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3 毫秒
1.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样腺癌(EC)组织中三叶因子3(TFF3)、雌激素受体(ER)及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5例良性子宫肌瘤组织、20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42例Ec组织中的TFF3、ER和PR,分析TFF3、ER、PR表达与Ec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其相关性。结果TFF3在良性子宫肌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20.0%,不典型增生组织中为45.0%,EC组织中为66.7%,不同组织间比较P均〈0.01;TFF3蛋白表达与EC的组织学分级和病理分期有关(P均〈0.05),与浸润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无关。ER在良性子宫肌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3.3%,不典型增生组织中为70.O%,EC组织中为54.8%,不同组织间比较P均〈0.05;ER阳性表达与Ec的组织学分级相关(P〈0.05),与分期、淋巴结转移和浸润程度无关。PR在良性子宫肌瘤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86.7%,不典型增生组织中为75.0%,EC组织中为59.5%,不同组织间比较P〉0.05;PR表达与EC的组织学分级相关(P〈0.05),与分期、淋巴结转移和浸润程度无关。Ec组织中TFF3表达与ER、PR均呈正相关(r=0.002、0.004,P均〈0.01)。结论Ec组织中TFF3表达明显升高,ER表达明显下降;TFF3、ER、PR对EC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70岁及以上乳腺癌患者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24例70岁及以上原发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测定乳腺癌组织中ER、PR、Her-2的表达,并对ER、PR、Her-2与病理类型、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状况和病理分期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124例患者乳腺癌组织中ER、PR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5.0%(93/124)、71.0%(88/124),Her-2表达+++的阳性率11.3%(14/124),Her-2表达++的阳性率24.2%(30/124).ER、PR的表达与乳腺癌的病理类型、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病理分期均无相关性(P>0.05),Her-2与乳腺癌的病理类型无相关性(P>0.05),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病理分期均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 70岁以上乳腺癌组织中ER、PR表达阳性率高,其与临床病理预后指标不相关;Her-2过度表达与临床病理预后指标相关.  相似文献   

3.
雌激素受体α和β及孕激素受体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Picture^TM-PV6000免疫组化技术检测48例胃癌及癌旁组织中雌激素受体α(ERα)和β(ERβ)、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结果发现ERα和PR阳性染色只在细胞核内,在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3.3%和29.2%。而癌旁组织均无表达,P〈0.001,ERβ主要表达在细胞核内。在癌组织和癌旁组织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0.8%和72.9%,P〈0.05。PR表达与ERα有高度相关性(P〈0.01)。而与ERβ无相关性。ERα和ERβ、PR三者共同表达阳性率18.75%,明显高于ERα、PR共表达(2.08%)或ERβ、PR共表达(6.25%),P〈0.01。Borrmann分型Ⅲ+Ⅳ型(浸润型癌)者ERα阳性率(42.4%)显著高于BorrmannⅠ+Ⅱ型(局限型癌)者(13.3%)。P〈0.05;有淋巴和远处转移者阳性率显著高于无转移者(P〈0.05)IERα和孕激素受体在印戒细胞癌、黏液腺癌、低分化腺癌等分化低的胃癌中表达较高,在中、高分化胃癌中表达较低。但无显著差异,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部位和浸润深度无明显相关性。认为ERα、ERβ及PR在胃癌中均有表达,ERβ占优势IERα在胃癌中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并与胃癌Borrmann分型、淋巴和远处转移相关。ERα、ERβ及PR阳性胃癌是性激素依赖性肿瘤,可行内分泌治疗,并应针对ERα和ERβ的不同表达选择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雄激素受体表达与老年乳腺癌患者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Cer Bb-2等标记物间的相关性。方法经手术病理确诊的乳腺癌患者134例的乳腺癌病理组织进行免疫组染色测定雄激素受体、ER、PR、Cer Bb-2的表达情况,并依据患者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特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雄激素受体在乳腺癌病理组织内的阳性表达率高达60.4%,雄激素受体阳性表达与组织学分级、ER、PR、Cer Bb-2有相关关系(P0.05)。雄激素受体阳性表达率与肿瘤体积和淋巴结转移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可以将雄激素受体作为老年乳腺癌临床分期、肿瘤转移、组织学分级的重要检验学指标,有助于提高标志物检查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5.
