化等六点建议,希望对上海能源"十四五"规划编制起到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朱闻达 《中国能源》2003,25(12):21-24
中国未来经济发展,仍然以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为龙头,带动中国其他地区经济发展,沿海12个省市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68.6%,呈迅猛发展势头。目前沿海能源生产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实现沿海经济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天然气这一清洁能源作为保证。我国“西气东输”和“广东进口液化天然气”项目是国家清洁能源战略中的两项重大举措,通过国内天然气和国外进口液化天然气两种资源,建成沿海天然气配送主干线,并在沿海形成清洁能源供应网络,提高清洁能源供应稳定性,满足沿海省市经济发展对能源的需求,确保我国沿海地区能源安全稳定供应。  相似文献   

16.
长三角地区能耗特点与节能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红梅 《中国能源》2007,29(8):22-25,34
作为我国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的长三角地区,在全国的经济和能耗总量中占有较大的权重,其节能减排工作对全国的节能减排任务的完成举足轻重。本文从能耗增速、人均能耗、能源结构、能耗强度等方面研究了长三角地区的能耗特点及产业用能结构特点,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该地区面临的节能形势,提出在长三角两省一市各自采取节能措施的基础上,需要加强节能工作的区域性合作,并从联合制定区域性产业准入门槛、联合制定区域性能耗标准、联合开展节能技术开发、联合开展环境保护执法等方面提出了区域性节能对策,以期共同推进区域节能工作。  相似文献   

17.
Hydrogen fuel cell vehicle (HFCV) as an emerging industry with great potential have received great attention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China. Under government's promotion of hydrogen energy, whether HFCV can be accepted by consumers is an important topic for future policymaking. Therefore, this study takes consumers' willingness to consume HFCV as the dependent variable and collects questionnaires from 21 cities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from 2020 to 2021. Based on Ordinary Least Squares (OLS) and Logit Regression, the evaluation was conducted from four perspectives: personal and family situation,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energy attitude and local product confidence. The results show that gender, age and income differences are not necessarily determinants of HFCV purchase, but educational level is a significant factor. Consistent with social-psychological studies, personal awarenes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energy attitudes are the key factors that are significant affect HFCV purchase. Lastly, it is found that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consumers' confidence in Chinese local hydrogen products is also a significant factor. This paper confirms that HFCV consumers have commonalities with other new energy consumers. However, due to the expectation of greater local production and development, enhancing the social recognition and confidence of local hydrogen technology may be one of the promotion approaches neglected.  相似文献   

18.
李东升 《中外能源》2010,15(2):29-34
随着"长三角"地区经济的高速发展,该区域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能源资源的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为了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沪、浙、苏、皖、赣四省一市推广应用煤基醇醚清洁燃料,建立醇醚燃料推广应用示范区是现实可行的选择。其战略意义在于,可满足四省一市在未来经济发展中对能源需求的日益增长,降低能源对外依存度,改善环境状况,构建四省一市能源安全保障体系。沪、浙、苏、皖、赣四省一市甲醇原料资源充足,2008年甲醇产能达到250×104t/a,实际产量为95×104t,尚有155×104t/a产能处于闲置状态。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江苏、安徽、上海在建和拟建的甲醇项目产能超过400×104t/a。此外,浙江省地处沿海,可利用地域优势进口国际市场的甲醇资源。目前已有一部分醇醚燃料生产企业先行发展,拥有成熟的甲醇燃料技术,具备推广应用的条件。在四省一市甲醇燃料推广应用示范区的建设中,应制定区域性产业政策,支持试点企业先行发展;制定示范区财政税收支持政策;建立示范区内多省、市协调发展机制;建立示范区内统一协调的应用推广系统;规范甲醇燃料市场,完善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19.
Quantifying potential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from tourist attractions is a pivotal initial step in developing energy policies and strategies for low-carbon tourist industry development. Although solar energy and wind power have been in use for providing power for tourist attractions, the value of using waste biomass for energy production is still poorly understood. Here we advocate a promising approach that produces energy from green waste created by tourism attractions currently existing in large numbers and is still increasing dramatically. Using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YRD) of China as an example, we evaluated the potential of utilizing green waste to produce energy from 385 tourist attractions in 16 cities of this region. Our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otal potential energy production using the green waste biomass was estimated at 6740 TJ/yr (1 TJ=1012 J) with an average of 137 GJ/ha/yr (1 GJ=109 J), accounting for 6% (the average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some scenic areas up to 93%) of YRD′s tourism industry′s energy consumption in 2008. The use of green waste for energy production is possible using current technology and could result in a win–win approach by reducing waste and increasing the renewable energy yields.  相似文献   

20.
使用夜间灯光数据估算了长三角城市群地区能源消耗量,通过数据包络分析、Tobit模型计算了节能减排效率与影响因素。研究结论表明:我国长三角城市群地区节能效率改进较小而减排效率提升较大,在诸多影响因素中固定资本投资率、产业结构与人口密度对节能减排效率有较大的促进作用;而第二产业集聚度目前影响方向为负,未来对节能减排效率的改进有一定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