PLK1和PCN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中PLK1、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2例乳腺癌患者癌组织及16例乳腺良性增生患者乳腺增生组织中PLK1、PCNA的表达。结果 乳腺癌组织中PLK1、PC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3%(18/32)、71.9%(23/32),PLK1表达与年龄、组织学类型、肿瘤大小、淋巴结状态、肿瘤分期及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表达等因素无关(P均〉0.05),与肿瘤分化程度、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达有关(P均〈0.05)。PCNA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ER表达有关(P均〈0.05);与年龄、组织学类型、肿瘤大小、淋巴结状态、PR及HER-2表达等因素无关(P均〉0.05)。乳腺良性增生组织中PLK1、PCNA表达均为阴性或弱表达。结论 PLK1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具有一定肿瘤特异性,有望成为乳腺癌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6.
王伟  于文彬  胡成进 《山东医药》2006,46(11):23-24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35例乳腺癌患者组织及正常乳腺组织中KLK6mRNA的表达,及其与组织类型、淋巴结转移,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癌胚表达抗原(CerbB-2)表达的关系。结果 KLK6mRNA在癌组织中表达水平较正常组织明显升高,P〈0.001;伴淋巴结转移者较未转移者明显降低,P〈0.01;雌激素受体阳性者明显低于阴性者,P〈0.01;在PR、CerbB-2阳性与阴性组无统计学意义。提示KLK6基因参与了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乳腺癌组织中核增殖相关抗原(Ki-67)及激素受体(ER)的表达变化,探讨其与蒽环类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97例乳腺癌组织中的Ki-67、ER;其中70例术后予含蒽环类药物化疗,根据无病生存期(DFS)、总生存期(OS)长短评价化疗敏感性。结果乳腺癌组织中Ki-67、ER阳性率分别是70.10%、65.98%,且二者表达呈负相关(r=-0.366,P〈0.01);Ki-67表达仅与临床分期有关,ER表达与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术后化疗Ki-67阳性ER阴性者的DES、OS均较Ki-67、ER均阳性(阴性)、Ki-67阴性ER阳性者明显延长(P均〈0.05)。结论乳腺癌组织中的Ki-67、ER异常表达,并与蒽环类化疗药物敏感性相关。  相似文献   

8.
苏静  李孟圈  陈明勋  李江涛 《山东医药》2011,51(44):50-51,F0003
目的探讨BP1及mTOR蛋白表达与乳腺癌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方法运用双重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85例乳腺癌、癌旁组织及正常乳腺组织中BP1、mTOR的表达。结果BP1、mTOR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两者呈正相关(r=0.271,P=0.012);两者同乳腺癌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相关(P〈0.01),且BP1蛋白与雌激素受体(ER)存在相关性(P〈0.01),mTOR蛋白与淋巴结转移存在相关性(P〈0.01)。结论BP1及mTOR与乳腺癌发生与发展相关,可作为药物治疗乳腺癌的靶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青年女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年龄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按年龄将407例女性乳腺癌患者分为青年组(≤35岁)和对照组(〉35岁),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病理特点,包括TNM分期、病理类型、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雌激素受体(ER)表达、孕激素受体(PR)表达、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c-erbB-2)表达和p53表达,并对全部患者进行随访,用Kaplan-Meier方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比较组间无病生存(DFS)率的差异。结果青年组、对照组c-erBb-2阴性表达率分别为77.8%和59.0%(P=0.028);3 a DFS率分别为84.9%和92.4%(P=0.010);青年组ER、PR阴性表达率高,p53阳性率高,淋巴结易转移,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TNM分期、病理类型、肿瘤大小、手术方式、术后是否接受辅助放化疗及内分泌治疗等均无差异。结论青年乳腺癌复发转移出现早,预后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的nm23蛋白、PS2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3例乳腺癌组织与56例乳腺良性疾病组织中的nm23蛋白、PS2蛋白,分析nm23蛋白与PS2蛋白表达与患者年龄、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腋窝淋巴结转移、ER表达及预后的关系。结果nm23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76.19%(48/63),与患者年龄无相关性(P〉0.05),与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ER相关(P均〈0.05)。PS2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66.67%(42/63),与临床分期无相关性(P〉0.05),与年龄、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及ER表达相关。nm23蛋白和PS2蛋白在乳腺良性疾病中的表达均高于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nm23蛋白与PS2蛋白均阳性的乳腺癌患者预后明显优于均阴性的乳腺癌患者(P〈0.05)。结论nm23蛋白、PS2蛋白可以作为预测乳腺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乳腺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HER-2)蛋白表达及基因扩增状态与组织微血管生成拟态(VM)的关系.方法 选取已确诊乳腺癌患者的石蜡标本组织200例,观察肿瘤组织中VM病理改变.采用免疫组化和荧光原位杂交法检测肿瘤组织中HER-2蛋白和基因的扩增情况,采用CD34和PAS双重染色法观察肿瘤组织中VM的情况,分析HER-2蛋白表达和基因扩增状态与VM的关系,分析HER-2蛋白表达、基因扩增及VM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乳腺癌组织中HER-2蛋白阳性率和基因扩增率分别为67.5%(135/200)、19.0% (38/200).HER-2蛋白表达及HER-2基因扩增与肿瘤大小和组织学分级相关(P均<0.05),VM阳性与淋巴结转移和组织学分级相关(P均<0.05).结论 乳腺癌组织中HER-2的表达与肿瘤的恶性进展存在相关性,且HER-2的表达可以促进乳腺癌组织中VM的形成,VM的存在与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2.
杨玉华  吕小梅 《山东医药》2010,50(47):15-17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p16基因甲基化与相关受体表达的相关性,进一步提高乳腺癌的诊断水平。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法检测86份乳腺癌组织及40份乳腺癌患者血清中p16基因的甲基化状态;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及p53基因表达,分析各指标之间及与乳腺癌之间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织及血清中p16基因甲基化率分别为29.1%、27.5%;15例ER、PR、HER2均为阴性表达者(三阴乳腺癌),p16基因甲基化率为86.67%(13/16),非三阴乳腺癌71例,p16基因甲基化率为16.9%(12/71),P〈0.01。p16基因甲基化与ER、PR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425、-0.512,P均〈0.05),与HER2表达呈正相关(r=0.443,P〈0.05);与p53表达无明显相关性。结论p16基因甲基化是乳腺癌中常见的分子改变,其与ER、PR、HER2联合检测可作为乳腺癌早期诊治及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TIP30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癌组织中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接受过生物化疗(曲妥珠单抗联合紫杉醇)的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53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患者癌组织中的TIP30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临床疗效的关系。结果 TIP30在HER-2阳性乳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56.6%,TIP30表达与患者的年龄、病理类型、转移部位数量及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表达无关,而与功能状态评分及临床疗效相关(P均<0.05)。53例患者化疗2个周期后,临床获益(CB)29例(CB率为54.7%)。30例TIP30阳性表达的患者中,CB 22例(73.3%);23例TIP30阴性表达的患者中,CB 7例(30.4%),两者CB率比较P<0.05。 TIP30表达阳性、阴性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11.47、4.87个月,两者比较P<0.01。结论 TIP30在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癌组织中表达下调可能与预后不良有关,其可能作为该类患者生物化疗的疗效预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背景:雌激素和雌激素受体(ER)在结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然而ER在其中的具体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在甾类激素敏感性肿瘤细胞中,甾类激素可显著上调衔接蛋白p66Shc表达并刺激细胞增殖。目的:探讨ER和p66Shc在结肠癌中的表达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5例石蜡包埋结肠癌组织及其癌旁非癌组织中的ER和p66Shc蛋白表达,分析p66Shc蛋白表达与结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ER和p66Shc蛋白表达分别定位于细胞核和细胞质,结肠癌组织中的ER和p66Shc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癌旁非癌组织(ER:47.7%对0%,P<0.01;p66Shc:49.2%对0%,P<0.01),且两者呈正相关(r=0.43,P<0.05)。p66Shc蛋白表达与结肠癌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原发肿瘤部位、肿瘤大小、大体类型、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AJCC分期均无相关性,而与肿瘤组织学分级相关(高分化:22.2%,中分化:47.7%,低分化:75.0%,P=0.046)。结论:结肠癌可能是一种雌激素敏感性肿瘤。雌激素及其受体可能与p66Shc共同参与了结肠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表皮生长因子(EGF)与乙醛脱氢酶(ALDH1A1)在正常乳腺组织及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探讨EGF在乳腺癌干细胞演进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RT-PCR和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24例正常乳腺组织和4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EGF和ALDH1A1的表达情况.结果 RT-PCR结果显示,乳腺癌中EGF与ALDH1A1的mRNA水平高表达,在正常乳腺组织中低表达或不表达,两组比较P<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EGF在正常乳腺与乳腺癌中的表达分别为20.8%和75.6%,ALDH1A1在正常乳腺与乳腺癌中的表达分别为16.7%与66.4%,乳腺癌中EGF与ALDH1A1蛋白水平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P<0.01).EGF与ALDH1A1两者在乳腺癌中表达存在正相关(P<0.05).EGF的表达与发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型、有无淋巴结转移、PR表达无相关性,与ER表达呈正相关(P<0.01);ALDH1A1的表达与发病年龄、肿瘤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ER、PR表达无相关性,与组织学分型呈正相关(P<0.05).结论 EGF与ALDH1A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正常乳腺组织,EGF与乳腺癌干细胞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Ⅱ受体(IGF-ⅠR、IGF-ⅡR)表达与胃癌分型、分期、浸润和转移等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选择67例胃癌患者(胃癌组)手术标本,1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CAG组)和13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重度异型增生患者(CAGD组)胃镜活检标本,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各组IGF-ⅠR、IGF-ⅡR的表达,并与胃癌的生物学行为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胃癌组IGF-ⅠR阳性表达率为64.2%,胃癌组和CAGD组IGF-ⅠR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CAG组(P〈0.01或〈0.05);胃癌组IGF-ⅡR阳性表达率为59.7%,较CAG组明显升高(P〈0.01)。IGF-ⅠR阳性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均密切相关(P均〈0.05),IGF-ⅡR仅与胃癌的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0.05)。结论 IGF-ⅠR、IGF-ⅡR的过表达均与胃癌的生物学行为有关,但IGF-ⅠR的关系更密切,两者联合检测可作为胃癌手术治疗及评估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肿瘤抑制基因PTEN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 138例乳腺癌患者的 PTEN蛋白、ER和 PR的阳性表达。结果示 PTEN阳性率(4 7.83% )与 ER阳性率 (39.86 % )和 PR阳性率 (4 2 .0 3% )接近。PTEN阳性病例中淋巴结转移率 (2 7.6 9% )远低于 PTEN阴性者 (6 1.6 4% ) ,两者差异显著 (P〈0 .0 5 )。认为 PTEN、ER和 PR表达具有较强的一致性 ,推测 PTEN基因的突变和缺失可能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PTEN与 ER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明显相关性 ,可作为判断乳腺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叉头转录因子(FOX03a)、β-连环素(β-Catenin)、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手术切除的乳腺癌组织标本68份(肿瘤组)和乳腺纤维腺瘤组织标本20份(腺瘤组),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两组FOXO3a、β-Catenin、PCNA蛋白表达;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法分析三指标间及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肿瘤组、腺瘤组FOXO3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90%,β-Catenin异常表达率分别为65%、25%,PC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35%,两两比较P均〈0.05;FOXO3a阳性表达与乳腺癌临床分期、雌激素受体、腋窝淋巴结转移、预后相关,β-Catenin异常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腋窝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相关,PCNA阳性表达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相关;乳腺癌组织中FOXO3a阳性表达与β-Catenin异常表达、PCNA阳性表达均呈负相关,β-Catenin异常表达与PCNA阳性表达呈正相关。结论FOX03a低表达、β-Catenin异常表达、PCNA高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